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更新时间:2023-03-19 13:31:19 阅读: 评论:0

刻舟求剑的道理-整式的概念

永遇乐
2023年3月19日发(作者:举报信)

永遇乐元宵

永遇乐元宵。

《永遇乐元宵》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为作者晚年伤今追昔之作。

此词运用对比手法。

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

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

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

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

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着重用作者

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

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

全词用语极为平易。

化俗为雅。

未言哀但哀情溢于言表。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大悲大痛。

堪称词坛大手笔。

作品名称,永遇乐元宵。

作品别名,永遇乐落日镕金。

创作年代,南宋。

作品出处,《漱玉词》。

文学体裁,词。

作者,李清照。

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⑷。

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⑸。

来相召。

香车宝马⑹。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⑺。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⑻。

铺翠冠儿⑼。

捻金雪柳⑽。

簇带争济楚⑾。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⑿。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注释译文。

⑴永遇乐:词牌名。

有平韵。

仄韵两体。

仄韵始于柳永。

双调一百零四字。

又名消息。

⑵落日镕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镕。

同熔。

⑶合璧:像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⑷吹梅笛怨:梅。

指乐曲《梅花落》。

用笛子吹奏此曲。

其声哀怨。

⑸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⑹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

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⑺中州:即中土。

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

今河南开封。

⑻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⑼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⑽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雪柳:雪白如柳叶之头饰;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

⑾簇带:簇。

聚集之意。

带即戴。

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美好。

端整。

漂亮。

簇带。

济楚均为宋时方言。

意谓头上所插戴的顺治的母亲 各种饰物。

⑿风鬟:指女子的头发。

落日金光灿灿。

像熔化的金水一般。

暮云色彩波蓝。

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

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

《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

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

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

召唤。

我只能报以婉言。

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

闺中有许多闲暇。

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

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

永遇乐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

个个打扮得俊丽整齐。

如今容颜憔悴。

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

更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从帘儿的底下。

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寓江南时而伤今追昔之作。

当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作者流寓临安之时。

作品鉴赏。

这首词虽写元夕。

却一反常调。

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

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

抒写离乱之后。

愁苦寂寞的情怀。

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

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

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

全词情景交融。

跌宕有致。

由今而昔。

又由昔而今。

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

感情深沉。

真挚。

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

平淡中见工致。

上片写今年元宵节的情景。

落日镕金。

暮云合璧着力描绘元夕绚丽的暮景。

写的是落日的光辉。

像熔解的金子。

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

围合着璧玉一样的圆月。

两句对仗工整。

辞采鲜丽。

形象飞动。

但紧接着一句人在何处。

却宕开去。

是一声充满迷惘与痛苦的长叹。

这里包含着词人由今而昔。

又由昔而今的意念活动。

置身表面上依然热闹繁华的临安。

恍惚又回到中州盛日。

但旋即又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时的幻觉。

因而不由自主地发出人在何处的叹息。

这是一素质修养 个饱经丧乱的人似曾相识的情景面前产生的一时的感情活

动。

看似突兀。

实则含蕴丰富。

耐人咀嚼。

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

春意知几许!三句。

又转笔写初春之景:浓浓的烟霭的熏染下。

柳色似乎深了一些;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曲调。

原来先春而开的梅花已经凋谢了。

这眼前的春意究竟有多少呢?几许是不定之词。

具体运用时。

永遇乐意常侧重于少。

春意知几许。

实际上是说春意尚浅。

词人不直说梅花已谢而说吹梅笛怨。

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昨日不可留 的哀思。

正因为这样。

虽有染柳烟浓的春色。

却只觉春意味少。

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承上描写作一收束。

佳节良辰。

应该畅快地游乐了。

却又突作转折。

说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

态。

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胃炎分类 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所形

成的特殊心境来相召。

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词人的晚景虽然凄凉。

但由于她的才名家世。

临安城中还是有一些贵家妇女乘着香车宝马邀她去参加元宵的诗

酒盛会。

只因心绪落寞。

她都婉言推辞了。

这几句看似平淡。

却恰好透露出词人饱经忧患后近乎漠然的心理状态。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由上片的写今转为忆昔。

中州。

本指今河南之地。

这里专指汴京;三五。

指正月十五元宵节。

遥想当年汴京繁盛的时代。

自己有的是闲暇游乐的时间。

而最重视的是元宵佳节。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这天晚上。

同闺中女伴们戴上嵌插着翠鸟羽毛的时兴帽子。

和金线捻丝所制的雪柳。

插戴得齐齐整整。

前去游乐。

这几句集中写当年的着意穿戴打扮。

既切合青春少女的特点。

充分体现那时候无忧无虑的游赏兴致。

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汴京的繁华热闹。

以上六句忆昔。

语调轻松欢快。

多用当时俗语。

宛然少女心声。

但是。

昔日的繁华欢乐早已成为不可追寻的幻梦。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历尽国破家倾。

夫亡亲逝之痛。

词人不但由簇带济楚的少女变为形容憔悴。

蓬头霜鬓的老妇。

而且心也老了。

对外面的热闹繁华提不起兴致。

懒得夜间出去。

盛日与如今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

从侧面反映了金兵南下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和词人相隔霄壤

的生活境遇。

以及它们词人心灵上投下的巨大阴影。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六稳六保 语。

却又横生波澜。

词人一方面担心面对元宵胜景会触动今昔盛衰之慨。

加深内心的痛苦;另一方面却又怀恋着往昔的元宵盛况。

想观赏今夕的繁华中重温旧梦。

给沉重的心灵大豆的功效和作用 一点慰藉。

这种矛盾心理。

看来似乎透露出山水素描画 她对生活还有所追恋的向往。

但骨子里却蕴含着无限的孤寂悲凉。

面对现实的繁华热闹。

她却只能计算机二级考试题库 隔帘笑语声中聊温旧梦。

这是何等的悲凉!宋代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易安居士李氏。

赵明诚之妻……南渡以来。

常怀京洛旧事。

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镕金。

暮云合璧。

已自工致。

至于染柳烟轻。

吹梅笛怨。

春期开头的成语 意知几许。

气象更好。

后叠云:于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皆以寻常语度人音律。

炼句精巧则易。

平淡人调者难。

宋代刘辰翁《须溪词》:余自辛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

为之涕下。

今三年矣。

每闻此词。

辄不自堪。

遂依其声。

又托易安自喻。

虽辞情不及。

而悲苦过之。

宋代张炎《词源》卷下:至如李易安《永遇乐》云:不如向帘儿

底下。

听人笑语。

此词亦自不恶。

而以俚词歌于坐花醉月之际。

似乎击缶韶外。

良可叹也。

明代杨慎《词品》卷二:辛稼轩词泛菊杯深。

吹梅角暖。

盖用易安染柳烟轻。

吹梅笛怨也。

然稼轩改数字更工。

不妨袭用。

不然。

岂盗狐白裘手邪?明代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十二:辛词泛菊杯

深。

吹梅角暖。

与易安句法同。

清代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李易安被冷香消新梦觉。

不许愁人不起。

又于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杨用修以其寻常语度人音律。

殊为自然。

清代水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一》:张端义《贵耳集》

极推其元宵词《永遇乐》。

秋词《声声慢》。

以为闰阁有此文笔。

殆为间气。

良非虚美。

虽篇帙无多。

固不能不宝而存之。

为词家一大宗矣。

清代谢章铤《赌棋山庄集》词话卷三:柳屯田晓风残月。

文洁而体清;李易安落日暮云。

虑周而藻密。

综述性灵。

敷写气象。

盖骎骎乎大雅之林矣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

作者简介。

李清照。

宋代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齐州章丘人。

早期生活优裕。

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

流寓南方。

明诚病死。

境遇孤苦。

所作词。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

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自辟途径。

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

崇尚典雅情致。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作诗。

留存不多。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

情辞慷慨。

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13:31: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03879371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永遇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永遇乐.pdf

上一篇:拍摄方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永遇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