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

更新时间:2023-03-17 18:26:17 阅读: 评论:0

期末考试反思-jiaoshi

新媒体传播
2023年3月17日发(作者:想家的句子)

1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1.1新媒体的产生

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长戈尔德马

克于1967年率先提出。他在其发表的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的报告中,

他把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

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多次使用“新媒体”一词,由此,“新媒体”

一词开始在美国社会流行并逐渐扩展到全世界。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

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

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背影图片大全 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

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四级作文范文 ,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

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新媒体具有以下特性: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满足随时随地

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

媒体使用与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导致市场细分更加充分。

1.2新媒体的发展

2013年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该书概括了

当前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六大态势,盘点了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客、大数据与

云计算、社交媒体、三网融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与物联网、移动应用App、

OTTTV等十大热点,全面解析了中国新媒体的传播社会影响。提出,2012年以

来,移动化和融合化成为中国新媒体发展与变革的主旋律。在移动互联网和网络

融合大势的促推下,中国新媒体用户持续增长、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媒体应

用不断推陈出新、产业日趋活跃,新媒体的社会化水平日益提升、频频引发热点。

可见新媒体的发展将是未来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2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现状、影响及原因分析

2.1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现状

通文艺女生头像 过调查显示,大学生日常接触的新媒体的类型丰富多样,涉及学习网站、

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网络论坛、QQ、微博、微信等。当代大学生有各自的兴

趣爱好,使用各种新媒体的目的也有所不同。大学生经常使用新媒体的目的主要

还是获取信息、人际交往和娱乐休闲,较少学生以课外学习为目的。

2.2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对于喜欢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来

说,他们是使用新媒体最多和最直接的群体,新媒体以它特有的方式对人类社会

尤其是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随着新媒

体技术的深入发展与普及,尤其是手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

的学习方法和方式,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内容,优化了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

了大学生的视野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整体上提高

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总之,翻天覆地变化的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都产生了深刻

而广泛的影响。

2.2.1积极影响:

(1)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大多数是指学生在教师

的引导下进行课堂学习,但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就显得

有些封闭了,大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新媒体获取大量教育资源,进行交互式学

习。

(2)开拓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新媒体的传播的时效性和开放性,还有信

息的海量性测量的英文 ,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不受时空限制,拓宽的他们学习的知识面和丰

富性。新媒体可以使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各

种课外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知识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

成,有利于拓宽视野,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3)提供了新的交往方式。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使大学生在日常的人

际交往中更加便捷和轻松,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一方面有利于保护个

人隐私和言论自由,另一方面又减少了来自其他人和社会等因素的干扰,因此,

网络就成了众多交流方式中大学生最喜欢和最理想的选择,网络成了大学生释放

学习和生活压力的有效出口。

2.2.2消极影响:

(1)对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过度依赖于新媒体

环境所提供的海量信息,大学生容易产生较强的依赖感。调查显示,有许多大学

生曾经有过从网上复制或者抄袭部分信息的行为,这样不仅容易产生学习的惰

性,也容易引发一些严重的作弊行为,势必影举重比赛规则 响到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中充斥着一些不良

信息,一些不健康的垃圾信息必然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使有些人走上

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许多学生睡眠不够,精神不振。

(3)对大学生媒介鉴别和批判能力的影响。大学生对媒介有一定的信任度,

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媒介有依赖性,但是大多数学生不具备批判和鉴别的能力。

一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弱,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他们最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

人云亦云。因此,大学生的媒介鉴别和批判能力有待提高。

2.3新媒体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

2.3.1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不利于思维的发展。

很多大学生只是停留在信息的浅阅读层次,很少去深度的思考问题,有些大

学生过度依赖新媒体,引发一些抄袭行为的发生,一部分大学生对于新媒体提供

的信息缺少鉴别和批判能力,逻辑概括和抽象能力也有所降低,尤其缺乏深度阅

读的能力和深入思考的习惯,不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2.3.2网络监管力度不够,不良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生存环境

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有效地执法和监管措施,而政府监管又时松时紧,从

而使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2.3.3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不够重视

由于缺少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总体上对媒介就没有一个清晰地认识,也没

有掌握使用媒介的基本理论知识,面对大量的信息时,不能正确而有效的利用,

面对复杂的环境时,不能很好地应对,容易迷失自我。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媒介

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

2.3.4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大学生逐渐习惯接受不耗费脑力的信息,对信息的思考能力减弱,只满足于

强烈的感官刺激,很多大学生的媒介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不强,筛选信息的能力

较弱,归根结底说明大学生整体媒体素养水平不高,所以,只有提高大学生媒体

素养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3.5大学生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较弱

由于网络虚拟的生存环境,人们容易在交流和使用的过程中过于个性化和自

由化,放松对自我行为活动的自我约束和严格要求,这种自我管理能力的松懈,

就会引起一些道德和法律问题。

3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对策研究

3.1高校要担负起教育的主阵地责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充分利用手机,互托腹带 联网等

大学生接触频繁的新媒体,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比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论坛,红

色网站,课堂讲解,社会实践,主题活动等形式向大学生介绍如何正确使用新媒

体的基本知识,发挥各抒己见的作用,集百家之长,针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存在

的问题,及时开展一些活动,主动解决学生使用新媒体时可能面临的实际问题和

困惑,通过这些平台及时了解大学生个人以及班级的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

活和思想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2利用新媒体,搭建学习交流新平台

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自身所拥有的宝贵资源,鼓励专家教授开放自己的博客,

通过博客将教学体会,教学日志,教学经验,生活常识,科研论文,新媒体知识

等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也可建立QQ群,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增强交

流。

3.3政府要为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提供有力的政策环境

当前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发展的政策规范还不能适应新媒体发展的

需要,政策规范还得不到有效保证,政府必须在新媒体健康发展中承担起指导者

和规范着的角色,从大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根据实际情况,为大学

生正确使用新新媒体提供政策支持。

3.4加强新媒体知识的宣传、教育

高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有关新媒体的科教视频,科教宣传

片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新媒体应用知识,开设网上新媒体竞赛知识问答有奖活

动,将德育内容和新媒体知识做成短片或者微电影进行宣传教育,教育和引导学

生不能盲目依赖新媒体,从而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3.5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律规范教育

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和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

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和宣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上,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

道德观,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4结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高度发展,新媒体的使用在大学生中已经很

普遍,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新

媒体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也使我们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

新媒体以其前所未有的潜能产生着对人的影响,因此,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

响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史春红.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12月.

[3]工信部,2012年8月,通讯业运行状况[R].2012.1.

[4]印富贵,熊炎生.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0年10儿童日记 月第28卷第5期.

[5]蒋洪甫,刘永智,马博林.新媒介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

电力教育,2009.10.

[6]张利蕊,兰国帅.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其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13.03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18:26: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048777336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新媒体传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新媒体传播.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新媒体传播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