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发展史很小的时候就很崇拜天文学
家,那时候总是感觉天文学家懂很多东西,地上的东西太少,人类的历史
太长,所以很向往学天文学,了解宇宙的起源、生活的起源,从而探索人类
的去处。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太阳、月球和其他一些天体及天象,确定
了时间、方向和历法。这也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如果从人类观测天体,
记录天象算起,天文学的历史至少已经有5、6千年了。天文学在人类早期
的文明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欧洲的巨石阵都是很
著名的史前天文遗址。
宇宙中的天体由近及远可分为几个层次:(1)太阳系天体:包括太阳、
行星(包括地球)、行星的卫星(包括月球)、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
介质等。(2)银河系中的各类恒星和恒星集团:包括变星、双星、聚星、星
团、星云和星际介质。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普通恒星。(3)河外星系,简
称星系,指位于我们银河系之外、与我们银河系相似的庞大的恒星系统,以
及由星系组成的更大的天体集团,如双星系、多重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
等。此外还有分布在星系与星系之间的星系际介质。
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从古至今不断发展。在古代,人们只
能用肉眼观测天体。2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统治
了西方对宇宙的认识长达1000多年。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才提出了新的宇宙体系的理论——日心说。到了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
家伽利略独立制造折射望远镜,首次以望远镜看到了太阳黑子、月球表面和
一些行星的表面和盈亏。在同时代,牛顿创立牛顿力学使天文学出现了一个
新的分支学科天体力学。天体力学诞生使天文学从单纯描述天体的几何关
系和运动状况进入到研究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造成天体运动的原因的新阶
段,在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19世纪中叶天体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
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到
问题本质,从而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天体物理学。这又是天文学的一
次重大飞跃。
1950年代,射电望远镜开始应用。到了1960年代,取得了称为“天
文学四大发现”的成就: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
子。而与此同时,人类也突破了地球束缚,可到天空中观测天体。除可见光
外,天体的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丫射
线等都能观测到了。这些使得空间天文学得到巨大发展,也对现代天文学
成就产生很大影响。
此外,天文学还从总体上探索目前我们所观测到的整个宇宙的起源、结
构、演化和未来的结局,这是天文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宇宙紫背天葵的功效与作用 学的研究内
容。
说到天文学发展史,就不能忽略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和贡献.
1.在远古时期,早期中国的天文学发展是缓慢的,这点与世界各族相
同。但由于中国文明的高度发展,天文学的发展亦开始领先了。
踏入春秋战国,贵族对天象作占卜的兴趣(其实商代的天文观测正建基于
占卜上)更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中国成为首先发现多种天象的国家,
如:观测2的英文 太阳黑子,古中国人在没有望远镜的帮助下居然仍能发现,比西方
早了近二千年,令一位美国天文学家慨叹西方学者为何要用望远镜方能见
到。
2.汉朝开始,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加快。张衡发明浑天仪正是其代表。
南北朝祖冲之亦发现了岁差和如何合并分区 日月不均匀等现象。
3.宋元时期,古中国天文学进入了其顶峰时期,高度发达的经济支持
著天文学的发展。大型天文仪器的使用(如苏颂的水运仪象台)展示了中
国人的超凡技术,数据的精度亦提高到和现代数值相差无几的惊人程度。
4.明朝开始,中国天文学学开始进入停滞时期。由于明清两代的锁国
政策,中国开始对外封闭,不利学术交流。明朝禁止私人编历显示了中国的
学术自由正被消灭,天文学知识的传播被中断了;虽然清朝大力提倡考据
学,虽有助今人明白古代天文论著,但于事无补。明清两代的错误政
策,使东西方科学及技术差距加大。
天文学方面中国人的贡献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在古代。中国古代拥
有时间跨度最长、不间断的天象记录的历史,涉及肉眼观测到的所有天
象,包括日月食、新星、超新星、彗星、流星雨、五星天象、极光等,是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科学文化遗产。这此天象记录对于现代天文学研究来说
是极其宝贵的原始数据,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
尽管中国古代天象记录的应用研究成绩斐然,但其研究远远没有终
结,许多记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随着现代天文学的进展,很空中飞人打一字 可能会再像
《古新星星表》这样的重大发现。对于天文学的未来,我觉得应该是这个方
向。就是不断的探索未知的世界,比如人类的起源,生活的起源,虽然有达
尔文的《物种起源》,但是应该探索宇宙的未来与归属。毕竟人类对于苍
茫的宇宙来说真是微小之至。现在有什么2012人类灭亡的言论,那是因为
他们不懂天文,所说有一种玛雅文化,玛雅人对于天文方面就比较突出。
所以他们对于预测方面就比较在行,但是并不是说2012就会灭亡,只是一
个新的纪元。并不是什么灭亡。对于天文学家来说,探索宇宙的奥秘就是最
大的乐趣。让人们不在相信什么占卜,而用科学的方式去解释它。古代有地
震仪,现在为什么不能发明真正的地震仪呢。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如果
这些东西发明了,就不会有唐山地震那样惨烈的事情发生了字帖 。也就是说,
天文学也要向着对人类有用的方向发展,不要提出一些没用的见解。这不仅
是天文学,其它学科也是一样,只有造福人类才是将科学真正的用到了地
方。不管以后我学不学天文学,都要以实际应用为准则,不然的话就会形成
一种风气,不值得鼓励。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10:3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1930351496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现代天文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现代天文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