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翻译及赏析
原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翻译: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时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升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彩的艺术形
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李白从离开长安后,因政治上遭受挫折,精神上的苦闷
愤怨郁结于怀。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只有向虚幻的神仙世界和远离尘俗的山林去寻
求解脱。这种遁世思想看似消沉,却不能一笔抹杀,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李白在精神上
摆脱了尘俗的桎梏。而这才导致他在诗的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那样激越的呼声。这种坚决不妥协的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情绪正是这首诗的基调。
此诗的艺术特点,显示了李白不只是以磅礴气势和豪言壮语来抒发情志,同时也注意
字句的推敲和意境的缔造。在神采飞扬和昂头天外的豪迈诗篇里强成语 ,李白同样是注重修辞炼
句和章法结构的。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便足以说明这方面的特点。这是一首乐府歌行
体的杂言古诗。而古诗的传统特征,是以韵脚的转换来体现诗义的转折和诗境的转移的。
因此,这首诗就应根据其韵脚的变换来划分它的层次和章节。全诗分为三个段落。开头是
引子,末段是结语,中间是梦游正文。结构很完整,纯系散文格局。
第一段凡三换韵脚,实即有三层转折。诗中明言行将离开东鲁,南下吴越,从旅程
看,游天姥山不过是个因由,但全诗重点,却放在“梦游”上。至于梦游之境是否真的天
姥,那倒无关紧要。东鲁濒海,故以海上仙山起兴。第一,二两句与三、四两句看似对举
平起,而一、二句实为陪笔。盖人在现实社会中每遭际坎坷不平,于是乃追求神仙世界,
李白亦不例外。这虽是理想,却只是幻想。神仙世界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李白并非不了
解;倒是名山大川风景胜地可供遁世隐居者游赏,这还是比较现实的。所以作者认为“海
客”侈谈神山,实际却未必能真莅其境;而越人所说的天姥山,尽管高入重霄,因云霞明
灭而时隐时现,却是实有其地,只要到了那里,便能骑鹿遨游,也仿佛得成仙之趣了。进
入第三层,便撇开瀛洲,专写天姥。评论者谓之“双提”而“单承”。但前四句作者所用技巧
尚不止此。这四句是五、七言相间错的,平韵二句在前,仄韵二句在后,这自然是古诗作
法。而这四句为已有了近体诗之后的古诗,它已吸取了近体诗的特点。倘将“越人”二句提
前,“海客”二句移后,放弃英语 就是一副上五下七的对仗工整的长联。此可悟古近体诗相互为用之
法。杜甫早期有《望岳》一首,五言八句,中四句对仗工整,人皆以古诗目之,其实是一
首仄韵五律。李白这一首的前四句亦属同工异曲,似有意似无意,仿佛也从近体变化而
来。惟七言对称的两句平仄与近体格律不尽相合,故终是古诗而非近体。
第三a的意思 层“天姥连天”四句,第一句不仅写其高,兼亦状其远阔雄峻。“向天横”三字真是
奇崛之至。盖写山势之高易,状山形之伟难,作者乃上网认证登录页面 以“向天横”三字形容之,仿佛连天姥
山的恣睢狂肆的个性也写出来了,诚为神来之笔。但这还不够,为了使读者感受得更深切
一些,于是又连写“五岳”、“赤城”和天台山。“五岳”是海内名山,然距天姥较远,故云“势
拔”,意思说以五岳同天姥相比,天姥或将有超拔之势,此一层近虚;而赤城山本天台山
门户,距天姥较近,故用“掩”字,有压倒之意,此一层稍实。但作者认为写得还不够气
派,更加上“天台”两句与天姥山相映衬。天台山可谓高矣,但以之与天姥相比,仍将甘拜
下风。此推崇揄扬天姥山可谓不遗余力矣,可是天姥山究竟有何特色,诗人并未加以具体
描写。此盖仅从越人口中听到,自己并不曾亲身经历,故只从虚处落笔,着意烘托而已。
然从中亦可悟写诗三昧。夫虚活则易造声势,滞实反失之琐碎。两汉大赋之所以不及诗词
有吸引力,非其体物之不工,而正由于体物太质实,反嫌空灵不足,无一气呵成之妙。
第二段是全诗主干,以全力大写梦境。昔金圣叹评诗文,每好用“笔酣墨饱”和“笔歌墨
舞”八字。此诗写梦境实兼而有之。“酣饱”极言其足与畅,“歌舞”极言其活与变。从诗的韵
脚看,第二段凡七换韵。换韵多即转折变化多,此不待言矣;但还须注意这七次换韵中,
短则两句一韵,长则六句或八句一韵。韵脚换得频,一是为了文字剪裁洗炼,二是为了体
现瞬息万变。如“我欲因之梦吴越”两句为一韵,写入梦只一笔带过,诗人从东鲁转眼即到
了越中,不但文字简洁凝炼,而且给人以一跃而行千里之感。而“千岩万转”二句为一韵,
则状其倏忽间变化万千,迅疾异常;稍费笔墨,便觉何炅简介个人资料 冗赘。而六real韩国 句或八句始一换韵者,则
诗人意在把楚骚、汉赋、骈四俪六融为一体,从较长的篇幅中来体现铺排之功力。这样错
综组合,疾徐相间,使读者耳目俱不暇给,而诗境亦因之迷离惝恍,一似无端倪可寻、踪
迹可察。这正是李白戛戛独造之境,不惟盛唐独步,抑且千古绝唱,其所以被尊为“诗仙”
者,正在此等处也。
韵七换诗亦有七层转折。第一层写入梦即到剡中。第二层写夜行之景,宛然梦境。诗
人循当年谢灵运的游踪所至而达于天姥山。这一层八句为一韵,目见湖中之月影,耳闻水
畔之猿啼,沿前人登山之径,直至半壁与悬空之处,所见为海日之光,所闻为天鸡之鸣,
似已见到光明而仍在梦中暧昧之境。这一节描写虽移步换形却并无转折,故一韵到底,长
达八句之多。中间有两个七言句,使文势略有变化,不致平衍无丝毫起伏。这是梦境中最
恬静安适的一段描写,再经过第三层的两句一韵以写其所见之变化迅疾,下面便转入千奇
百怪的神仙境地了好玩的笑话 。第四层用楚骚句法,只第一句写听到熊咆龙吟,使岩谷殷若雷鸣,从
而感到身居高危之地,不免惊栗。但这还是从远处传来的声音,而举目所见,依然一片宁
静。紧接着第五层便写到震耳欲聋的霹雳声,山崩地裂声,然后仿佛《天方夜谭》中的石
穴洞开一样,一幅奇异而璀璨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由晦暗突然转为光芒万丈,一方面是深
不见底,一方面却又珍奇毕现。古人说山中别有洞天,李白在诗中有意识地把它形象化
了。第五层所写乃物象,毕竟是静态;故第六层写了两句仙人纷至沓来的动态,情景俱
变。作者久久所憧憬的与神仙遨游的幻想居然在刹那间实现了,这实在是一个使人欢畅而
快慰的梦境。然而好景无常。第七层随即写由梦境而惊醒,又回到了现实的人间。这里
“虎鼓瑟兮”两句本与上文为一气,从“忽魂悸而魄动”以下才写诗人从梦中醒来,这两层混
为一韵,正是此诗的好处。上一层写仙人纷纷到来,这一层前二句一面接着上文嬗联写下
来,一面却与自己若离若即。尽管列仙如麻,自己却已魂悸魄动,在他们还未从眼前消逝
时自己已惊醒了。一说,“虎鼓瑟”二句乃醒后跟前依稀恍惚之景象,而以倒装之笔出之。
说亦可通。总之,这七层似乎飘忽无定,实则层次井然,有本有末,耳闻目睹,历历如
画。吟诵时如大气包裹,玩味时又结构谨严。非李白之天才无以纷呈此奇幻之景,非李白
之胆识无以控驭此神来之笔。此真李诗中上上乘之作。
最后一段结语只有两层。第一层是诗人阅世既深总结出来的道理:“古来万事东流
水。”虽含消极意味,然此乃是现实给他的教训。第二层则为述志。正缘权贵在朝,才使
得万事全非,自己绝不会依附豪门,摧眉折腰以辱身降志。“摧眉”与“扬眉”为对文,用字
精当之至。而诗体又回到七古正格,与开头入梦前写法相一致(中有一单句“须行即骑访
名山”,表示语气坚决;“安能”句为九言,更显得理直气壮)。这样,中间的梦境因用笔造
语之不同而使读者感到诗境之奇幻夐绝亦有所不同,此即思想与艺术较大程度的统一。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
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
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
无消沉之感。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22:55: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37705378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桎梏是什么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桎梏是什么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