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

更新时间:2023-03-19 12:24:44 阅读: 评论:0

下腹胀气-舒服的反义词

小学数学说课
2023年3月19日发(作者:年终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导语】作为⼀名⽼师,常常要写⼀份优秀的说课稿,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学数学说课稿10分钟

⼀、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分⽶、厘⽶、毫⽶"的认识这⼀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1、教材简析

本课是这⼀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认识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教学的。学习分⽶、厘⽶、毫⽶使学⽣进⼀步加深

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以后进⼀步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及其他⼏何知识打下基础,它也是实际应⽤所必需的。

2、教学⽬标

认识分⽶、厘⽶、毫⽶,初步建⽴分⽶、厘⽶毫⽶<的长度观念,知道这些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直观操作、⼩组交流等形式的学习,使学⽣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培养学⽣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使学⽣感受教学与现实⽣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认识分⽶、厘⽶、毫⽶,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1分⽶、1厘⽶、1毫⽶的长度观念。

⼆、教学设想

1、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在学⽣的认知发展⽔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根据学⽣现有的认知⽔平,即认识1

⽶的基础上,打乱原有教材安排的先认识厘⽶,再认识分⽶、毫⽶这样的顺序,重新组织教材,让学⽣先认识分⽶,再认识厘

⽶,最后认识毫⽶。这样教学之后,不需教师再花时间让学⽣去⽐较⽶、分⽶、厘⽶、毫⽶的⼤⼩,在学⽣的头脑中已⽆形之

中形成了⼀个不等式:⽶>分⽶>厘⽶>毫⽶。这样有利于学⽣有序的建⽴数量观念,为学⽣以后学习数量打好基础。

2、数学⽣活化

数学来源于⽣活,⽣活中处处有数学。设计本节课时,我坚持从低年级学⽣的年龄实际出发,以"感受⽣活化的数

学"和"体验数学的⽣活化"为教学理念,挖掘⽣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活,使学⽣感受数学的实⽤性,对数学产⽣亲

切感。

本课⼀开始,从清明节扎⼩⽩花剩下的铅丝引⼊,使学⽣感受到长度单位与我们现实⽣活是密切联系的,消除对这⼀数学

知识的距离感。

教学活动中,也都注重数学知识跟现实⽣活相联系,如在学⽣认识了1分⽶、1厘⽶,1毫⽶之后,让学⽣⽇常⽣活中找⼀

找哪些东西长度是1分⽶、1厘⽶,1毫⽶,哪些物体可以⽤毫⽶作单位。

数学知识学习之后,应该让这⼀数学知识回归⽣活,所以在练习中我让学⽣判断⾝边物体的⾼度、长度,如:旗杆⾼10

⽶,铅笔长10厘⽶,⾝⾼120厘⽶等等。

3、亲⾝体验,从中感悟

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向学⽣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法,获得⼴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学⽣才是数学学习的主⼈。我在设计本课时,采取看⼀看、数⼀数、猜⼀猜、量⼀量、摸⼀摸、想⼀想等实

践操作和空间想像相结合的⽅法,培养学⽣的观察能⼒、阅读能⼒、实际操作能⼒和抽象思维能⼒。

4、内容分层细化,着眼⼀个"实"字

这⼀课主要分三段进⾏教学,第⼀段是认识分⽶,第⼆段是认识厘⽶,最后是认识毫⽶,课的知识量较⼤,所以教学时我

把主要着眼点放在"厘⽶"的教学上,分⽶和毫⽶的认识花的时间相对较少。

认识分⽶时,我先让学⽣观察⽶尺得出从"0"刻度线到"10"刻度线的`这⼀段长就是1分⽶,再让学⽣⽤⼿⽐⼀⽐1分⽶有多

长,在⽣活中找⼀找哪些物体⼤约1分⽶,充分感知1分⽶的长度,在此基础上落实⽶和分⽶间的单位进率。

认识厘⽶时,从三⾓板⼊⼿,观察得出1厘⽶的长度,同样让学⽣认识⼏厘⽶的长度,其中安排了⼀个游戏,通过⼩组合

作看⼀看、摸⼀摸、评⼀评,既让学⽣充分感悟到各单位长度,同时培养学⽣的合作精神。最后安排了量⽂具盒,让学⽣既巩

固量的⽅法,⼜可初步让学⽣感知⽴体图形,建⽴空间观念。

认识毫⽶时,让学⽣看⼀看、摸⼀摸、想⼀想1毫⽶有多长,初步建⽴1毫⽶的观念。

5、重过程教学

⼀般教学在教学新课后都⾮常注重对新知的练习巩固,有基本训练、专项训练、深化训练,使学⽣在练中达到教师所期望

达到的教学效果。现代数学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转⽽重视过程教学,重视学⽣知识构建的过程。所

以在教学这⼀课时,我把主要时间集中于学⽣对1分⽶、1厘⽶1毫⽶的认识及建⽴它们的长度观念,只留少量的时间做些简单

的巩固练习。

2.⼩学数学说课稿10分钟

⼀、说教材及学情

《形容品质的词语 分数的意义》是⼈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课。在这⼀单元中,然后《分数的意义》⼗分重要,学好这部分内容,

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个物体、⼀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份,取这样的⼀份或⼏

份,可以⽤分数来表⽰的基础上进⾏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理解不仅⼀个物体,⼀个计量单位可⽤⾃然数1来表⽰,许多物体

看作的⼀个整体也可⽤⾃然数1来表⽰,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基于学⽣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

编排情况,然后我确⽴该课如下的教学⽬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标:建⽴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然后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2、能⼒⽬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操作,使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的实践、观察

及创新能⼒和⼝头表达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标: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活的联系。

教学的重点:建⽴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的难点:建⽴单位“1”的概念。

⼆、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亲⾝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也就是经历⼀个丰富、⽣动的思维过

程,使学⽣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发展为⽴⾜

点,以⾃我探究为主线,然后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动⼿操作,观察辨析、⾃主探究,充分调动

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全⾯、全程、全⼼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观察、操作、

⼝头表达等能⼒得以培养,使学⽣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在教学中主要采⽤了创设情境、动⼿操作及⾃主探究的教学⽅

法,即把问、说、讲、

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途为学⽣营造⼀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认

识活动,让孩⼦们真正感受到“我能⾏”。然后全课以“实践导⼊,唤醒已知—动⼿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揭⽰产⽣”三⼤

主线贯穿全课。

三、说教学流程:

(⼀)游戏导⼊,激发兴趣

做“说⼀不⼆”游戏

(1)2块橡⽪泥:1+1=?错了!⼀块橡⽪泥再加⼀块橡⽪泥等于⼀块。

(2)5块糖:你猜2+3=?

2+3怎么等于1呢?(5块糖放进⼀个袋⼦⾥,不是⼀袋糖了吗?)

(3)50+50=?反应太快了!怎么等于“1”呢?这100个苹果不是就是“1”筐苹果吗?

(4)谁也举⼀个说⼀不⼆的例⼦呢?

通过游戏导⼊,使学⽣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产⽣对学习分数的兴趣,调动了学⽣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单位“1”在⽣活

中有初步感知,为后⾯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动⼿操作,创造分数

1、鸡的英文单词 动⼿操作,感知意义

学⽣四⼈⼀组为单位,每组有⼀套学具,8颗棋⼦、2块糖、10粒⾖⼦、⼀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选⼀种或⼏种学具⾃

⼰动⼿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摆⼀摆、分⼀分、说⼀说、你把谁看作了⼀个整体,你是怎

样分的,创造了⼀个怎样的分数。学⽣操作、汇报交流展⽰的是学⽣把不同物体看作⼀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直观地感知⼀个物体、⼀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个整体平均分成若⼲份,表⽰其中

的⼀份或⼏份的数,都可⽤分数来表⽰,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师⽣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进⼀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

次借助⼩旗图,(课件)以教师⾸创了⼀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

创造的欲望,学⽣动⼿操作⼀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次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

只熊猫看作⼀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分之⼏?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引发学⽣的思

考,在学⽣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更加深⼊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奠定了基

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结“刚才我们把8⾯⼩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个整体。”从⽽再⼀次揭⽰了⼀个整体,通

过直观演⽰、使学⽣明确单位“1”可以是⼀个圆、⼀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

看作⼀个整体”,学⽣⾃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张饼看作⼀个整体,把4个棋⼦看作⼀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

个整体,把全校师⽣看作⼀个整体等等,从⽽深刻体验了⼀个整体的含义,进⽽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组练习题,通过对

1/2、3/5两个分数本科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份,表⽰这样⼀份或⼏份的数,叫做分数。

进⽽揭⽰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如为“1/4”这⼀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好听网名 家看这⾥有⼀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幅图吗?配出⼀幅的是达

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学⽣们⼀定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作品。那么

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

不⼀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环节,从另⼀个侧⾯进⼀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揭⽰产⽣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过程,其⽬的就是创造⼀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就是引导、点拨,学⽣是在⼀种⾃主、⾃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的思考,达到学习

⽬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反馈练习,拓展创新

这⼀环节,教师根据学⽣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的⽬的。为了能使⾯向全体和

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位学⽣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分数表⽰下⾯各图中的涂⾊部分

2、⽤下⾯的分数表⽰图中的涂⾊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各⼀队,派代表到前⾯夺红旗,但要听⽼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队,错了机会⾃动转给下⼀队,⽼师当发令

员,其他同学当⼩⼩裁判员。⼥同学代表到前⾯拿⾛全部的2/11、男同学拿⾛剩下的1/9、⼥同学拿⾛剩下的1/4、男同学拿⾛

剩下的2/3、⼥同学拿⾛剩下的1/2,剩下的⼀⾯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学⽣的⼼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的思维,培养了

学⽣思维的⼴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结,揭⽰课题

“这节课,我们⼀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

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3.⼩学数学说课稿10分钟

⼀、设计理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在学⽣的认知发展⽔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向学⽣提供充

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法,

获得⼴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是数学学习的主⼈,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全⽇制义务教育《数学课

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之⼀。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必须改⾰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被动"听"的局⾯,充分相信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充分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学数学教学中提出了"引导探索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改⾰思路,并且构建

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提⾼——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设计思路

(⼀)关于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数学第四册第93—99页的直线和线段的认识在本学段中,学⽣将了解⼀些

简单⼏何体和平⾯图形的基本特征,进⼀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法,发展空间观念⽽直线和线段是⼏何初步知识

中的起始概念,也是进⼀步学习关于平⾯图形的基础全⽇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在这⼀学段的教学中,应注重使学⽣探索

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段,逐步认识简单⼏何体和平⾯图形的形状、⼤

⼩、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的空间观念。

(⼆)关于教学⽬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标:

1、使学⽣认识直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特征,初步学会画直线和线段。

2、使学⽣学会量线段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3、培养学⽣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和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难点是理解直线的特征。

(三)关于教学流程

为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主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提⾼

——交流评价"。

1、设疑激情:⽣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产⽣⾃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

在导课中出⽰学⽣⽣活的校园环境的⼀⾓的简笔画,组织学⽣给简笔画中的线条归类,引出课题"直线"。

2、引导探索:当学⽣产⽣探索欲望和兴趣之后,教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通过观察、操作、

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法,并且强调学⽣建⽴空间感、符号感、数学感及鉴别结构和规律的能⼒教师

只是引导、参与学习,留给学⽣学习数学的⽣动场景在新课教学中,我组织学⽣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理解直线和线段的特

征及两者的异同,并通过⾃主操作、交流,掌握画直线和线段、量线段的⽅法。

3、应⽤提⾼: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的,重要的是运⽤这些数学知识解决⽣活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活中的

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数学⽅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

步形成独⽴探索的习惯和⼤胆探索的精神在这⼀环节中我让学⽣找找⽣活中的线段,分辨出某⼀物体由哪些线段组成等与⽣活

密切相关的情境问题。

4、交流评价:学⽣通过⾃主探索性学习,获得了新知识、新经验,⽆论是认知,还是情感,都全⽅位地得到发展,再通

过交流评价引导学⽣愉快地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经验,交换意见与看法,⼀⽅⾯可将每⼀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家共同

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学⽣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标要求,形成⾃我反馈机制在⼩组交流中

认识⾃我,也学会评价他⼈的学习如教学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各⼩组交流⼀下你有什么收获、

感想,你的表现如何,并且把你的收获和感想告诉⼤家。

三、教学过程

(⼀)设疑激情(利⽤⽣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1、多媒体出⽰描绘校园⼀⾓的画⾯,有假⼭、流⽔,还有太阳、⼩鸟、教学楼以及⼩树、各种花。

2、引导学⽣欣赏图画,感受校园美景,激发热爱学校的情感然后去掉颜⾊,成为⼀幅线描画。

3、引导学⽣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幅画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些线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组讨论完成)

4、汇报:以⼀株花为例,请学⽣给线分类多媒体显⽰花变⼤,各线条间稍分开指名分类,随着学⽣的指点,线跳⼊相应

的框中,框下分别注有直的线、曲的线。

5、引出课题:像这样笔直的线,是直线(板书),今天的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直的线。

(⼆)引导探索

1、认识直线:

(1)认识直线的特征:

课件出⽰妈妈织⽑⾐的场景的照⽚,突出散落在地上的绕来绕去的⽑线问:它是什么形状?⽼师把它这样(⽤⼿把线拉

直)(变直了),这种线你能给它取个名称吗?(板书:直线)这是⼀条直线,它有什么特征?教师把⽑线⼀点⼀点拉长

问:"还可以拉长吗"(可以)现在⽼师⼀个⼈不能把它拉长,谁来帮⽼师拉⼀拉?请两位同学上来拉教师问:"还可以拉长

吗?如果它不断地拉长,请你想象⼀下,它可以拉到哪⼉?"从中引出直线的⼀个特征:⽆限延长(板书:⽆限延长),那它

有尽头吗?引出直线的另⼀个特征:没有端点(板书:没有端点)

(2)画直线:既然直线那么长,我们能把它全部画下来吗?学⽣回答:"不能"所以我们画的只是直线的⼀部分请同学们

试着画⼀条直线。

(3)学⽣汇报交流画直线的⼯具、⽅法教师总结。

(4)判断直线(课件出⽰):请你认真观察哪条是直线?哪条不是直线?

(5)在⽣活中你见过直线吗?

2、认识线段:

(1)认识线段的特征:

刚才⼩朋友们说了许多物体的边是直的,但它有端点,那它是什么呢?课件出⽰杨浦⼤桥上⼀根根斜拉的钢索的照⽚(有

的说是线段,那么板书:线段如果没有⼈回答,那么教师说)

请看⼤屏幕:这是⼀条直线,在直线上点两个点,这两个点之间的⼀段叫线段(板书:线段)教师画⼀条线段。

(2)引导学⽣观察讨论:线段和直线⽐较有什么相同点?(直)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得出线段的特点:有限长、有两

个端点。

(3)在⽣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边是线段?

3、量线段

(过渡)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画了线段,知道线段有长度,它可以⽤尺⼦等⼯具来测人力资源需求 量。

请你量⼀量数学书有多少长?先别忙着量,你先估计⼀下这本书有多长,把它写在旁边(教师请⼏位⼩朋友说估计的长

度)那么它到底是⼏厘⽶呢?我们就动⼿量⼀量吧。

4.⼩学数学说课稿10分钟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教版《⼩学数学》⼆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是建⽴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出它的基础性

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层内容:(1)例1通过

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2)通过例2、例3,让学⽣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步建⽴平均分的

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

习,为学⽣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标如下:

1、让学⽣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法。

2、培养学⽣⾃主探究、动⼿操作、合作交流的能⼒。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的平等意识、体验⽤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

象。⽽两年级学⽣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

备。⽽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始终在⽣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形成清

晰的表象。

三、教学设想

为看见柴静 达成教学⽬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主题式教学,以具体⽣动的⽣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多次的动⼿操作,引导学⽣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组合作,给每个学⽣创造充分的动⼿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问题解决能⼒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放在课尾,以开放⽣动

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适当的处理,并试图⽤以下⼀个教学流程来展⽰我的教学:

1、通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学习的兴趣,让学⽣在⾃主选择分配⽅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

各⾃的作⽤,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简洁⽽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

结果。

3、通过判断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

4、再次⼩组合作,引导学⽣⽤不同的⽅法平均分,并在汇报交流时,进⾏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设计师”,通过学⽣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朝韩统一 样和数量”,培养学⽣运⽤所学的平

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备;同时,能在最后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商

就越⼤(⼩)”的除法规律,并注重学⽣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能⼒的培养。

四、教学实施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

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个步骤努⼒实施我的备课精神: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创设情境:⼩朋友,我们庄市⼩学的活动可丰富啦,在刚刚结束的语⽂知识竞赛当中,XX班的XX、XX、XX分别

取得了第⼀名,第⼆名,第三名,学校准备了6本精美的笔记本奖励给这三个⼩朋友,你觉得怎么分⽐较好呢?(学⽣⾃由发⾔)

(2)这三个⼩朋友⾮常聪明,在数学测验当中她们⼜获得了并列第⼀名,还是6本笔记本作为奖品,这次你会怎么分?

(3)⽐较这两种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什么?到⼩组⾥说⼀说吧。

(4)⼩结:是呀,像第⼆次每个⼩朋友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次你们为什么平均分呢?(因为他们名次相同)

第⼀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这样分?

(6)师:是的,在⽣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

现在这三个⼩朋友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伙伴,怎么分⽐较好?

(每个⼩朋友都分3本)

(7)这种分法叫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把6本笔记本平均分给2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3本。

谁能这样说⼀说?⾃⼰说⼀遍吧。

(8)6本本⼦平均分给⼏个⼩朋友?(2个)平均分给2个⼩朋友,我们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个⼩朋友分到⼏本?(3本)可

以说每份都是3本。说明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1、创设情境

新学期,XX⼩学的爱⼼⼩⽕苗⾏动开始了!每个⼩组也把准备好的奖品送给你

们组结对的⼩朋友吧。看看你们组的学习⽤品是什么?共有⼏件?要求平均分给⼏个结对的⼩朋友?

2、⼩组合作,分⼀分,说⼀说,并把结果填在纸上

汇报;媒体任意出⽰下⾯⼏句话:

把4个铅笔盒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个。

把12块橡⽪平均分给6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个。

把8把尺⼦平均分给2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平均分给2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本。

3、同步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

寒假⾥,XXX家来了⼏个结对的⼩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招待他们。想⼀想,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1)10个⾹蕉:4、6

(2)12个⾯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块巧克⼒平均分给四个⼩朋友,谁分的对呢?(书上16⾯第⼆题。⽤⼿势表⽰)

师:第三种第份分得的同样多,为什么不对呢?

(要求是平均分给四个⼩朋友,它是平均分给两个⼩朋友,每份数和份数搞错了。)

那你觉得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看清分的份数,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三)进⼀步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究多种⽅法

1、师:我们学校也准备了⼀些图书要送给⼿拉⼿兄弟班级呢。15本书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分到⼏本?你们会

怎么分?⼩组合作分⼀分吧。

2、汇报结果(学⽣可能有不同的⽅法,但聪明的学⽣就会在平均分的时候,⽤上乘法⼝诀来帮忙,为学习除法作了准备)

3、每⼈动⼿分⼀分

低年级的⼩朋友制作了许多贺卡,⼀共有九张,平均分给三个⼿拉⼿班级,每个班分到⼏张,选你喜欢的⽅式按要求分⼀

分,并说⼀说分的结果。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4、想⼀想,说出分的结果

⼤队部还准备了12个书包,平均分给希望⼩学4个班,每班分到()个

(四)全课总结

(五)再次体验,拓展思维

1、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六⼀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结对的⼩朋友同台表演呢。学校设计了⼀些演出服(出现5种式样的⾐服,)少了些什么?⼀起来当

⼀回⼩⼩设计师,⼩组合作为这些漂亮的⾐服配上纽扣吧。

先听清楚⽼师的要求:每组都有12粒纽扣,平均钉在⼀种式样的⾐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们想平均钉在⼏件⾐服上,

试⼀试摆⼀摆,并把结果填在练习纸上。

2、学⽣汇报,媒体出⽰结果

12钉在(1)件⾐服上,每件⾐服钉(12)粒。

12钉在(2)件⾐服上,每件⾐服钉(6)粒。

12钉在(3)件⾐服上,每件⾐服钉(4)粒。

12钉在(4)件⾐服上,每件⾐服钉(3)粒。

12钉在(6)件⾐服上,每件⾐服钉(2)粒。

12钉在(12)件⾐服上,每件⾐服钉(1)粒。

问:仔细观察结果记录,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知道为什么钉的件数越多,平均每件的纽扣数就越少呢?(总数不变)

⼩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案,选出你们觉得最适合这件⾐服漂亮的配法,将纽扣粘在真正的样品上。完成的

⼩组,就⼀来将你们的作品展⽰给⼤家吧!

5.⼩学数学说课稿10分钟

尊敬的各位评委⽼师,

⼤家早上好,根据评委⽼师的要求,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真分数和假分数》。我将从教材、教学⽬标、教学重难点、教

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个⽅⾯进⾏说课。

⼀、说教材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苏教版⼩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分数》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概括了分数意义的基础上

进⾏教学的,主要包括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以及初步探索并解决求⼀个数是另⼀个数的⼏分之⼏的实际问题,进⼀步拓展对分

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分3课时进⾏教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1课时即教材第38页例2、例3,39页练⼀练。

学⽣在前⼀阶段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分⼦⽐分母⼩的分数,⽽且这些分数表⽰的都是⼀个数量中⼀部分与这个数量的关系。

例2利⽤学⽣对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已有认识,通过在图形⾥涂⾊,先后引出对4/4和5/4的认识。例3让学⽣通过在图形⾥涂

⾊进⼀步丰富对假分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引导学⽣对上⾯例题中的分数进⾏分类,结合学⽣分类后的交流,明确真分

数和假分数的含义。“练⼀练”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是让学⽣⽤分数表⽰每组中的涂⾊部分,巩固对假分数的认识,第2题是让

学⽣读分数,并说出题中的分数哪些是素描作品 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说教学⽬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具体情况以及⾼年级学⽣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把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定真分数和假分数,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过程与⽅法:进⼀步培养学⽣的数感,培养学⽣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语⾔表达等能⼒。在动⼿操作,⾃主探索

与交流合作中,把握观察、分析、⽐较的⽅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分数在⽇常⽣活中的应⽤,增强⾃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学好数学的信⼼。

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

四、说教法学法

布鲁纳说过:“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对所学材料本⾝具有内在的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努⼒把数学这种内在⼒量

显⽰出来,使学⽣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深刻的兴趣。本课教学中通过让学⽣涂⼀途、说⼀说、分⼀分、⽐⼀⽐来调动学⽣的

积极性,在操作中学习,在⼩组合作交流中学习,以教师为引导、学⽣为主体。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全新地强调:“动⼿实践、⾃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学习数学的重要⽅式。”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学

习能⼒的重要学习⽅式愈来愈受到重视。所以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课时,我⼒图把研究带⼊学习之中,让学⽣在学习

中进⾏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

分数教学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个是分数的意义,⼀个是分数的'单位.学⽣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学习

分数就可以举⼀反三,因此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先帮助学⽣从分数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新课的内容。通过让学⽣叙述

分数的意义,回答分数的分数单位及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等内容,为学⽣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奠定基础。例2通过让学⽣涂

⾊的操作,使学⽣经历假分数的产⽣过程。教学时,让学⽣根据制定的分数涂⾊,思考:分别把⼀个圆平均分成了⼏份?要表

⽰这样的⼏份?每个分数中各有⼏个1/4?从⽽使学⽣由“1/4⾥有1个1/4,3/4⾥有3个1/4”顺利类推出4/4⾥有4个1/4?从⽽让学

⽣认识到:表⽰5个1/4要⽤两个圆,先在第⼀个圆中涂出4份,再在另⼀个圆中涂出同样的⼀份,把这两个圆中涂⾊部分合在

⼀起就能表⽰5个1/4。同时还要明确:5个1/4应该写成5/4。

教学例3时,可以先让学⽣按要求在每组图形⾥涂⾊,再要求说说涂⾊时的思考过程。要让学⽣说清楚每个分数的分数单

位以及每个分数中各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以使学⽣进⼀步丰富对假分数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主

体的作⽤.⽤提问的⽅式启发学⽣思考,让学⽣合作探究,引导学⽣学⽣⽐较例2、例3中每个分数分⼦和分母的⼤⼩,提

出“你能根据分⼦和分母的⼤⼩关系给这些数分分类吗?”然后依据学⽣的分类,引导学⽣在已经掌握的分数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观察、⽐较、抽象、概括,从特殊到⼀般,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得出应⽤的判断和结论。通常⼈们把分

⼦⽐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把分⼦⽐分母⼤或分⼦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板书)。

练⼀练1,通过涂⾊,让学⽣从图形中感受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师在这时要进⼀步追问“你能说说这些分数的分数意义以及

分数单位吗?”第⼀个图形还可以问“谁能把没涂⾊的部分⽤分数表⽰?”让学⽣初步感受3/5和2/5合在⼀起就是“1”,为六年级学

习相关应⽤题做铺垫。在练⼀练第2题中,还可以进⾏抢答,下列句⼦表述的对不对,“分⼦⽐分母⼩的都是真分数”“分⼦⽐分

母⼤的都是都是假分数”“假分数的分⼦和分母⼀样⼤”,这些抢答可以让学⽣思维活跃并且巩固学⽣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理解。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够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精要的书⾯语⾔展⽰给学⽣,将教师的教学思路以直观、清晰的形式教给学⽣,

快速吸引学⽣的注意⼒,所以在板书时要做到了书之有⽤,本节课板书把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分以图⽰的形式展现给学⽣,清

晰明了。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12:24: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199884125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数学说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数学说课.pdf

上一篇:小学招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