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更新时间:2023-03-19 22:04:50 阅读: 评论:0

化妆基础-幼儿英语学习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023年3月19日发(作者:白色玫瑰花语)

杜甫作品精选精练

秋兴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美国最新恐怖片 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

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

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于秋天,身处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首联写城里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颔联写渔人连续在船上过夜,此时正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诗人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

15.本诗由眼前秋景而生感,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生发出哪些感触?

【答案】14.B15.①被迫寄情山水的无奈。首联与颔联看似诗人悠闲自在,实则是诗

人不被重用后的无奈之举;②追慕前贤、事不遂心的苦闷。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

自己不减匡衡敢于上疏直言却因此被贬,故只能违背心志退而讲经;③功业无成的愤懑和颓

伤。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手法,借“同学少年”的农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

伤。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

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

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江楼坐拥在清脆的山峰中”错误,应该是诗人在江楼中坐看青翠山峰。首联的意思是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

峰。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鉴赏诗歌的情感态度,首先要理解诗歌所表现

的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

情,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对诗歌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本题,译文: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

对面青翠的山峰。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季节,

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

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

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

间。这首诗写晨曦中的夔府,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

抒发自己有志而不遇的慨叹。前四句“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写明净的秋色与烦扰的心情。每当千家万户还沉静在山郭朝晖中,自己

却孤身一人坐在江边山楼上,看捉留宿江中的渔船,燕子总是在上下翻飞。“汛汛”、“飞

飞”连用表示动作重复;“还”、“故”,流露诗人烦恼的心情。颈联“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连用典故,自比匡、刘,深感命运蹇厄,事与愿违。尾联“同学少年多

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用同学多不贱反衬自己的落拓,不得志。五陵此处代指长安;轻

衣肥马代指权贵。这联感怀身世,悲愤沉郁,如诉如泣。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

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

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

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严公①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

杜甫

竹里行厨②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征求③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④何有罄交欢。

注①严公:剑南节度使严武,杜甫老友。②行厨:传送酒食。③征求:征召访求,严武

数度劝杜甫到自己幕府中任职。④老农:杜甫自称。

9.全诗围绕“枉驾”也就是“屈尊拜访”之意展开,试作简析。(5分)

10.简要概括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情感。(6分)

9.①首联写严公亲自携酒馔来访,身份尊贵显赫;

②颔联赞扬严公不拘礼节礼贤下士;颈联作者自愧住处偏远寒酸;

③尾联写作者因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款待严公内疚。(每点一分)

10.①对严公屈尊来访的感激。

②对严公征召自己出仕的婉言谢绝。

③因自己住处偏远,家贫无法款待尊客的歉疚。

④对草堂所处的清幽景色的自得和赞美。(或寄情山水的自得其乐)(任答3点即可得6

分)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①,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②,令渠述作与同游。

【注释】:①浑,完全,简直。漫与,随意付与。②焉得,怎么找到。陶谢,陶渊明、

谢灵运,皆工于描写景物,故想到他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杜甫自道其创作经验,该联体现了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动人心弦的审美效果。

B.颔联杜甫自谦之语,写诗已不再琢磨,全是随意付与,春光明媚,花香鸟语,快乐异常。

C.颈联呼应题目“江上值水如海势”,虽写江水,只是轻轻带过,借水槛浮槎写海势。

D.尾联以一“焉”字,即巧作转折,融注新意。借陶谢之手,表达自己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2)尾联诗人借用陶谢典故,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

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

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

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

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使用的表现手法的作用。需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典

故,分析诗人感情。

【解答】(1)D.“表达自己回归大自然的情怀”分析有误。这里只是说希望能像陶渊明、

谢灵运那样工于描写景物,显示出诗人对艺术最高境界的执着追求。诗人没有归隐之意,杜

甫是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他也不可能选择归隐。

(2)首先理解尾联的大意:诗人说怎么能够学得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善于描写景物的技

巧,与他们一起畅谈作诗畅游。当然“焉”字本身带有反问的语气,怎么能学得?表现出对

二人写景技艺的赞叹,自愧不如,同时也传达出想要与志同道合的两人出游吟诗的强烈愿望。

另外此联内容与首联相呼应。首联说自己平时喜欢琢磨寻觅好诗句,一定要答到惊人的地步。

两联遥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对诗歌技艺的不懈追求与严谨的作诗态度。

答案:

(1)D

(2)①怎么能找到才思如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妙手,和自己一起作诗述怀。

②诗人用一“焉”字,自谦自己不如陶谢这样写景状物的妙手,表达了与志同道合之友作诗

游玩的期望。

③与首联相呼应。侧面表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著追求与严谨的创作态度。

诗歌译文:

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人已越来越老,写诗全都是随随便便敷衍而成,对着春天的花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

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地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

希望有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坛高手相伴,肯定会在这时一起作诗畅谈,一起浮槎漫游。

赏析:

此诗题中一个“如”字,突现了江水的海势,提高了江景的壮美层次,表现了江水的

宽度、厚度和动态。江水如海势,已属奇观。然而诗题却偏偏曰:“聊短述”。诗题中就抑

扬有致,这是诗人的一贯风格。

既然是聊为短述,绝不能出语平平。诗人自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足见“聊短述”的良苦用心,炉火纯青的诗艺,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动人心弦的审美效果。

正由于杜甫艺术上的一丝不苟、勇于创新,因此老年臻于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极境。

所谓“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仇兆鳌评杜甫“少年刻意求工,老则诗境渐熟,

但随意付与,不须对花鸟而苦吟愁思矣。”(《杜诗详注》卷之十)同时他还转引钱笺可相

互发明:“春来花明鸟语,酌景成诗,莫须苦索,愁句不工也。若指花鸟莫须愁,岂知花鸟

得佳咏,则光彩生色,正须深喜,何反深愁耶?”(《杜诗详注》卷之十)这里是说点明春

光明媚,花香鸟语,快乐异常,因此不存在花鸟深愁的问题,“莫深愁”为杜甫自况。至于

“浑漫与”中的“与厨师工资 ”字,旧本曾作“兴”,清末郭曾忻解阅读卡三年级 释说:“所谓漫兴,只是逐景随

情,不更起炉作灶,正是真诗。”(《读杜札记》)此处强调任笔所之,自然而然。总之,

首颔二联总体着眼,大处落墨,虽为短述,语实惊人,虽未直接描写江上海势,但胸中之海

早已形成。它浑厚深涵,辽阔无垠计算机英语 ,大气磅礴。心中之海,诗人采取了虚写的办法。正如金

圣叹所说,此“不必于江上有涉,而实从江上悟出也。”(《杜诗解》卷二)所谓海势,其

实是江,因此江上之景,亦应摄取,若完全避开江水,则海势亦无所依附,而不成其为江如

海势。为此,诗人紧接首颔二联虚写海势以后,随即转入实写江水。故颈联道:“新添水槛

供重钓,故著(着)浮槎替入舟。”此处虽写江水,但只是轻轻带过,如此触及江水、悟及

海势的写法,令人玩味不尽。正如王嗣奭所说:“水势不易描写,故止咏水槛浮舟。此避实

击虚之法。”(《杜臆》卷之四)又如金圣叹所说:“不必于江上无涉,而实非着意江上也。”

(《杜诗解》卷二)尾联诗人以一“焉”字,即巧作转折,融注新意。诗人之语,已经惊人。

诗人说:若得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妙手,使其述作,并同游于江海之上,岂不快哉!尾联

思路新奇,饶有兴味,且与首联相呼应,显示出诗人对艺术最高境界的执着追求。“更为惊

人之语也。”(《杜诗解》卷二)对诗与诗题之间的关系金圣叹先生写道:“每叹先生作诗,

妙于制题。此题有此诗,则奇而尤奇者也。诗八句中,从不欲一字顾题,乃一口读去,若非

此题必不能弁此诗者。题是‘江上值水如海势’七字而止,下又缀以‘聊短述’三字。读诗

者,不看他所缀之三字,而谓全篇八句,乃是述江水也,值江水之势如海也。则八句现在曾

有一字及江海乎?”(《杜诗解》卷二)从他评析中,可以得知:此诗诗题与诗中八句,构

成了一个浑厚海涵、博大精深的整体。虽未写海,而如海势。此诗以虚带实,出奇制胜,意

在言外,令人叹为观止。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

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

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

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在圣诞节用英语怎么说 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

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

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

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

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

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巴金的故事 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

(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

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得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

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羌村三首

①桐屿中学

(其

二)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

趣。娇儿不离膝,畏我

复却去。忆昔好追凉,

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

劲,抚事煎百虑。赖知

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

暮。

[注]①公元757年,诗人言事触怒肃宗,被迫回到因战乱十余月未通音信的羌村,与家小

相聚,写下《羌村三首》。②糟床,榨酒的器具。

9.简要赏析“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两句的表达效果。(5分)

10.古人评点:诗人“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请结合后八句诗,简要分析这样评说的原

因。(6分)

9

1

10.(1)中四句:对比今昔家中生活,寄托胸中苦闷。“抚事”直说思量当前国事。“煎百

虑”极写忧国深沉的情感煎熬。(2)后四句:名写酒,实说愁,是迟暮之年、壮志难伸

的愤激之辞。“且用”表现了诗人深沉无奈与痛楚之情。(6分。每点3分)

至后①

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②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③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当时诗人正在蜀地做严武的幕僚,

心情十分低落。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当年他与李白也是在洛阳相识。②金谷、铜驼:

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③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

韡”。

9.请赏析颈联的表达特色。(6分)

10.本诗尾句“诗成吟咏转凄凉”,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作者都有哪些“凄凉”之情。(5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

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

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2)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

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

说的要“知人论世”。

【解答】(1)“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梅花正含苞欲放,我不自觉地想起我

洛阳的兄弟朋友;作者引用了《诗经•棠棣》的典故:“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作者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讲述对兄一之气 弟的思念之情;诗句中的“棣萼”

采用借喻的手法,除了指花,像早就谢了的棠棣花的兄弟,写出了时光流逝,而诗人与兄弟

亲友分别,表达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这里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使诗句更有感染

力。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2)“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运用借代手法,“青袍白马”,指的是自己

当前的处境,指闲官卑位,也可指处于闲官卑官中的自己,故乡洛阳在安史之乱中已经物是

人非,抒发出对国家局势动荡和物是人非时的悲哀,以及眷恋故乡的感情;“梅花欲开不自

觉,棣萼一别永相望”,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讲对兄弟的思念,所以棣萼指的就是

兄弟,表达出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诗人

说愁闷极了,本想写首诗来排遣这愁闷,没料到诗写成后自己吟咏起来,反而更觉得凄凉与

寂寞了,看出有着有志不得伸的落寞失意。

答案:(1)①借喻。棣萼喻指兄弟,表面上诗人是讲两种花,实际是由眼前的梅花欲开,

联想到像早就谢了的棠棣花的兄弟朋友。②用典,用《诗经•小雅•棠棣》中的词句,增强了

诗歌的韵味。③借景抒情(触物伤怀),诗人看到含苞待放的梅花,想起分别己久的兄弟。

(2)①对故乡的思念之情;②身处闲官卑位,有志不得伸的落寞失意之情;烬鬃战马 ③对国家局势

动荡和故乡物是人非的哀伤之情;④对兄弟朋友思念的悲戚之情。

译文:

冬至之后,白天渐长而黑夜渐短。我在远远的成都思念洛阳。我在严武的幕府中志不自展,

成都虽也有如金谷、铜驼一类的胜地但毕竟不是故乡金谷铜驼。梅花正含苞欲放,我不自觉

地想起我洛阳的兄弟朋友。愁闷极了,本想写诗来排愁,没想到越写越凄凉了。

赏析: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第一句准确地写出了冬至的特点:一年中日最短,

影最长的日子,冬至之后,日渐长而影渐短。诗人杜甫写此诗时,正在成都(剑南),在朋

友严武那里做幕僚,而且与严武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心情十分低落,所以就思念起了洛阳。

杜甫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洛阳度过的蒋筑英简介 ,而且他与李白当年也正是在洛阳相识的。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青袍白马,指的是自己当前的处境,指闲官卑位,

这里作借代用,也可指处于闲官卑官中的自己。随即他又说,故乡洛阳已经物是人非。当时

安史之乱,洛阳已经沦陷。这里的金谷,指的是金谷园,西晋石崇的花园,在洛阳西北,这

是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处名园。铜驼,指的是铜驼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

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常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或者

指代洛阳。但洛阳城里的“金谷铜驼”并非故乡的典型特征。诗中的“金谷”与“铜驼”,

已十分清楚地告知我们,杜甫在剑南所思念的洛阳,是可肯定为其故乡的。而诗中的“非故

乡”,并不是指洛阳不是杜甫的故乡,而是说:但洛阳的金谷园、铜驼等胜地的风景,因遭

受了安史之乱而使其非昔日可比了。正如《杜诗详注》云:“金谷铜驼,洛阳遭乱矣。”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诗经•小雅•

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诗以开花繁盛紧密的棠棣起兴,讲

对兄弟的思念。所以棣萼指的就是兄弟,所以表面上作者是在讲两种花,指堂棣之华早就开

谢了,自己还在想着它,而梅花正含苞欲放。而实际上,作者前一句是起兴,讲的是眼前的

景:梅花欲开。后一句讲的是由此景而联想的情绪:对远在洛阳的兄弟朋友的思念。洛阳遭

受战乱,那里有知我怜我的兄弟,所以我特别地想念它。(棠棣,有人以为就是郁李,以上

为郁李花。)诗人说,愁闷极了,本想写首诗来排遣这愁闷,没料到诗写成后自己吟咏起来,

反而更觉得凄凉与寂寞了。

【点评】读懂诗歌的技巧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

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

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

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

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22:04: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346901505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pdf

上一篇:站长社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