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训练就是寻找意义世界
■成长话题融合教育②
亮亮5岁,个子高出同龄小伙伴一大截,却不愿与人交流。即便
有小伙伴主动跟他说话,他也避而不答,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
言自语。
小杰已经5岁半了,妈妈说他已经会说很多话了。老师问小杰:
“你叫什么名字?”小杰回答:“我叫小杰,我今年5岁半了,我妈
妈叫李晓燕(化名),我爸爸叫……”
琪琪是个漂亮又好动的孩子。别人和她说话,她总是跟着别人学,
别人说什么,她就说什么。同伴给她起了个绰号叫“鹦鹉”。
大班来了个新老师,毛毛开心地跑到老师面前问:“老师,你是
坐公交车还是骑自行车来的?”老师说:“我是骑自行车来的。”毛
毛高兴地回到自己座位上,一会儿又跑来问:“老师,你是坐公交车
还是骑自行车来的?”……毛毛就这样反复问着同样的问题,让老师
无所适从。
语言是人类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功能主要分为社会功
能和思维功能两个方面,其中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
功能。以上案例中孩子的语言大都不具备社会功能。这些孩子都患有
孤独症。
最新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将孤独症谱
系障碍的核心症状调整为两大方面,其中语子宫肌瘤怎么治最好 言障碍是其核心障碍之一,
也是孤独症幼儿家长最关注的问题。语言康复训练是孤独症幼儿康复
训练的重要内容。但笔者发现,目前针对这些幼儿的语言训练,多是
让他们被动地学习语言。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孤独症幼
儿确实都能开口财务状况说明书 说很多话,但这些话大都没有沟通意义。在现实生活
中,他们还是不能运用农民补贴 语言主动与别人沟通交往。同时,由于被动的
语言训练,模式单一、方法僵化,缺少真实情景迁移互动,对孤独症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及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不够,因而造
成了上述案例中的诸多问题。
如何对孤独症幼儿进行语言训练,从而让他们获得真正具有沟通
交往意义的语言呢?
以生理、心理需要引发沟通
现在大多数孤独症幼儿家长对孩子存在过度保护,一旦察觉到孩
子有什么需求,就尝试各种方式满足他们,而非引导他们主动表达需
求。这种方式人为剥夺了孤独症幼儿表达需要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
放弃古风爱情 了使用语言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的表达愿望就越来越弱。比
如,如果他每次一哭,愿望就能得属羊的年份 到满足,那么,他就会错误地认为,
自己有需要不用说,妈妈也知道。
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的训练要遵循语言的习得与发展规律。让
孤独症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生理、心理需要,从而诱发他们表达的
内在动机,十分重要。教师或家长需要辅助他们学习并应用语言,使
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强化他们对语言功能的理解。
因此,要对孤独症幼儿进行语言训练,应该先把表达的需要还给他们,
进一步让他们理解满足需要与语言使用之间的关系,这才是科学有效
的方法。
在解决问题中运用语言
语言是情境性的,而最自然的情境就是生活情境。生活中有各种
各样现实的人际关系,有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也就能让他们产
生说话的动机。因此,成人需要把生活还给孩子,也就是把正常的家
庭活动、学校活动、社会活动还给孩子,让孤独症幼儿在生活中训练,
在训练中生活。
在训练设计中,要把直接用于实际生活的实用知识和技能,作为
孤独症幼儿语言训练的主要内容。训练过程中要注重让他们利用语言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用一体降低了迁移的难度,甚至直接省去了迁
移的环节,从而降低了语言学习的难度,更利于孤独症幼儿感受语言
的作用和意义。训练中,教师或家长要适时给孤独症幼儿以辅助,并
且一定要辅助到位。特别是复杂问题的解决,成人需要帮他们进行问
题分解,并注意正确示范,让他们进行模仿。当他们运用语言交往成
功时要及时鼓励,从而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社会交往中激发表达欲望
教会孤独症幼儿说话的方法,让他们知道怎么说,这就是语言训
练的目的。因此,社会化的语言康复训练模式,十分有效。这种模式
基于孤独症幼儿思维刻板、泛化能力差等特点,遵循儿童语言习得规
律,采取“个别化指导—情境迁移—社会实践强化”三个训练环节。
三个环节都要采取以“兴趣引导—潜能开发—自主表达”为核心的
教学策略与方法。
个别化指导是植发的危害和后遗症 在实施教育诊断与评估的基础上,为孤独症幼儿提
供基本的语言康复方法指导。大部分孤独症幼儿的语言能力很弱,很
难发展出具有功能性的语言。即便是发展出了语言,他们也可能还有
语言理解方面的困难。他们常常是运用语言的表面意思去解释现象,
而不能体会其抽象意义。有些孤独症幼儿不仅没有语言,甚至连发音
也不会,这就需要抽出专门时间对他们进行一对一训练。一方面,教
师或家长要对孤独症幼儿现有状况进行分析,然后确定训练目标,选
择训练内容。另一方面,要选择视觉和听觉刺激少、相对固定的训练
环境。实施训练时,要从孤独症幼儿的兴趣入手,尽可能设计交流的
情境,让他们产生某种需要,引发其说话动机,并注意对他们的主动
性语言及时进行强化。
情境迁移环节旨在通过创建语言运用情境,促进孤独症幼儿语言
运用的迁移。情境迁移主要通过小组活动或集体活动实现。教师把孤
独症幼儿在个别训练时习得的内容,设计成游戏活动,让其在游戏活
动中进行巩固。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及语
言发展潜能,兼顾他们的能力和需要的差异,从而提供不同难度的教
学材料,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
在游戏活动的实施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孤独症幼儿与同伴合
作交流,最好每周能安排两到三次与普通幼儿的活动。普通幼儿的热
情会感染孤独症幼儿,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普通幼
儿的示范也是对孤独症幼儿进行语言训练的一个很好的积极因素。例
如,在辨别“男孩”“女孩”的活动中,教师先问普通幼儿:“你是
男孩还是女孩?为什么?”在普通幼儿正确地示范说出后,再引导孤
独症幼儿说一说。普通幼儿的正确示范,不仅为孤独症幼儿提供了正
确的模仿对象,而且很好地激发和带动了他们。
社会实践强化,是指将孤独症幼儿习得的语言,在真实生活环境
中加以具体运用。这既可以反映其语言发展情况,又可以促进其语言
发展。这个环节主要是在自然的生活中进行语言与交往能力的训练。
借助生活中的事件,把语言融入生活的各个环节,就可以随时随地对
孤独症幼儿进行训练,促进其语言循序渐进地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教
育与家庭有效配合,让语言训练有连续性,有真实的交流环境。
(作者单位: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潍坊学院特教幼教师范学
院)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21日第4版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16:29: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14582374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叫小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叫小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