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适合分析
人力资源经理经常会碰到两方面的压力,业务部门说,人手太少,完不成工作,他们总在抱
怨:“我们天天加班加点,人手不足,人力资源部就是不肯多给些人。”老板说人多了,要
压缩,不时在督促:“我们Headcount太多了,有人在那里聊天,有人在玩电脑,工资成
本太高,要考虑减少编制,提高效率。”而每当有员工递交辞职报告时向人力资源部经理说:
“我现在的岗位没有挑战性,没意思,考虑到职业发展,我觉得其他工作更有意思,能够提
供发展空间。”其实辞职的最好理由是“职业发展”。这个回答背后的意思就是对目前的工
作岗位不满意,在工作上得不到他想要的。
在这里就对人力资源经理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岗位是他想要的?创造什么样的岗位可以
留住员工?至于某个具体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对不对、应不应该调整?或者进一步说,
这个岗位是否需要设?这个岗位需要几人做?这些很简单的问题,但在日常工作中都会碰
到,问题很简单,但很难解决。岗位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变革的工具。
为什么要重新设计岗位?
重新设计岗位不能够解决组织机构的所有问题,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宜的。但是,重新
设计岗位被证明是任何成功的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CHANGE)的必由之路,因
为:
岗位调整烧烤作文 改变了员工和其岗位的基本关系。
岗位调整直接改变了员工的行为方式。
岗位调整为启动许多其他的组织变革创造了机会。
如果实施正确,岗位调整最终可以创造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另外在中国,企业重新设计岗位具有独特的背景和意义:
国有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当市场、经营环境的改变与企业资本结构的
转变渗透到企业管理方式肘,清理历史沉淀、变革工作的安排方式成为今天许多企业急于解
决的问题。
民营企业或新型的国有企业(如证券公司)在经历了十几年飞速发展,企业规模迅速膨胀、
复杂化之后,如今进入了稳步、规范发展的阶段。清理前期随意性设置的部门、岗位,如今
也成了当务之急。
日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着改变传统的年资制管理模式,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以绩效
为导向的管理体系,需要从岗位着手。
西方外企在这方面比较成熟,但是随着企业近年在中国业务的迅速发展,有些企业逐步将中
心向中国转移,做为企业持续性需要的岗位的调整,在中国的调整周期相对缩短。
岗位调整的过程,从明确企业的战略、企业文化方面着手,战略和文化改变后,应该有什么
样的工作流程,这里会碰到一个BPR的问题一一业务流程整合。流程整合完之后,就是岗
位的调整,每个岗位的内容是什么?团队的工作分配或内容是什么?然后再来考虑组织架
构,这是一个方向。还有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倒过来,从宏观的组织架构调整入手,然后才
是团队设计的调整,最后才是岗位的调整。业务流程的调整和岗位的调整有非常大关系,设
定的绝大部分的岗位是按照工作需要,而不是因人设岗,也就是按照工作流程来设岗。岗位
调整完之后,接下去就是把人放到岗位上,这就是人调整的过程。国内把这个过程叫做“全
部卧倒,举手起立”,也就是在理论上,新的岗位出来后,所有的人都来竞聘上岗,重新上
岗。这个过程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如果按照流程,岗位调整完后再做竞聘上岗。之前要告诉
员工,每个岗位都是做什么的,职责要清楚、界面要清楚、向谁汇报工作、权力、职责、在
职别体系里面是第几级等等。这都是人的调整之前要做的工作。
各种组织架构及其优、缺点
首先要衡量公司的组织架构现在是什么状况,你可以看一下你们公司各部门在哪一个位置?
我们缺乏什么职能,这是我们考虑宏观组织架构的出发点,这个组香椽 织架构来源企业的战略,
宏观流程和组织架构。很多企业在变革时,人力资源需要参与。
任何一个组织架构要反映汇报关系,要反映每个框是一个职位,而不是部门。一是要明确反
映出岗位和岗位间的关系,二是要反映出岗位和岗位是如何组合的,是如何组成团队的;三
是要这个图上看出大概的层级的关系,分为几个层面。有非常多的人轻视这样的组织架构。
功申诉qq号 能型组织架构
最普遍的是职能型或者说是功能型组织架构,在组织环保黑板报图片 架构或者团队建设最容易接收。这样的
架构里,成功者是需要专长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了解深入,让做什么就做得非常好。其实这
就是岗位设计的意义一一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让员工有更好的工作效率。
但这个组织架构更强调个人干个人的事情,缺点是导致层级太多。
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组织架构(事业部式)
事业部式的架构很时髦,通常是按照产品或者客户、市场来分。所谓产品是指,比如说一个
企业既生产汽车,又生产飞机,不同的产品就有不同的组织架构。
以窑户或地区为核心的组织架构
按照客户来分,如B-B,B-C的B或C就是按照客户来分。大客户或公众客户,客户是企
业客户,他的销售市场是一批人员来做;如果是个人用户,则是另外一批人员做。如果企业
客户细分成学校、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客户群划分不同,做法又有不同。按照市场的做
法是比较流行的做法,因为现在非常注意客户服务、客户满意度。这个组织架构可以最好地
满足客户地需求。每个客户有一个客户经理,可以按照客户的需要进行工作。
业务流程团队组织架构
用的比较少,从解决方案,到客户服务、生产、物流,按照每个客户的流程,一步一步地完
成。
矩阵式组织架构
组织机构的基本问题:管理结构
管理的层级:管理的层级数量多还是少。从CEO到UNE到底需要多少个层级?四个还是
八个?要不要设副经理?扁平化组织问题。
控制跨度:直接下属的数量;窄与宽的控制跨度。决策流程的集中性:企业主要决策,控制
权力与职权的集中程度。
你的企业是否需要扁平化?增加或减少管理的层级?
如果一个人开一家公司,随着业务逐渐扩大,可能一个人不够,这是就需要扩大层级,就雇
了四个人,这就是两个层级;公司继续扩大,变成50个人,这时如果一个人管理49个人
可能就受不了,于是就想到在自己下面再创造一层,于是就在CEO下面设立了几个
Manager来管理员工,这样就成了三层。如果是5000人的企业不见得有很多层的中层经
理,这时往往有44层的层级设置。儿童插画图片 发展到几万人时,公司管理层会发现层级太多,衍生了
很多官僚问题,每个问题都要一层一层向上汇报,合作困难,这时就要扁平化,把6~12
层拉回到44层。
到底每个层级的Maneger要管几个人?科学理论是5~7个人。这就是跨度问题,根据管
理的人的性质和Man精芪双参胶囊 ager参与工作的情况而定。
企业副职问题
组织的规模与组织结构:组织机构发展扩大的典型方式.扁平化与权力下放
集权化管理的三种主要原具体岗位的设计
分权管理的三种主要原因
具体岗位的设计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过程,从开始的专业化低逐渐到高,又有起伏,越是大的组织架构的功能
的专业化程度越高,现在开始鼓励专业化程度不要太高,稍微宽一点,不要太深、太细的岗
位设计。在企业里经常碰到管理序列、技术序列的岗位问题,就是小比大H的问题。专业
化程度到底需要多高情愿的近义词 ?如果专业化程度很高对企党员承诺 业到底有什么好处?如果没有必要,为何要
设这样的岗位?
监管与控制
专业化与标准化
从监控到承诺-建立员工的主动性
团队设计
业务流程团队
项目团队
自主管理的工作团队
组织架构的五个基本部分Mhtzberv的理论
组织结构对于任何企业或组织,不管是盈利型或者非盈利型,都要有五个主要方面组成,一
个是大脑一一战略指挥部,管理企业大的方向,总体规划;运营核心,是企业第一线直接赚
钱的部门,这个部门分成两方面,要么是市场,要么是销售;在战略指挥部和运营核心中间
有一个桥梁,就是中间管理层,就是把战略的、管理的思路贯彻到具体执行层,这是企业主
体;右边是支持性员工,比较偏向于具体的,有些公共关系做人事,右边这部分,技术结构,
这是企业往往忽视的地方,这部分人的职能是改变企业的运作,让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所
以是变革的推动力。
具体调整的时候,岗位设计和岗位流程的关系这里有一个例子:备用品采购的流程。比如开
始需要一个工程师提出要买的东西的技术参数,工程师的职责就是提出技术参数;负责采购
的部门员工需要去了解市场上有哪些公司提供具有这些参数的产品,财务的或者法律需要做
谈判;仓库管理的需要做物流管理等等。每个流程上面都要牵扯上不同的岗位,每个主要的
流程分析出来,流经每个岗位就会留下这个岗位的职责。纵向看流经这个岗位对策职责是多
少。这就是岗位说明书的主要部分。岗位分析结束之后,如果发现某个岗位流经的职责很少,
那就说明这个岗位工作量不足或者职责比较轻,岗位是否要调整?这就是一个岗位要调整
的’依据或来源。
岗位设计中团队工作流程分析举例
举一个人力资源部门的例子。将流程分成两层或三层。分解—分配,把职责分配到部门里
面所有的岗位,然后看每个岗位在做什么?每个岗位在业务流程起到什么作用?纵向一看,
就可以看出其业务职责。描述出岗位说明书,做岗位评估,得出不同的层级,最后看编制。
这是具体的、微观的岗位调整的方法。
附:现场问答精选
问:1万多人的企业,层级太多(十几层),想要扁平化,该如何做?
答:扁平化是一个科学的方法,但不一定是正确的方法。有个案例:有家企业是做服装邮购
的企业,销售做的是日常的工作,20个人的销售团队,分成3个组,每个组有一个Manager。
实际每位销售人员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和这个Manager的工作联系并不紧密,也就是
Manager的作用不大,甚至有时会起反作用,影响销售人员的正常工作(因为销售经理没
事做就创造一些事情做)。我们建议企业把销售经理这层拿掉,增加宽度,结果业务更好了。
不能为了扁平化而扁平化,不要为了减少一层而减少一层。
问:企业裁人,是不是按数字比例关系的硬裁?
答:为什么要裁?要裁多少?裁完之后工作如何干?有何依据?以前很多企业都做岗位调
整,每个企业在做的过程中比较主观。我们现在试图用一种客观、相对客观、有一定硬的指
标的方式来做岗位调整。国际上有方法,但方法很麻烦,不一定肯用,它的分析方式是按工
作量来分,详细考核每个岗位的工作量,把职责定好后,每项职责的工作量是多月饼制作 少?这是一
种可能性,实际做起来很麻烦,就退半步,一半科学化,一半主观性。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11:14: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1956521497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岗位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岗位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