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本
1/7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是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出自集子
《稼轩长短句》。此词上阕聊聊数摄影书籍推荐 语,
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下片专写作者
自己的感慨。词人借李广故事,申诉自
己无端落职、赋闲家居的不平,表达对
当权派倾轧忠良的不满,同时抒写自己虽
遭打击而意志不衰的壮士怀抱,是典型
的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磊之作。全词
将史事典故、前人诗句与自己的感慨情
绪化为一体,鲜明地体现了辛词善于用
典的特色。
➢作品原文
八声甘州
夜读《
李广传
》,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
李
广
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
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
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
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
谭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
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
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生平不详。晁楚老:《上饶县志》卷二十三《寓
贤》:“晁谦之字恭祖,澶州人,渡江亲族离散,极力収恤,因居信州。仕宋,官敷文阁直
学士,卒葬铅山鹅湖,子孙因家焉。”按:晁楚老始未详,疑即谦之之后人也。
⑵解雕鞍:卸下精美的马鞍,指下马。
⑶桃李无言: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略云:“李将军
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优质文本
2/7
广家与故颍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
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
广宿亭下。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
石矣。
诸广之军吏与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
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与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
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与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
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此处代指李广。
⑷裂石响惊弦:引用李广射石虎的典故。
⑸岁晚田园:指李广屡立战功却没有被封侯,晚年闲居田园。
⑹谁向至残年:杜甫《曲江》三章:“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
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⑺边开:指西汉时开疆拓土向外扩张。
⑻甚:为何,为什么。
⑼健者:《后汉书袁绍传》:“天下健者,岂惟董公。”
⑽纱窗外三句:用苏轼《和刘道原咏史》诗“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句意。
白话译文
以前,汉代的李广将军,曾夜出与友人在田间饮酒,回到灞陵亭,下马住宿营,灞陵
尉喝醉了出言侮辱他,虽然来时匆匆,灞陵尉可能还不认识李广将军。但李广将军闻名天下,
桃李树虽然不会说话,树下自然成蹊。李将军在南山半腰里,一人一匹马去射猎,误把草丛
里的石头当作老虎,弓弦发出了惊人的响声,箭镞射进了石头,把石头都射裂了。这样的英
雄没有受到封侯,到了晚年,退居山村,过着耕田地、种菜园的生活。
谁去杜曲去种桑麻?我是不去的。我要穿上轻便的短衣,骑上一匹马,到南山去学李
广射虎的生活。我要风流潇洒,慷慨激昂、谈笑愉快地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汉代开拓边疆,
打击侵略者,保卫边疆的事业是伟大的,不少的人在这个长约万里的国境线上,建功立业。
可是,为什么1979年是什么年 正在非常需要人材的当时,像李广将军这样有胆略、有才干而且是曾经在边疆
建立过奇功伟迹的人,也落职闲居呢?我正在沉思的时候,纱窗外,斜风细雨,送来一阵轻
寒。
创作背景
辛弃疾二十三岁即起兵抗金,南归以后亦所至多有建树。但因为人刚正不阿,敢于抨
击邪恶势力,遭到朝中奸臣的忌恨,不仅未能实现恢复中原的理想,且被诬以种种罪名,在
壮盛之年削除了官职。他的这种遭遇,极似汉时名将李广。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四十八。这首词即借李广
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发作者遭谗被废的悲愤心情。
优质文本
3/7
作品赏析
整体鉴赏
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广为人知,在古代诗文中也多所咏与。辛弃疾的这首《八声甘州》,
便是其中的名篇。辛弃疾在题语说“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可见他当时的情绪是非常激
动的。后边说“戏用李广事”,则不过是寓庄于谐的说法罢了。
此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罢官闲居
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开篇至“无言”数句即写此事。这里特
别突出“故将军”一语,以之居篇首,表现了作者对霸陵尉势利人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
司马迁对笔记本鼠标触摸板没反应 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
一褒一贬,爱憎分明。传文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
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
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传文又载李广语云:“自汉
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与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
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辛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劳苦而不得功
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一篇《史记李将军列传》长达数千字,但
作者只用数十字便勾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迹,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
可见作者不愧为一代文豪。
与上阕不同,词的下片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自断
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
作者在题语云“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此处即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
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
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
深沉,讽刺极强烈。具体说来,它大致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号召立功绝域,
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
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宋朝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
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以上皆反面意,实则是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手抄报简单又好看 逐贤良,深恐国势
更趋衰弱。作者遭到罢黜,乃因群小谗毁所致,故用“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之景作
结,隐喻此辈之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开业策划 读”情事。此语盖用柳宗元《登柳州城楼
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诗意,但换“惊风”为“斜风”,以示
其谗毁之邪恶;改“密雨”为“细雨”,以示其谗毁之琐屑;又益以“轻寒”一事,以示其谗毁之虚
弱。这样一来,使其更具有表达力。
辛弃疾的这首词,其句子隐括了不少前人的诗文。但是,这首词决不是简单地照搬古
人语句,而是在隐括前人辞句时加进了生动的想象,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如上阕写霸陵呵夜
事,加进“长亭解雕鞍”的想象,便觉情景逼真;写出猎射虎事,加进“裂石响惊弦”的想象,
更觉形神飞动。下阕“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问,气劲辞婉,几经顿挫
优质文本
4/7
才把意思说完,情真意切,充满了无限悲愤。这首词不仅抒情真切感人,而且语言上也多所
创新,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名家点评
“由李广故事,寄寓敬仰之情,并将自身故事,自身遭遇与自身时代和李广故事、李
广遭遇与李广所处时代、亦即将今与古,现实与历史结合在一起,进一步表现其敬仰之情以
与不慢情绪,使所作戏作,更加带有深刻意义。”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
别号稼轩,历城(虞姬和项羽 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
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
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
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
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
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
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
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
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李广,汉人,别名飞将军。西汉名将,不知生年,卒于公元前119年。汉孝文帝十四
年(前116),以良家子从军抗击匈奴。其“家世世受射”,卓越的骑射本领使他在战场上“杀
首虏多”,授为中郎(即担任侍卫皇宫等职务的官员)。
生平简介
王昌龄有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
山。”汉初边境战争自然和人文特点使其异常坚苦和残酷。李广以非凡的勇敢、决断和应变
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怀,以与有别于传统的治军方法,成为受部下拥戴、敌军闻之丧胆
的一代名将。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李广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
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
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
于途中趁隙跃起,文化理念 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
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
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司马迁评价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时,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被供奉于武成王庙内,史称武成王
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推荐一本书作文 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1]
优质文本
5/7
主要成就
参与平定七国之乱
率领汉军与匈奴作战
人物生平
将门出身
李广墓
射石搏虎
李广射石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李广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同饮,深得官兵爱戴。李广身
材高大,臂长如猿,善射。爱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对士兵宽缓不苛。
历史评价
司马迁:①“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
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与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
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勇于当敌,仁爱士卒,
号令不烦,师徒乡之。”
汉文帝:“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公孙昆邪:“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程不识:“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优质文本
6/7
班固:“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与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
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然三代之将,道
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
司马贞:“猿臂善射,实负其能。解鞍却敌,圆阵摧锋。边郡屡守,大军再从。失道见
斥,数奇不封。惜哉名将,天下无双!”
吕蒙正:“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何去非:“昔者,李广之为将军,其材气超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自汉师之加匈奴,
广未尝不任其事。盖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遇
以汉武之厚于赏功,自卫、霍之出,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且数辈,而
广每至于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当时、后世之士,
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窃尝究之,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
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夫李广、李陵皆山西之英将也,材武善战,
能得士死力。然轻暴易敌,可以属人,难以专将。世主者苟能因其材而任之,使奋励气节,
霆击鸷搏,则前无坚敌,而功烈可期矣。汉武皆乖其所任,二人者终偾蹶而不济,身辱名败,
可不惜哉!”
《十七史百将传》:“孙子曰:‘形之,敌必从之。’广下马解鞍,而虏疑有伏。又曰:‘令
素行,与众相得。’广法易简,而士乐为用。又曰:‘卒善而养之。’广以杀降而不得封侯。又
曰:‘不用乡导,不能得地利。’广军亡导而失道是也。”
黄震:“李广每战辄北,因踬终身”。
司马光:“效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
苏泂:“十载尊前,放歌起舞,人间酒户诗流。尽期君凌厉,羽翮高秋。世事几如人意,
儒冠还负身谋。叹天生李广,才气无双,不得封侯。榆关万里,一去飘然,片云甚处神州。
应怅望、家人父子,重见无由。陇水寂寥传恨,淮山宛转供愁。这回休也,燕鸿南北,长隔
英游。”
叶适:“李广自用兵,人所不与,世或以常律论之,固非矣。”
陈元靓:“雄气旡敌,亦远斥候。能缚射雕,甞格猛兽。有勇有方,少年讷口。千载庙
食,斯为不朽。”
解缙:”暴寇之来,必虑其强。善守勿应,若李广、田豫类此。”
李东阳:”匈奴七十战,战战不得当。一当遂失道,愤激摧肝肠。君恩念数奇,将令抑
不扬。白头耻下狱,饮泣横干将。“
黄淳耀:“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太史公叙广得意处,在为上郡以百骑御匈奴数千骑,射杀其将,解鞍纵卧,此固裨将之器也。
若夫堂堂固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谋反,只惮卫青
与汲黯,而不闻与广。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
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王夫之:“获誉于士大夫之口,感动于流俗之。”
优质文本
7/7
黄道周:“李广为将,才气无双嘴唇黑是什么原因 。世世受射,射无不当。三人与战,中责受伤:杀其二
人,擒一以偿。孤军击敌,解鞍其傍。敌疑为诱,转奔而亡。不击刁斗,部伍偏强。凡战可
侯,侯则未尝。细推其故,祸在杀降。速道自刭,天意难量。”
唐朝诗人对李广多有赞颂。王昌龄在《出塞》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
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即指“飞将军”李广。
《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卢纶在《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引用《史
记李将军列传》中典故。
高适在《燕歌行并序》中写道:“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
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施耐庵《水浒传》中“小李广”花荣。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19:08: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241241503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众寡悬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众寡悬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