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解读:面对干旱的天气,种田人焦急万分,吹打着乐器到龙王庙去祈雨。而
那些朱门富户却在家中欣赏歌舞,还害怕真的春阴下起雨来使乐器受潮,发
不出清脆的声音。
哲理分析: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评价
也会不同。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解读:宇宙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物质实体
乃产生精神的基础,气是变化的物质实体,理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哲理分析: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
的反映。上述两句话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3.“吾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
解读:一个人对自己的状况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哲理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的态度,就要
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状况,反思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用正确的认识指导行动。
4.富润屋,德润身
解读:正确的意识对提高自身修养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当重视精神文明建
设,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
哲理分析:意识不仅对人之外的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也对人自身具有调节
作用。错误的意识不利于人的健康成长,正确的意识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读: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表
明对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种正确的心态,是
有智慧的表现。
哲理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人
之外的客观事物应当如此,对自己也应如此。看待自己,同认识周围的人和
事一样,都要坚持唯物主义的态度。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读:事物的未来是由现在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其结果既有好的可能,也有
坏的可能,如果没有“远虑”,对坏的可能估计不足,不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到时候真的出现了坏的结果,那就变成了“近忧”。
哲理分析:任何事物必须造句 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将某一事物当做原
因来看待,预见它可能产生的结果,尽力争取未来好的结果。
7.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解读:在对弈中、战争中都会出现由于局部的失误而造成全局失利的情况。
哲理分析: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这要求我们在强调局部要服从
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只有把局部搞好了,才能达到整
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8.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解读:不会谋划全局的人,也就不会谋划一个部分或单位的发展。
哲理分析: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率地位。这要求人们从整体
出发,在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中综合考察对象,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9.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解读:从国家的法规、时代的趋势,到人伦事理、社会风气,一切都在不断
地变化。
哲理分析: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的
过程之中。这句话体现了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读:(时间)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动,一去不复返。
哲理分析: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都
有其产生、变化、发展的历史。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1.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
日复北翔
解读:自然界生物的活动与环境之间具有某种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是有规
律的。
哲理分析: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一切事物的
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1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
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解读: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不因为尧是圣人而存在,也不因
桀是暴君而灭亡。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而取消冬天,地也不会因为人们
厌恶辽远而缩小面积。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上面两句名言揭示了自然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性质。
13.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解读:专心致志地思考,思绪连接古今,心为所动,情为戚的成语 所感,自是动人心
弦,于是,感觉上自己仿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不同风光。
哲理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都有其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对事物的认
识不能仅停留于当前,也要考察过去、预测未来。
14.夫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
解读:(人们)只要遵循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哲理分析: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变化发展又都是有规律的,规
律是客观的。按照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是做事成功的前提。
1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微波炉怎么烤鸡翅 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
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解读:这段话揭示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就是这
个道理。
哲理分析: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既相互依
存又相互转化。
16.吃一堑,长一智
解读: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份才智。
哲理分析: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实现挫折
向智慧的转化,必须善于分析导致失败和遭受挫折的原因,吸取教训,并在
实际行动中加以改正。
17.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解读:金子没有百分之百的纯度,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
哲什么瞪什么呆 理分析: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要正确
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1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
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解读:没有“跬步”的积累,就不能到达“千里”外的目的地;没有“小流”
的汇聚,就不能形成浩瀚的“江海”。骏马飞奔,也要一步一步地跑;劣马虽
然走得慢,但只要不停地走下去,同样能够到三千英语 达目的地。
哲理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我
们不能忽视那些看起来不显著却有着重要作用的量变。
唐诗宋词哲理赏析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该句出自南宋朱熹《观书有感》,喻意为只有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
更新知识,才能取得新的进步。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应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扩
展和向前推移。该句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认识应该不断的深化和向前推移,这
样才能保持“清如许”,永不过时。
2.“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该句出自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意为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
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
联系,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重要
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志愿者感谢信 引起的关系。“春江水暖”
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该句出自唐白居易《赋得古原送别》,其意为野火烧不绝那些顽强的野草,
只要春风一吹,便又蓬勃地生长出来。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新生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
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它的成长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
善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努力促进旧事物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这首名句的寓意为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4.“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该句出自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其意为:堆积九仞高的山,还差一筐土
就不能成功。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
可能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该
句寓示人们,只有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平时要注意量的积累。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该句出自唐李白《行路难》,其意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而发展的,道路则是
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曲
折,不能灰心丧气。“长风破浪会有时”寓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该句出自宋苏洵《辨奸论》,其意为:月亮周围出现晕圈就要起风,柱子下
面的石基潮湿就要下雨。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本质和现象是不可分的,本质总
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总是本质的表现,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人们通过对“月晕”和“础润”的分析,认识到大气运行的规律性,
从而预见到天要刮风和下雨。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该句出自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其意为:从书上学到的知识终究显
得浅薄,要真正弄懂所学的知识,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
源。人的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深化。该句强调了实践的观点。
8.“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该句出自唐罗隐《蜂》,其喻意为: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的高尚情操。
考点透视车载视频下载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该句折射出一种高尚的人生
价值取向。
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该句出自唐王翰《凉州词》,其意为:喝醉了躺倒在沙场上,请不要见笑,
自古以来沙场征战,有几人能活者回来?
考点透视:不同的价值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和人生
道路的选择也有很需要影响,该名句反映了守边卫国的将士们那种视死如归的价
值观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哲理:物质决定意识,闲词语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哲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
哲理:认为有哲理的话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哲理: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
哲理: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
哲理: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
哲理: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
哲理: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
哲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
远也辍广
哲理: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哲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
哲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
哲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
哲理: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哲理:坚持发挥主猴子的英语怎么说 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
哲理: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哲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
哲理: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
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
哲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
哲理: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11:0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1089981477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哲学道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哲学道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