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要放风筝?自古以来人们都爱在清明节放风筝,放纸鸢。放风筝
能锻炼身体,并且让人身心愉快,是许多人喜欢的一向玩乐活动。为什么人们会有
在清明节这天放风筝的习俗呢?
1清明节放风筝的渊源
风筝的历史十分悠久。放风筝,源于古代的巫术。古人认为,放飞的风筝可以
带走邪气kejie 与晦气。据说,世界上第一个风筝是春秋时代的著名工匠鲁班用木头制作
的,当时还有竹做的风筝。汉代出现纸制风筝,叫“纸鸢”。唐以后,风筝作为一种
儿童玩具日渐风行。清代诗人高鼎曾这样描绘放风筝的情景:“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人们在纸鸢上加了一个竹
笛,纸鸢飞上天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音,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将纸
鸢改称“风筝”。当代中国最有名的风筝盛会是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
自1984年开始,每年清明节举办,潍坊也因工作安全 此被誉为“世界风筝之都”。
由于清明节原本是寒食节,寒食要禁火,只能吃冷餐。为防止寒食冷餐伤身,
所以要外出走动,做些娱乐活动,以锻炼身体,这样就有了悲喜兼具的现象了。
寒食节遇上了“清明”节气,融合为清明节,加之古人放风筝习俗时间又与清明
节相遇,所以就有了“清明时节放风筝”孩子睡觉出汗 一说。
2清明节放风筝的好处
在放风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欢腾、一起喜悦。还不止是放风筝,
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
就是用足去踢球)、插柳、斗鸡等活动融入到清明新春祝福 节。
在古人眼里,清明节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放风筝可以带走自己的秽气。所以,
古人会在清明时,把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祸疾病都写在风筝上面,然后等风筝升到天
空时就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据说这样能放掉“晦气”、除病消灾,给自己带
来好运,一年平安吉祥。且不论“放风筝放晦气”的巫术色彩,放风筝确实是一项有
益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它可使人精神愉快,消除焦虑,放松筋骨,活动肌肉。所
以放风筝作为一项体育活动,自然地和清明节融在一起了。
随着时光的流逝,现在放风筝早已冲去旧时的“巫术”色彩,人们只不过是借此
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而已。如今放风筝成为了一项颇受大众喜爱的娱乐活动,人们
在户外放风筝大大舒展了平日紧张严肃的气氛,调节了忙碌的生活节奏。
3风筝的由来
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有成,是人类最早的
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
风筝。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
一日而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的。由于造纸
业的发达好听近义词 ,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
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赐筝
的生动景象。
4放风筝的注意事项
1.选择平坦场地
放风筝时常需倒行,同时由于注意力都集中在天上,容易出现摔倒或被绊倒的
情况。20的序数词 因此,在放风筝前一定要注意观察地面的状况,尽量选择平坦、无心甜意洽 障碍物的
场地,以保证安全。
2.远离树木和电线
放风筝应选择空旷开阔的场地,远离电力设备和树木。风筝易被高大的树木缠
绕。另外,架空线路和变压器是高压电力设备,因此应养生讲座 远离这些设备,以免触电,
造成伤残甚至死亡,尤其是放飞一些使用漆包线和锡箔纸制作的风筝时,更要注意。
3.老人要注意安全
老年朋友放风筝时注意做好准备运动、避免猛然转头。放风筝时,头颈需较长
时间后仰,如果在放风筝前颈部没有完全活动开,长时间的后仰会加重大多数老人
本来存在的椎动脉受压、痉挛等情况,产生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而导致颈性眩晕,进
而出现站立不稳等症状,极易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老人在放风筝前,要做5~10
分钟的颈部准备活动:眼睛应以平视为主,头颈平仰交替,活动幅度应慢慢加大,
不宜一开始就大幅度地活动颈部。
上述这三种就是放风筝时常需要注意的问题了,同样的,这些问题如果发生,
无疑会让放风筝的心情大受影响,所以说,放风筝是一项好运动,但是胃酸过多是什么原因 也需要注意
场地的选择,不要让一些小意外影响到您的心情。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13:23: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03405125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纸鸢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纸鸢飞.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