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苏东坡向王安石认错
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是翰林院学士,人们都称他为苏学士。苏东坡才华横溢,写得好,诗词
也作得好。但知识再丰富的人也不可能会知天下事,因此他有时候也不免要出点差错。
有一天,苏东坡拜见当朝宰相王安石。相府仆人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房,说是宰相大人外出
办事,立刻回来,请苏学士用茶稍候。等了一会,主人还不回来,苏东坡便信步走到书桌旁,见桌
上摊着一首咏菊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
“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
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最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了?想到那
里,苏东坡诗兴大发,不能克制,就提笔蘸墨,信手续写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搁下毛笔,又待了一会,见主人还不回来,便起身告辞了。再说王安石回家后,
到书房见了苏东坡的那两句话,只是摇了摇头,并不与苏东坡计较。
之后苏东坡降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九重阳天气,连连刮了几日大风。一天,风停歇后,苏
东坡邀请了几个好友到郊外赏菊。只见菊园中落英缤纷,满地铺金,一职场经验 派西风萧瑟的景象。这时,
苏东坡猛然想起了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来,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恍然
悔悟到自己过去闹了笑话,连忙提笔给王安石写信认错。
(二):
苏家诗会
苏轼高中榜眼后,苏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难秦少游而闻名的苏小妹一家齐聚在花园里庆
祝,苏轼之父苏洵命题定以“冷、香”两个字,每人写两句诗,要求都会合当时的情景。为
起带头,苏老泉缓步度到花池边,吟道:“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少游站起来
摘了瓣馨香腊梅,弹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弹遍指头香。”小妹也去摘花,少游
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却云:“叫日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说完摊开手掌,一只蝴蝶已
被捏死。女儿特点毕露,大家都齐声叫好。苏轼却用一拂石凳,骑着马就走,苏老
泉叫道:“我儿,答不出也不好走啊。”话音未落,苏轼已长声飘来两句:“拂石坐来衣带冷,踏
花归去马蹄香”!此虽为传说,可信度不可考,但也能从中窥出苏轼之才。
(三):
:苏轼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立志读尽人间书:
自幼聪明过人的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许多年长的人都来苏
家向小苏轼请教学问,渐渐苏轼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找不到没读过的书了,苏轼渐渐骄傲起来,
他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能够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
了。在这种自满的情绪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在自金坑梯田 己书房挂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就在小苏轼自满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书上门
求教。他对小苏轼说:“我问了好多文人,但他们都不认识这本书上的字。听说你博学多
识,大家都把你叫神童,你肯定认识,因此我走了好多路专门来找你,期望能得到你的帮忙。”
苏轼一听很自信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字吗?我肯定行!”但他翻开书看了一会
儿就呆了,这本书不但没看过,就连名字都没听过,而且书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认识。
这一刻,他明白了人外有人的话的意思了。对着老人满含期望的眼睛,他只好惭愧地摇了摇
头。
透过这件事,苏轼觉醒了,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那么骄傲实在不就
应。他又想起自己作的那令人脸红的对联,于是苏轼连忙回到书房,准备扯下来。但就在动
手的一瞬间,他忽然停住了,只见他略一思索,拿来笔墨,在上下联的前面各加两字,然后
端详一番,满意地摊开书本又发愤用功去了。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得很清楚。于是
她来到书房,只见对联变成: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母亲微笑着点点头。
苏轼从小就是这女人写真 样,在学问上严格要求自己欢乐颂2大结局 ,如果有不适宜的地方必须会提出来,即使
对方是老师,也会直言不讳。正是从小养成的这种认真对待学问的好习惯,成就了他在文坛上的
地位,也让他受用终生。
(四):
添字作诗
相传北宋著名诗人苏轼、黄庭坚和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在一齐评文论诗。苏小妹说:“有
这么两句:“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如果当中各嵌一字,该填什么字才恰当呢?
苏轼经过一番思索,提出了加“摇”、“映”两字,于是这两句便成了英雄出征 “轻风摇细柳,淡
月映梅花”。
黄庭坚改用“舞”和“隐”两字,改成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他俩的填字都遭否定,就一再请苏小妹自己填字。苏小妹说,前加“扶”,后增“失”,
就成了“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淡雅而不俗。
苏、黄二人听了,不觉抚掌叫好。
(五):
:苏东坡与枳椇子的故事
古往今来,英雄豪士多善饮酒,宋朝大文豪苏东坡在政治上屡经坎坷,却能始终不改其
乐,除了修养与文学造诣以外,据说也得益于“薄薄酒”。
苏东坡的薄薄酒就是“微醺”,即有必须的酒意,但决不是烂醉如泥,故有陶然之乐,
而无昏狂之弊。这样饮酒是能够收到“行气血、舒经脉”效果的。
苏东坡饮酒虽然很少沉醉,但他却掌握了极好的醒酒药,准备随时帮忙朋友。《苏东坡
集》中记载了一则故事,说明他醒酒药的来历:
苏东坡的同乡揭颖臣得了一种饮食倍增、小便频数的病,许多医生都说是“消渴”,多
年不能治愈,自认为没有期望了。苏东坡说一个名叫张肱的医生替他治疗,张肱认为揭患的
不是消渴,而是慢性酒精中毒。酒性本热,因此欢喜饮水,饮水多,症状似消渴而不是消渴。
于是用醒酒药治疗,多年不愈的疾病竟就此痊愈了。从此,张肱的醒酒药,也就成了苏东坡的醒酒
药。
苏东坡的醒酒药是什么呢?就是中药枳椇子。
(六):
口大无比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
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资料务
必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
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
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
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手抄报数学四年级 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
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
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
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七):
东坡鱼
苏轼不仅仅是文学大家,在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
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厨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
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
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揩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
“这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样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右
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之后道:“那这个
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方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
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方?!”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被黄庭坚整了
个十足!
(八):
错提中峡水
苏轼被贬黄州已成定局,就要上路了。尽管政见不合,但是荆公王安石还是设宴送别。
席间,王安石求苏轼帮忙办一件事,他说,由于我小时候读书下功夫,累坏了双眼,从小就
得了一种眼病。前几天太医给了我一个药方,需要取三峡之中峡之水——瞿塘峡的水来服药。
这次你去黄州赴任,来回必得出入三峡,麻烦你回到时取一坛瞿塘峡的水给我带回来。苏轼觉得
这是小事一桩,爽快地答应了。
苏轼来到黄州后,那天马太守来看望他,二人在菊园凉亭营救赏花,苏轼亲眼见到菊花落
英,想起错改王安石的菊花诗,心中不快。第二天,苏轼去答拜马太守,说了自己的心事,
向马太守提起去年读菊花诗得罪他的老师王安石之事。马太守听罢说道:“那你去给老太师
赔不是呀!”苏轼为难地说:“我是想去,但没有去京的差事呀!总不能无缘无故地去吧?”
马太守笑道:“我那里正好有重阳节的贺表要送京城,你就去一趟吧。”并请苏轼代写贺表。
东坡大喜过望,谢过后,又想起荆公要他取长江中峡巫峡水治眼病一事,心想:“此事必须
要办好,将功补过。”
动身去京,必走三峡,苏轼心里装着“提水”之事上路了,心想千万可别忘了呀。此时
正值秋雨潇潇季节,水势很大,船儿顺流而下,景象万千。应对此景,苏轼想作一首《三峡
赋》,饮酒构思,构想不成,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打水之事成了泡影。他一觉醒来,船
到下峡西陵峡了,立刻想起了提水的事儿,就要回到巫峡取水,但是船工们认为这么大的水
逆流而上是不可能的。船停了下来,苏轼想从那里打水行不行呢?就到岸上问老百姓,他们
回答三峡的水是一样的,那里的都好喝。回来后苏轼就吩咐船工打了一坛子水带回京城。
回到京城,苏轼先来到相府面见王安石,准备先道菊花诗的歉,再说提水的事。道歉自
是顺利,但是这水又出了麻烦。苏轼将水罐拿了出来,王安石见有水了很是高兴,就烧开沏
茶,刚喝了一口就感觉不对劲。就问苏轼是那里的水,苏轼说是巫峡的,王安石就让他到书
架上找到《水经注》这本书,并告诉他翻看某某页。苏轼依照王安石的话去查找,看到了“上
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味不浓不淡”之说。
从此事可见王安石之读书破万卷之势,数万的典籍对于他历历在目,天下奇才呀。而苏
轼呢?正中了孔老夫子的训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九):
错改菊花诗
常言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作为大学士、才高八斗的苏轼偏偏与“学富五车”的王安
石狭路相逢,能够说二人之间是“有缘无分”,一齐共事,同在朝廷,但政见不一,王安石
主张革新变法,要快变,以摧枯拉朽之势创造一个新世界,而苏轼觉得时局需稳,改革要慢
慢地来,二人引起了朝廷的政治分野。不巧的是,恰在这时苏轼错改了王安石的菊花诗。
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记载了苏东坡续错王安石诗的故事,说的是苏东坡有一次去相
府拜见王安石,刚好王安石不在,却见案上有咏菊诗,只写下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认为菊花残谢后不会凋落花瓣,因此才会有诗
人说“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于是他按照原韵,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
诗人仔细吟。”苏东坡写完等了一会儿,见王安石还没回来就走了。王安石回到那里,看了
苏东坡有嘲笑之意的续句以后,觉得苏东坡的观察不够全面。再加上二人政见不和,王安石
占了上风,苏轼败北,皇上决定“左迁”苏轼,往哪里贬呢?王安石推荐贬到黄州。苏东坡
到了黄州后,一个秋雨飘零的日子,风雨交加之时,苏东坡与友人在菊园凉亭里饮酒赏菊,
亲眼看到了落英缤纷、“满地铺金”的情景。这时才知道自己当初批错了王安石,觉得自己
见识不广。从此,心里一向愧疚于王安石。
(十):
吟诗赏月。
苏东坡在杭州,喜爱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
余,还常常开玩笑。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
对黄庭坚说:“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
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
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
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这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
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
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
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
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
住都哈哈大笑起来。苏东坡拉著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这天到底又被你
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十一):
牛粪与佛。
苏轼为官杭州时,与金山寺的著名高僧佛印成了好友。苏轼信奉佛学,经常和佛印一块儿禅
悟佛道。有一天,苏轼与佛印在一齐打坐,苏轼很有闲情逸致,巴不得佛印夸自己两句,就
问:“你看看我坐在那里打坐像什么?”佛印一动不动地静思片刻,静静地说:“我看你像尊
佛。”说罢继续一门心思地打坐。苏轼得到了夸奖,心里一高兴便哈哈大笑起来,之后心眼子一
转,问了佛印一句:“那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佛印的心思不在这些逗壳
子的话上,只想着禅佛,不在意地问:“像什么?”“活像一摊牛粪。”苏轼高兴得忘乎因此,
佛印不动声色,仍旧一心一意地禅佛。苏轼回到家里,一五一十地把这件事讲给苏小妹听,
炫耀自己的聪明,嘲笑佛印的蠢笨。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
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
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十二):
无肉与无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苏轼在黄州东坡种菜时写下的对联,是写给苏小妹的。
东坡上风光旖旎,遍布奇花异草,苏轼自是情绪开朗,也变得更加浪漫。高兴之中,苏
轼在房前种了一大片竹子,看着自己的竹子雨后春笋,节节生长,自是怡然自得。但是生性
刁蛮的苏小妹见状却闷闷不乐,埋怨哥哥浪费地亩,只知道玩乐,不懂生活之艰辛。在他看
来,就应多种一些值钱的草药蔬菜,卖了钱亲切的近义词 ,把生活过好,多买些鱼肉吃。于是苏轼就给妹
妹写了这副对联规劝妹妹。在苏轼眼里,人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都得活得艺术一些,作为“四
君子”的梅兰竹菊从不一样方面解读了人生,要勇敢顽强,一片芳心,活出气节,清心寡欲
尤其竹子的气节令苏轼景仰。苏轼嗜好画竹,他对竹子的一枝一叶都有深深的感悟,都能够
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谛。
(十三):
“东坡”来历
苏轼也叫苏东坡。“东坡”一名是怎样来的呢?宋徽宗年间,因苏轼写了“超多诬陷嘲
讽朝廷的诗”,于是就有了喧嚣一时的“乌台诗案”,宣判结果是苏轼被判入狱,后又被释放
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生活困窘,但是他有一个好上
司闾丘孝。闾丘孝心地善良,为人忠厚,又景仰苏轼的为人和才华,就高看苏轼一眼,把他
视为知己朋友。黄州城外有一片地,草木丰茂,遍布奇花异草,山下不远处就是滚滚的长江
水,这个地方被称为东坡。闾丘孝同情苏轼的生活境况,就通融官府让苏轼到东坡种菜,补
充生活。苏轼欣然往之,在山上开垦荒地,种花种菜,消遣情绪,锻炼体魄,陶陶然,并在
那里盖一草屋,在门匾上书有“东坡雪堂”。在苏轼看来,这是他人生的理想驿站,于是之
后就自号“东坡居士”,习惯之,人们就称他苏东坡。
“东坡”还有一种说法,与唐朝诗人白居易有关。苏轼和白居易虽然相距265年,但苏
轼从小就喜爱白居易的作品。苏轼宦海沉浮、三起三落,“如何删除空白页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识”,觉得自己和白居易命运相似,同病相怜的景况大致和白居易相似,因此,常把白居易
作为自己的前身。当年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常在忠州城的东坡植树,曾赋有“东坡向春暮,
树木今如何?”“朝上东坡走,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生树”的诗句。为了表
示对白居易的崇敬,苏轼就取白居易诗中的“东坡”为号。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09:2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1025191475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关于苏轼的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关于苏轼的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