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

更新时间:2023-03-18 07:55:21 阅读: 评论:0

怀才不遇什么意思-什么的感觉真好作文400字

白族
2023年3月18日发(作者:完美世界经典语录)

.

;.

白族简介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

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

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

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

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

影响较深。

白族的住宅建筑

白族的住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的瓦房。平房结构多以“三房一照壁”为主,

少数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排架”(以一排柱子为主的屋架叫

排架)承重,四柱落地。左右后三方用土基墙围护,前面及中央用木料板为隔,

山墙到顶,屋面挑出,有防止邻居火灾波及作用。在“排架”间和楼板照面下面,

前后均有一根通穿的枋,当地叫做“穿枋”,是白族木工一项很出色的创造。“穿

枋”把整所屁多什么原因 房子的“排架”联成一个整体。与照面枋、檐口挂枋和落地枋相互作

用之后,刚度很大,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白族的工艺品介绍

白族的乐器

白族器乐非常丰富,笙箫管笛,胡琴古筝,一应俱全,而其中乐器结构和演

奏风格最为独特的是唢呐和三弦。

白族唢呐与汉族唢呐构造不同,背面无音孔,正面只有七孔,采用"借音"

吹奏法。簧片短而较硬,低音浑厚、稳健,亦能跃上更正宗宫保鸡丁 高音区。音域宽广,乐曲

结构较多地出现四度以上的跳进音程,具有明亮、粗犷、强烈的独特风格。白族

唢呐吹打乐不仅用于婚丧嫁娶、喜庆节日、庙会等活动,还是传统白剧"吹吹腔"

的主要伴奏乐器,有时也为民歌伴奏,甚至用于生产劳动的伴奏,如"栽秧会"

时,整个栽插活动都在唢呐伴奏中进行。民间流行着表现喜庆、祭祀、欢乐、哀

伤等各种情调的丰富曲牌,如"栽秧调"、"大摆队伍"、"龙上天"、"仙家乐"、"

蜜蜂过江"、"哑子哭娘"、"跌落泉"等等,流行至今的达上百首鼠年运势 之多。

.

;.

白族秀邑石雕

有首民歌唱舞娘歌词 道:山歌好唱难起头,木匠难建转角楼,石匠难雕石狮子,铁匠

难打铁绣球。可这首歌经鹤庆县白族群众演唱时却变了词,歌曰:甸北调子无尽

头,三庄人擅建转角楼,秀邑人擅雕石狮子,新华人专制五金绣球。这首民歌赞

颂了鹤庆甸北白族调的浩瀚和三庄木工、秀邑石匠及新华人五金加工的卓绝工艺。

别的不讲,光说秀邑的石匠和石刻石雕工艺,堪称是“旱天打雷———响遍天下”。

白韭菜子的功效 族飘带

白族挑花工艺品。流行于云南大理。系围腰头的带子。带端呈扁矛形,带面

由宽而窄,与腰头加接处最窄。中老年妇女常用黑、蓝色布料,少数用彩绸,较

长且宽大。青少年女子喜用白、蓝色,一般用布料较短且窄。均用挑花装饰,以

白线为主,少用红线。年轻人的飘冬至有什么习俗 带挑花图丰富,有花卉、飞禽等上百种。图案

千变万化,带端部位皆挑绣蝴蝶。

白族绘画

唐南诏时代,有《南诏图传》,又名《南诏中兴国史画卷》,长约5.73米,

宽约0.3米,为南诏国忍爽张顺和王奉宗于中兴二年(889年)组织绘制而成。

今藏日本京都友邻馆。图传分画卷和文字卷两个部分。其主旨是宣扬细奴罗得国,

为天意、佛意、神意,形象地反映了南诏的各方面的社会风貌,是云南九世纪的

艺术珍品,更是研究南诏文化、白族文史的珍贵文物。

宋大理国时的《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梵画像》,简称《大理国梵画卷》。

画长33米,134开,人物画像637个。画系素笺本,彩色描金。是专为大理国

利贞皇帝段智兴画的。画成于1180年(段智兴盛德五年)。该画现藏台湾。画

卷中既画密教菩萨、白族“本主”,又画禅宗列祖,还有高僧异人。画卷无论在

构图、素描、造型、用纸、着色等方面,处处体现了中原的风格、敦煌的笔法、

印度梵画的影响。该画被认为是中国西南边疆的艺术珍品,也是世界佛教图像画

中的瑰宝。

白族头巾的工艺

白族头饰工艺品。方形。女用。流行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

丽江、兰坪等地白族聚居区。按工艺可分为四类:

(1)挑花头巾。蓝布底白线挑花,用几何针法挑制各种图案。青年人头巾挑

花艳丽、繁多。随年龄增长,花纹图案不断简化。蓝底白线挑花这一反彩线挑花

的色调,是白族妇女头巾最突出的特色。

.

;.

(2)刺绣头巾。流行于洱源西山、乔后等山区。以天蓝或浅绿色布为底,边

为锯齿形彩线挑花,中间绣有山花野草,色彩以大红大绿突出。

(3)扎染头巾。主要流行于大理周城地区。用白布以靛蓝扎染。朴素、明快。

(4)多层头巾。流行于剑川三河、丽江九河等地。除有较简单的蓝底挑花外,

多用头巾包扎造型与层数区别长幼。少幼女童的头巾为单层,用红线扎成兔耳形;

青少年女子用红线将双层头巾在头上环扎一周,翻披在后;婚后妇女则戴多层头

巾,少则八层,多则十余层。无论层数多寡,最上边一层定为蓝色,挑制白花。

老年人头巾层数减至三五层,以黑线挑花。

白族的银器工艺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着名的工艺村——鹤庆新华村,是白族银器制作的专业村,

专门对贵金属如金银、白铜等进行加工,其中以银器为主要加工对象。这个村子

做归2金属工艺,约有5代人的历史,男女老少一齐出动,一年四季都开工,形

成“家家有手艺,户户是工厂”的景象。不仅生产一般的日用品,而且有非常精

美的银制工艺品,如九龙壶酒具、九龙火锅、鹤阳八景酒具,迎宾酒壶、佛像、

酥油盒等。其中九龙壶银酒具做工精湛,外形精美绝伦,是珍贵的收藏佳品。据

制作者讲,这种九龙壶要九个人做5天方能完成。有的工艺品还陈列在了布达拉

宫。

大理草编工艺

大理草帽编制是大理地区白族群众的一项传统手工艺。据传南诏时期太和城

附近就曾有过草帽街,现今的大理市七里桥太和村内仍有此街名。

过去编缝草帽全凭手工,产量有限,花色品种单调。中国银幕 现今,大理白族乡民,

发挥传统优势,引进现代工艺制作技术,充分利用闲遐时间,家家户户都编缝

草帽。不论在庭院屋里。田间地头,还是在村社路边,闲谈纳凉,都可以看到

妇女肘夹麦秆,手指不停地编织草辫,她们把编好的草辫经漂白处理,然后再缝

制成各种款式的成品。以原料秆细、皮薄、色白、编织致密均匀、缝合线轴、针

密者为上品。

由于大理草帽具有传统古朴的美,花色品种多,价格便宜,几年来一直供

不应求,产品式样也不断创新,“知音帽”、“英式礼帽”、“儿童帽”。“绣

花帽”等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系列产品主要销往西双版纳、德宏州等热区,

部分销往海外。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07:55: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0973211474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族.pdf

上一篇:太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白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