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18 12:23:57 阅读: 评论:0

坚韧的近义词-幼儿园教师总结

绿皮书观后感
2023年3月18日发(作者:金鹰奖颁奖典礼)

《绿皮书》观后感范文5篇

《绿皮书》是一部喜剧、传记类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是一部笑中带泪的温暖

人心的作品。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绿皮书观后感1200字

影片中除了大环境之下跨越种族的非常友谊之外。更是用主人公唐和托尼彰显了

很多人生哲理和职场规则:

一、要想在职场或者人生事业当中取得赏识,那就先提升自己的价值;如同影片当

中正是因为托尼是个解决问题的高手,唐才会用各种心理以及行为战术来拉拢他;二、

身为职场员工,要有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或手段;因为老板雇佣员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而不是制造问题。就像富士康老板郭台铭贴在公室门外的警言“遇到问题,先想好三个

解决方案再敲门”一样。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相应你的价值也就越大。同时,这样

的方法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独自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一个人最值得珍贵和自傲的东西是正直、善良、正义、感恩和忠诚;就像托尼,

虽然言语粗俗,行为鲁莽,放浪形骸,而且还很油腻。但他始终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线,

无论险境如何残酷,他都能与唐共进退。突然又让我想到早些年网络流行的一句话“日

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

四、解决问题往往有很多种方法,这句话用到托尼身上,我感觉再恰当不过了。

其实我们遇到棘手的问题,感觉无法解决的时候,不妨跳出固有的思维,换一种思考

方式,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要有观察入微的能力和大局观意识;这一点从遭遇酒吧小混混搞事时,他用枪

来威胁对方,没有交战的腥风血雨,却展现了他对形势的理性戒备和对自身力量的合

理预估,所以他真的是带了把枪。从这点细节来看,唐是不及托尼的谨慎;在警察抓到

唐跟另一个男的干坏事的时候,托尼则好声好气地贿赂两位警察,因为他一方面是想

尽快让唐摆脱麻烦,另一方面他又尽可能地在避免事情闹大之后可能对唐的事业带来

灾难性的负面影响。

六、无论做什么都当全力以赴,不留余力。就像***总经理的口头禅“要么成,要么

死”一样。这是一种魄力,也是一种鞭策和信念的坚定。

而这些都恰好与***的企业文化相映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移动互联网健康

产业的健康管理公司,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帮助公司的发展,推动健康产业的发展。但

公司又有着自己的原则,人才观德为才先,积极主动,专注极致,敢于担当便能很好

的体现。另外,好的发展环境与企业文化才是一个公司能不能长远生存的决定,所以,

与其说《绿皮书》是日冠奥斯卡最佳影片,不如说是一部诠释人生规则、为人处事、

职场规则的立体式教科书。

生态城市绿皮书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3)》认为:生态城市建设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由

之路。

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

全过程,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保障民生健康,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才能实现绿色发展。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3)》以绿色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生活,民生

宜居为理念,以提供决策咨询、指导工程实践、引领绿色发展为宗旨。

将生态城市建设作为最根本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关键是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着

眼点是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

建设宜居、宜业、宜发展的绿色城市。

报告指出,面对极端的降雨事件,许多城市缺乏科学的预警机制、应对技术和治

理手段。

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绿皮书同时公布了2011年中国生态城市前十位,其中北京位列第四。

《绿皮书》的观后感

绿色,是一种美好的颜色。自然界中的绿色,给人生机盎然的感觉;生活中的绿色,

更代表着环保,意味着一路畅通。但是在上世纪中期,一本绿色的小册子,却是黑人

手里拿着的一份“耻辱”。绿皮书全称为“TheNegroMotoristGreenBook”,是专门为黑

人而写的一本旅行指南,而电影《绿皮书》片名的灵感正是得益于此。

偶然浏览手机网页,得知《best造句 绿皮书》斩获第91届奥斯卡三项大奖,3月1日全国

公映。于是,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欣赏了这部感人的影片。

一名黑人钢琴家唐谢利博士,为前往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巡演,找了一个粗暴的

白人混混托尼做司机。在一路开车南下的过程里,截然不同的两人矛盾不断,引发了

不少争吵和笑料。但又在彼此最需要的时候,一起共渡难关。行程临近结束,两人也

慢慢放下了偏见......

剧中的两位角色把人种之间微妙的反差感演绎得十分到位,一个举止粗鲁的白人

司机,坐在后排尊贵座位上的则是举止优雅的黑人钢琴家。一个大老粗和一个优雅的

艺术家,一个白色上等人和一个黑皮肤的受歧视的下等人,在观念与生活习惯方面迥

异的两个人,因善良、纯真而彼此改变,最终真情相拥。其中有那么一刻,对于剧中

歧视黑人的行径,让人心生酸楚,但最终圣诞节之夜钢琴家与司机的拥抱,让冰雪消

融,顷刻春暖花开。

在上个世纪中期,黑人还不能受到平等对待。1936年出版的第一本绿皮书里,标

注了每个城市黑人可以进入的旅店或餐厅,如果没有它,黑人到了美国南方出行甚至

会遭到羞辱和危险。直到60年代中期,平权运添加微信好友 动有了进展,才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就不难理解剧中黑人演奏家唐博士的苦与痛。

剧中的唐谢利博士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但是,要命的是,在那个年代,他

拥有黑色的皮肤。在比较发达的北方,他有一定生活空间。被邀演出,生活富足。但

是,骨子里的歧视,使他脆弱,只想隐藏。

比如,他的家中,用极尽昂贵的奢侈品装饰,需要展示的是一份“浮华”。他接待

客人的座位,是“高高在上”的座椅,需要的是身体上的“高贵”。他明明是一位演奏家,

可就是喜欢别人称他为“博士”,且拥有多个头衔。比如,生活中的他,不在车上吃东

西,不吃(只有黑人才吃的)炸鸡,不随便捡拾他人物品,不在公共场合吸烟,白色垃

圾绝不随便丢弃,他虽然是黑色的皮肤,但是在行为修养上已经完全达到了白色上等

人的水准。甚至于“超越”。而这一切,都是他极其渴望拥有真正的尊严的脆弱表现。

上帝就是最好的诗人,现实就是他的歌。父母给了唐谢利博士音乐的天赋,却给

了他黑色的皮肤。让他挣扎着痛苦。

但是,他的身上,却有那么一种坚持的韧性与勇敢的精神,让你佩服。

世界上最容易的是违背真心生活,最难的是欣赏你的人也怀抱着真心走向你。黑

人演奏家最后做到了。

他原本可以留在北方演奏。可是,他偏偏要南下,去落后、偏僻备受歧视的南方。

因为,他的执念是需要被认同和接受。

当他漫步街头,看到一套心仪的西装,托尼也怂恿他试试,却遭店员的严辞拒绝,

愤怒让人怒不可遏。唐谢利博士只能黯然离开。

当托尼雨夜迷路,带着唐谢利博士行驶在马路上,警察以这个区域这个时间不能

出现黑人而拘捕了两人,唐博士责怪托尼的不冷静,殴打警察而连累了他。此刻,他

扔归责于托尼,还想着要微笑着平静地解决问题。

当他忘情演奏,获得阵阵掌声,他却被告知不能去演奏大厅的卫生间,而要去柳

树下简易的茅厕时,愤怒仍然让人怒不可遏。这时唐博士画玉米简笔画 拒绝去柳树下,而是选择回

到只允许黑人入住的旅店如厕。

当他和托尼争论,虽然住在皇宫一样的房子里,过着上等人的物质生活,挺直腰

杆卖命演奏,但是最后还是被白种人歧视,被黑人同类所不接受,他已经找不到自己,

继而愤怒地在暴雨中狂奔。

当他到达最后的演出地点时,被带到储物间更换演出服装,他默默地关好门;当他

准备进入餐厅进行演出前的晚餐时,被告知黑人从来就不允许在这里用餐,唐谢利博

士终于爆发:要么在这里用餐,要么取消今晚的演出。最后,他终于挺直身体走了出

去,拒绝为歧视他的白人表演。最终他来到黑人餐厅,点了招牌菜,走上简易舞台,

拿下钢琴上面的威士忌,最放纵地演奏一回,和他的黑人同伴一起,为黑人演奏。整

个酒吧沸腾,唐博士也沸腾了,他终于找到了自己。

唐博士完成了由最初微笑着平静面对到内心的愤慨到火山爆发式的愤怒!当他带着

满脸的伤痕坐在镜前默默流泪,这一刻,观众的心也在滴泪。

唐谢利博士还隐藏了自己的情感。他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有一个没有任何联系

的哥哥。其实他是爱他们的,但是他不敢表达。托尼给妻子写了流水账一样的信,唐

谢利博士告诉他怎样写意境深远、神采飞扬的信,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其实,这是

他在表达内心潜藏米酒怎么喝 的情感。而托尼的妻子在圣诞夜拥抱了这位黑人演奏家,感谢他教

托尼写那些文字优美的信。这在告诉人们,爱,需要表达。

唐谢利博士有一次发现托尼在和黑人赌钱。他对托尼说:“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

的命运,但你不同。”言外之意,既有对白种人的羡慕,还在告诉托尼要珍视自己拥有

的肤色和天生的尊严。之后还告诉他拍掉膝盖上的土,隐喻着不要跟赌钱的人一样跪

着。

唐博士的执着还体现在细节中。当托尼类似“胁迫”他接受了炸鸡后,托尼对饮料

杯子的处理是抛出车窗外,唐博士坚持要他捡回;当托尼在乡下的一个商店的地上,捡

起一块店主掉在地上的廉价“宝石”,唐博士坚持要求他放回去;从他身上,能看到一种

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影片最后,托尼希望在圣诞节赶回家里与家人团聚,在托尼极度疲劳且天降大雪

的恶劣天气里,托尼要找旅馆住下。唐谢利博士却让托尼盖着毯子睡在后面,亲自驾

车在圣诞夜赶回纽约,送托尼跟家人团聚。唐谢利已经完全把托尼当成自己的朋友。

他们是平等的。

白人司机托尼,却是一个长着高贵白皮肤的“市井之人”。他做事不拘小节,吸烟、

当众挖鼻孔,吃东西不讲卫生,而且是大胃王,曾在一次比赛中一口气吃掉26个汉堡,

赢得50美金。整部电影里总是看见他在吃东西。他爱自己的老婆和儿子。即使清晨回

到家里,也会看一眼孩子们,替他们盖盖被子,会对老婆说晚安,吻一下妻子再睡觉。

他在夜总会工作,善打斗,讲义气,处理问题的能力超强。因为失业,他急需要找一

份工作。这样,唐谢利博士以每星期125美元雇佣了他。

无疑,托尼是最合适的司机。

一路上,托尼会没话找话地与严肃的唐谢利博士交谈。他的自由洒脱正好与博士

的拘谨abb的词 内敛形成互补,而成为最佳组合。

潘恩曾说:要使黑人的肤色变白的最好的方法,是使白人有一颗纯洁的心。

托尼恰巧拥有纯洁善良的心灵。

托尼曾是个不折不扣的种族歧视者。电影伊始,托尼家厨房里的一个什么东西坏

掉了,托尼的妻子找人来修,是两个黑人。托尼骨子里有着对黑人的歧视,有一些反

感。当托尼的妻子用杯子给两个黑人倒水喝,托尼表现出厌恶,并趁妻子不注意,将

黑人用过的杯子扔进了垃圾桶。可是,影片的最后,托尼改变了,拥抱了黑人唐谢利

博士。这是托尼的改变。

尼是有原则的人。因合同里标明,唐谢利博士要使用施坦威钢琴演奏,当一个剧

场的工人拒绝准备施坦威钢琴还说起风凉话时,托尼用拳头解决了问题。他在告诉博

士,忍耐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托尼第一次对唐谢利博士改变看法是听了他的演奏。音乐无国界,即使是大老粗,

即使心怀偏见。当托尼听了博士演奏的钢琴,还是深深地被吸引,红了眼圈。后来他

甚至夸赞唐谢利博士就是自由女神。

影片最后,唐谢利博士把平凡的小石子放在他昂贵的装饰品中,来到托尼家中,

拥抱着他们,一起度过圣诞节。影片中他们教给彼此的,不仅是两个种族之间的差异,

还有处事方式的辩证和人生态度的讨论。

这部影片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有关种族、有关人生、有关国家、有关个人,每

一种都值得思考。

喜欢这部格调轻松但意蕴深远的影片。据说这是根据真人故事改编,不由得对黑

人演奏家和白人司机肃然起敬。

《绿皮书》观后感

托尼所在的酒吧歇业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托尼很快陷入了生活拮据的局面。他不

得不在小餐馆里与人打赌吃热狗,来赢取50美金家用。

电影开头便认真描绘了男主托尼嫌弃地丢掉黑人水管工用过的水杯的镜头。没错,

他是种族歧视者。

即便这样,在应聘黑人钢琴家谢利博士的私人司机面试中,托尼说我不介意给黑

人工作,我前两天才在家里宴请了几位黑人朋友。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团结和谐的国家,无法理解美国旧时代种族歧视的痛苦。

但影片中的很多剧情让我们越来越深刻体会那种歧视的无丁香树 知与可怕。托尼迫于生活,

向现实低下了头,成了钢琴家谢利博士的司机,陪他踏上了南下巡演之路。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多年前,我的父亲因为没钱给孩子们交学费而低声啜泣的午

夜,中年男人的无奈与苦楚在那一刻、在电影里让我泪流满面。一分钱压倒英雄汉,

在现实面前,我们曾经觉得无奈的事似乎都成了出路。

改变需要勇气

钢琴家谢利博士才华横溢,博学且教养好,有钱有地位,但是因为黑人种族备受

白人社会的侮辱和欺凌。他也不是典型的黑人,他和那些底层的黑人没有交集和共同

语言,影片中最让人动容的应该是雨中谢利咆哮的一段台词:我既不够白,也不够黑,

甚至还不够男人,那你告诉我,我是谁?

托尼动手打了侮辱谢利的警察,两人被关进了看守所,谢利博士告诉托尼:靠暴

力永远无法取胜,坚守尊严才会赢,因为自尊总会让你占理。在那个无奈的社会,他

没有用暴力去反抗,而是用行动捍卫自己的尊严。

谢利博士明知道南方种族歧视很严重,他依然选择去南部巡演,去经历去突破,

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大众。圣诞演出,谢利在不让黑人入内的餐厅那段。按照剧情的

铺垫,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以为他会妥协,完成演出。然而我终究是庸俗了。谢

利博士毫不犹豫地说:要不然让我进去用餐,要不然就取消今晚的演出。这大概是整

部剧最给人勇气的改变。

故事的最后,平安夜,托尼主动拥抱谢利博士的那一瞬间将改变演绎到极致。

生活需要温情

看了很多影评都在讲民族文化,可是更吸引中年妇女的应该是托尼与妻子之间的

温情。影片中很多温情的镜头,让人觉得温馨而感动。托尼出发前,将预支的工资交

给妻子,妻子再三强调要写信回来,可是都是被拒绝的。即便如此,托尼在南下巡演

的路上还是很用心地给妻子写了信。

整个故事除了南下巡演的路线,就是托尼写给妻子的四封信。信件真是一个高明

的处理方式,不仅从客观角度描述了谢利博士,也不着痕迹的描述着托尼在谢利博士

影响下的变化。

在谢利博士指导下,信件内容很感人:没有你的时光和旅程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与你相爱是我所做过的最轻松的事。在我活着的每一天,我都会深深地感觉到遇见你

的那天我已经爱上你,今天我爱你,余生我也一样爱你。我想这是内心深处对妻子和

家庭厚重的爱,才愿意接受这种改变吧。

托尼睡前亲吻妻子小照片的镜头,故事最后托尼妻子与谢利博士拥抱时说谢谢你

帮他修改信件的镜头,都让我心头一暖,不得不说中年妇女感动的镜头真的不一样。

影片所传递的关于家庭、关于夫妻、关于亲情的相处之道,是我们这代人需要思考的。

绿皮书观后感3000字

《绿皮书》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是一部好电影。不像很多诺贝尔文学奖让玩游戏的坏处 人看不

懂,《绿皮书》获奖在我看来名至实归。电影的故事情节逼真写实,节奏松弛有度,

戏剧冲突自然又精彩,人物对话言之有物又妙趣横生,人物个性鲜明又合情合理,演

员表演更是功力深厚,无可挑剔。最重要的是,电影所表达的思想意识具有无可争议

的进步性。

先要讲讲什么是绿皮书才能了解六十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是何种样子,这有助于很

好地理解这部电影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性。绿皮书是一本旅行指南,不过这个旅行指南

是专门针对黑人的,因为那个时候的黑人在美国大部分地区都不享有迁徙自由,住店

自由,只有很少的酒店和饭馆接纳黑人顾客。这本绿皮书就是专为去南方旅行的黑人

准备的可以接待黑人顾客的旅馆和饭馆的名录。其实,仅仅这本绿皮书的存在就足以

说明美国六十年代时的种族歧视有多严重。

虽然1962年距林肯总统发布《奴隶解放宣言》整整一百年了,可在美国南方和

中部地区依然是种族隔离的地方。歧视黑人在美国更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不

仅在南方,即使在最为开明的纽约也一样随处可见。片中主人公托尼虽然并没和黑人

有过什么交集,可因为社会的熏染,也极其轻蔑和歧视黑人,连黑人管道工喝过水的

杯子都要扔掉。最可笑的是,不仅白人和有色人种之间存在鄙视链,白人内部也存在

着鄙视链。意大利裔的托尼就被南方警察骂为半个黑人,而托尼对把他误认为警察的

酒吧小姐说,我像爱尔兰人吗?让我们知道,那时的美国警察大部分出自爱尔兰裔美国

人。电影中偶尔出现的几句针对犹太人的话,也让不熟悉那段历史的人知道,犹太人

在那时也是受歧视的二等公民。电影里的这些生动情节和对话,惟妙惟俏地展现了六

十年初美国社会的众生相和黑暗面。

革命的真正意义是观念的改变,当然这个观念是先进的观念。就像历史学家杜兰

特所言,真正的革命是心灵的革命,没有思想的进步的所谓革命不过是改朝换代和街

头闹事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六十年代的人权运动可以称为真正的革命。美国

的人权运动是与美国的思想文化革命同步进行的,如果没有思想文化上的革命,黑人

即使一时获得了解放也是不长久的。虽然这个革命不以暴力为主要手段,而且也存在

很多革命的滥觞,但因消除了种族隔离制度,破除了有色人种为劣等人的这个在白人

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使得其进步意义显而易见。

歧视来自于无知和傲慢。不仅种族之间有歧视,各种人群之间都有歧视,这是差

别心带给人类的共同智障。歧视就是鄙视链的极端化。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人与人

之间不仅有肤色的不同,胖瘦的不同,高矮的不同,还有智商的不同,家庭出身的不

同,学识学历的不同,拥有财富的不同,社会身份的不同,所有这些不同构成了丰富

多彩的社会,也建构了各种各样的鄙视链。

对于歧视有不同的应对方式,雪利选择的是非暴力抗争方式。雪利的南方之旅并

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有意去对抗种族歧视,为的是改造南方人的种族歧视观念。所以,

雪利的巡回演出,也是一次革命之旅。作为弱势群体的黑人,采取非暴力的抗争方式

与种族歧视作斗争是非常理性的,比之暴力抗争更容易取得真正的胜利。非暴力抗争

是攻心为上的策略,黑人只有争取占人口绝大多数的白人的同情和支持才会取得真正

的胜利。而黑人在自我解放的过程中也解放了白人,这一理想状态几乎是所有抗争者

最初的诉求,可真实的历史是,人权运动中的黑人解放是非暴力和暴力抗争相结合的

产物。

一部好的电影都是多主题的,高容纳性的,《绿皮书》也不例外。一部两个小时

的电影不仅表现了反对种族歧视的第一主题,还表现了不同背景的两个人能够相互影

响,相互改造的主题,这其中又包含了自我救赎,自我解放的主题,也隐含了对身份

社会的批判主题。

一个本真的人是没有身份感的,因为身份感是外在的,是附加在我们身上的社会

性。越是有身份感的人,越喜欢带着面具生活,而且最容易出现歧视心态。一个有平

等心的人,对那些有着强烈身份感的人有一种天然的反感。反之,则会有一种亲近感。

法国有个电影叫《触不可及》(TheIntouchables),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电

影。

讲的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却没有什么身份感的黑人小伙,与一个残疾的超级

富豪互动的故事。超级富豪在黑人小伙身上感受到了他们那个阶层普遍缺乏的真诚,

而喜欢上这个看似有点缺心眼的小伙。黑人小伙虽然震惊于富豪家的豪华和奢侈,但

却并没因此觉得自己卑微,气场依然十分强大。这个强大的气场来自于他的平常心和

平等心,也即一颗没被污染的真心。他并不为自己的肤色,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而自

卑,在他眼里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所以他喜欢那个面试他的女秘书就跟他调情,心理

根本没有什么配不配的意识。

在现实社会中,身份感并不是只存在于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精英人物身上,也存在

于那些社会地位低下的人身上。见到比自己富的人就自卑;见到比自己权力大的人就巴

结;见到洋人就点头哈腰,满脸堆笑,而对自己的同胞则是一脸的不屑;见到名人就去求

签名,好像签个名就成了名人的朋友,自己的身价也高了。这也是一种身份感带来的

自我歧视,这种自我矮化的心态即来源于差别心。

身份感限制了人的心灵自由,使原本自由的心灵被身份给蒙蔽和扭曲了。《绿皮

书》里的那个白人托尼虽然一开始也歧视黑人,但却是个没什么身份感的人。他活得

真实、自在、简单,虽人在底层,也自得其乐。其实,快乐和幸福只是内心的感受,

和财富、权力、地位统统没有关系。就如中国老话说的,农家自有农家乐。高高在上

的精英权贵虽然不为柴米油盐发愁,可也一样有他们发愁的事。身在底层的人,可能

听不懂,也去不起歌剧院,音乐厅享受那些高雅的音乐,但在街头巷尾打麻将,玩扑

克也一样是快乐的。谁能分清那种快乐更快乐,那种快乐更高级呢?

托尼的社会身份很低微,当过垃圾车司机,酒吧保安领班,头脑简单,手比脑子

来的快,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底层的混混。可在托尼身上,观众看到的是普通人的率真

和仗义。恰如老话所说:仗义多在屠狗辈,负心尽是读书人。

而那个黑人精英雪利,虽然拥有了财富,名声和精英的身份,可因为肤色却成为

被歧视、被侮辱和被迫害的人。雪利其实是一个精神上的白人,他不吃黑人喜欢的食

品,不听黑人音乐,不了解黑人明星,他喜欢的一切都符合白人上流社会的标准,他

的精神世界和白人完全一致。可即使如此,因为肤色的原因,他还是一个不被白人所

接受的异类。正如雪利所说的,虽然他们(白人)接受我在台上的一切,喜欢我的音乐,

可我下了台仍然是一个被歧视的黑人。在台上,雪利是明星,可下了台,连酒店的厕

所都不让他用。影片就是以这样的矛盾和反差凸显了种族歧视的荒唐和愚蠢。

影片的人设十分新颖,一反过去的老套路。白人不再是彬彬有礼,举止文雅的绅

士,黑人也不再是粗鲁、野蛮的下层人形象。影片把这个套路掉了个。变成一个粗鲁,

野蛮,喜欢施暴的底层白人与一个举止文雅,有着三个博士文凭的黑人精英的故事。

两个人的故事最为感人的地方是双方的相互改造,这种故事设计本身就充满了戏

剧冲突和张力。而这个改造过程也有明暗两条线,明的是黑人雪利对托尼的教育和改

造。而托尼从抗拒到顺从的过程并不是慑于雪利的权势和老板的位置,而是一个观念

更新的自觉自悟的过程,表现了他良知的觉醒。影片的精彩之处是,并没把这个改造

表现为精英对下层道家辟谷 人士的单向度改造,而是表现为双向的改造。托尼对雪利的改造是

一个暗线。托尼不会说教,没有什么道德理论,他有的只是一颗简单无诈的心。是托

尼的自然率真,赤子之心让雪利走出自己孤僻的生活和孤独的内心世界,摆脱了内心

的纠结,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可怜的、无所适从的人。有时候,受迫害的一方,会因

为长期的斗争和抗拒变得自我封闭,这是受迫害者的心理疾病。

其实不管哪个阶层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屠狗辈率真仗义,读书人通情达理,

所以改造在现实生活中就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国产电视剧《父母爱情》讲的就是两个

出身不同的人相互改造的故事。有趣的是,无产阶级的军官后来变得像资产阶级那么

讲究了,而资产阶级的大小姐却变成了朴实的无产阶级。其实这个改造过程正是人的

成长过程。

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是朋友和夫妻关系的最高境界。

虽然整部电影可以说很完美,但最精彩的还是人物对话和台词。尤其是剧终前,

当托尼妻子拥抱着雪利悄悄说出那句话后,让我们全家笑喷的同时,一种感动也油然

而生。

整部电影没有一处提到革命这个词,可托尼观念的变化却正是美国文化革命的成

果。革命不一定非的轰轰烈烈,血腥暴力,革命也可以悄悄地进行,因为这个革命发

生在心里。

相关文章:

1.《绿皮书》观后感优秀作文

2.奥斯卡电影绿皮书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观看绿皮书的心得体会素材

3.2019热映喜剧片《绿皮书》观后感怎么写《绿皮书》影评精选

4.2019最佳音乐/喜剧片《绿皮书》观后感精选范文

5.《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观后感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12:23: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1134371478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绿皮书观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绿皮书观后感.pdf

上一篇:祭灶节的来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