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5页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
“用一对很冷的眼辨别是非,一双很勤的手应对工作,两条
很忙的腿踏平妈妈我想对你说 前途,一种很自由的心情感受生活。”这里讲的
是一种处世态度――客观、冷静;这里讲的是一种工作方法――
努力、勤恳;这里讲的是一种奋进方式――勇往直前;……不论
怎样去品味这段话,我都觉得哲理很深。这段话是摘自台湾著名
作家――刘墉的新作《靠自己去成功》。
《靠自己成功》是刘墉作为一位成功父亲,为女儿走今后的
人生之路提的一个警醒,这是对女儿的期盼;是对女儿的鼓励;更
是对女儿的谆谆教诲……我也为人女,看了这本书,我对我的
人生路有了新的规划,对我崇敬的作家――刘墉有了新的认识。
刘墉,说他是画家,他有近三十多部中外广大读者所痴迷的
文学作品问世;说他是作家他的绘画作品多次在各国展出,受到
世界的瞩目。于是,“作家”、“画家”、“艺术家”的头衔接
踵而至。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人们对于刘墉的评价不够全
面。在我眼中,他同样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请注意,在上文中,我在“教育家”的上方加了一对引号,
这表明,这里所指的教育家并非是在教育机构里的精英,而另有
第2页共15页
他意。刘墉的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的博士生,曾出版四本书;他
的女儿刘倚帆擅长绘画、小提琴,曾获得“布什总统奖”。
可见,刘墉在家庭教育方面卓有成效,他同样是位资深“家
庭教育家”。在这方面他也一定怀揣绝技。《靠自己去成功》
一书正是从侧面揭开了这“绝招“的神秘面纱……本书中记录
的大都是作者与女儿之间琐碎的小事,然而在这一件件事的背
后,刘墉发)出更深的道理。他的文章就是这样从平实之中显现
出深刻的哲合数的口诀 理,教女深省,教女奋进。刘墉懂得“避而后
谈”。
在“谈独立”这一章节中,作者列举了女儿依赖父母成性的
事。在叙述中不难发现,父亲并未因此与女儿发生正面冲突,每
次都是以女儿的讲“理”收场。但是在文后,作者提出了“女大
应独立”的观点。作者从理论、事实着手,反驳女儿那所谓的
“理”。作者的处理方式既起到了告诫女儿的作宝宝散光 用,又避免了父
女之间的争端。这种先退后进,以理服人的“战术”可以说百战
不殆。
刘墉懂得“换位思考”。父女之间存在的所谓的“代沟”
是由于他们人生阅历、生活背景的迥异造成的。然而在“谈穿
着”里,作者并为因“代沟”而与儿女发生口角。无论是女儿的
“露脐装”,还是儿子的“耳环”,作者都是以玩笑待之。仔细
第3页共15页
品读,在这玩笑中也蕴涵着作父亲的一种态度。这样的玩笑不会
激起儿女的逆反心理,也同样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如此以来,本
来的一场“代沟战”就覆灭在愉悦的气氛中了。
文中,作者曾站在儿女的角度分析“潮流”这个敏感的话
题,他一直表示理解、通融。作者冷静的思考、多角度的分析淡
化了矛盾,解决了关键问题。“换位思考”帮助他了解儿女、走
近儿女。……教育是一门艺术,刘墉用自己精辟的文字、独特
的处世态度诠释了这门困扰着许多家长的艺术。
他也是用《靠自己去成功》一书将自己的“教育家”天赋公
之于众,更是用这本书唤醒了那些为教育儿女而彷徨无助的家长
和“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我们,让我们知道,我们都是长有两只
翅膀的天使,可以自己飞翔、靠自己成功!教育类书籍读后感2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
深。一向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
是随着时代如何做寿司 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
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
要调节好自我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
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
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
第4页共15页
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
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
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教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
不够,似乎仅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
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教师抓住,立刻就
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
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
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
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
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所以,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
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
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此刻的孩子怎样那么不听话?怎样
那么坐不住?怎样那么难教?怎样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样也不
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
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
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
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
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
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应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
第5页共15页
试着相信自我的学生,试着控制自我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
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
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
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
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明白
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
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
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
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当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
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能够教给学生很多
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
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
期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期望了。你是笑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
还是苦着应对自我的期望呢?笑着应对期望,期望会越来八角树苗 越多,
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欢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
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坚持欢乐的
心境,做个阳光教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教育类
书籍读后感3
第6页共15页
读完《学习助手》的文章后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
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
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
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拷贝的英文 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
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
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
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
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
因?
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
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
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
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
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
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
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
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
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
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
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
第7页共15页
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
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
试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
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
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教育
孩子,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
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
一名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
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
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条
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
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
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
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
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
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
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
第8页共15页
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
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
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帕夫雷中学》有这样一段话:“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
全,但如果没有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
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
校。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教育类书籍读
后感4
在《幼儿教育》杂志上看到了这篇文章,是相处是什么意思 的,每个幼儿都
是教师的宝贝,“如果要偏爱,那就偏爱每一个幼儿吧。”爱
每一个孩子,是幼儿群体特性对幼儿教师的客观要求。俗话说: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一所幼儿园,少则几十,多则数百个孩
子。在这些孩子中,由于受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会形成
许多差异:容貌有俊有丑,智商有高有低,气质有动有静,性格
有活不呆,动作有灵有拙,语言有多有寡,感情有热有冷,习惯
有良有莠……这些内在的和外在的差异,呈现出幼儿群体特性的
客观存在。对此,幼儿教师应有足够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要
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一视同仁,公平施爱,不能凭自己的
好恶厚此薄彼。否则,一些孩子得到偏爱,一些孩子受到冷落,
就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后果:得到偏爱的孩子容易形成
第9页共15页
处处不同于他人的优越感,助长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受到冷落
的孩子往往会灰心泄气,感到失望,无助和自卑,致使他们幼小
的心灵蒙上难以摆脱的阴影。我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个孩
子漂亮活泼,老师们都特别喜欢她。对她又是亲又是抱,处处关
心照顾她,结果使她一度变得任性、高傲和无礼,稍不如意就又
哭又闹。另有一个孩子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老师对他关爱较
少。有段时间他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自己什么事也不如别
人。这使我深深认识到:对幼儿的偏爱和冷落,会带来不少负而
影响。正确的态度是,力戒偏向,充满热情地去爱每一个幼儿。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
“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
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
创新精神的教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
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
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
了,而应该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
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
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
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
第10页共15页
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
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
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
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
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
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
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
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
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总之,我读了教育类这书籍,感受很深,引起的我的思考,
以前我是非常喜欢看教育类的书籍,但在这几年没怎么看过,是
因为没有,可现有了,我就看看,不管是那么忙,我在休息时都
会看看,从中学到一些经验,有些随机带到教学活动中去。了解
当前教育的须要,特别是这位教授写的,我读的几次,感受很
深,受益匪浅。教育类书籍读后感5
或许是年龄问题或心态问题吧!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
闻,根本不屑一顾!总觉得这类文章有唱高调或给人清高之感!
从看书是寻找自己的需要这个角度来说,那些生硬的道理与说
教,已激不起我的阅读的兴趣。想想到至今,也未读过几本教育
第11页共15页
名篇佳作,想来真是汗颜。
寒假中,因单位留了作业,迫使我走马观花似的去阅读了一
些教育类书籍。而当我“驻足”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心在异常地
颤动。心在跳,情在烧就是这种感觉!“教育不光是给孩子知
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
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教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
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知识;教知识的目的
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
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关键。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的。
这才是教育的本真,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浑浑噩噩、迷
迷糊糊中何谈教育?教育就是让孩子们的前途“光亮”起来。此
时我也才真正的明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句话:“教师获得教
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受颇丰。李老
师在解释“做最好的自己”时,强调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
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就是要和自己比,让自己进
步,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应该这样啊!
读了《我的教育理想》,我知道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
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
第12页共15页
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
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
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励志英语句子 ;应该是一个
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
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我陶醉在这文字的海洋里。不光是一种享受。更让我觉得经
受了一场思想的洗礼。我一次次回味一路红尘 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
力。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着我
的视野。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
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
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
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
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
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
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
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
行为。
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倾注于教育实践
中,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类书籍读后感
第13页共15页
6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
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
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
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应该是我
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
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今天,
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
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
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
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
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两
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
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因
为我是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
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
让学生学会提问。
第14页共15页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
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
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
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
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
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
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
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
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
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
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
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
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
"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
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
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
第15页共15页
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
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
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
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
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01:22: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1601351488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育书籍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育书籍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