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写了多少首诗

更新时间:2023-03-19 12:59:40 阅读: 评论:0

理智追星-写信的作文300字

陆游写了多少首诗
2023年3月19日发(作者:写春天的四字成语)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抒写的诗词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抒写的诗词篇一

《观村童戏溪上》

【宋】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赏析】

此诗写闲居时的生活。诗中生动地勾勒出村童们在刚放晴的

傍晚种种嬉戏的情态,同时也写出了农村生活的情趣和农民朴实、

知足的思想。

首联“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戏晚晴”,写足诗题中童戏

和静观的含蕴。

颔联“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则详写童戏的内

容。这两句写出了村童游戏的原汁原味,若没有对乡居生活的沉

潜体验,很难写出这样极富生活气息的语句。

颈联则宕开一笔由近及远,由实转虚,将时空的观照视角拉

伸予以远观,读者眼前出现了另外一幅画面:村童农忙时节跟随

父兄力田耦耕,在春种秋收中,体会稼穑的艰辛、人生的至理;

冬闲时则入塾学习,粗通文墨。这样的生活方式正是刚刚经历宦

场炎凉的诗人所欣羡的。

尾联联提及当时宋朝实景:农夫冬闲跟着村里的穷书生学习,

但这只是学习极基础的东西,为的是在立契,作保时不被蒙骗。

这首诗是陆游免官闲居后的人生体验,是其厌恶官场倾轧、

追求澄明心境的写照。不过,诗题中一“观”字,却无意识中委婉的意思 流

露了真实心态,“观”在这里乃静观、旁观之意,并非完全融入其

中与村民浑然一体士大夫的特殊身份决定了陆游可以唯美的眼光

透视田园生活,却不一定真能躬行。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抒写的诗词篇二

《关山月》

【宋】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赏析】

《关山月》充分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

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饱含诗人忧国

爱民的思想,感情沉痛悲愤,读来使人泪下。这种感人肺腑的巨

大力量,除了来自其伟大的爱国情怀,还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手法,

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构建了多重套叠的对比示现修辞文本。

从宏观结构上看,全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相应的在

内容上也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月夜下三种人

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作为全诗的结构框架。一边是豪门贵宅中

的文武官员,莺歌燕舞,不思复国;一边是戍边战士,百无聊赖,

报国无门;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诟,泪眼模糊,盼望统一。

这三个场景构成了三幅对比鲜明的图画,揭露和抨击了当权者只

顾纵情声色,偷得一己安宁而置兵民痛苦于云外的腐败投降政治。

第一段: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

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诗人先以“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总领全诗,

与下文的诸种场景形成直接的因果关系。诗的开始“和戎”句谓

本应只是暂时权宜之计的和戎,却一忽而过十五年,有批评之意;

将军能战而不战,“空”字质疑的语气很重。继以“朱门沉沉按歌

舞”和“厩马肥死弓断弦”这两个典型情景为着眼点,进行对比。

一边是深宅大院里歌舞升平;一边是马棚里战马肥死,武库中弓

弦霉断。“朱门”句指朝廷的权臣、重臣已经忘怀了国土沦陷的现

状,“沉沉”用得很十二星座动漫 好,好像沉醉得很深,“按”字很好地写出重

臣不以国家为重,唯知作乐的情形。“厩马”句写英雄无用武之地

写得很沉痛。这种对比揭示了统治者终日醉生梦死,荒淫腐化,

导致边防武备一片荒废的现状。这说明他们早已忘却国耻。我们

完全可以体味到:日日不忘抗金复国的伟大诗人陆游,面对统治

者的苟安思想和腐朽生活,强烈的愤慨之情如万丈烈火,喷涌新婚姻法规定 而

出。

这因为南宋统治集团只顾自己的安乐,而不惜出卖国家、民

族的利益。“朱门”一句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他们妥协、投降的实质,

在大敌当前,国土沦丧,民族危亡之际,统治者却是一味追求灯

红酒绿,争歌逐舞的享乐生活。他们贪生怕死,向敌人屈膝投降,

采取不抵抗政策,下什么自欺其人的“和戎诏”,致使那些养来抗

敌的战马,用来杀敌的弓箭,死的死,断的断,而且马是肥死,

弓是朽断。这是多么惨痛的现实呀!“厩马肥死弓断弦”是对“将

军不战空临边”的补充,这两句都与和戎下诏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第二段: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

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在这和戎诏下的十五年中,边关没有了流汗掉肉的辛苦操练,

没有惊心动魄的流血战事,一切归于风平浪静,相安无事。在这

里,诗人把比较的着眼点聚焦于尚存者和死难者的命运和价值。

对于尚存者来说,由于有统治者的“和戎诏”,多少年来,他们无

所事事,只有以阵阵刁斗声送走一轮又一轮的明月,只有把自己

的心事寄托于幽咽的笛声中,每天都在这种百无聊赖的生活中打

发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许多三十岁左右参军的壮士现在

都已经白发苍苍了。

一个“催”字,下得何等急促,一句“壮士心”,写得何等赤

诚,一个反问句,显得多么无奈!在这急促催月的刁斗声中,在

这如怨如泣的笛声中,隐含了壮士们盼望杀敌立功,尽快结束这

种枯燥无味的生活,早日回归久别的家园的迫切心情,但这种心

情,又有谁能理解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

壕吏》)如果说存活者还可以有一丝幻想,那么对于死难者来说呢?

“沙头空照征人骨”,一个“空”字,说明了战士们杀敌和归乡的

诸种愿望,将随着老死边关、化做暴露于野的白骨而最终落空,

也说明了他们的献出的青春与生命毫无价值。

诗歌忌重字,这句诗却与前面的“将军不战空临边”复用“空”

字,看似败笔的两个字却正好将“将军”“征人”的生活命运构成

了鲜明对比。生者无聊幽怨,死者暴尸沙场,生与死的对照画面

揭示了战士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战士的满腔悲愤,字里行间,饱

含着诗人对和戎路线的无声控诉和对边关战士的深切同情。“空

照”、“谁知”等词语是他这种心情的写照。

最后四句是第三段: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

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令宵垂泪痕!

从写边防战士转到写人民,写在敌人统治下被奴役的北方人

民即所谓遗民。主要描绘中原遗民含泪盼望复国的画面。“中原干

戈古亦闻”,诗人首先展现了一幅遥远浩瀚的历史背景图:中原地

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古代中华儿女为了抵御外

辱,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诗人此句用意深刻:这一句上与开头

的“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的现状遥相对照,形成古今对

比的情景,借古讽今;下与“岂有逆胡传子孙”形成对比,诗人

用了一个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式,表达了对和戎政策的无比愤慨之

情。

紧接着,“逆胡传子孙”和“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

痕”构成一幅对比鲜明的情景:一边是占领中原的女真人在这里

子孙成群,其乐融融,准备落地生根;另一边是中原遗民忍辱含

泪,盼望统一,这两个情景两相对照,又融为一体。这幅图景使

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陆游的另外两句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

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原沦陷地区,胡人

的盛嚣尘上和遗民的痛苦凄惨,无不揭示了“和戎诏”的巨大祸

害,展现了遗民的复国愿望。遗民们深受异族蹂躏,生活在薇亦柔止 水深

火热之中,支持他们的精神力量,就是盼望宋军能够挥戈北上,

恢复祖国统一的局面。然而遗民们期待北伐,盼望恢复的愿望无

法实现,他们只好空望着南方,伤心落泪。这就是结尾两句“遗

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的含义。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抒写的诗词篇三

《夜泊水村》

【宋】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赏析】

此诗写出作者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古今诗人感

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者颇多,但大都从个人遭际出发,境界不

高。陆游则不同。他感叹双鬓斑白、不能再青为的是报国之志未

酬。因而其悲哀就含有深广的内容,具有崇高壮烈的色彩。此联

为“流水对”但其后关连,不是互为因果,而是形成矛盾。读者

正是从强烈的矛盾中感到内容的深刻,产生对诗人的崇敬。陆游

类似的诗句尚有“塞上长口干是什么原因呢 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等。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山阴奉祠,时作者已家居九年。山

阴是江南水乡,作者常乘小舟出游近村的山水,夜泊水村为即景

之作。首联写退居乡野、久离疆场、无缘抗敌的落寞怅惘。“羽箭

久凋零”,足见其闲居的郁闷。“燕然未勒铭”,典出《普通话演讲稿 后汉书窦

宪传》:窦宪北伐匈奴,追逐单于,登燕然山(即今蒙古杭爱山),

刻石纪功而还。燕然未勒,意谓虏敌未灭,大功未成。这一联用

层递手法,“久凋零”,乃言被弃置已久,本就失落、抑郁;“未勒

名”,是说壮志难酬,则更愤懑不平。起首就奠定了一种失意、悲

愁的感情基调。

颔联抒发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愿,表达了对那些

面临外寇侵凌却不抵抗、无作为的达官贵人的指斥。上句是说大

丈夫在神州陆沉之际,本应“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才对,

怎么可以安然老死呢?一个“犹”字道出他不甘示弱的心态。“绝

大漠”,典出《汉书卫将军骠骑列传》,是汉武帝表彰霍去病之

语。两鬓萧萧,仍然豪气干云,朝思梦想着驰骋大漠、浴血沙场;

这就反照出朝廷中的那些面对强虏只知俯首称臣割地求和而不思

奋起抵争的文官武将的奴相。(另一说是取老子(李耳)骑青牛出

关,绝于大漠之中而悟道的传说)“诸君何至泣新亭”,典出《世

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风景不殊,正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

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同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作者借此典,表达了他对那些高居庙堂的衮衮诸公在国家山河破

碎之际要么醉生梦死,要么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精神面貌的不

满。

颈联以工稳的对仗,揭示了岁月蹉跎与夙愿难偿的矛盾。“一

身报国有万死”,尽管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尽管生命是短暂的,

但是为了拯救国难,“我”却甘愿死一万次。“一”与“万”的强

烈的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诚可

谓掷地有声。“双鬓向人无再青”,这一句是说,岁月不饶人,满

鬓飞霜,无法重获青黑之色,抒发了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

伤与悲愤。即便我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可是又谁

能了解我的苦心我的喟叹呢?这两句直抒胸臆,是全诗之眼。

尾联点破诗歌题面,回笔写眼前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

你想,一个老翁,处江湖之远,眼看着干戈寥落了,铁马逝去了,

战鼓静灭了,大宋江山是任人宰割了,他的心怎不会如刀割一般

的苦痛!“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可是梦醒之后呢,

所看到的是荒寒的汀州上寻寻觅觅的新雁,哪里有可以安栖的居

所!这怎不教人潸然落泪呢?这两句是借象表意,间接抒情。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12:59: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2019801498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陆游写了多少首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陆游写了多少首诗.pdf

上一篇:古诗文赏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