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三陵及朱元璋五代先祖的
坎坷经历和身后荣耀
朱元璋一共有三个名字。
明太祖朱元璋(1162-1227),明朝开国皇帝。本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
濠州钟离人。
朱元璋的祖籍在江苏沛县,后迁句容。到他祖父、父亲时又几经迁徒,最后才
定居安徽凤阳。朱元璋的世祖名仲八,生有三子,长子名六二、次子名十二、
三子名百六,百六是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四五、次子名
四九,四九是朱元璋的曾祖。朱四九生了四个儿子,依次名为初一、初二、初
三、初十,初一是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有两个儿子,叫五一、五四,五四(朱
世珍)是朱元璋的父亲。伯父和父亲各生四子,依出生先后排名,朱五一的儿子
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朱五四的儿子叫重四、重六、重七、重八,重八
就是朱元璋(有一种说法是朱元璋刚生下来的时候,身上有虫子爬(估计是蛔
虫),其父即给他起名“虫扒”,后又改为重八)。朱世珍妻陈二娘。朱元璋藏红花的作用和功效 后
来参加起义军,当了元帅,觉得“重八”这个名字太土,就自己给自己改名元璋。
朱元璋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为僧。率兵出征,
有攻必克,1355年,郭子兴死,被韩林儿封为左副元帅。1356年,领兵攻占集
庆,改名应天府,建江南行省,称吴国公。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
计,积畜实力,1364年,灭陈友谅,自称吴王,1367年,灭张士诚,后以徐达
为征虏大将军,举兵北伐,进攻元大都。
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位称帝,建成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京师,是
为明太祖。
不是,他原名是朱重八,因其出生时,其父母年龄相加有八十八岁,故原名朱重八,后
改名为朱兴宗。在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投奔濠州城的郭子兴后改名为
朱元璋,字国瑞。
蒙古人统治中国时不能自已 期,大部分中国人都不能有名字,只能按数字记录。一般是
安生日。有人说朱重八是八月初八出生的,所以叫这个名字。
朱元璋是在有一定势力之后才改名叫朱元璋的。
一切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
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
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
比如刮风啊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
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出生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
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然而当时农民朱五四的心情并不像今天我们在医院产房外看到的那些焦急中
带着喜悦的父亲们,作为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的父亲而言,首先要考
虑的是吃饭问题。
农民朱五四的工作由两部分构成,他有一个豆腐店,但主要还是要靠种地主
家的土地讨生活,这就决定了作为这个劳动家庭的一员,要活下去只能不停的
干活。
在小朱五四出生一个月后,父母为他取了一个名字(元时惯例):朱重八,
这个名字也可以叫做朱八八,我们这里再介绍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
有特点。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他的父亲我们介绍过了,叫朱五四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
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
口的人一定会眼花)
"重八"乃明太祖朱元璋的小名。因朱元璋出生那年的八月是闰月,出生日又是初
八,是再好不过的吉日。中国古代讲究男应"满",出生日占三个八,三八二十四,
二十四时计为一昼夜,二十四节令计为一年,都是一周,周为"满"。朱家虽穷得
叮当响,可孩子出生占了这吉日,于是朱元璋父母就将其乳名叫着"重八"。这名
子当时在民间知道的并不太多,因穷人家的孩子,童年是小要饭的,少年是个
放牛的,刚步入青年是个小和尚,成人又是当兵打仗的。可是在明光北20多里
处北集村,"重八"这个名字却是家喻户晓。
为什么朱元璋的孙辈名字的第三个字是火字旁?
按理说,朱元璋的儿子辈是木字旁(朱标、朱棣),朱元璋规定,他的后代名
字的第三个字要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来排,这样他的孙辈就应该是三点水做偏旁。
可他的孙辈却是火字旁(朱允炆、朱高煦、朱高炽),这不是抗旨么?
最佳答案
金木水火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而真正排名的应该是木火土金水
因为木生火(木头点着了就生火了)、火生土(火把木头或者别的东西烧成灰
了,就视作为土)、土生金(大地土壤里经常埋着金属)、金生水(金属表面
会有水汽产生)、水生木(花草树木离不开水的滋润)。
朱元璋给自己26个儿子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都以“木”字旁作为部首,比如朱标、
朱棣、朱楩等。
而根据木火土金水的原则,所以木生火,朱元璋的孙子辈的都是以“火”字旁作
为部首的,比如朱允炆、朱高炽。剩下的辈分就以此类推了。
值得一提的是,朱高煦、朱厚照表面上来看并没有拿五行作为部首,实际上“灬”
读作“火”,就视为火字底。
按五行相生排,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名字是木火土金水为偏旁轮转,燕王夺位后,辈分以“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
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轮转
明祖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洪泽湖的西岸,是明太
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
的实际葬地。朱元璋一统天下以后,于洪武十九
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重葬
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
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
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
明祖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洪泽湖的西岸,是明
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
祖父的实际葬地。朱元璋一统天下以后,于洪
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
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
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
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
明祖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高
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位于盱眙县管镇乡,
距盱眙县城20公里左右。朱元璋建立明朝后,
追尊其高祖朱百六为玄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恒
皇帝,祖父朱初一为裕皇帝,并于洪武十九年
(公元1386年)修建祖陵,至永乐十一年(公
元1413年)祖陵全部建成。祖陵原有殿庶、
金门、玉桥、厨库、井亭、宰牲所、拜斋、宿
直房、铺舍、碑亭、仪从等,栽植柏树万株,
神道全长250多米,两侧立望柱二对,石像十
九对,并有祭田149顷,规模宏大,气势不凡。
明祖陵坐落在洪泽湖西畔的淮河入湖处(明代
属安徽凤阳府管辖)。泗州城被湖水淹没时,
明祖陵也一起被吞没于湖水之中。上世纪七八
十年代,为保护明祖陵,筑堤3000米,把陵
墓从湖水中隔出,沉没湖中300余载的文物瑰
宝重见天日,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游人一到明
祖陵,首先看到的就是二十一对庞大石刻,雄
踞在长长的神道两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从石刻群往北,是棂星门遗址和正殿遗址。正
殿遗址处有石础子28个,可以想象正殿的宏
大规模。朱元璋高祖、曾祖和祖父的合葬处称
玄宫,现在可见有砖砌拱顶建筑物。
明祖陵明祖陵的修建,前后历时近30年,营
建时间之长、体制之宏伟,在诸代明陵中名列
前茅。其陵枕岗临淮,基本仿唐宋帝陵的规制,
但已废止了唐宋诸陵的上下宫制,显得更加紧
凑。陵园总平面呈长方形,筑有城墙三重:外
为土城,周长3公里;中为砖城,周长1.1
公里;内为皇城,建有正殿、县服殿、神厨、
斋房、库房、宰牲亭、玉带桥等。陵前神道
两侧,共有21对石像生,自北向南排列在850
米长的中轴线上。石刻体形硕大、雕琢精细,
其中最大者重达20多吨,小者亦有5吨以上。
计有麒麟2对、石狮6对、神道石柱2对、马
官2对、石马1对、拉马侍卫1对、文臣2对、
武将2对、内侍2对。这些石刻规模宏伟,技
艺高超,线条流畅,整体风格既不同于凤阳皇
陵,也不同于孝陵和十三陵,倒与宋陵石刻的
风貌相近。明祖陵虽崇丽无比,遗憾的是它不
处在高山大阜之侧嘉宾致辞 ,而是在有“九岗十八洼”之
称的丘岗之地。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
刘大夏筑太行堤阻断黄河北支,使南支夺淮入
海后,河道开始紊乱,淮河中、下游连年洪水
泛滥,祖陵不断遭受水患。嘉靖二十一年(公
元1542年)后,在陵东不断增修堤防。到清
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明祖陵和泗州城
终于被滔滔洪水吞没。经过湖水长期的浸蚀和
冲击,坟丘已被荡平,原先地面的砖木建筑大
多毁坏,仅余下棂星门、正殿、东西两庑遗址
和残存的30多个大型柱础、砖砌拱顶建筑3
座,但神道两侧的21古铜镜 对石像大多完好。1963
年,洪泽湖水位下降,明祖陵才得以重见天日,
但木制建筑已荡然无存,仅剩外罗城城墙以及
后来发掘修复的石像。明祖陵的发现,为研
究明代早期王陵建筑的风格等方面,提供了珍
贵的实物资料。1996年明祖陵由国务院公布为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祖陵据《朱祖璋系年要目》介绍,朱元璋祖
居江苏省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元朝元年,为
了逃避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携
带全家老小,逃到泗州、盱眙一带,居住在古
泗州城北13里的孙家岗。《泗虹合志》记载
着这样一个传说:杨家墩家有个洼窝,朱元璋
的祖父朱初一经常卧于其处。有一次,一个道
士路过此处,年了这个地势说,“葬于此处,
后代可出天子。”朱初一把道士的话告诉了朱
元璋的父亲朱世珍。十年后,泰定四年(公元
1327年)朱初一病死,如道士所言,葬于此。
半年后,朱世珍妻陈氏即怀了朱元璋。至正十
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
导的红巾军。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
位后,便追尊他的高祖为玄皇帝,曾祖为恒皇
帝,祖父为裕皇帝,父亲为淳皇帝。朱元璋的
强烈的光宗耀祖思想,促使他不惜代价筑祖
陵,似乎非此不能达到巩固大明王朝的目的。
于是,公元1386年,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标,
带领文武群臣和工匠,到泗州城北杨家墩,开
始修建祖陵。以后陆续增修,经过28年,耗
费大量资金,到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
才把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陵墓全部修
建成功。至此杨家墩改称明祖陵。
据有关史料记载,当年明祖陵建筑规模宏
大,气势雄伟,十分壮观。陵墓长方形,南北
走向。有皇城两道,外面土城周长9里30步;
里面砖城周长4里10步。城门四座各三间,
正殿五间,具服殿六间,红门一座,燎炉一座,
棂星门一座,神厨三间,东屋三间,西屋三间,
直房十八间,斋房三间,库房三间,宰牲亭一
所,水金桥一座。从陵西门进去,北到积水亭
还有石桥三座。后有神厨、宰牲亭、享殿、配
殿。明亭神道两旁,从南往北,并行相对排行
着麒麟两对,狮子六对,华表两对,马倌两对,
拉马侍者一对,马一对,文臣三对,武将两对,
太监两对,一共有二十一对大型石刻。周围植
树七万余株。明祖陵建成以后,每年清明时节,
朱元璋都要亲自带御林军从南京出发,浩浩荡
荡,前往祭祖。一条长达二十华里的下马道,
道两旁明朝中叶以后,黄河再次夺淮,尽管朝
庭几度筑堤卫陵,但明祖陵还是于清康熙十九
年(公元1680年)被特大洪水所淹没,沉入
洪泽湖底。
建造格局
1963年,洪泽湖水位下降,明祖陵遗址逐渐
露出水面,遗物零乱地分布在全长250米的中
轴线上,其中有倒在泥水中的20对石象生。
大水塘下隐约露出的几个拱形门,那是墓穴,
下面并排有六口棺木。当中是朱元璋的祖父
母,两旁则是曾祖、高祖。六口棺材中装的都
是蟒袍、玉带,凤冠霞披,这是衣冠冢。而朱
元璋祖父母的尸体葬在离此不远的高埂上,当
年修建陵墓时,朱元璋不敢移动其祖尸骨,怕
挑断龙脉,坏了风水,因此在旁边造了衣冠冢。
从1997年以来,明祖陵几经修复,现周围已
筑起2706米的防洪大堤,其中600米危区段
全部用块石护坡,四周栽上了松柏、水杉、梧
桐等6万余株树木。还新建了文物资料陈列室、
抽水机站等。尤其是21对高达丈余的大型石
刻,已全部复位并修整一新,现整齐地屹立在
神道两旁,恢复了当年的风姿。那气势,宛若
君王临朝时,文武排班一样。为首的是两对低
首侧的内侍臣,接着是两对手按宝剑、气宇轩
昂的武将和三对手持牙笏的文臣,下面依次是
马倌两对,石马一对,拉马侍从一对。只见那
文官头戴乌纱,身着蟒袍,腰扎玉带,脚登朝
靴,胡须垂胸,相貌堂堂;武官穿甲戴盔,手
按宝剑,双目圆瞪,威风凛凛。走近细看,不
仅狮子嘴上、马嘴上的细毛根根可数,而且连
马镫上的一扣一环也都清清楚楚。这些精雕细
镂的石刻,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围棋的玩法说明 。
据考古专家介绍,石刻规模之宏大,刻工之精
细,造型之优美,线条之流畅,在国内少有。
这些石刻群与南京的明孝陵、北京的十三陵相
互媲美,名殊其妙government 。目前,下筹备开挖地下陵
墓。不久,明代第一陵——明祖陵的全貌将展
现人们眼前。
2011年5月20日,因洪泽湖水位连续下降
逼近死水位,沉睡于洪泽湖水下300年之久的
明代第一陵明祖陵外罗城墙露出水面,这是有
史以来最为显著的一次。明祖陵位于江苏盱眙
县,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明太祖朱元
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
际葬地。公元1680年,黄河夺淮,泗州城与
明祖陵被淹没于洪泽湖底。据悉,为保护地宫
甬道和拱门下的文物(诏书、衣饰和各类殉葬
品),当地政府从淮河紧急调度水源进行灌注,
明祖陵地宫甬道和拱门又重归水下。
明初三陵
明祖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高祖父朱百
六、曾祖父朱四九、祖父朱初一的衣冠冢,也
是朱元璋祖父朱初一的实际殁葬地。位于江苏
盱眙县境内,淹没在淮河水下达300年之久。
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建成于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有城墙3道,
金水桥3座,殿、亭阁、署房、宫私宅第千间,
可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清康熙十九年(公
元1680年),黄河夺淮,明祖陵与古泗州城一
起毁于洪水。1963年旱时露出水面,被江苏省
文管会考察古徐国遗址的专家发现,并确认为
明祖陵。
明皇陵:位于安徽凤阳县城西南约7公
里处,为朱元璋父(朱五四,又名朱世珍)母的葬
地,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
为安徽省第二条仿古国际旅游线上的重要游
览点。初建时占地约2万余亩,于元至正二十
六年(公元1366年)始建,洪武十二年(公
元1369年)竣工。明皇陵虽非帝王之陵,但“宫
阙殿宇、壮丽森严”,皇陵神道总长257米,
石像生32对,数量之多,为历代所有帝王皇
陵之冠,其艺术风格绝妙,堪称上承宋元、下
启明清的大型石雕艺术精品。
明孝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
八)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
故名孝陵。坐落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
阜玩珠峰下,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字谜语 墓,也是中
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建于明洪武十四
年(1381),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建成“大
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
余年。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
会第27届会议决定将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朱百六,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人。朱
四九的父亲,朱初一的祖父,朱世珍的曾祖父,
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父。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他被尊
为皇帝,庙号德祖,谥号玄皇帝。陵墓在盱眙
的明祖陵。
朱四九,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人。朱
初一的父亲,朱世珍的祖父,明太祖朱元璋的
曾祖父。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他被尊
为皇帝,庙号懿祖,谥号恒皇帝。陵墓在盱眙
的明祖陵。
朱初一,句容(今江苏句容)人,朱世珍
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迁居泗
州盱眙(今江苏盱眙)。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他被尊
为皇帝,庙号熙祖,谥号裕皇帝。陵墓在盱眙
的明祖陵。
朱五四,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又名
“朱世珍”,妻子陈氏。明太祖朱元璋的父亲。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被追尊为
皇帝,庙号仁祖,谥号淳皇帝。陵墓在凤阳的
明皇陵。
按照记载,元代汉人百姓如果不上学的话
是不能有名字的,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
生的日期命名。如:朱元璋五世祖叫朱重八,
就是二月初八。娶陈氏,生了三个男孩。老大
叫朱六二,(六月初二)老二叫朱十二,最小
的叫朱百六。朱百六就是朱元璋的高祖,即四
世祖。其后,高祖朱百六娶胡氏,生有二子,
长子朱四五,老二朱四九。这个朱四九就是朱
元璋的曾祖。再往后,曾祖朱四九娶侯氏,生
子初一、初二、初五、初十,共四人。这个朱
初一,就是朱元璋的祖父。到朱初一这一辈,
他娶了王氏,生子二人,名字分别为五一、五
四。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亲。朱元璋是八月
初八出生的,因此叫朱重八(详见《明朝那些
事儿》第一卷第一章《童年》),朱元璋这个名
字是他后来投奔郭子兴时取的,璋是一种很锋
利的玉器,“朱元璋”的谐音是“诛元璋”,意思
是朱元璋要将自己锤炼成诛灭元朝的利器。同
时,朱元璋也将他父亲,也就是朱五四更名为
“朱世珍”。
祖上居于沛地,后迁句容(朱元璋祖居江
苏省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元朝元年,为了逃
避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携带全
家老小,逃到泗州、盱眙一带,居住在古泗州
城北13里的孙家岗。),祖父朱初一迁居泗州
盱眙(今江苏盱眙),父亲朱世珍又迁居濠州
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娶妻陈氏,育有四子二
女,分别为南昌王朱兴隆(重四)、盱眙王朱
兴盛(重六)、临淮王朱兴祖(重七)、明太祖
朱朱兴宗(重八,又名朱元璋)、太原长公主
和曹国长公主(李文忠的母亲)。朱元璋排行
最末。
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发生了严重
的旱灾和虫灾,疾病到处流行,朱世珍、陈氏
和长子朱兴隆先后去世。朱元璋时年17岁。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自称皇
帝,建元洪武。追尊其父为淳皇帝,庙号仁祖。
陵墓在凤阳的明皇陵。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县
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
(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
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
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明王朝第一任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朱国瑞
(1328-1398),出生于元朝文宗天历元年八月
初八(公历1328年9月12日)丁未时,汉族,
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的一个
贫苦农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12:45: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114736351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重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重五.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