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更新时间:2023-03-18 15:31:09 阅读: 评论:0

不想怎么写辞职书-处罚通知书范本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2023年3月18日发(作者:美好的一天英语)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通用16篇)

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

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大家不妨

来看看小编推送的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1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

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

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

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

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

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

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

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

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

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

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

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

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

“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

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

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

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

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

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

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

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

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

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

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

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

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

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

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

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

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在教学“比的意义”时,老师出示一面

国旗,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55周年。这是一面国旗,它的长是3分米,宽是2分米”。然

后再引出比的意义。这里,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共同

营造出无比自豪的“愉悦”氛围,同时,美丽的国旗也使学生受了艺

术美的熏陶。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

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

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2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

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在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

非智力因素都已经提高到相当重要的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一、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

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

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

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

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

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

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

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

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

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

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

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

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

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

其师,信其道。

以上两点看似简单,却不是一两天能做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

尽心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拉进师生距

离,相信学生定能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到更多,他们学习的进步才是

我们最大的成功。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3

大数的写法,一直以来都是大数教学的难点问题,不少学生无论

教师怎么讲,就是不能领会写数的要领,写出来的数总是错误百出。

比较典型的错误主要有:

1.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写零,写几个零,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学

生没有掌握数位顺序;

2.错误的认为写数就是简单的把每级的数全写下来,拼成一个数,

如:二十五万三千,写成:2500003000。学生一旦出现这方面的错

误会给二次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如何解决写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呢,

今天课堂上学生发现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案例]:

学生先自主探索大数的写法。

师:同学们已经会写大数了,你们能将写数方法交流一下吗?

生:先分级。

师:数都没有写出来怎么分级呀?

生:不能把汉字分级吧!

生:我是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

生:在读法里先找“亿”字,它前面就是亿级,写下亿前面的数,

再找“万”字,写下万级的数,最后写个级的数。

师:找一个数试试看。

生:三百零五亿四千万,先找到“亿”字,亿级就是三百零五,

写下305,“万”前面是万级,再写下4000,最后写个级的4个0。

合起来就是3。

师:如果是二十五亿零九万零三百,按照这种写法,先写的亿级

的25,再写万级09,最后写个级的0300,合起来就是20090300。

生:不能,这个数是二千零九万零三百。

生:老师万级写错了,万级应该是四个数位,你只写了两个数位,

还有千万位和百万位的零没有写。

生;每级都有四个数位,没有的要用零来占位。

紧接着,我和学生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写了不少的数,学生发现

这个方法真管用:在写数时只要找到每级的数,再把各级的数从高位

依次排列,就组成了要写的大数,只是在写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每级都

有四个数位,哪一位没有就用“0”来占位。

过去教学写数都是借助数位顺序表,但学生仍旧不能一一对号入

座,时常出错,可今天用学生发现的这种“找级”的方法,效果真的

很明显。通过作业的反馈发现:全对的占了近一半,大部分学生的有

些细小的失误,但不影响他们正确的写数,58人中,只有三、四个学

生需要进行二次辅导。

与教材上介绍的方法相比,可仓鼠日记 能这种方法还不够完美,还有许多

需要补充、完善的地方,但这毕竟是学生自创的,代表了他们自己的

智慧,同时这也是最适合他们、最易被他们接受的方法。“适合学生

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4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

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

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

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

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

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

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

学的教学工作。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

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

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

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

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

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

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

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

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

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

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

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

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

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

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

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

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

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

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

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

学习的主人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5

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

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

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要使学生一拿到数学新书时就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学生的

兴趣是它的基础。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含有天的成语 趣的开始,那么如何把

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这

在第一课尤为重要,特别是布置第一课的前置性学习中尤为重要。

二、设计育人情境,培养学生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

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

知识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情感倾斜,关注学困生

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在情感上多一些倾注,在

课堂多一些关注,课后多一些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可能会有所提高,

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6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

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

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

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

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

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

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

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

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

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

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

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

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

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

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

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

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

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

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

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

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

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

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三维立体图制作 学生头脑中问题

“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

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

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

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

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7

使用纠错本的具体做法

“错误”,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而“纠错本”

的使用,让“错误”体现出其内在的价值,更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从学校去年提倡数学中使用“纠错本”以来,我就一直在思考,

如何让纠错本真正起到它的作用,即:让学生研究错误,让学生历经

由错误到正确的历程,进而形成反思的习惯,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一开始,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并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

误,只是一味地将错题及其正确答案抄在“纠错本”上,却不知道怎

样去分析错题,因此只能以“不会、不细心”等肤浅的理由来说明错

误原因。在解题过程中,究竟是概念不清还是误解题意,是忽视了隐

含的条件还是思维的定势,他们没有认真地反思自己原来为什么会出

错。由于错解及其过程的缺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对自己当时

的思路与想法逐渐淡忘,在翻看“纠错本”的过程中也就不能对自己

曾经的错误一目了然,因而很难提醒自己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

如何引起注意。所以在一开始,教师要当好学生的拐杖,帮助学生建

立一个如何纠错的模型,主要是帮助分析错误原因。

另外,在使用纠错本的过程中,学习顺利的孩子,相对纠错的题

目就少,而学习困难的孩子,错题相当多,如果只是将错题抄上改正,

只会让学习困难的孩子越来越吃力,甚至讨厌纠错本,所以,也可以

选择一些典型的错题纠错,让好点学生帮助讲解,达到共同进步的双

赢。

以上是我在使用纠错本的过程中的尝试做法,希望纠错本能够真

正对学生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功效,当然,这需要长期

的坚持。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8

导学案”如何导入新课怎样有效地导入课题,精彩开始每一课,

引发学生的兴趣,快速进入角色,是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精彩的课题引入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他原有的知识,能让学

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将会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导学案的教学中,我们

导课的第一环节是温顾互查,简单的说就是回忆旧知识,同桌互查旧

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复习导入。这样的导入方法

能够让学生在联系旧知识的同时,降低新知识的难度,能帮助学生顺

利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中,能够比较容易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好处,但是是否每一课时,每一种课型是否都

适合用这种导入方法呢?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并不是每

种课型都能用这种导入方法,在每个独立单元的新内容,第一次学生

新接触的新知识点,就没办法用。有些课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反而

效果更好,对于计算类的课,就用复习的方法就比较合适。所以,我

觉得“导学案”的导课方法,应根据课的类型灵活地选择适合的导课

方法,不应固定一种统一的导课方法,只要导课的方法,对于学生的

学习是积极的,对于教师的教学是有利的就可以了。当然,在导学案

的运用上,我们还在摸索,相信在不断地研究之后,我们一定会找到

一种最适合导学案的导课方式。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9

教了几年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从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期,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

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

易,就算是教了几年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从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2、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

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

3、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

本不知道你讲到哪里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

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4、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这样不止他

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

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

望的。有时间要多帮助他们,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

一点一点的进步。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

门学科。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合作交流较少等。

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

口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10

前几天我校进行了评教评学活动,听了三四年级几位教师的课感

想颇多,但从整体看这几节课主要的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

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方法。学生学习兴

趣很高,参与面较广。教学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

内容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这样很快唤

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

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了算式

后,他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汇报。

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

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11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是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

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虽说算理上是差不多的,但从学生作

业的情况反映来看,问题很大。主要出现的问题与教学除数是整十数

的除法笔算差不多。

1.一眼看不出最大商几。

2.有些学生把商去乘看成的整十数而不去乘原来的除数。

3.不注意看余数,余数比除数大或相等,照样把结果写上去。

4.计算过程中进位进过去的数不做标记,计算时忘加或加错,做

减法时顺序搞错,从高位减起,个位是0的往往不写,还有就是退位

减法老是减错,借位点不加,算时忘记减1后再减。

5.写横式结果时余数忘写或答案抄错。石钱龟

产生诸多错误的原因就是:有的学生基础不好,有的是习惯不好,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主动参与到学习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导致

作业情况差。

计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也是学生常出错的,如何避免学生计算

中出现的不该出现的错误,我觉得首先要强化口算练习,题量不要多,

坚持天天练,所谓熟能生巧。练习的题目可以是两位数乘以整十数,

一位数乘以一般的两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及括号里最大能

填几这几种题目。其次要汇集学生错误,让全班学生寻找错误,让学

生自主发现错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考方法。

为了避免学生由于枯燥而产生厌学心理,还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

练习方式,如指名板演,同桌互批,尽量多的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在以后的教学中

也还要常穿插除法笔算练习,使学生在坚持不懈的练习中提高笔算的

速度和正确率。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1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和比较小数

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内容,本

节课中我大胆放手,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来学习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在教学时,尽可能多地放手

让学生尝试计算,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逐步培养和提高学

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实施主要有四个环节。

第一个是复习环节,从复习整数加减法入手,依此类推学习到小

数加减法,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掌握。

第二个是探究新知的环节,这个环节主要通猕猴桃的功效与作用 过自学、合作交流、

检测来完成。从而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的目的。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应用的环节。通过分层次练习,使不同的学生

得到不同的发展。

最后是课堂总结环节,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作一个回顾和

总结。

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都能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能准确计算,能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同学满十忘了进一等。今后得加强练习。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觉得以下几个地方作的比较好;

1、教师语言简洁明了。

2、设计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3、教师角色转变成功。

在课中我把自己放在了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

应有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的不到位

的地方是: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没有极大地激励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另外是当学生的答案出现差错或者“离奇古怪”时,教师不应

急于主观猜测、简单评价,草率收场,而应延迟评价,多给学生表达

自我的机会,真诚地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这样

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而出,而课堂也会因这些美丽的

“差错”而变得精彩!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13

回顾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我的感触很多,觉得教师的压力过大,

这种压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初三毕业班,面向升学的压力,意大利开局 班科任

都有一样的同感,无论教哪科的教师都认为成绩考不好,向学校无法

交待,在社会上更是抬不起头。多数教师感到整天很疲倦,起早贪晚,

班任早上要从家5:30走,晚上9:30才能从学校回家,有时中午都

不回家,这种长时间的工作,做蛋糕的作文 真让人受不了。

另一种压力是来自学生本身,对于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面对的

是一场人生的选择,整天贪黑起早,作业很多,卷子一张又一张,有

时做都做不完,一次又一次的月考,更是让学生神精紧张。考试的结

果,有的学生成绩还可以,而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怎么办?只能是

让原本忧虑的他们更是雪上加霜。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要参加中考,

没有坚持住的学生,只好等待毕业。

还剩下不足两个月的时间,教师要与学生从心理上多沟通,让学

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同时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使学生学习

有一个好的心情。通过一个月的教学,感觉到,加强基础教学是非常

重要的,现在有的学生对基础掌握不牢,教师为了抢进度,忽略了基

础差一些的学生,所以成绩不佳,学生厌学。尽管中考不足两个月,

但是还要重基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80——

90分,尖子生超过110分,使中等生吃好,尖子生吃饱。

下一阶段正是综合复习阶段,要按计划有目的复习,踏实走好每

一步,使综合复习切实有效!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14

24时记时法是在学生认识小时、分、秒后学习的一种记时方法,

它在现实生活中用途比较广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

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珍惜宝贵时间的良好习惯。

一、开发课堂教学时空,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是学生智慧和个性充

分张扬的前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课堂教学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

而是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适合

学生学习的情景,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情景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无论在动手还是动脑过程中,让他们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理解新知,

远比教师“塞”给他们有效的多。教师始终站在“平等中首席”的角

度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平融洽的氛围中发表意见,学生原有的知

识杂相互启发中被激活了起来。

二、抓住课堂“生成”契机,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和创造性能

力,是唤醒学生学习智慧与内在个性的根本。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它是“动态

的.”,“生成的”,它与传统的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不同,是要

求教师去适应学生的“学”,它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穷的学生的

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因此,教师要

充分根据学生的反应,恰倒好处地往我们期望的教学目标予以点拨、

诱导,真诚的赞美、友好的提示,平等的交流,能够使学生的内在潜

力得到充分挖掘,创造才能得到完美展示,学生真正能体验到学习是

一种乐趣,把学习当作是一种无上的享受。

三、强化课堂“火花”效应,加强学生体验教学,促进学生主动

构建,是智慧与个性不断延伸的助推剂。

课堂中冒出的闪亮的火花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但是如果

只是让他一闪而过,岂不是十分可惜!所以,要让这种智慧和个性不

断得到加强和巩固,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助推剂。教师在以后涉及

到类似的问题时,再一次点拨与唤醒,是十分必要的,点燃他们曾经

深有感触的火花,他们必将十分乐意!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15

过去在教学面积这一知识内容时,发现学生经常混淆这些概念。

吸取过去教学的教训,今天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有意避开了

长度单位和周长的有关内容,并且为了帮助学生深入掌握后一部分内

容,在教学前,我预定了两个课时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将长度单位

与面积单位的比较放在了第三课时,如此安排,只是为了让学生在学

习中少受迁移的影响,可往往事与愿违。

教学中有两个环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使学生的

学习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环节一

当学生发现两个长方形A(长9厘米,宽2厘米)、B(长6厘

米,宽3厘米)无法用重叠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时,怎么比较呢?

学生在讨论后发现可以借助学具来帮忙,可就在大家用不同大小的学

具测量时,我发现了一些现象,有几个组的同学因为课前准备的学具

不够,居然拿出尺子,量出这两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并计算出了它们的

周长分别是22厘米、18厘米,得出A>B。

环节二

当学生发现有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面

积单位有哪些?不知道是受前面教学的影响还是受定势思维的影响,

有不少学生指出党课培训心得 面积单位有厘米、分米、米。

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虽然学生都能通过交流得以解决,但我一直

很当心,关于面积和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差异,有学生今后

肯定会混淆不清,其实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矛盾,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学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后,

可以说学生掌握得都不错,但一旦教学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后,

有一些学生开始有些糊涂了,特别是将二者混在一起,犯糊涂的学生

更多了,为什么在教学中会出现如此现象呢?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

因可能是知识的迁移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在教学中知识迁移有时是学

生学习的得力助手,可有时却又会阻碍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后一方面,

如何克服,看来有意避开的方式并不可取,用什么方式才能变阻力为

动力呢?如果换一种角度去思考,说不定这正是有用的教学资源,利

用这一生成的资源,让学生通过辩论、交流,说不定反而会促进学生

对知识的掌握。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篇16

“求平均数”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我在多年的教学

实践中感到:教学“求平均数”时,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解

题思路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还应做到“四要”。

一、要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意义

“平均数”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理

解和接受,往往会把求出的平均数与通常意义下实际生活生产中的数

量相混淆。因此在求出诸如“平均每户有2.5人”“平均每人植树3.5

棵”等答案的时候,对其正确性和合理性产生怀疑,在确认计算结果

正确无误的情况下,会写出计算结果的整数近似值作为答案。为此,

在进行求平均数教学时,可以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动态演示帮

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加深

对平均数的理解。

(1)“平均每人植树3.5棵”是否表示某一个人的实际植树棵数?

(2)一个水池的平均水深是1.2米,身高1.4米的小明在这个水

池里是否有危险?

(3)在奉献爱心,资助贫困学生活动中,五(1)班男生平均每

人捐款1.8元,女生平均每人捐款2.3元。是否说明男生小刚捐款数一

定比女生小芳少?

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我们都知道无论算术平均数还是加权平均数,其数值总是介于最

小数与最大数之间。根据这一特点。在求平均数时,先引导学生估一

估平均数的数值范围再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减少诸如

“进击的巨人人物 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龄是6.7岁”的错误。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元认知

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都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求平均数初期,我们可以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在移多补

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个数的平均数介于最小数与最大

数之间。在教学较复杂的求平均数时引导学生先估计再计算。进而引

导学生运用这一特点解决一些富有思考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有一

列数,第1个数是35,第2个数是25,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

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平均数。这列数中第15个数是多少?”

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学生在解决“五年级二班分两个小组参加植树,第一组15人,平

均每人植树3棵;第二组20人,平均每人植树2棵。全班平均每人植

树多少棵”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能用(3+2)

2来求全班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因此,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

的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展

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从中发现更多的平均数特

点或规律,消除学生在学习加权平均数时的疑问。

例如,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条件“根据初步调查,五年级一班男

生平均每人每月零花钱是14元,女生平均每人每月零花钱是12元”,

首先引导学生提出求“五年级一班平均每人每月零花钱是多少元”的

问题。进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估计出平均数的范围,再

引导学生运用假设的方法加以验证,从中引导学生发现以下一些规律:

当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多时,平均数比13大而比14小;

当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时,平均数比12大而比13小;

当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同样多时,平均数正好是12和14的平均

数,也就是(12+14)2=13。

四、要渗透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求平均数是进行统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在调查研究、收集数

据、统计分析时常常需要通过平均数来反映某一事件的特点或规律。

因此,在教学求平均数时,要把求平均数与统计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感受到平均数的广泛运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渗透

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发展。例如,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出本组同学的

平均身高,制成的统计表。进而再计算全班同学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总而言之,在求平均数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掌握数

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

动的机会,使得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

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取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

数学活动经验,为他们的后继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15:31: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1246691480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数学教学随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数学教学随笔.pdf

上一篇:盗梦空间影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