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
2008-1-219:13:19
来源:《中医药导报》作者:史丽萍
干燥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SS),又称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以口腔干燥症、干燥
性角、结膜炎和胶原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同时还
可累及肺、脾、肝、甲状腺等多种器官,部分患者可向恶性淋巴瘤发展。此病分为原发性和
继发性两类,前者单纯见口眼干燥而无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后者合并有结缔组织疾病或其它
内科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据报道,本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处于风湿病中第2位,可
达O.5%;在我国虽没有完整的统计学资料,但据北京协和医院对万余人的临床调查中发
现,本病的患病率为0.29%一0.77%。该病的发生以30—60岁女性居多。目前现代医学
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认为其与HLA—B8,HLA—DR3,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等
有关,尚无根治方法,主要采取措施改善症状,控制和延缓因免疫反应而引起的组织损伤进
展,以及继发性感染。主要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调节剂,但副作用多且疗效不肯定。
目前通过中医药治疗,对缓解病人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现就近年来中医
药治疗本病的进展作一综述。
1中医病名
本病在中医文献中元相似的病名记载,大多数医家根据该病“燥象丛生”的临床表现将
其归入“燥证”范畴。姜氏认为此病病证表现极为顽固,绵延难愈,虽“燥胜则干”之象
无以复加,轻投滋阴润燥之剂往往治之罔效,故称此病为“顽燥”。而秦氏等将其归于“虚
劳”范畴;近年全国中医痹病委员会称本病为“燥痹”。
2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虚实夹杂,缠绵难愈,其病因病机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2.1正虚感邪外邪,包括六淫邪气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致病因素。六淫邪气外侵,风、火、
暑邪为阳邪,消灼津液;寒、湿邪气为阴邪,但亦可直入体内化热而耗伤阴津;燥邪则会直
伤阴液。现代医学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等,农药、化肥对食品的污染,化学药品的毒副作
用,噪声、电磁波对人体的干扰等,亦可成为外来之燥。
2.2燥盛成毒《类证治裁》说:“燥有外因,有内因„„因于内者,精血夺而燥生”。外燥
与内燥合而侵袭人体,耗伤气血津液,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生理或病理产物堆积体内过多,
败坏形体而成毒。
2.3血虚、血瘀燥邪为病,伤津耗液,日久必由津液亏竭渐致血液枯少,这是由于“津血
同源”。所以,燥邪伤津,亦致血虚;加之气虚无力推动,形成血瘀。血虚、血瘀故不能营
养口、目、肌肤、脏腑,更加重干燥,可见口渴不欲饮,甚则手指青紫,皮肤缺乏弹性。
2.4气阴两虚《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
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开窍于口,口干乃脾胃失运,津液
生成不足,则有唾液减少的表现。肝开窍于目,肝阴伤则目涩。所以“燥证”以肝胃阴伤为
主。脾气虚不能推动津液输布,干燥更加明显。病久入肾,致阴虚难复,且肾主骨,肾亏故
关节疼痛;齿为骨之余,可见牙齿齐根脱落,齿根发黑的“猖獗齿”表现。肺为娇脏,肺阴
受损则输布津液功能更弱,燥邪更盛,累及肺脏多见咳嗽,胸口隐痛,皮肤干燥皲裂。故本
病责之于肺、肝、脾、肾4脏的阴虚及脾气虚,病本在肾阴虚。
2.5女子冲任失调本病的发病以40岁以上女性居多,盖因女子以阴血为本,每有经产乳孕
之苦,精耗血损在所难免,复加40岁以后女子天癸渐竭,冲任空虚,抗邪能力显著减低,
燥邪乘虚而入。故女子冲任失调是本病的潜在因素。
3辨证论治
刘氏等将本病归纳出8种相应治法:(1)养胃生津法为治疗口干燥的主要方法;(2)滋肝
明目法为治眼干燥症的主法;(3)补肾填精法适用于各种燥证;(4)益气养血法为燥证兼气血
虚者;(5)活血化瘀法适用于各种燥证;(6)清热凉血法用于燥证兼有热象者;(7)化痰软坚法
适用于燥证兼瘿瘤结块者;(8)通痹活络法适用于燥证兼痹证者。
杨南陵根据临床症状将本病分为3种证型:(1)阴虚内燥证:治以滋阴生津、解燥,慎
用温燥耗液、滋腻碍脾之品,方以一贯煎和六味地黄丸加减;(2)气阴两虚证:以益气、温
阳、布津为法,方选一贯煎和补中益气汤加减;(3)脾阳虚损证:治以温阳益气,佐以生津
润燥之品,用附子理中汤合益胃汤加减。
杨氏将本病分为风热犯肺型,方用桑杏汤疏风清热、润肺生津;脾肾阳虚型,方用丁蔻
附桂理中汤“阴中求阳”;气血亏虚型,方用人参养荣汤加减补养气血,润燥生津;肝肾阴
虚型方用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滋补肝肾,养阴生津。
董振华不仅通过辨证分型治疗本病,还根据此病对不同系统的损伤进行辨证施治。通过
辨证分型治疗将本病分为4型:(1)阴虚津亏证,自拟养阴生津方加减;(2)气虚失运证,用
补中益气汤加减;(3)瘀血内阻证,用桃红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4)阴虚夹湿证,用甘露饮
加减。
根据系统性损害进行辨证;(1)皮肤黏膜受损,分血虚寒凝证,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血热瘀阻证,方用清热地黄汤合三紫汤(傅宗翰方)加减。(2)呼吸系统受损,分虚热肺痿证,
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虚寒肺痿证,方用升陷汤加减;痰热阻肺证,方用千金苇茎汤加减。
(3)消化系统受损,分阴虚气滞证,方用益胃汤加味;肝胆湿热证,方用逍遥散加减。(4)肾
脏损害,方用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汤加麦门冬、五味子、益智仁等治之。
4单方验方
4.1李氏拟东垣清燥汤方药组成:黄芪人参五味子柴胡升麻白术苍术泽泻猪苓茯
苓陈皮甘草神曲黄连黄柏当归生地麦门冬。临证时,-一般原方加葛根一味,根据
身体状况重在剂量上增减,有瘀血征象或病程过长者,加活血化瘀药。
4.2中氏拟六味地黄汤合增液汤方药组成:熟地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麦冬天花粉牡
丹皮沙参乌梅。临证需加减,水煎服,l周5剂,服6个月,治疗30例,显效10例,有
效17例,无效2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90%。
4.3万氏拟益气养阴生津法治疗22例原发性ss患者,基本方:黄芪20g麦门冬30g玄参
25g生地15—20g升麻10g葛根20g当归10g天花粉20g。结果总有效率为95.4%。
4.4常用单味药
4.4.1雷公藤主要成分青少年礼仪 为生物碱类、二萜类、三萜类、信半萜类及糖类。性苦辛温,有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有抗炎、抗菌、抗炎免疫、抗肿瘤、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度
作用,同时对免疫功能有影响。黄华锋等用雷公藤治疗SS,患者症状有一定好转。
4.4.2石斛主要成分为生物碱与多糖。性味甘微寒,有养胃生津,滋阴除热的功效。有
增强T细胞及巨嗜细胞免疫活性及免疫增强的作用,抗衰老,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对肝
脏有保护作用。赵振兴等以石斛治疗SS15例,服药30日为l疗程,总有效率为93.3%。
4.4.3枸杞子有效成分为枸杞多糖,性味甘平,有滋补肝肾及润肺的功效。既是免疫增强
剂,又是免疫调节剂,增强或促进体液、细胞免疫功能,对IL一2活性有增殖作用,可提
高常规及快速LAK活性,抗肿瘤,抗过氧化,抗衰老,促进造血等。临床观察发现20位
老人服用枸杞子提取剂合剂3周后,2/3以上人T细胞转化功能及IL一2活性分别增加3.28
倍、2.26倍,精神、食欲、性功能等均有好转。
5其他疗法
5.1针刺疗法周敬佐点刺金津、玉液穴,再刺上星、印堂、迎香、睛明、太溪、合谷穴。
“平补平泻”老年活动策划 行针时嘱其做吞咽运动,治疗口鼻干燥综合征18例,患者均获效验,除2例
患者好转后中断治疗外,其余患者均获痊愈。
5.2中西医结合疗法管志江采用胸腺肽配合川芎嗪、黄芪治疗早期Ss20例,痊愈6例,
好转14例。易俊斌等以干扰素5万u、胸腺肽5mg隔日交替肌注。结合中药:黄芪生地麦
冬天冬石斛当归丹参连翘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水煎服,每天3次,每次25ml,治疗sS12
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唐云平等用生津液配伍左旋咪唑治疗ss36例,中药:
沙参玄参天门冬麦门冬天花粉茯苓党参甘草各9g鲜石斛12g。左旋咪唑15-45mg/次,30:
/d,每周连服2d。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86.11%。
6展望
干燥综合征是病因病机均较复杂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药作为目前治疗干燥综合
征的重要手段,通过辨证施治从总体上把握该病,能改善病人症状,存在很大优势。然而也
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大宗病例研究的缺乏,没有多中心的临证医学依据。(2)许多有效单
方验方的具体有效成分不清楚,缺乏对其有效成分及分子作用机理的研究。(3)研究方法缺
少客观指标,缺乏疗效标准的评判依据。希望今后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角度进一步探讨中
药对ss的影响,深入研究相关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对机体的影响;药物作用的靶点及途径等
等。同时要加快中医药对此病的临床研究,建议临床研究中可采用大宗病例的前瞻性研究,
制定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和疗效标准,探索病机规律,采用有效方药,制定合理的量化指标,
评价中药疗效。
干燥综合征病机及中医治疗
论文2009-02-1613:54:08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中医尚无与之完全相对应
的病名,大多数医家将此病归为“燥症”范畴,也有人将其命名为“燥痹”、“虚劳”、“痹证”、
“燥毒证”。中医在该病的研究差速离心 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缓解病人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有着重要的意义。
1、病机和发病机理
1.1西医免疫学病机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唾液腺和泪腺病变为主的全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口干、眼干为特征,
病理上主要表现为外分泌腺有淋巴细胞局灶性浸润,伴有自身抗体(抗Ro/SS-A抗体、抗
La/SS—B抗体)的产生和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Sjogren
Syndrome,PSS)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econdarySjogrenSyndrome,SSS)。在我国的发病率
为0.29%--0.77%[1],男女比例为l:9,是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第二常见结缔组织疾病。
1.1.1抗SS-A和抗SS-B抗体:SS患者体内通常无高亲和力的抗唾液腺和抗泪腺抗体,
而抗SS-A和抗SS-B抗体在PSS中阳性率较高(70%一80%)[2]。SS-A和SS-B是不同基因
编码的核蛋白,TNF-a和EBV感染等因素可以促进SS-A和SS-B蛋白的表达。
1.1.2T细胞与干燥综合征:SS患者唇腺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以T细胞(CD3+)为主,
CD4+/CD8+明显增高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腺体浸润的炎症细胞另一个明显变化是B
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正常人[3]。同意英语 因此推测由于CD4+T细胞增多,导致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大量T淋巴细胞浸润使组织结构破坏,腺体功能丧失,这一假说在鼠
模型中得到证实。[4]
1.1.2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SS患者的免疫紊乱和组织建设银行下班时间 功能的破坏,细胞因子可能参
与调节。泪腺、唾液腺的免疫组化和PCR研究发现,IL-l、IL-2、IL-6、IL-10、INF-和
NINF-表达增加,这些细胞因子无酪氨酸活性受体,故可以营养神经细胞和免疫母细胞,
而类胰岛素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具有酪氨酸酶活性受体,可以影响免
疫反应和腺上皮生长[5]。
1.2中医病机及发病机理
1.2.1中医病名
中医尚无与之相应的病名,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指出“燥胜则干”,金代刘完素在
《素问.玄机察病式》中提出了“诸涩枯涸,干劲皱揭,皆属于燥”。多数医家根据该病“燥象
丛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将其归入“燥证”范畴。秦氏[6]。认为此病病证表现极为顽固,绵
延难愈,故称此病为“顽燥”。张[7],肖[8],陈[9]因该病多伴有关节疼痛,而中医将后者归
为“痹症”,二者合见,故称为“燥痹”。由于本病系慢性,病程长,后期多出现脏腑气血亏
虚的表现,因此姜氏将其归于“虚劳”范畴[10]。方氏则综合疾病的特征,以燥证”、虚劳”、
痹证同时命名[11]。而杜氏等又从本病的病因、症状及继发表现将本病命名为“燥毒证”[12]。
1.2.2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病机:
1.2.2.1阴虚津亏
本病都有眼口肤干的表现,潘氏[13]认为阴虚津亏是其本质。临床上本病的发生以中年以上
女性居多,盖因女子六七肾气当衰,女子以血为本,且有经带胎产乳,阴血多耗,肾水渐枯,从
症状上看以干燥性角膜炎及口腔干燥为主证为一派液涸津亏之象;二见本病多有两目干涩,口
干不能咽下干食,齿枯焦黑成块脱落,皮肤干燥,舌质红绛,舌面干燥,苔少舌裂,乃“阴虚水涸”
之证。
1.2.2.2气阴两亏
津液在人体属阴,起滋润濡养作用,其注入孔窍能濡养眼耳口鼻诸窍,其流注于筋骨关节能使
之柔润滑利,全赖气的运行,气旺则津运血行,气虚则津血亏损。且气能生津,是化生津液的
动力。杨氏[14]认为此证除一派燥证外,多兼神疲乏力,纳少便溏等脾气不足证。故究其根本
当属气阴两虚
1.2.2.3瘀燥互用
体内瘀血,气血运行不利,肌肤失养,面色黧黑,皮肤粗焅如鳞甲,肌肤甲错之象。北京医
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徐氏[15]等研究发现此证患者存在微循环及不同程度血液浓、黏、凝、
聚改变,即中医所说的血瘀证候。同时燥邪入客日久,燥乃阳邪,灼伤津血,加重瘀血,营养不
能濡养全身,瘀血阻滞气机,津液不能随气升发,燥象愈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故瘀燥互用最终
形成燥证。
1.2.2.4脏腑辩证:
干燥综合征系一慢性且累及多系统的病症,迁延日久可致多脏受损,导致诸脏腑气血阴津亏
虚,使病情加重。而脏腑本身病变使气血津液不足或输布运行失常亦可形成干燥症,往往互
相影响、互为因果。本病对脏腑的损害以肺、脾(胃)、肝、肾为最常见,而脾(胃)、肾之气
阴亏虚为其根本[16]。肺脾肾是水液代谢,津液生成、输布的主要脏器,津液的宣发、蒸腾、
运行、布散均依赖诸脏功能协调。此三脏功能失常,燥证由此而生或加重。
1.2.2.5外感内伤:
燥邪乃六淫之一,体虚则外邪客之。杨氏[17]认为该病与“春初温升”、“夏热炎炎”及“秋深
初凉,西风肃杀”,或“久晴无雨,秋阳以暴”,此病“为风热燥邪侵犯人体,肺多上受,津
液耗损而致。”由此看来,杨氏之“病气”乃指六淫邪气中的风热燥邪。而马氏[18]认为外
邪致燥,并非专指燥邪,五气均可致燥,乃正虚感邪致燥。
在认同外感邪气的同时,陈氏等[19]认为SS亦为阴虚体质,饮食不节,烦劳伤阴,阴虚则燥,
积燥成毒。现代医家王慕虹[20]等认为该病属于中医“内燥”范畴,其发病多始为五志过极、
化火伤津,则肺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受损、气血津液俱亏,而呈“痨损”。
1.2.2.6其他:
傅氏[21]认为燥毒非外邪,多见于阴虚阳亢之质,可由金石药毒所伤而致。
2、治疗
2.1中医辩证治疗:
遵《内经》“燥者润之,濡之”的法则,治疗多用甘润之品以缓其燥。
2.1.1气阴双补
孟氏[22]认为:若仅以润燥难以获效,只有气阴兼补,方可使燥证得缓而获得满意疗效,治
拟养阴益气、生津润燥;同时,治燥尚须兼固脾肾,选用增液汤(滋肾水、益胃阴)及芪淮生
脉饮(用黄芪以补脾肺之气;山药既补脾肾之气,又益脾阴;生脉饮气阴双补)加天花粉、玉竹、
乌梅等。
2.1.2根据主症杭州美食一条街 和兼证辨证治疗
谭氏[23]“根据其主症和兼证,提出八种相应治法:(1)以口干燥为主的,治以养胃生津润燥,
常用沙参麦冬汤、增液汤莽加昧;(2)眼干燥为主的,请以滋肝明目润燥,方选杞菊地黄丸;
(3)兼气血亏损的,益气养血斓燥治之,润燥方中加甘平益气药或气阴双补药,慎勿温燥伤
阴;(4)兼有热象者,清热乐血润燥,因SS发痛与病毒感染有关,可选黄连解毒汤台沙参麦
冬汤或清营汤加减;(5)兼生瘿瘤结块者,方选加味消瘰丸合用滋阴剂。(6)兼痹证者,宜蠲
痹通络润燥,于滋阴润燥方中加人祛风活血通络之品,早期用沙参麦冬汤或杞菊地黄丸加秦
艽、威灵仙、丹参、鸡血魔、木瓜、桑寄生等。晚期可合用益肾蠲痹丸,均可同服雷公魔制
剂;(7)肾为水脏,乃先天之本,各型燥证均可用补肾填髓润燥法(8)有高粘度综合征,采
用活血化瘀润燥法。
2.1.3三段三方法
苑氏[24]用三段三方法,将疾病的治疗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用导赤散和增液汤加减以清上
焦,达到生津润燥的目的;第二阶段用益胃汤治疗中焦,以养胃阴和胃气,使津生热除;第
三阶段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调整下焦肾阴不足,使肾水蒸化,津液得以上承。
2.1.4标本兼治
张鸣鹤[7]认为本病的发生以燥毒为本,津亏为标,若燥毒陷于血分则成瘀,结合本病好发
年龄及性别,制定以下治疗大法;(1)清热解毒“治本”。重用甘寒凉润之清热解毒药,少用
或不用苦燥伤阴之品;(2)滋阴润燥“治标”,在清热解毒治本的同时配滋阴润燥之品;(3)
注重活血化瘀,选用活血化瘀通透力较强的引经药和软坚散结药。(4)有机调理脏腑,重点
放在心、脾、肾,滋肾清心,健脾安神,以黄连阿胶汤加减。
2.1.5三焦辨证
叶海军[25]根据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
重不沉”的思想采用三焦辩证。上燥在肺,则见干咳、痰少难咯、耳鸣、目赤、腮腺肿大、
用清肺润燥,微苦化阴,用清燥救肺汤合翘荷汤加减;中燥脾胃,面色萎黄,乏力疲倦,溃
疡,哕逆,治以甘寒濡润、清养胃阴。方药:沙参麦门冬汤;下燥肝肾,面色苍白,齿摇脱
屑,骨蒸,女性阴道干涩,闭经,治法:咸寒苦甘填阴,方药:三甲复脉汤。
2.2中西医结合治疗:
2.2.1中医结合抗病毒药物及免疫增强剂:
唐氏等[26]用沙参、玄参、天冬、麦冬、天花粉、茯苓、党参、甘草、鲜石斛,每日1剂水
煎服,连续3个月,并用左旋咪唑15~45mg,每日3次口服,每周连用2日,治疗36例干
燥综合征,总有效率86.11%。
2.2.2中医结合维生素:
赵氏等[27]在治疗干燥综合征前3~7日用0.12%洗必泰溶液、2%碳酸氢钠溶液交替漱口。
然后予辨证治疗补益肝肾,清热化瘀。并用更年康4片、维生素C20动漫神作 0mg、复合维生素B2
片,每日3次口服。连续4~6月,治疗24例患者,结果: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3例。
2.2.3改变中医药使用剂型,并配用抗菌素:
王氏[28]用鄂梨、玉竹、石斛等中药加工成中药人工泪液,其可提高环孢霉素A的临床疗效,
并减轻其眼部刺激症状。
2.2.4中医结合激素:
李氏[29]等以玉竹、石斛、枸杞子、太子参、生地、熟地、黄芪、天冬、麦冬组方,水煎服,
日3次,1个月为1疗程,配合胸腺肽4mg肌注.隔日一次,3月为1疗程。治疗SS10例,
中度改善2侧,轻度改善7例,无效1侧,总有效率90%.随访两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2.5缓急分治:
赵氏[30]等在急症期用口服强的松及氢化可的松眼药水滴眼、硫酸软膏素保护角膜,缓解期用
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28例,总有效率89.13%。
其他:赵氏等[31]采用清开灵注射原味蛋挞 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治疗本症,每日1次,15
日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每疗程间停3~5天,结果患者在症状、实验室指标(角膜荧光染色、
唾液Na检测、血沉)上均有明显改善。
2.3针灸、针药治疗
现在大量的研究表明针灸对免疫有着很强的调节作用。针灸对免疫的调节作用可涉及体液免
疫、细胞免疫的多个环节。可使异常增高的免疫球蛋白下降,并对T细胞亚群、NK细胞、IL-2、
IL-1、IL-6和TNF-等多种免疫细胞及因子产生影响。同时针灸通过神经一内分泌系统,从
激素水平达到对免疫的调控。故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也是通过针灸对免疫的调节作用而达到
治疗效果。
2.3.1刘维[32]等采用清燥解毒通络针刺法(取曲泽、太冲、血海、三阴交、太溪为主
穴)治疗SS有效率达73。3%。且无一例出现副反应。
2.3.2郭凤芹[33]认为根据本病的特点,可选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穴位以及任脉、督脉等穴位。可选合谷、曲池、颊车、外关、
足三里、三阴交、太溪、承浆、阴陵泉等穴位。亦可配合按摩,如合谷、大陵、内关、外关、
颊车、阳溪、阳谷等穴,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调节免疫功能,包括体液免
疫和细胞免疫,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
2.3.3白桦[34]用电针疗法(选太溪、肾俞、合谷、廉泉等)治疗SS,结果显示患者症
状有明显改善。血中促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指标降低。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2.3.4黄氏[35]以胸腺肽5mg,加入注射用水2mg,每次取双足三里,行穴位注射,每
穴推入药液1mg,每周1次,10次为1疗程。总有效率79。17%。徐宜厚[36]针药并治治疗
SS11例,以大补地黄丸为基本方,随症加减,并予针刺治疗,施平补平泻手法,每日一针,
10次为1个疗程。结果:近期痊愈4例,有效7例
总结与展望
在西医免疫学病机中,主要是和SS抗体、T细胞、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有关。中医虽
然没有干燥综合征的具体病名,但通过辨证论治从“痹证”、“燥证”等方面指导并采用中医
治疗,中西医治疗或针灸等方法取得良好疗效。
目前对SS的认识还存在很多问题:中西医的病理都不明,临床表现不典型及诊断标准不统
一等。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对SS的治疗效果明显,但很多是依据老中医的经验,很难形成
标准。希望通过中西医各名家的研究,攻破难关,形成中医和西医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从
而更好的指导治疗,并发挥针灸的优势,针药并治,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董怡.干燥综合征.蒋明,朱立平,林孝义,主编.风湿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113
—1128
[2]唐福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4(1);50-53
[3]李小春,文竹咸,赵玉霞,等.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淋巴细胞分类观察。中国医学科学院院
报,1993,15:83.
[4]肖林,杨军,暨兴华,孙远,杨彦春.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重庆医学2003,32(3);306、307、
309
[5]霍丽君.综述.廖瑞端,刘祖国审校.干燥综合征.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4,4(4);262-264
[6]秦长林.从干燥综合征看“燥必入血”的病变特点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2):710-712
[7]张立亭,傅新利.张鸣鹤辨治干燥综合征经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2):1202121.
[8]肖燕倩,陈昊,夏冰.夏翔教授诊治疑难病验案三则J.湖南中医杂志,1999,15(3):65.
[9]陈一峰,任军生,韩朝伟.清燥救肺汤合大黄庶虫丸治疗干燥综合征26例J.浙江中医杂
志,2000,35(2):35.
[10]姜黎平,马形军.玉女甘露汤治疗干燥综合征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0,14(3):21.
[11]方朝晖,孔梅.干燥综合征治验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10(4):228.
[12]杜秀兰,宋绍亮.益气养阴润燥糖治疗干燥综合征10例J.山东中医杂
志,1994,13(12):535.
[13]潘文奎.口眼干燥综合征的辨证论治J.辽宁中医杂志,1988,(5):21.
[14]杨南陵.浅谈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J.江西中医药,1998,29(3):49.
[15]徐治鸿,孙小平,赵芳.活血生津药治疗SS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杂
志,1992,27(3):1622164.
[16]钟起诚.钟起诚.干燥综合征之中医病因病机探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02):73
[17]杨南陵.浅谈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J.江西中医药,1998,29(3):49.
[18]马武开.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中医药研究,2000,16(4):223.
[19]陈淑琼,孙孝洪.中医治疗干燥综合征1例体会J.四川中医1998,16(4):35.
[20]王慕虹等.益气生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体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5):471
[21]傅宗翰.干燥综合征初探J.中医杂志,1983,24(2):564.
[22]林丽,曹惠芬,孟如.孟如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9,20(1):10211.
[23]谭晨.干燥综合征辨治八法J.四川中医,1998,16(2):10211.
[24]苑丽娟.三段三方治疗干燥综合征J.辽宁中医杂志,1996,23(8):353.
[25]叶海军.从三焦论治干燥综合征
[26]唐云平于可诚刘文佳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36例J.,中医药信息,1999,16
(3):27.
[27]赵敦友鲍远程,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燥综合征24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17(1):15-
16.
[28]王筠中药人工泪液改善干眼症状的临床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21(5):378.
[29]李慧,关铁鑫,王莉.中西医结合治疗舍格林氏综合征.吉林中医药,1999,(02):19
[30]赵东鹰马新娟中西医结合治疗舍格林氏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1999,19(2):39.
[31]赵丽娟黄颐玉李佳瑜等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干燥综合征疗效总结J.北京中医药大
学学报,1995,18(6):32235.
[32]刘维,刘滨,郑红霞。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5年2月25
(2)101-102
[33]郭凤芹。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17(4):359
[34]白桦,唐强。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2O例。针灸临床杂志。2006,22(2)18
[35]黄建成,任新华。胸腺肽穴位注射治疗舍格林氏综合征24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0,9
(2):19
[36]徐宜厚。针药并治SS11例[J]。中医杂志,1990,31(8):42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14:10: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119849352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史丽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史丽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