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山西方言“恓惶”一词在古文献中的词义演变
作者:李奂莹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5年第02期
摘要:通过对山西方言“恓惶”一词的词义分析,归纳出“恓惶”词义在唐、宋、元、明、清
时期文献中的使用情况,从而为山西方言的常用语研究提供材料。
关键词:山西方言;恓惶;词义
“恓惶”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地方方言的常用词。主要分布在山西及西北地区的陕西和甘肃。
但是该词在这三个地区的含义是不相同的,山西和陕西方言中的“恓惶”都有“可怜”义。在甘肃
方言中,“恓惶”则为“思念、想念”义,且多用于父母和儿女之间,好朋友和情侣之间往来也可
用。例如:“恓惶你哩,有时间多回来看看。”在这里面,“恓惶”就是“思念、想念”的意思。本
文研究的“恓惶”主要来自山西方言。
一、山西方言中“恓惶”的词义
山西方言中的“恓惶”是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地方意思各不相同。在山西太原方言中,“恓
惶”有两层意思:①表示可怜。如:“他是个孤儿,真恓惶咧。”②表示艰难。如:“他赌博把家
都输没了,现在的日子过得真恓惶。”在山西忻州方言中,“恓惶”也有两层意思:①表示痛
苦,悲伤。如:“这娃娃的父母刚死,现在正恓惶咧。”②表示凶悍,主要指性格方面。如:
“那个人可恓惶哩,村子里没人敢惹他。”在山西万荣方言中,“恓惶”除了有上面几个黎元洪简介 意思外,
通常和动词“哭”组合成另外一个词,叫“哭恓惶”,也有两个词义:①表示奔丧。如:“这娃的
母亲今天埋,他赶回来哭恓惶咧。”②表示出殡时子女在棺材后面哭。如:“巷子里吹起了唢
呐,人山人海,大家都在看哭恓惶。”
在山西方言中,“恓惶”一词主要用于太原、忻州和万荣这三地的方言中。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恓惶”的解释也比较简单:“①〈书〉惊慌烦
恼;②〈方〉穷苦。”①因此,很有必要对该词在古文献中的词义进行归纳和分析。
二、“恓惶”词义在古文献中的历史演变
(一)唐代古文献中的“恓惶”
“恓惶”始见于唐代,在《全唐诗》中收录“恓惶”一词的有:
(1)郑侯应凄惶,五十头尽白。(《全唐诗高适同群合题郑少府田家诗》)
(2)所叹谬游东阁下,看君无计出恓惶。(《全唐诗刘禹锡赠同年陈长史员外》)
龙源期刊网
(3)十五年前事,恓惶无限情。(《全唐诗元稹遣行十首》)
(4)恓惶老梗泛,凄断倦蓬飘。(《全唐诗骆宾王晚泊河曲》)
(5)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恓惶,席不暇暖。(《全唐诗骆宾王上安州李长史
书》)
(6风流的男人 )若不困顿于林野,必凄惶于道路。(《全唐诗元结问进士二》)
其中“凄惶”与“恓惶”是相通的,“凄惶”义为“悲伤、痛苦不安”。例(1)中“凄惶”是指“悲
伤”,例(6)中指“匆遽不安”。例(2)“看君无计出恓惶”中的“无计”结合全诗应理解为“生计”
义,因此,“恓惶”一词应为“生活艰难、困苦”义。例(3)中的“恓惶”可译为“生活艰难”。例
(4)中“梗泛”指“漂泊不定”,“恓惶老梗泛”则可以翻译为“生活艰难,漂泊不定”。因此,这句
诗中的“恓惶”也应理解为“生活艰难”。例(5)中“席不暇暖”指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
了,形容很忙的样子。因此,“迫于恓惶”中的“恓惶”一词则为“忙碌不安”义。总的来看,唐代
古文献中,“恓惶”主要有三层意思:①悲伤、痛苦;②生活艰难;③匆忙、忙碌。第二层意思在
文献中比较常见,这说明古代文人通过借诗抒情,表达自己的生活艰辛或怀才不遇。
(二)宋代古文献中的“恓惶”
宋代词作家用“恓惶”一词的较少,具有代表性的词句有:
(7)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全宋词辛弃疾一剪梅》)
(8)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全宋词无名氏行香子》)
(9)为伊家,终日闷。受尽恓惶谁问。(《全宋词欧阳修怨春郎》)
(10)抱关击柝,恓惶奔走,孟子之战国,杨雄之新室,又不幸其时者矣。(欧阳修《投
时相书》)
宋词中的“恓惶”大多数都用在一个孤独、凄凉的特定环境中。例(7)和例(10)中的“恓
惶”都表示“匆忙、忙碌不安”义。其中例(7)中的“恓惶”表达了诗人思乡、孤独的感情。例
(8)中的“恓惶”使用的是叠词“恓恓惶惶”,“黄昏”与“恓惶”相组合,烘托出词人孤单、彷徨的
心情。这里的“恓恓惶惶”义为“凄凉和孤单”。例(9)中的“恓惶”义为“苦难、艰难”,和现在山
西太原方言中的“艰难”同义。
(三)元朝古文献中的“恓惶”
在原曲中,常常可以看到“恓惶”这个词,大多数都表示“痛苦、悲伤”。例如:
龙源期刊网
(11)不信好人言,必有恓惶事。(《全元南戏刘唐卿白兔记》第十二出[哭相思])
(12)(生)夜来不听妻言语,果有恓惶处。(《全元杂剧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
二折[斗虾蟆])
(13)两行愁泪脸边垂;一点雨间一行恓惶泪,一阵风对一声长吁气。(《全元杂剧关汉
卿闺怨佳人拜月亭》[油葫芦])
(14)我其实不关亲,无半点恓惶泪。(《全元杂剧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二折[斗
虾蟆])
(15)唱道感叹情多,恓惶泪洒,早得升遐,休休确实今生罢(《全元杂剧白朴唐明皇
秋叶梧桐雨》第三折[鸳鸯煞])
(16)阁不住两眼恓惶泪,俺哥哥含冤负屈有谁知?(《全元杂剧高文秀黑旋风双献
功》第三折[七兄弟])
这几个有关“恓惶”的例句只是元曲中的一部分,但是都很有代表性,也包含了元朝元曲中
“恓惶”一词词义的趋势。以上6个句子可以分为两类:例(11)、(12)更偏向于俗语方面,
与现代生活中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相似,这两句中的“恓惶”一词,都可以解释为“痛
苦”或者“悲伤”义,因此,“恓惶事”“恓惶处”可以理解为“痛苦的事”或“悲伤的事”。第二类是例
(13)~(16),“恓惶”都与“泪”相对应,和“泪”相关的“恓惶”很明显也表示“痛苦”和“悲伤”
义。
(四)明朝古文献中的“恓惶”
明代的小说和话本中,常用到“恓惶”一词。例如:
(17)赵子龙单骑救主:“正凄惶时,忽见糜芳面带数箭,踉跄而来,口言:„赵子龙反投
曹操去了也!‟”(《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18)八戒捆在旁边,与王父子、唐僧,俱攒在一处,恓恓惶偟受苦。(《西游记》第九
十回)
(19)是我不听好人言,今日果有恓惶之事。(《水浒传》第六十一回)焦急的近义词
(20)刘秀才念着郑氏,叹息不已,不觉泪下。正在凄惶间,忽见这个养娘走进来。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21)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鼓掌绝尘》第四回)
龙源期刊网
(22)白龙精吵白龙江:“昨日下午推到这里,今日又日西,肚子里虽是水灌的饱,心里
其实是宽容的例子 凄惶。”(《三宝太监西洋记》第十九回)
(23)我怎为他乱了方寸,灰了军心?身为将,怎顾的私?任恓惶,百无悔。(《牡丹
亭》第四十六回)
以上7个例句都是有关“恓惶”一词在明代小说中词义解释的经典片段。通过分析这几个例
句中“恓惶”的词义,可以判断出“恓惶”一词在明代词义的演变趋势。在唐代的古诗中,“恓惶”
与“凄惶”一词是相通的,在明代的小说中,同样遵循这个规律。因此,例(17)、(20)、
(22)中的“凄惶”亦为“恓惶”义。例(17)是赵子龙单骑救主的典故,这里的“凄惶”为“惊慌”
义;例(18)中的“恓恓惶惶”按照书中注解也是“惊慌烦恼”义。我们认为,这里的“恓惶”的重叠
式“恓恓惶惶年度工作概述 ”一般都兼具“凄凄惨惨政府职能有哪些 ”和“可怜”之义,因此,把例(18)中的“恓恓惶惶”理解为
“可怜”更为合适。例(19)~(23)中的“恓惶”,词义相同,都可理解为“悲伤”。其中例
(19)中的“恓惶之事”与元代元曲中“不信好人言,必有恓惶事。”中的“恓惶事”用法相同,都
为“悲伤事”;例(20)、(21)中的“恓惶”都与泪相关,义为“悲伤”,这一点,也与元曲中的用
法一致;例(22)、(23)中“恓惶”也是“悲伤”义。通过分析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在明代小说
中,“恓惶”一词有两种用法:一是“悲伤”,二是“惊慌烦恼”。
(五)清朝古文献中的“恓惶”
(24)眼前又不能去一望,真令人凄惶迫切之至。(《红楼梦》第七十九回)
(25)说着,不觉凄惶起来……(《儒林外史》第二十一回)
(26)看见晃夫人怪哭,晃夫人不由得甚是恓惶。(《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七回)
(27)晃源孙儿,你不听老人言,定有恓惶处。(《醒世姻缘传》第三回)
(28)当初亲戚故旧,一个一个的,听说前后死去,都有许多伤感,现在不知不觉的我也
死了,凄凄惶惶的,我也不知道往哪里去的是好。(《老残游记》续第九回)
(29)其实正是一部民族灭忙的伤心史,说来好不凄惶!(《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30)自己身后,正不知依靠谁人。说着,便不胜凄惶,以后便常常说起。(《二十年目
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九回)
清代小说中,也常出现“凄惶”(“恓惶”)一词,例(24)中的“凄惶”与“迫切”表达了当时
人物的心理特点:悲伤急切。因此,“凄惶”一词可以理解为“悲伤”。例(25)中“凄惶”的内容
是“我老年不幸,把儿子、媳妇都亡了,丢下这个孽障种子,还不曾取得一个孙媳妇,今天已
十八岁……将来我这几根老骨头,却是叫何人送终?”结合前文,“凄惶”可理解为“悲伤”义,
为自己现在的处境感到悲伤。例(26)中,“恓惶”与“哭”结合,有“悲伤”义。例(27)中“恓惶
龙源期刊网
处”与明代小说中出现的“恓惶事”相同,义为“悲伤处,悲伤事”。例(28)中的“恓恓惶惶”与例
(18)中的意义相同,指“可怜”。例(29)中的“凄惶”与“伤心史”相对应,义为“悲伤、伤
心”。例(30)中的“凄惶”主要解释“自己身后,正不知依靠谁人”,想到自己的处境,便感到
悲伤、伤感,因此,这里的“凄惶”也指“悲伤”。
三、结语
在唐代的古文献中,“恓惶”有三层语义:①悲伤、痛苦;②生活艰难;③匆忙、忙碌。其中
表示“生活艰难”义更为常用。在宋代的古文献中,“恓惶”有“忙碌不安”“凄凉、孤单”“艰难”这
三层意思。可以看出宋代和唐代古文献中的用法相似。在元明清的古文献中,都把“恓惶”解释
为“悲伤”之义,且用法相同。通过分析古文献中“恓惶”一词的词义演变,可以看出现在山西方
言中“恓惶”一词的词义自古就有。
注释:
①《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2012年,第1391页。
参考文献:
[1]吴鹏程.“小子”词义的历时演变[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4,(10).
[2]郭芹纳.“恓惶”义辩.[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fear 版),
1989,(4).
[3]张楠.古文献中所见山西方言历史词汇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2010.
(李奂莹;浙江宁波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15211)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14:05: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05922125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抱关击柝的含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抱关击柝的含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