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精华30句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
的黄帝〔约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29
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精选30句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
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那么折,至察无元旦节的来历简介 徒。《晋书周岂页》
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
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
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
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
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
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
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25岁属啥 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光武帝
纪上》
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
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
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
顺应道德的人才会兴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
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4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
耻。《汉书食货志》
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
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
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15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籍传》
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1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
会传》
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
就会有所觉察。
17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
担忧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
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18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
传》
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忧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
1怎么去头屑 9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宋本纪》
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20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徐勉传》
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2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
观!《旧唐书魏征传》
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
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
后代还有什么可显示的呢?
22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元史刘斌传》
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
23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
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
一些细微琐事。
24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郝经传》
〔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
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
像鹰鹘一样凶猛。
25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
26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旧唐书李
密传》
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
行!〔罪大恶极〕
2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
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
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
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28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后妃列传》
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2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30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给妈妈 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
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
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华《淮南子》精华30句句
《淮南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道家名著。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根底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儒等各家思想,
主要的宗旨归于道家。
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
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认为“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
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大意:边塞上有一个人丢了一匹马,人们都来抚慰他。他的父亲说:
怎么知道不会因此而得福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果然带了一匹胡地的骏
马回来了。
点题:老子说祸福相依,从更广阔和更长久的角度去看,一定是这样。
我们平时常常因福而喜、因祸而悲,恰恰说明我们看得窄、看得短。
2、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淮南子说林训》
大意:翻船的时候,才能看出谁是真会游泳的人;马狂奔的时候,才
能看出谁是真正的好车把式。
点题:真正有本领的人,平时是看不出来的,但在风云变幻、情况危
急之时,就能显现出来。人要做的就是好好修炼然后等待,有了真本领,
自有一飞冲天之时。
3、置猿槛中,那么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淮南子俶真训》
大意:把猿猴关在笼子里,它就会像猪一样,并不是它没有灵巧攀登、
轻捷跳跃的本领,而是没有它发挥本领的时机。
点题:人要学会主动找到适合自己发挥长处的环境、平台和时机,才
能真正显现光荣。如果是时机不到,那么要学会蛰伏等待。
4、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淮南子说山训》
大意:美好的事物,就算受到玷污辱没,也不会变得低贱;丑恶的事
物,就算有人鼓噪吹捧,抬高其身价,也不会变得尊贵。
点题: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人只需要坚持自己认为值得坚
守的,做自己认为对的。人最容易被世间的好恶裹挟,而变得随波逐流,
是非不分。
5、乞火不假设取燧,寄汲不假设凿井。
——《淮南子览冥训》
大意:向人求火不如自己去找火石,借井打水不如自己去凿井。
点题:求人不如求己。
6、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
——《淮南子主术训》
大意:圣人对于善事,无论多小也要做;对于过错,无论多小也要改。
点题:行善,是一种态度;改正,是一种追求。
7、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淮南子缪称训》
大意:为人纯粹,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自会止息。
点题:能够正身直行,必然源于心正。心假设正,那么无不正。
8、目妄视那么淫,耳妄听那么惑,口妄言那么乱。
——《淮南子主术训》
大意:眼睛随便乱看就会惑乱,耳朵随便乱听就会迷惑,嘴巴随便胡
说就会带来乱子。
点题:活得乱七八糟,都是因为随便,所以要做个不随便的顺德清晖园 人。推而
深之,根本处是要葆有一颗简单、干净、纯粹的心。心纯,万般皆纯。
9、逐鹿者不顾兔。
——《淮南子说林训》
大意:追赶鹿的人,顾不上看兔子。
点题:做事,人要学会把住根本,紧盯目标,全力以赴。在这种状态
下,根本没工夫去三心二意、左顾右盼。反之,就是你根本还在门外,还
没进入状态。
10、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淮南子原道训》
大意:善于游泳的人容易被淹死,善于骑马的人容易摔下马来,正是
因为他们的长处,反而自招祸难。
点题:越是擅长,越是长处,越容易骄傲自大、掉以轻心,于是越容
易栽跟头。一切谨慎无后患,小心驶得万年船。
11、槁竹有火,弗钻不然;土中有水,弗掘无泉。
——《淮南子说林训》
大意:枯槁的竹子能生火,但不去钻它就不会燃烧;地下藏有泉源,
但不去挖掘就流不出泉水来。
点题:理想再饱满,设想再美好,不安下心来踏踏实实去做,也是
白搭,终究是空中楼阁。
12、不贪最先,不恐独后。
——《淮南子诠言训》
大意:不强求能得第一,不担忧落在最后。
点题:凡事但求尽心尽力、不问结果,便超脱了想赢怕输的世俗窠臼,
拥有了最好的东西——淡定的心性。这样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功,因为不容
易出岔子、出乱子,而能够踏踏实实,坚决前行。
13、惟不求利者为无害,惟不求福者为无祸。
——《淮南子诠言训》
大意:只有不求利益之人才能不导致害处,只有不求福分之人才能没
有祸害。
点题:人的所求,背后都是欲望,会迷乱人心,让人不择手段、损人
利己,最终造成的只能是祸。无欲无求或许遥远,但起码要将欲望节制在
合理正当的范围内,如此即便福浅,也能远祸。
14、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训》
大意:高大的泰山,如果背对也会看不见;细毛的末端,如果仔细去
看也能看清。
点题:人做事,第一要看准方向,路子要对;第二要踏实去做,尽心
尽力。认真,用心,是做好事情的不二法门。
15、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
——《淮南子缪称训》
大意:祸害产生于欲求太多,灾害产生于没有防范。
点题:少欲能避祸,有备那么无患。
16、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淮南子说山训》
大意:要想招引游鱼就得先通水,要想招引飞鸟就得先种树。
点题:要办成一件事,必须先创造条件;创造条件,必须要抓住根本。
如此,那么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17、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淮南子谬称训》
大意:祸和福,都在于自己。
点题:人行善、走善路,善人会亲近,恶人无怨恨,积累的都是善
的因素,最终获得的怎会不是福?人作恶、走恶路,善人远避,恶人
亲近,内心蠢动与互相驱动之下不断去做更大的恶事,最终怎会不造成恶
果?
18、吞舟之鱼荡而乌兰夫故居 失水,那么制于蝼蚁,离其居也。
——《淮南子主术训》
大意:能够吞舟的大鱼,一旦失去了水,也会被蝼蚁所制服,这是因
为它离开了适于自己居住的处所所致。
点题:在人生的各种场景中,人皆有适合自己的位置,找准这个位置,
不仅能活得更自在,也能将自身价值最大化。蜘蛛英文怎么读 错位只会带来缺少归属感的
痛苦和憋屈。而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离不开对自己和外在环境的全面、准
确认知。
19、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淮南子汜论训》
大意:说话一定要讲信用,约定了就一定要做到,这是天下的高尚行
为。
点题:说话算数,容许了就要做到,本是做人的根本。而能做到的却
太少,使信义成为稀有,于是才成为“高行”。
20、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
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体。
——《淮南子说山训》
大意:兰花生长在幽静偏僻的山谷中,并不因没有人采撷佩带而不吐
出迷人的芳香;舟船在大江大海中,并不因没有人乘坐而停止了飘浮;君
子做正义的事,并不因没有人知道而停止。
点题:本色是人内心的底色,与外在环境怎样、别人知不知道、别人
怎么看无关,而只做自己认为当做的,遵从本心而活。非如此,有目的、
有所求、为了做给人看,正是虚伪的定义。
21、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淮南子缪称训》
大意:人的贪欲多了,就会亏损道义;忧虑多了,就会损害智慧;畏
惧多了,就会伤害勇气。
点题:这一句反过来说,正是:义者无欲,智者不忧,勇者不惧。如
果做不到,就是不义、不智、不勇。
22、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淮南子说林训》
大意: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眼角。
点题分享作文 :人最容易忽略的,是身边;人最不了解的,是自己。有自知之
明,并善待身边人,过好寻常生活,就是真正的智慧。
23、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新闻作文 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俶真训》
大意:等到大寒节气到来时,冰霜寒雪从天而降,然后才能知道只有
松柏能经得住严寒考验,依然繁茂。
点题: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在最严峻艰难的时候,恰恰是考验一
个人修养和人品的最好时候。
24、日不知夜,月不知昼,日月为明而弗能兼也。
——《淮南子缪称训》
大意:太阳不知道黑夜的情况,月亮不了解白昼的景象,太阳与月亮
都有光亮可以照明,却不能兼知黑夜与白昼的情景。
点题:任何事物包括人,都难免存在片面性,看人看事看自己,要有
这份明白。在此根底上,更要学会扬长避短,如日月那样守住、行好自己
的轨迹,发好自己欧莱雅彩妆 的光,才能走出一份顺达通畅、天长地久。
25、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淮南子主术训》
大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正义,即使再强大也定会灭亡。一个人如果
没有良善的志趣,即使勇猛也必会遭遇挫伤。
点题:义,是一个国家打底的东西;善,是一个人打底的东西。打不
好底,如建造高楼,必定立不住。建得越高,摔得越响。
26、君子不...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17:57: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198781502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遵从本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遵从本心.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