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特
别是在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在唯
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马克思反对抽象
地理解人的本质,主张从现实的具体的个人去理解人。他认为在考察
人的本质、理解人时,“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但不
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
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页)。
这样,就将人不仅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人创造了
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把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
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52页)最后,马克
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
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
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56页)这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经典表述既是对
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也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这
段话包含着深刻和含义,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性的本质的学说,有一个共同的
根本性错误在于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
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从分析费尔巴哈入手,批判了历史
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彻底否定了抹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
性,并从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单个人出发,将人的本质归结
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
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
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正如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指出的: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1)
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
的——孤立的——人的个体。(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
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页)
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2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第一次提出了社会
关系决定人的本质的命题,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
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同时,而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
在改造了自然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分割、孤立的,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
关系,正是在社会关系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质,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
系统。按列宁的理解,社会关系分为两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
社会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又是两类: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
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又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一般
把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包
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物质
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关系等。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的,所以,阶级社会里,
人的本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人都是“经济范
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不管个人在主
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马
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2页)。
每个人一生下来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是真
正意义上的人,否则,一旦脱离社会关系,丧失社会属性,就会和徒
具人形的“狼孩”一样,无论先天有多么发达的大和健全的躯体,都
不可能具备人的本质。
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基本内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它贯穿于整个《提
纲》之中。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费尔巴哈认识到实践在社会生活
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由于费尔尔巴哈脱离了实践,所以他:对自
然、现实社会只是从客体的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从革命的实践
批判的方面去理解;只是从原始的形态去理解自然,只是把它作为直
观的感性对象,而不是作为实践的对象;不仅抽象地理解人,而且也
抽象地理解宗教;不能正确地对待人的本质,不能正确地理解现实的
社会关系,等等。
《提纲》各条思想内容的基本要点是:
第一条: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在断肠草的功效与作用 于不了解实践
活动的意义。这一条在《提纲》中具有总论的意义。
第二条:马克思把真理问题从传统的理论领域中解放出来,提出
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观点。
3
第三条:这一条是批判旧唯物主义在人同环境、教育的关系问
题上学观点,指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革命的实践”。
第四条:指出了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上的不足之处,即没有看
到宗教世界的根源是世俗基础本身的自我分裂,进而阐明了宗教的产
生和消亡途径。
第五条:批判费尔巴哈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上的错误观点。
第六条: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抽象的、
非历史的观点,提出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的论断。
第七条: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对“爱”的崇拜,即指出费尔巴哈
哲学所研究的对象,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第八条:马克思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根本观点出
发,指出宗教思想和唯心主义哲学,都是人类实践因其历史性而形成
的特定方式。
第九条: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不能认识社会的
本质。
第十条:马克思提出了新旧唯物主义在哈哈吼吼 历史观上的出发点的不
同。
第十一条:马克思强调了哲学应把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结合起来,表达了自己的哲学观。
综上所述,《提纲》11条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问题:其一,
主体能动性、实践及其本质;其二,社会活动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其
三,阐明了新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正是这些内容表明,《提纲》批
判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一切唯心主义的主要缺点,成为新世界观的
天才萌芽。所谓“萌芽”,一方面,《提纲》中也有没有论述到的一些
问题,如,没有对物质生产本身进行分析和阐述,没有从物质生产的
发展规律出发揭示出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等;另一方面,《提
纲》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在一起,表明马克思创立
新世界观的理论条件已经成熟。
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认识
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在创
建其科学理论中所一直关注的问题。对人的本质的认识,马克思在不
同的历史时期进行了系统和深刻的阐述。不同时代的许多哲学家结合
4
当时的历史条件,对人的本质都进行过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思考,经
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潜心研究,提出过不同的见解。本文
认为,人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演进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作
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画中秋节的画 ,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史,也就是人的本质的
发展史。人的本质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研究
人的本质问题,必须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人的特殊本质。只
有把人的本质问题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进行探讨才会有现实价值
和意义,才能从特殊的现实本质概括出人的普遍本质。所以,对马克
思在人本质思想的认识,应该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出发,
以求得到一个更加全面和普遍的本质。马克思的人本质思想的内容主
要有如下阐述。
一般认为,马克思在其思想变化发展的不同时其对人的本质有过
三种具体的界定。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为《手
稿》)茉莉花功效 中,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地活动”,即劳动;在《费
尔巴哈提纲》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
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
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充分的阐述了需要
是人的本质。人的一切物质生产活动就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要。马
克思对人本质的三种界定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
(1)劳动使人的本质。异化劳动作为马克思《手稿》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穿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通过对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存在的异化来动事实的研究,提出“生产生活本
来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
的自觉的活动。”[1]即物质生产劳动。他进一步说明:“有意识的生
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
存在物。”因此,就人作为类存在物来说,人的本质在于“自由自觉的
活动”即劳动。
人的类本质主要暗含了两层涵义。首先表现了劳动是人得以存在
的基础和前提。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
量和信息交换的特殊方式。人类在高度发达的有意识的大脑的指导
下,主动地去认识世界,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计划利用和改造世界,以
获得自身生命延续、物质和精神发展所需要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
料,保证人的吃穿住行和其他需要。在劳动的过程中,人在改造客观
世界的同时,自己也得到相应的改造,人的意识得到发展,人的自我
5
价值得到肯定与实现。人类以劳动为中介,将自身同自然界有机地统
一起来。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随着人类的劳动过程的发展而发展起来
的。其次,劳动是人的本质表现了劳动是人成其为人而区别于自然界
其他动物的根据和标准,是人作为类存在物存在的根本标志。以制造
和使用工具为标志的劳动是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历史活动。
“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世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
存在物,也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人类看做自己的本质,或者说
把自身看做类存在物。”[2]劳动使人将自己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成
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将自己置于与对象世界相对立的地
位,人的劳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动物的活动只是为
了生存而消极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动物的生产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
要的支配下本能的生产,是片面的和无意识的。而人是有意识的存在
物,人在劳动的过程中根据自我意识和目的去选择对象,创造自己的
对象世界,并在选择与创造的过程中充分发展了人的意识,劳动是人
的一种自动、自觉的创造活动。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在人猿变成人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的语言、意识、思
维、理性等属性都是劳动的产物,是由劳动所派生的,并且受到劳动
的决定和支配。
(2)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1845年《费尔
巴哈提纲》中,马克思开始从现实的社会关系的视角出发来诠释人的
本质,否定了从单个人的抽象物(如自我意识、自由、人、理性、正
义等)出发来界定人的本质。这一时期马克思从实践出发,以劳动结
成的生产关系为基础,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
是单个具体的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历史条
件下和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因此,对人本质的认识,应该深入到
现实的社会关系中。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的本质。人作为一个现
实的人,其本质是在后天环境下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人是社会关
系的承担者,社会关系使个人成为社会的人,使个人形成独特的社会
品质和个人品质。现实的社会关系体系决定了人的现实地位和本质。
②人的本质取决于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仅仅只是社会关系的某
一个方面。社会关系是复杂的,也是多方面的。有物质利益关系、政
治思想关系等等。不同的社会交往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关系。但是作为
6
现实的人总是受到多方面社会关系的综合作用和影响。所以,社会关
系总是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来决定人的各种属性的。人的本质也
就决定于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的全部社会关系中,人们结成
的生产关系是最主要的,它是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基本关系,对其他
的社会关系起着决定支配的作用。因此,人在生产关系中所获得的规
定性也就是人的最基本的规定性。③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并
且随着社会历史变化发展着,绝对不是固定不变的。这是因为人的社
会关系总是现实的、具体的。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同一社会历
史条件下的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总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现实的具体的
本质也各不相同,人们的社会关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它必
然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人的本质
是人的一般性与历史特殊性的有机结合。
(3)需要是人的本质。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充分
阐述了需要理论。认为认识现实的、受物质生产所支配的。“我们遇
到的是一些没有任何前提的德国人,所以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
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
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
衣、食、住、行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
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
的一切生产耳朵痛是什么原因 活动都是为了人的需要。但是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有着
本质的区别,它特指生产所满足的人的需要。人的需要首先是生命有
机体对外界环境依赖的继续,实质上是人对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条件依赖关系的自觉能动反应,人以自己的主观欲望明确的指向对
象。需要是人作为主体积极活动的动因,需要促使人进行劳动,同时
在劳动的过程中社会关系得以产生并且随着劳动的发展二发展。从这
一角度来看,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质。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通
过社会实践活动占有和消费需要对象,从而使人与需要对象的矛盾状
态得到克服。人们需要的满足实质上就是利益,而社会关系实际上是
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所以社会关系的调整就设利益关系的调整,也
就是对人们对对象的需要满足程度的调整。由此可以说,社会关系的
变化发展是随着人们的需要的变化而发展的。正是需要无限制地促进
劳动的发展和深化,才使丰富的人类历史在需要的不断满足和不断产
生新需要的过程中得以继续前进。人的需要是无限的,因此必将促使
以满足需要为目的的劳动必将无限发展。人类社会也将在不断满足需
7
要天下3藏宝阁 的过程中、在需要的推动下得到延
续。
人作为一种复杂多变的社会存在物,其本质是多层次的、多方面
的,因此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不能仅仅只停留在以上对人本质的某一方
面。人的本质是劳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和需要,都
是马克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人的本质所突出的某一方面。而事实
上,人的本质是以上本质的有机统一,它们应该在任何时候都一起规
定着人的本质。因此,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三种界定之间是紧密联系
和不可分割的。它们对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的理论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1)人的本质是劳动是将劳动作为人的存在基础和前提来讲的。其
理论贡献主要在于,将人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以其他动物相区别,
阐明人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突出的是人自由自觉的类存在
物的能动本性。即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改造世界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和目的。(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理论贡献主要在
于,深刻的分析了社会现实中人的规定性,突出了人的群本质和个体
本质,把现实的人和人区分开来,具体的指出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
所从事的历史和劳动和如何从事劳动,也就是人的存在状态,从而深
化了人本质现实的具体的意义。(3)需要是人的本质,是劳动与社
会关系的最终统一,由人的需要引发出了社会生产劳动,需要是生产
的目的和动力,进而在社会生产劳动中形成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需要
成为社会关系形成的内动因和推动力。在这里似乎也体现出马克思主
义的最终目的—人的全面解放。马克思主义力求解释世界,以正确的
理论指导实践,为人们的活动开辟道路,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
解放,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满足人的需要。人是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人的主要本质是劳动、社会关系和需要的统一。马克
思的人本质思想主要从侧重这三个方面的角度进行了论述,是从人存
在的基础、存在的状态、存在的动力三个方面所进行的思考。同时本
文也认为,人的本质是及其复杂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劳动、社会
关系的的总和和需要是认识人本质的三个不同的角度,如果从其他角
度来进行划分,同样会发现人的其他本质属性。所以,对人本质的认
识,必须放在具体的环境中,放到具体的比较域中,在与不同的对象
进行比较时才能认识人的具体真实的本质,对实践才有更加现实的指
导意义。
8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15:12: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1235461480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的本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的本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