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香温席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
"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
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
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
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
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一天的活,晚
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
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
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
的孝敬之心,暖了父好用护肤品 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
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
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
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
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
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
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work的名词 "我的好孩子蛇咬人 ,可你自己却出
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
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扇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
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
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2
张良拾鞋
张良是我国古代两汉初期的一位大臣,年少时曾在下邳(今江苏邳县南)
居住。
有一天,张良闲来无事,便信步出游。当他走到下邳桥的时候,看见一位
身穿粗布麻衣的老人站立在桥头,老人的衣着打扮像一个贫苦的人,似乎在等
待什么人的到来。
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脱落,掉在桥下,然后指着
张良说:"孩子!到桥下把我的鞋子取上来。"
听着这无礼的要求,张一股怒火直往上窜,想:"我与你一点不认识,凭什
么要我给你拾鞋?"但当他想到老人年岁已大,身体不灵便,下侨取鞋有困难时,
便强压着怒火,到桥下为老人取来了鞋子。
看着张良拿着鞋子走上桥来,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慢慢地伸出脚,
对张良说:"把鞋给给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已经为他拾了鞋,好人做到底,
穿鞋就穿鞋吧!"于是,张良挺直身跪在地上,小心地把鞋穿在老人脚上。
老人看着张良哈哈大笑,一句话没说,转身而去。
老人奇怪的行为,使张良大吃一惊,他看着老人去的身影,一点也不明白
是怎么回事。
谁知,过了一会儿,老人又回来了,说:"你这孩子,还值得我来教导,你
在五天后天刚亮时,到这儿来等我。"张良对老人的行为虽然感到奇怪但还是恭
敬地跪下来说:"是!"
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急急忙忙向下邳桥赶去,谁知老人已早已等候
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
五天你早点来等我!"说完,就走了。
又过了五天,天还未亮,张良早早起了床,向下邳桥奔去。老人又已等候
在那里了。老人大怒,说"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于是,半夜时分已
等候在桥头了。过了一会儿,老人步履蹒中山地走了。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
老人看见张良早早来了,露出了笑容,说:"年轻人就应该如此!"他拿出一卷
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的年轻人来传授,现在
我把它传给你!读了它,你就会有远大的谋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张良深深谢过老人,接过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回去以后,张良
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增长了不少的才智。
后来,张良协助刘邦开创了汉朝,立了大功劳,在历史上留下了"张良拾鞋
"这一段佳话。
3
4
5
教导,劝他不要结交那些坏朋友,应该积极参加春耕劳动。象只是撇撇嘴,压
根儿听不进去。春耕到了最忙的时候。-天晚上,舜又想在吃饭的时候劝劝象,
可是象没有回家吃饭。到了掌灯的时候,象还没有回来。父亲和继母都有点坐
不住了,连声催促舜出去找一找。舜也很为象担心,因为眼下正是猛兽出没的
季节。舜多叫了几个村民,举着火把上了后山。刚到半山就听见有人声音嘶哑
地喊叫:"救命呀!快来救救我啊!"正是象的声音。舜拔腿就往那边跑,顺着喊
声,他很快就来到一棵树下,顿时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只见象已爬到了树
梢上,双手死命地抓住树杈,不停地发出恐惧的叫喊。一只硕大的野熊.人一
样地站在树下,用两只前掌没命地拍打、摇撼着树干。碗口粗细的树干剧烈地
抖动着,象的双手已经被震得快不听使唤了。在这紧要关头,舜已来不及仔细
考虑营救方法,他飞快地从背上摘下长弓,搭好一只利剑."嗖"的-声射中了熊
的后背。突然的剧痛使野兽更加暴跳如雷,它一下子转过身来.第二只硬箭又
射中它的前胸。它好像浑然不觉,怒吼着扑向了舜。舜住旁边一闪,巨大的熊
掌擦着了他的左臂,一块巴掌大的布片带着血丝飞向空中.钻心的疼痛使舜再
也握不住弓了。他刚一定神,野熊已经扑到了眼前。舜巳无处可逃,只好咬紧
牙关.闪电般拔出腰里的短剑,用尽全身的力量刺进了熊的心窝。野熊像一座
肉山一样倒了下来.重重地压在了舜的身上。
熊死了,象得救了,舜却受了重伤,躺在床上昏迷不醒。妻子为舜轻轻地
擦去身上的血迹,她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不停地滚落下来。象跪在大哥
的床前,捶胸大哭,眼泪鼻梯,抹了一脸。继母也悄悄地来了,头也不敢抬,
不声不响地蹲在了象的后面,不知是因为感激还是因为惭愧,居然也眼泪汪汪
的。舜的父亲跌跌撞擅地冲进屋子,老泪纵横地说:"儿啊,你在哪儿啊?爹对
不住你呀!爹老糊涂了,错怪了我儿!"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了。
半年以后,舜逐渐恢复了健康。他惊喜地发现,父亲和继母不但对自己和
妻于亲亲热热的,就是对左邻右舍,也总是和和气气的。村民们对他们的态度.也
由厌恶变成了敬重。象更是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不但彻底疏远了从前的那些狐
朋狗友,而且发愤学习,一心向善,在舜的精心辅导下,终于有所成就,成了
远近闻名的贤士。舜继承君位之后,就把象封到名叫有庳的地方,做了那里的
最高长官。
舜所处的上古时代,虽然说距离现在非常非常的遥远,但是这种尊老爱幼
的美德,却被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一代代地继承了下来。
四、郯子扮鹿求鹿乳
我国古代的名人,大都是有名有姓的。可是下面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虽
说是春秋时代的名人,但是他的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历来只是尊称他为郯子。
据古书记载.郯子出生在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膝下只有他这一个独
养儿子。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十分溺爱。可是,郯子的
父母却不是这样。他们从小就对郯子进行严格的管教.无论是穿衣吃饭、坐卧
玩耍,还是读书写字、待人接物,时时刻刻都注意培养孩子美好的道德情操和
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一切恶习。
在严父慈母的关怀教育下,郯子一天天地长大了,从一个稚嫩的小童,变
成了一个棒小伙子。父母亲年事已高,地里的活儿已经干不动下,郯于开始挑
起了赡养老人的生活重担。他白天下地干活儿.晚上陪着父母拉家常,等父母
6
睡下之后,还要读书学习。一年到头,几乎天天如此。生活虽然很艰辛,郯子
却觉得非常充实,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可是,现实往往是很残酷的。郯子26岁的那一年.他的父母同时染上了一
种奇怪的眼疾.先是痒,后来又疼,最终竟然都双目失明了。郯子到处求医问
药,整天在外奔波,也不知道试了多少种偏方奇药,数年过去了,父母亲的眼
睛依然见不到丝毫的光明。每当看到厕所旁边小山似的那一堆药渣,坚强的郯
子总是忍不住要躲进自己的小屋里,偷偷地掉泪。30来岁的汉子,头上过早地
生出了几茎白发。
药渣越堆越大,屋里的坛坛罐罐也愈积愈多,父母的眼疾却丝毫没有起色。
尽管如此,郯子丝毫也没有动摇让父母双目复明的信心,仍然到处打听探问。
偶尔听到人家说起某个地方有某个医生善于医治眼病,他必定上前详细询问姓
名地址,然后回家安排好父母几天的饮食,背上几块干粮和几双草鞋就上路了。
几年下来,方圆几百里以内的山山水水,到处都留下了郯于跋涉的足迹。至于
拿着药锄翻山越岭、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攀崖坠渊采集草药的事,就不必细说了。
周围上百个村庄的人们,几乎没有不认识他的。
由于契而不舍的努力,加上众位乡亲的无私帮助.郯子终于又获得了一个良
方。赠送此方的是一位世家名医。
这位名医亲口对郯子说,这个方于治疗眼疾有神奇的效果.只是从他祖父到
他本人,已经传了三代,始终没有人成功地使用过,原因是这个药方中的药引
子万分难求。当郯子问他究竟是哪种药物时.医生在处方的最后写下丁三个字:
野鹿乳。接着,医生又给郯子解释了野鹿乳难求的原因.医666什么意思 生说,野鹿乳能滋
润真阴、济助元田.有强筋骨、通血脉,消除阴翳的功能.对治疗简单保密协议范本 眼疾以及其
它相关的病症有奇效。只是.要治愈失明已久的病人,必须取野鹿的鲜乳服用
才能达到效果,因为母鹿一且遭到捕获,由于受到惊吓,鹿乳的药用价值就大
大降低了。可是.草原上的野鹿都是成群结队地出来饮水觅食,每个鹿群中都
有好几个年轻力壮的公鹿负责警戒保卫,只要听到一点异常的动静,整队野鹿
顷刻间就会跑得无影无踪。在这种情况下,要接近鹿群已是十分困难,再想挤
取鹿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郯子接过处方,谢过了医生,转身向家中走去。一路上,他把医生的话反
反复复地琢磨了好几遍。这天晚上.郯子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他一次次地
设想出获取鹿乳的方法,
又--次次地将其推翻,脑子里都快成了一锅粥了,仍然不得要领。这时,天
已经蒙蒙亮了,他听到了父母起床的声音,连忙打起精神,烧火煮粥,侍候两
位老人吃早饭。饭后,郯子觉得有点昏昏沉沉的,就用冷水洗了把脸,走出了
房门。他缓步来到田埂上,深探地吸下几口清新的空气,顿时,彻夜不眠带来
的疲倦一扫而光。
回家的路上,郯子看见村里的一群孩子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那个扮成
老鹰的小男孩手里握了几根野鸡的翎毛.上下舞动着双臂来模仿老鹰的翅膀,
嘴里不停地喊着:"抓小鸡啦,抓小鸣啦!"那些充当小鸡的孩子们四散奔逃,有
几个年幼一些的,一边跑还一边发出尖叫。郯子呆呆地看着。看着看着,他渐
渐地露出了笑容,然后撒腿就住家里跑去,边跑边嚷:"我有办法啦,我有办法
啦!"
7
因为父母常年就医服药,家里的积蓄早已荡然无存了。现在.郯子需要一
笔钱来购买一些东西,他只好咬牙忍痛变卖了一部分家产,其中最珍贵的是他
经常阅读的几百篇古书。车。凑足了钱之后,郯子先到猎人那里买了一张刚刚
处理好的野鹿皮,皮上还连着鹿头,做工十分精致,鹿头栩栩如生。然后,郯
子又去买了-只又大又结实的银瓶。买完这两样东西,刚刚凑起来的那笔钱已经
花得差不多了。郯子用剩下的钱为父母预备好了口粮,然后背上一袋干粮和几
双草鞋,腰里挂着银瓶,肩上扛着鹿皮,辞别了年迈的爹娘,辞别了前来送行
的乡亲们,冒着蒙蒙细雨上路了。
一路之上,郯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不久就来到了野鹿出没的草原上。
为了躲避猛兽,郯子只能在树上过夜,几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令人欣喜的
是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鹿群。郯子试着接近它们,但是,一连好几次都
被野鹿发现了。最后这一次,他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发出任何响声.野鹿们却
鬼使神差般地逃走了。开始他还有点莫名香菇炒鸡肉的做法 其妙,后来才慢慢地弄清楚了,野鹿
们几次逃逸,并不是真的看到了他,而是闻到了他身上的气味。
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郯子不再到树上睡觉了.专找鹿群停留过的地方过
夜,有时甚至躺在野鹿的粪堆里呼呼大睡。这样做当然很危险,随时都有可能
遭到猛兽的攻击,可是他已顾不上去想这些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混入
鹿群。慢慢地,郯子的身上开始散发出--股浓烈的臊臭味,非常刺鼻。他很高
兴.觉得自己离成功不远了。
也不知在草原上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就在干粮快要吃完的时候,郯子惊
喜地发现鹿群里有了刚刚出生的小鹿。他激动地对自己说,时候到了。为了一
举成功,郯子小心翼翼地躲在灌木丛中,从逆风的方向朝着鹿群移动,越来越
近,越来越近。野鹿们仍然安然地吃着草,没有丝毫紧张的样子。郯子觉得不
会有什么问题了,就把鹿皮披在身上,把鹿头套在脑袋上,凭着感觉屏着呼吸
朝着鹿群爬去。野鹿发现了他,可能觉得有些奇怪,但并不惊慌,有-只小鹿甚
至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在他的身上蹭来蹭去,母鹿也跟在小鹿的后面慢慢地走
了过来。郯子暗自庆幸,趁着小鹿吃奶的时候,摘下腰间的银瓶,摸索着找到
了母鹿的奶头,用以前在一位蒜蓉辣椒酱 牧羊人那里学会的手法熟练地挤取鹿乳。母鹿有
点不安,却没有跑开,静静地站在那儿,直到郯子把银瓶挤满了。
尽管鹿乳已经到手.郯子仍然不愿惊动鹿群.他悄悄地回到灌木丛中,掀
掉身上的鹿皮,塞紧银瓶的盖子,然后换上了最后一双新草鞋.朝着来时的方
向,撒腿就跑。他马不停蹄地跑了整整一个上午,快要跑出草原的时候,忽然
迷了路,不由得焦急万分。幸好有一位猎人从这里经过,郯子急忙上前问路。
这位好心的猎人不仅给他指出了正确的方位,而且还告诉了他一条近路。郯子
按照猎人所指的方向大步如飞地往前赶.果然节省了不少时间,第二天傍晚就
赶回家中。
一进家门,郯子立即取出临行前准备好的草药放到火上煎熬,然后才一头
扑到爹娘的身上,激动地说:"我回来了!"说完,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父母用
颤抖的双手抚摸着他,一个个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药熬好了。郯子服侍着两位老人喝了药,然后从怀里取出银瓶.把带着自
己体温的鹿乳给父母喂了下去。三天以后,已经失明了十几年的父母果真奇迹
般地恢复了视力。他们拉着郯子的手,一遍又一遍地上下打量着他,哽咽着说
8
不出话来。最后.还是父亲先开了口,他说:"孩子,我和你娘虽然能看见了,
你却变得老多了。这都是我们拖累得你呀!"郯子赶紧对父母安慰道:"爹,娘,
你们千万别这样说。只要你们活得好好的,无论吃多少苦,儿子心里也高兴!"
这时,乡亲们也都来了,一齐向两位老人表示祝贺,同时,对郯子的一片孝心
表示敬佩。
从此,郯子的贤名不胫而走。人们慕名而来,纷纷拜郯子为师,学知识,
学做人。有的人为了求学的方便,干脆就在这里住了下来。孔予也曾经来此住
过大学生的生活 一段时间,接受郯子的教诲。人越聚越多,郯子的家乡由乡村变成了城镇.又
由城变成了邦国,就称作郯国。当地的人们都一致推举郯子做了郯国的第一任
国君。
9
庾道愍万里寻母
庾道愍是南朝时候的人。在他还不会走路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剩下孤
苦伶仃的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偏偏祸不单行,道愍刚两岁,他的家乡暴发了一
场洪水,无情的波涛卷走了他的母亲。从此,年幼的道愍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好心的邻居们轮流把他接到家中,今天你给一碗饭,明天我送一件衣,好
不容易才把道愍养大。道愍慢慢地懂事了,他看到别的孩子都有父有母,心里
很羡慕,就向叔叔婶婶们打听自己的父母。邻居们觉得道愍应该知道自己的身
世了,就好心地对他说:"你爹早就死了,你娘也在若干年以前被大水冲走了,
恐怕也早巳不在人世了。"道愍听了心里很难过,但是他还存有一线希望:母
亲很有可能在某个地方教人救了起来,现在仍然恬着。
这个想法,常常使道愍激动得睡不着觉。他从早到晚在外面跑,逢人就打
听母亲的下落,也不管人家认不认得他。没事的时候,就呆呆地站在村口的大
树下,眼巴巴地望着大路,盼望着母亲能够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乡亲们觉得
他变得有些疯疯癫癫的,但是都可怜他的身世,没有人笑话他。
老天不负苦心人。终于有一天,一位年年往南方贩布的邻居跑来告诉道愍,
说他曾经在交州(在今越南的河内)的一个集市上见到过一位妇女,长得像道愍
的母亲。只是当时集市上相当拥挤,他还没顾上搭话,就再也看不到那位妇女
的身影了,道愍听了这一消息,心里忽然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几乎立刻就
有了肯定的答案:那位出现在集市上的妇女一定就是自己的母亲。他暗暗地下
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到交州去寻找母亲!
25岁的时候,乡亲们推举道愍到官府中任职。别人都希望在家乡的附近找
个差事,道愍却表示愿意到外地去做官,并主动要求到广州绥宁府(今广东增城)
担任副将。当时,两广一带还是所谓的"南方荒蛮之区",一听有人愿意到那里
去任职,官府当然高兴,立刻就答应了道愍的请求。
道愍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南下的旅途。可是,等他到了绥宁以后,他才知道
从绥宁读后感50字 到交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两年以后,道愍放弃了升职的机会,辞去
了官职,带着所有的积蓄,继续往南行进。
经过长途跋涉,越过了于山万水,道愍终于到达了交州,并很快地找到了
邻人所说的那处集市。他四处打听,几乎问遍了集市上所有的店铺,始终没有
人为他提供确切的消息。后来,道愍就到集市附近的几个村子里打听。打听来
打听去,一年过去了,道愍却一点收获也没有。急得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嘴上起了好几个大泡。他就像疯了一样,看见人就问"你见过我母亲吗?你见过炖鱼块的做法大全
我母亲吗?……"甚至一碰到四五十岁的妇女就凑近了端详人家的脸,为此他挨
了好几次打。尽管如此,道愍也从未丧失信心。始终寻觅母亲的踪迹。
一天,道愍正在赶路,忽然下起了大雨,他急忙躲进一个山洞避雨。他刚
进山洞.就看到远处有-位老妇人背着一大捆柴禾艰难地朝山洞走来。道愍急忙
跑出去,把她扶进了山洞,并帮她卸下背上的柴禾。就在这时,道愍忽然感
觉到他似乎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认识这位老妇人,儿时的记忆就像被点着了的火
把一样在他的脑海中燃烧起来,越烧越亮。他再也憋不住了,突然问道:"老妈
妈,你是不是庾道愍的母亲?',老妇人一听,像是吃了一惊,她急切地说:"年
轻人,我好像没听清楚,请你再说一遍"道憋连忙又问了-遍。这时,老妇的脸
上露出了又惊又喜的神情,她注视着这个面色黎黑、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使劲
10
点子点头说:"我正是庾道愍母亲.你是……?"道愍一听,"扑通"-声跪倒在
地,一边流泪一边说:"娘啊,我就是道愍啊!我总算把娘找到了!说完,母子
二人抱头痛哭。
过了一段时间,母子二人停住了哭声。这时,外面的雨也停了。母亲把道
愍带到自己所住的草棚里,向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原来,母亲落水以后,并没有获救.而是自己抓住了一颗大树,在洪水中
漂了一天一夜,才设法爬到了岸上。上岸以后自己也搞不清东南西北,就一直
朝着干燥的地方走。想着等洪水退去之后再设法回家。没有料到,上岸后不久
就碰到了一伙趁火打劫的强盗,他们把道愍的母亲和另外几个年轻妇女到
了交州,准备把她们卖到妓院里,牟取不义之财。道愍的母亲悄悄地磨断了手
上的绳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逃了出来,一直逃到现在住的地方。她先是靠乞
讨度日,后来就自己动手开了一块荒地,向村民们借了些种子,靠种庄稼来养
活自己。开始的时候,她非常思念失落在家乡的孩子,总想回去找他。后来听
说,交州与鄢陵相距近万里,根本走不回去,也就慢慢地死了心,准备就老死
在这里。儿子的突然出现,使她高兴得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生怕自己又实在白
日做梦。
道愍听完了母亲的述说,真是又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他终于找到了失散巳
久的母亲,难过的是那场可恶的洪水让母子二人都吃了那么多的苦。不久以后,
怀着满腔的喜悦,道愍陪同母亲一起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从此过上了幸福、
安定的日子。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16:13: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1272191481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孝心小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孝心小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