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家

更新时间:2023-03-19 10:32:11 阅读: 评论:0

描写动物的作文300字-财务制度范本

宗教家
202五四青年图片 3年3月19日发(作者:浙江大学郑强)

弓 长 论

濮文起

在明末清初的民间宗教世界,出现了一位颇

具神秘色彩的人物——弓长。他的宗教思想及其

创立的大乘天真圆顿教,以高屋建瓴、继往开来的

气势,对有清一代下层民众宗教运动产生了巨大

而持久的影响。

一 弓长行迹

弓长,即张字拆写①。明北直隶霸州人②。生卒

不详。据笔者考证,约生活在明万历中叶至清康熙

初叶。弓长自幼吃斋念佛,四处参师访道③,是一个

宗教情感相当浓厚的人。万历末年,弓长拜翠花张

姐为师④,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宗教家生涯。张翠

花为明末著名民间教派东大乘教即闻香教主王森

高徒、东大乘教在北京教团的总传头⑤,由此可知

弓长是王森的再传弟子,修习的是东大乘教。弓长

曾在其师张翠花的引荐下,前往东大乘教的领导

中枢滦州石佛口拜谒祖师王森,并领授内丹修炼

法术,因而成为虔诚的东大乘教徒⑥。

弓长拜谒王森不久,即万历四十二年(1614),

王森门徒李国用与其师分庭抗礼,并将王森出卖;

又因是年京东大旱,王森弟子高应臣等乘机制造

舆论,拥戴其师起事于清凉山,致使王森再次被

捕⑦。五年后,瘐死狱中。王森死后,其三子王好贤

继掌教权。天启二年(1622),王好贤与其门徒徐鸿

儒、周印在山东、北直隶发动了一场被明朝统治者

称之为“二百年六十年未有之变”⑧的东大乘教起

义,遭到明政府残酷镇压。在明政府大举搜捕迫害

东大乘教徒的形势下,弓长不畏强暴,于天启四年

(1624)创立了大乘天真圆顿教,自号天然子,教内

尊为“弓长祖”⑨。

弓长创喜庆对联 教后,曾隐伏了四五年。自崇祯二年

(1629)始,弓长从北向南传道。至崇祯九年

(1636),弓长的足迹遍及北直隶、山东、江苏、江

西、湖北、四川六省,并以九宫八卦的组织形式,建

立起一个势力覆盖数省的庞大教团10。

弓长南北传道之时,正值明末社会极度动荡

不安之际。是时,西北、中原农民起义烽火连天,搞

得明朝统治者坐卧不宁;东北清军不断叩关南向,

使汉族人民饱受异族刀兵之苦;而统治集团内部

又勾心斗角,相互倾轧,无力应付多变局面,遂使

整个社会危机四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弓长乘机

南北传道,赢得了上述省份众多信徒的崇奉,为入

清以后大乘天真圆顿教的迅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

群众基础1。

弓长不愧为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史上的宗教大

家,他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传道业绩,而是要在

理论建树上有所作为12。像历史上所有力图建立一

套思想体系的宗教家一样,弓长首先面临的是如

何对待先辈的宗教理论。

在弓长以前的明代中末叶,曾产生过罗清13、

李宾14、王森15、韩太湖16等一批民间宗教家。明成

化年间,罗清从修习佛教南禅临济宗开始,进而杂

揉道教清静无为和儒家理学思想,对元末明初以

来的民间宗教信仰进行大刀阔斧的整合与改造,

从而提出了“真空家乡,无生父母”这一全新的民

间宗教理论17,并据此创立了无为教(又称罗祖教,

简称罗教)。此后,罗清嫡传弟子释大宁在创世说

方面,又发展了其师思想,明确地提出了“无生老

母”信仰18,使无为教的教义思想更加完备。嘉靖后

期崛起的李宾,是继罗清之后的又一位著名宗教

家。他在其创立的黄天道教义思想中,不仅继承了

27

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冬之卷(总第22期)

DOI:10.15990/11-3306/g2.1998.04.005

罗清与无为教的教义思想,而且明确地提出了“三

世三佛”理论19,因而使隋唐以来流传于民间的弥

勒下生信仰大放异彩。嘉靖末叶王森创立的东大

乘教,其教义核心是“三教应劫”与“弥勒下生”20,

明显地承继了罗清、李宾的宗教理论;而万历中叶

韩太湖创立的红阳教,同样主张“红阳劫尽,白阳

当兴”21,仍是罗清、李宾宗教理论的张扬。

对于从罗清、李宾到王森、韩太湖等先辈的宗

教理论,弓长给予充分肯定与积极继承。为了系统

掌握先辈的宗教理论,弓长决定效仿唐僧亲自取

经2。在明末民间宗教世界,东大乘教主王森生前

曾对各种教派经卷广为搜罗,且建有经房,翻刻刊

行。因此,弓长便将取经地点选定滦州石佛口。崇

祯十四年(1641),弓长带领五名弟子再次秘密潜

往石佛口。弓长师徒此行大获成功,取回的经卷约

有数十种,其中既有黄天道经卷《普静如来钥匙宝

卷》(简称《钥匙经》),又有东大乘教经卷《皇极金

丹九莲正信还乡宝卷》(简称《九莲经》),其他则为

无为教经卷及明中叶以前民间教派经卷如《转天

经》、《九龙经》等23。

取经研读,融会贯通,为弓长的宗教理论建树

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而弓长生活的时代

——明末清初,则为弓长继承与发展先辈的宗教

理论,建立一套超越前人的思想体系提供了肥田

沃土。

由明中叶罗清开创的民间宗教事业,不仅在

理论方面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而且在实践方面

形成了教派林立的局面,导致了一场空前的下层

民众宗教运动的勃兴。正如明末史料所言:“有罗

祖教、南无净空教、静空教、悟明教、大成无为教,

皆讳白莲之名,实演白莲之教。有一教名,便有一

教主。愚夫愚妇转相煽惑,宁怯于公赋而乐于私

会,宁薄于骨肉而厚于伙党,宁骈首以死而不敢违

教主之令。此在天下处处盛行,而畿辅为甚。不及

令严为禁止,恐日新月盛,实烦(繁)有徒,张角、韩

山童之祸将在今日。”24此种情势,并没有因为王朝

更替,江山易主而终止,反而如奔腾不息的滚滚洪

流不可遏止。清初思想家颜元曾对清朝定鼎伊始

的民间宗教活动作过如下实录:“迨红巾、白莲始

自元明季世,焚香惑众,种种异名,施禁施出。至今

若`皇天’、若`九门’、`十门’等会,莫可究诘。家有

不梵刹之寺庙,人或不削发之僧尼,宅不奉无父无

君之妖鬼鲜矣!口不诵无父无君之邪号者鲜矣!风

俗之坏,于此为极”25。这些惊心动魄的描述,既反

映了明清鼎革之际信仰世界的混乱状况,也折射

出这一历史时期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的尖锐与激

烈程度。弓长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时代

要求,在这块肥田沃土上播下了自己的思想种子,

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当然,弓长超出常人的天赋与毅力及其忠实

弟子木人的出现,也是使他在明末清初民间宗教

世界引领风骚的重要原因之一。崇祯十五年

(1642),一位名叫木人的求法者拜弓长为师。木人

又称目人,即李某,北直隶潞陵人,也是一位悟性

颇高的神秘人物26。他不仅对弓长的宗教思想深得

精蕴,而且善能属文。于是,弓长演述,木人记录整

理,师徒二人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一部集明中叶以

来民间宗教理论之大成、并使其纳入弓长建构的

思想体系的传世经典《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终

于清顺治九年(1652)写成,且开始刻板,两年后即

顺治十一年(1654)刊印问世。

二 弓长思想

如上所述,弓长思想集中表现在其师徒二人

合作撰写的《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因此要想

了解弓长思想,就必须解析该部经典。

《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简称《龙华宝经》,

四卷,二十四品。其品目如次:混沌初分品第一,古

佛乾坤品第二,无生传令品第三,家乡走圣品第

四,弓长领法品第五,慧眼开通品第六(卷一);圣

来投凡品第七,警中游宫品第八,真香普赴品第

九,戊已安身品第十,南北展道品第十一,东西取

经品第十二(卷二);三佛续灯品第十三,五祖承行

品第十四,芦伯点杖品第十五,续祖莲宗品第十

六,诸佛斗宝品第十七,末劫众生品第十八(卷

三);走马传道品第十九,龙华相逢品第二十,排造

法船品第二十一,地水火风品第二十二,天真收圆

品第二十三,万法皈一品第二十四(卷四)。

从上述品目所用概念术语中,可以清楚地看

出,弓长几乎将明中叶以来流传的各种民间宗教

理论囊括其中。进而研读全经,就会发现,弓长的

超人之处,或者说他的历史贡献乃是对先辈的宗

教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使其升华到自己建

构的思想体系之中。这套思想体系主要由以下几

个方面组成,即无生老母创世救世说、三世三佛

28

弓长论

(或三期三佛)与接续莲宗说、入教避劫说、十步内

丹修练术以及按九宫八卦形式建立组织等。

弓长继承了无为教的无生老母信仰27,亦将无

生老母作为最高神灵顶礼膜拜。弓长认为,无生老

母首先是创世主和人类的祖先。她住在太皇天都

斗宫,又称真空家乡即天堂,是一位不生不灭、不

增不减、不垢不净、至仁极慈的女上帝。她开始把

混沌即宇宙分出天地日月、两仪四像、五行八卦,

创造出山川河海、草木禽兽和万物之灵人类。“古

佛出现安天地,无生老母立先天”28。“无生母,产阴

阳,先天有孕;产先天,怀圣胎,变化无穷;生一阴,

生一阳,婴儿姹女;起乳名,叫伏羲,女娲真身”,是

为“人根老祖”。伏羲和女娲经金公、黄婆两位神仙

为媒,匹配夫妻,从此生下九十六亿皇胎儿女即人

类,在太皇天都斗宫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因为乾坤冷静,世界空虚,无有人烟住世”,所以

无生老母便打发皇胎儿女下界为生29。

可是,皇胎儿女下生尘世以后,不仅立即陷入

生老病死和酒色财气之迷,而且受到大自然与各

种人为的折磨,历经了一次又一次劫难。每当劫难

之时,或赤地千里,草木为枯,五谷不收;或大水滔

天,浩荡无涯,吞没一切;甚至白日无光,百兽乱

舞,蟒蛇成群;而尘世魔王动辄刀兵相向,杀戮人

类,以至白骨撑天,血流殷地,人类百不存一,世界

末日来临30。无生老母不忍皇胎儿女遭受苦难,大

发慈悲,决定把皇胎儿女度回自己身边,永在太皇

天都斗宫,不再堕入轮回31。因此,无生老母又成为

救世主。

那么,无生老母如何救度沦落尘世的皇胎儿

女呢?弓长使用了黄天道的三世三佛与弥勒下生

理论。

按照这种理论,无生老母先把世界从时间上

分成三个时期,依次是青阳时期、红阳时期、白阳

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依次召开龙华初会、龙华二

会、龙华三会。青阳时期(龙华初会)代表过去,命

燃灯佛掌世;红阳时期(龙华二会)代表现在,命释

迦佛掌世;白阳时期(龙华三会)代表未来,命弥勒

佛掌世。每期之末,都要道劫并降,降道度回儿女,

降劫收杀恶魔。于是,燃灯佛首先下凡,执行老母

的神圣旨意。然而,由于燃灯佛办理不力,在青阳

时期(过去世)的龙华初会,只是道降君相,仅度回

二亿儿女。接着,释迦佛也辜负了老母的重托,在

红阳时期(现在世)的龙华二会,只是道降师儒,亦

仅度回二亿皇胎,还剩下九十二亿胎儿女留在尘

世受难,而且许多恶魔也没有消灭。这时青阳、红

阳二期已过,龙华初会、二会亦已召开,无生老母

就将度回九十二亿皇胎儿女的重任都交给了弥勒

佛,命他在白阳时期(未来世)的龙华三会一次度

完西游记读后感悟 ,叫作“末后一着”32。

这个任务既重且大,弥勒佛将如何完成呢?为

了解决这一理论问题,弓长在黄天道三世三佛与

弥勒下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接续莲宗说。弓长

认为,从时间上,燃灯、释迦、弥勒三佛接续莲宗,

弥勒佛是完成“末后一着”的佛祖;为了实现这一

神圣使命,弥勒佛要亲自下凡,化为人身,并开创

一个教派,而这个弥勒佛化身与开创的教派,就是

其师祖王森与东大乘教;王森身后接续莲宗者依

次是天真老祖3与翠花张姐,他自己则是翠花张姐

的莲宗接续人34。在这种说教中,弓长俨然以弥勒

四世自诩,宣称他所创立的大乘天真圆顿教,正是

为了实现“末劫总收圆”,他手下的三宗五派九杆

十八枝大小会首均为“领法知识”——传道师,他

们的任务是“替祖传法,阐教扶宗”,到各地开荒办

道,普度众生35。

此外,弓长还认为,由于实现“末后一着”任务

神圣而又伟大,届时,天上诸佛、诸祖、诸大菩萨、

罗汉圣僧、中天教主、天龙八部、森罗万象、三界内

外一切善神以及明山洞府得道真人等,都会临凡

降世,帮助他完成“末劫总收圆”,同赴龙华三会36。

这种说教尽管美妙动听,但是若想真能拨动

民众信仰之心弦,从而诱惑民众对其趋之若鹜,还

必须另有劝道手段。于是,弓长又提出了入教避劫

说。此说宣扬的是,大乘天真圆顿教是“古佛设教,

天真为祖,大乘为法,圆顿为门,一字为宗,乃是真

正佛门也”37。沦落尘世的芸芸众生,只有拜弓长,

入圆顿,才能躲避劫难,幸赴龙华三会。否则,就会

身遭大劫,永堕轮回,也就不能回归家乡,与无生

老母团聚38。正如社会心理学家施克特所说,恐惧

会使人产生强烈的合群倾向39。弓长倡行的这种劝

道手段,确实收到了传道收徒扩大教势之目的。

与其先辈一样,弓长也非常重视其信徒的修

持功夫。弓长仿效其师祖王森的内丹修炼术,借无

生老母之口,为其信徒制定了十步修行,即头一步

修行,恰定玉诀,开闭存守;第二步修行,先天一

29

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冬之卷(总第22期)

气,穿透中宫;第三步修行,卷起竹帘,回光返照;

第四步修行,西牛望月,海底捞明;第五步修行,泥

牛翻海,直上昆仑;第六步修行,圆明殿内,性命交

宫;第七步修行,响亮一声,开关展窍;第八步修

行,都斗宫中,显现缘神;第九步修行,空王殿里,

转大法轮;第十步修行,放去收来,亲到家中40。弓

长又借无生老母之口,为其信徒规定了真言口诀:

“芦伯点杖,钥匙开通。这分点杖,自从海底点上昆

仑,共计三十三处,三关九窍,各有步位。这便是后

天出细修行也”41。弓长提出,只要按照十步修行与

真言口诀修炼,就能归家认祖,亲见无生,超佛越

祖,永续长生42。

在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世界,弓长还是以“九

宫八卦”形式建立组织的第一人。

最早提出以“九宫八卦”形式安排组织结构的

是东大乘教:“内九宫,外八卦,三宗五派”,“立九

干,十八枝,将法开通”。43但是,该教派尚未按“九

宫八卦”形式健全自己的组织结构,便因天启二年

起义惨遭镇压而作罢。弓长自创教派后,立即将东

大乘教这一设想付诸实施:“中央圣地,立命安身。

真祖暗临东,身坐五(戊)土,哪个知闻。立下三宗,

五派头行,菩提彼岸,认祖总皈根”。4

所谓三宗五派,即头宗乾卦宫、二宗坎卦宫、

三宗艮卦宫,头派震卦宫、二派巽卦宫、三派离卦

宫、四派坤卦宫、五派兑卦宫,加上中央戊已宫,合

称九宫。45中央戊已宫由教主弓长亲自掌握,三宗

五派由他的八位弟子分掌。八位弟子受命按各宫

方位,分别到全国各地“开荒立教”,普度众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弓长、木人师徒二人合作撰

写的《龙华宝经》问世前夕,即顺治三年(1646)左

右,弓长的另一位不知姓名的贴身弟子撰写了一

部名叫《定劫宝卷》的经卷。在这部经卷中,作者除

了阐述弓长的宗教思想之外,还以谶纬方式提出

了十八子当立天下说和云城即真空家乡降世理

想。46此种说教,虽没在稍后问世的《龙华宝经》中

重现,但仍可视为弓长宗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主要是因为《龙华宝经》是正式刊行的经卷,为

了躲避官府的查禁,不得不采取一些掩饰手段;而

《定劫宝卷》则不同,该部经卷从问世时起,就以手

抄本的形式在民间秘密流传,它可以直抒胸臆,明

确地表达弓长及其大乘天真圆顿教的政治主张与

理想追求。因此,佚名撰写的《定劫宝卷》以及木人

于顺治十一年(1654)写成的《销释木人开山显教

明宗宝卷》和顺治十六年(1659)写成的《销释接续

莲宗宝卷》,都可当作弓长宗教思想的表述与阐

扬。这样,一个以无生老母为最高崇拜,以弥勒佛

与龙华三会为信仰核心,强调入教避劫,重视内丹

修炼方术,按照九宫八卦建立组织,以及通过十八

子实现太平盛世理想的思想体系建立起来了。

这是一套与儒释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思想

体系。说其联系,弓长继承了明中叶罗清以来宗教

家的传统,在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过程中,根据自

己需要,有选择地将儒道两家、释道两教的学说与

教义融入自己的信仰之中。比如弓长制定的十步

修行与真言口诀,每一步都符合道教内丹修行要

领,只不过改换一些说法及名词术语罢了。论其区

别,首先,这套思想体系更多的是吸收了明中叶以

来流行于下层社会的民间宗教理论,并据此造出

了一位最高神灵。但是这位最高神灵却有悖于儒

家关于阳主阴辅、阳高阴下的传统哲理,而是来了

一个阴阳大颠倒,由一位女性来承当,这就是至尊

女神——无生老母。这位女神具有至高无上的权

威,她可以“考察儒释道三教圣人”47,凌驾诸神之

上,为诸神之王,享有人类的最高崇拜,“诸神满

天,圣贤神祗,惟有无生老母为尊”48。这位女神又

是凡情未了的人类母亲,时时向人间流露出财务管理就业方向 慈母

般的爱抚与关怀,对于“沉沦苦海”的下层民众来

说,具有极大的精神慰藉作用。

其次,这套思想体系虽然借用了佛教斗鸡养殖 的三世

佛信仰,但是它却打破了佛教三世佛之间的那种

和谐的差序承接关系,将三世佛纳入了它设计的

高下、好坏和彼此否定的价值判断轨道。它贬低燃

灯与释迦,称燃灯佛为“兽面人心”,释迦佛为“人

面兽心”;赞颂弥勒,认为只有弥勒佛才是“佛面佛

心”49。因此,它独尊经其改造的弥勒佛,让儒释道

中的所有神灵都集中在弥勒佛麾下,去实现无生

老母将真空家乡降临人间的美好理想。这一说教

显然融入了下层民众的愿望,用释迦与弥勒的对

立,用后者否定前者,因而使弥勒佛成为改天换地

之佛,对下层民众迫切要求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

具有极大的力与号召力。

第三,这套思想体系鼓动那些一向被封建统

治阶级诬为愚夫愚妇、实为下层社会中的精英分

子,去冲破儒释道为人们设置的思想牢笼,敢于称

30

弓长论

佛作祖,创立教派,并以十八子的名义号召与组织

民众,终于使“弥勒佛当主世界”这一说教由思想

变成了行动,因而带有浓重的涉世精神与叛逆色

彩。

最后,这套思想体系简明通俗,亲切感人,很

适合下层民众的宗教情感,亦反映了下层民众的

世俗要求。

因此,弓长的这套思想体系一经面世,便随着

大乘天真圆顿教的迅猛发展,在清代民间宗教世

界流行起来。

三 弓长影响

弓长的影响是巨大且持久的。

首先,大乘天真圆顿教因有其教主弓长建构

的思想体系作旗帜,因而入清以后,立即表现出极

强的流播能力。

早在明崇祯年间,弓长就在北直隶、河南、江

苏、江西、湖北、四川等省招收了大批信徒,并按九

宫八卦形式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地下宗教王国。入

清以后,除上述省份外,大乘天真圆顿教又在山西

与西北陕、甘一带获得迅速发展。

明朝末年,山西汾阳县人魏希林始传大乘天

真圆顿教,至清朝中叶,已世传十代,教势连跨山

西、陕西两省十数州县。该支派不倡言劫变与弥勒

下生信仰,是一个以修炼内丹为宗旨的民间教团。

尽管如此,仍逃脱不了清当局的查办。乾隆三十五

年(1770),汾州府委员查访,得知魏希林后裔魏子

明传习大乘天真圆顿教,“将经卷等件搜查烧毁”,

教首魏子明及其信徒分别受到杖责,“谕令改悔”。

风波过后,魏子明为躲避官府迫害,遂将该教团改

名油蜡教50,继续在民间秘密活动,直至嘉庆二十

年(1817),该教团才遭到彻底查禁。

与山西汾阳县魏希林这支大乘天真圆顿教不

同,流传在陕、甘交界的大乘天真圆顿教则是一个

充满浓厚反叛色彩的民间教团。乾隆三十八年

(1773),甘肃狄道州人王扶林将大乘天真圆顿教

改名悄悄会,因要悄悄地即秘密地进行宗教活动,

故名。又名红单教,“因入教的人的名单内系朱笔

标的”,故此得名51。该教团以《龙华宝经》为经典,

其活动区域,主要在陕西凤翔、宝鸡、扶凤、氵开阳、

岐山、陇州与甘肃的狄道州、灵台、皋兰等地。乾隆

四十二年(1777),教首王扶林在河州王家坡白塔

寺聚众两千余人,图谋攻打河州、兰州,遭到清军

残酷镇压,王扶林及四百多名信徒在与清军的战

斗中牺牲52。但是,劫后余生的悄悄会教徒不屈不

挠,于嘉庆六年(1801)三月,又在新教首杨生斋领

导下再举义旗,以反抗清朝专制统治,亦遭到清军

血腥镇压。杨生斋自焚而亡,十几名教首被凌迟处

死,两千余名教徒惨遭杀戮53。

江西本是弓长南北传道时开荒立教之地,因

此大乘天真圆顿教在此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雍

正十年(1732)三月,一位名叫黄德辉的大乘天真

圆顿教信徒,在省城南昌建造斋堂,“设立三皇圣

祖教即圆敦(顿)大教”,又称金丹道,亦称白阳

会54。黄德辉自称天老爷,又称黄太师,其子黄森官

则自称弥勒佛,被门徒奉为教主。其后因门徒日

众,黄森官自诩紫微星,遂萌异志,酿成雍正朝江

西最大一起“邪教案”5。雍正十二年(1734)二月,

黄森官等十五名教内骨干被清当局逮捕法办,黄

德辉因非首犯幸免56。该教团虽存活时间不长,但

其创始人黄德辉却被清中末叶蜂拥而起的五盘

教、青莲教、灯花教、先天教、末后一着教等教派奉

为祖师之一。这些教派亦高扬弓长的思想旗帜,活

跃在浙江、江西、福建、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等

省。尤其是灯花教在咸丰、同治年间发动的号军起

义,纵横驰骋黔川、黔湖、黔鄂边毗地区,与清军战

斗达十余年之久,给予清王朝以极大震撼。

与此同时,在直隶、河南、湖北、江苏、安徽等

省,还活动着一个名叫白阳教的大乘天真圆顿教

支派。该教派也以《龙华宝经》为经典,奉东大乘教

王氏教主为初祖,尊张姓即大乘天真圆顿教主弓

长为二祖。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创立时起,至道

光十二年(1832)清廷镇压时止,该教派已流传半

个多世纪。道光三年(1823),该教派八代传人王法

中打着“旗门即佛门”旗号,前赴北京传教。王法中

在京传教近十年,使许多旗人皈依入教,因而引起

清廷的极度恐惧。道光十二年,清当局破获该教

派,逮捕了王法中等人,以“煽惑不法”罪,将王法

中处以绞刑,凡入教旗人年六十以上者除去旗档,

流放新疆为奴,其子孙也给予开除旗档的惩罚。肇

始于光绪年间、大盛于民国时期的一贯道,其十八

代祖师张光璧甚至袭用弓长道号,也自号天然子,

亦称弓长祖,其教义思想与弓长一脉相承。

其次,也是需要着重指出的,即弓长的思想体

系随着大乘天真圆顿教在大江南北的迅速传播,

31

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冬之卷(总第22期)

风靡有清一代的整个民间宗教世界。特别是他的

十八子当立天下说,被清代许多教派奉为圭臬,作

为反清起义的战斗口号。

乾隆三十九年(1774)秋,山东清水教首王伦

自称“紫微星下凡”,率领徒众在寿张、堂邑起义。

紫微星出现,即为“十八子当出御世”,因此得到苦

难民众的热烈欢迎,从其起义者达数千之众。乾隆

五十九年(1794)前后,在湖北、河南、四川、陕西、

甘肃、安徽等省民间宗教中,广泛流传着“弥勒转

世”,“劫运将至”的宗教预言,并认为“转世”的“弥

勒佛”就是李姓后人,因而纷纷拥立李姓后人为

首58,终于嘉庆初年爆发了由三阳教、收元教和西

天大乘教领导的反清大起义。嘉庆中叶,天理教为

发动起义,也倡言这一谶纬思想。其教首李文成,

原名朱严霜,入教后,改名李严霜,自号“严霜十八

子”。此说一经散布,劳苦大众纷纷投在李文成门

下。在很短的时间内,李文成便由一个普通木匠一

跃而为“统管八卦,众致(至)数万”,“习教者共听

约束”的天理教首59。嘉庆十八年(1813),李文成和

林清分别在河南和直隶率众起义。李文成率领义

军在豫北与清军鏖战,林清则派人乘仁宗琰外

巡木兰时攻打皇宫,试图夺取中央政权,声势威震

朝野,被琰称为“汉唐宋明之所未有”的“非常之

事”60,可见影响之巨大。

另外,弓长按九宫八卦形式建立组织,也成为

清代许多民间宗教家竞相效仿的模式61。顺治七年

(1650),山东商河县人董计生创立天地门教时,率

先仿造弓长的方法,以九宫八卦建立组织62。接着,

山东单县人刘佐臣于康熙初年创立五荤道时,也

是“分八卦收徒党”,故又称八卦教63。此后,乾隆年

间出现的清水教,嘉庆年间产生的天理教,乃至近

代兴起的圣贤道、末后一着教、九宫道等,其创始

人无一不是以九宫八卦形式建立组织。十九世纪

末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更是以八卦编列战斗队伍。

这就充分说明,由弓长实践的这种组织形式,已被

清代华北地区的诸大教派所接受,成为清代民间

宗教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

附注:

①椐日本学者泽田瑞穗先生考证,弓长真名

张豪。见泽田瑞穗著《校注破邪详辩》191页,道教

刊行会1972年版。②《销释接续莲宗宝卷红梅

十五枝品第三十三》。一说弓长是明北直隶高阳

人。见泽田瑞穗著《校注破邪详辩》191页,道教刊

行会1972年版。③④⑥112《古佛天真考证龙华

宝经万法皈依品第二十四》。⑤《朱批奏折》,嘉

庆二十一年二月九日直隶总督那彦成奏折。⑦王

森第一次被捕是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永平府

当局因其教势发展迅速,“虑恐滋蔓酿祸”,以左道

乱政罪将其判绞,后用贿得释。见黄尊素著《说

略》。⑧《两朝从信录》卷十六,天启二年十月赵彦

奏疏。⑨《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万法皈依品第

二十四》,《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无生传令品

第三》。10《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南北展道品

第十》。13罗清(1442——1527),又名罗梦鸿。明山

东莱州府即墨县人。早年曾为,戍守北直隶密

云卫。创立无为教后,移居密云卫石匣镇。教内尊

为“罗祖”。14李宾(?——1562),明北直隶怀安县

人。早年亦曾为,驻戍长城脚下野狐岭。创立

黄天道后,移居北直隶万全卫膳房堡。教内尊为

“普明佛”。15王森(1535——1619),又名道然,原

名石自然。祖籍明北直隶蓟州。青年时代,曾为皮

匠。创立东大乘教后,移居永平府滦州石佛口。教

内尊为“法王石佛”或“石佛祖”。16韩太湖

(1570——1598),又名春坡。明北直隶广平府曲周

县人。创立红阳教后,被教内尊为“飘高祖”。17罗

清的宗教理论集中反映在“罗祖五部经”。“罗祖五

部经”又称“罗祖五部六册”,即《苦功悟道卷》、《叹

世无为卷》、《破邪显正钥匙卷》(两册)、《正信除疑

无修正自在宝卷》、《巍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

卷》,明正德四年(1509)刊行。此后,明清两代,有

多种刊本行世。1827释大宁:《明宗孝义达本宝

卷》。19李宾的宗教理论集中反映在其所著《普明

如来无为了义宝卷》。2043《皇小蛮腰歌词 极金丹九莲正信皈

真还乡宝卷》。24《明神宗实录》卷五三三,万历四

十二年六月庚子冬。25颜元《存人编》。26《销释木

人开山宝卷木人开山品第一》。28《古佛天真考

证龙华宝经混沌初分品第一》。29《古佛天真考

证龙华宝经古佛乾坤品第二》。30《古佛天真考

证龙华宝经古佛乾坤品第二》、《古佛天真考证

龙华宝经末劫众生品第十八》《古佛天真考证龙

华宝经地水火风品图像记忆 第二十二》。31《古佛天真考

证龙华宝经无生传令品第三》。32《普明如来无

为了义宝卷普明无为了义如来分第三十六》、

《普静如来钥匙通天宝卷钥匙如来开三乘分第

32

弓长论

论曾国藩的性格特质及其文化成因

欧阳斌

性格是生命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生命个体在一定文

化环境潜移默化熏染的结果。性格对于生命的走

向和价值的取向之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从某种意

义说,性格即命运。当我们面对曾国藩这样一位内

涵丰富、命运曲折的历史人物时,深深感到他的显

赫事功与其复杂多元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内在联

系,而他复杂多元的性格之形成与涵养又与特定

的人文环境、特别是湖湘文化相关。研究曾国藩的

性格特质,对于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曾国藩

与湖湘文化的关系大有裨益。

一 湖湘人文性tr开头的单词 格的基本特征

对于湖湘性格,史书上有过不少记载,如《史

记》说:湖南人十分剽悍;《隋书》称其“劲悍决

烈”。①而在湖南地方志中,湘人性格多被描述为

“劲直任气”,“人性劲悍”,“人性悍直”,“民好斗

讼”,“率多劲悍”,“其俗剽悍”,“其民尤尚气力”,

“其俗好勇”,“好武少文”,“任性刚直”,“赋性刁

十八》、《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无生传令品第

三》、《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三佛续灯品第十

三》、《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祖续莲宗品第十

六》、《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龙华相逢品第二

十》。3天真老祖,姓名不详。王森的另一高足,曾

为王森撰写东大乘教重要经典《皇极金丹九莲正

信皈真还乡宝卷》。3435《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

三佛续灯品第十三》、《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

续祖莲宗品第十六》。36《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

经龙华相逢品第二十》。37《古佛天真考证龙华

宝经万法皈依品第二十四》。38《古佛天真考证

龙华宝经地水火风品第二十二》。39转引自程啸

著《晚清乡土意识》第22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0年12月版。404142《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

经弓长领法品第五》。43《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

经戊已安身品第十》。45《销释接续莲宗宝卷

红梅一枝品第十九》。46参见拙文《〈定劫宝卷〉管

窥》,《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1期。47《护国威灵

西王母宝卷》。48《普度新声救苦宝卷》。49《普静如

来钥匙通天宝卷》。50《朱批奏折》,嘉庆二十三年

四月十四日山西巡抚成格奏折。51《军机处录副奏

折》,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石忠信、党日清供词。52

《军机处录副奏折》,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陕甘总督勒尔谨奏折。53《朱批奏折》,嘉庆六年三

月十八日陕甘总督觉罗长麟奏折。54《雍正朱批谕

旨》第三十七册,工部尚书徐本、浙江总督程含章

奏折。556《军机处录副奏折》,护理江西巡抚印务

布政使宋筠奏折。57黄育梗:《破邪详辩卷首》。

5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

九辑,第160—161页,中华书局1983年6月版。

59兰外史:《靖逆记》卷五。60《清史稿仁宗本

纪》。61参见拙文《清代民间秘密宗教组织体系初

探》,《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62参见拙文

《天地门教调查与研究》,《民间宗教》第2辑,台湾

南天书局1996年12月版。63《军机处录副奏折》,

乾隆五十六年七月八卦教徒刘照魁供出刘书芳所

授《八卦教理条》。

33

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冬之卷(总第22期)

作者简介

张岂之 1927年生,江苏南通人。清华大学

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

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对外交流协会副会长。自著与

主编《中华人文精神》、《中国思想史》、《中国儒学思

想史》、《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的变迁》、《中国近代史

学学术史》等。

赵骏河 哲学博士,韩国同德女子大学校教

授、韩国孟子学会会长、韩中哲学会副会长。

张延风 1944年生,河南杞县人。北京语言

文化大学教授、中法比较文化学会理事。著有《法国

现代艺术》、《中西文化掇英》及译著多种。

李存山 1951年生,北京人。《中国社会科

学》杂志社编审、副总编辑。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

《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商鞅评传》、《中华文化通

志哲学志》等。

濮文起 1951年生,天津市人。天津社会科

学院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著有《中国民间秘密宗

教》、《民间宗教与结社》等。主编《中国民间秘密宗

教词典》、《关帝文献汇编》等。

欧阳斌 1954年生,湖南耒阳人。历史学博

士,作家,湖南省政府副秘书长。著有《人生顿悟》、

《远方的诱惑》、《生命的风景》等散文集。

王泉根 1949年生,浙江绍兴人。西南师范

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中国儿童文学现象研究》、

《华夏姓名面面观》等。

刘大年 1915年生,湖南华容人。中国社会

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

员。著有《美国侵华史》、《台湾历史概述》(合著)、

《中国近代史问题》、《赤门谈史录》、《刘大年史学论

文选集》、《抗日战争时代》,主撰《中国近代史稿》第

1—3册。

丁守和 1926年生,河北望都人。中国社会

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会长。

著有《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

现代史论》、《中国历史文化概述》、《学海求索录》

等。

李学勤 1933年生,北京人。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

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夏商周断代工

程专家组组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国际欧亚

科学院院士。著有《殷代地理简论》、《中国青铜器的

奥秘》、《东周与秦代文明》、《李学勤集》、《新出青铜

器研究》、《周易经传溯源》、《简帛佚籍与学术史》、

《走出疑古时代》、《中国青铜器概说》等。

傅璇琮 1933年生,浙江宁波人。中华书局

总编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清

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唐

代文学学会会长。著有《唐代诗人丛考》、《唐代科举

与文学》、《李德裕年谱》等,主编《唐才子传校笺》及

《全宋诗》。

管锡华 1953年生。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

有专著出版。

舒 燕 1965年生,湖北黄陂人。执教于北

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发表论文多篇。

高有鹏 河南项城人。河南大学中文系副

教授。

罗小东 1957年生,广西玉林人。北京外国

语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发表论文十余篇。

蔡清富 1935年生,河北魏县人。北京师范

大学教授、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著

有《现代文学纵横谈》、《冯雪峰文艺思想论稿》等。

徐肖楠 1955年生,北京人。广东湛江师范

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发表论文数十篇。

毕光明 1951年生。海南琼州大学教授,中

文系主任。著有《文艺复兴十年》等。

黎活仁 台湾花莲人。柏克莱加州大学比

较文学博士、香港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著有《传统的

和现代的》、《陆机文赋校释》《叶珊散文集》、《亭午

之鹰》等。

张 强 1962年生,河北新城人。任教于北

京语言文化大学。著有戏剧及当代文学研究论文

多篇。

杜书瀛 1938年生,山东宁津人。中国社会

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艺理论室主任。著有

《论李渔的戏剧美学》、《论艺术典型》、《论艺术的特

性》、《文艺创作美学纲要》等。

张西平 1948年生,河南温县人。北京外国

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著有《历史哲学

的重建》及译著多种,合编《中外哲学交流史》。

耿 1946年生,河北阜平人。中国社会

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审、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秘书

长、法国文学艺术勋章获得者。译著有《丝绸之路》、

《法国学者敦煌论文选萃》等30部。

周思源 1938年生,浙江杭州人。北京语言

文化大学教授、中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著有《红楼

梦魅力探秘》及《红楼梦创作方法论》及论文数十

篇。

姜锡东 河北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10:32: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1931311496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宗教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宗教家.pdf

上一篇:现代天文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宗教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