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中秋节来历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3-03-17 17:41:00 阅读: 评论:0

以小见大的片段-泱泱华夏

中秋节来历的故事
2023年3月17日发(作者:搓奶)

关于中秋节的五个传说故事_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

我们都知道,中秋节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

中,也流传下来了许多关于中秋节的动人的传说故事。下面小编给大

家带来关于中秋节的五个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小故事之一---丑女无盐拜月

丑女无盐是战国时期齐国人,芳名钟离春。相传丑女无盐幼年时

曾虔诚拜月,长大之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一年八月十

五的中秋之夜,无盐正在拜月,齐宣王偶然看到月光下的无盐,觉得

她美丽出众,风姿超群,便立她为王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

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小故事之二---玄宗漫游月宫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

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

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

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

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

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小故事之三——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

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

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

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他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

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

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

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

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

将药藏细雨造句 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

药自己成仙。有一次,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蓬蒙待后羿率众人走后

不久,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年终总结自我评价 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

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自己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

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

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

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悲痛

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

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

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灭火的基本方法 样也追

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

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

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

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

民间传开了。小故事之四---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

一个人常在砍基拉利 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

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

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

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小故事之五---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

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

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

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

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

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

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

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

“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于《周礼》:所谓中秋,是因为八月居孟仲

季三秋之中,而十五夕恰为月中,所以八月十五被称为中秋,或称

“八月半”。

从字意上说,阴历的春夏秋冬,也是以算时间 三个月为一季的,七、八、

九三个月是秋季,七月叫孟秋,八月叫仲秋,九月叫季秋。八月正好

是在秋季的当中间,八月十五又正好是仲秋的中间心里,所以叫中秋,

又因为这天子的月亮是又亮、又圆、又满,有圆满的意思,所以又把

中秋节叫团圆节。

原本,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上说: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在酷热的夏天过后,

天朗气清,万里无云的秋夜天空,正足突显出月皎洁的光华。因此,

每到秋天,天子总要到国都西郊的月坛去祭月。上古祭月的礼仪,很

可能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正式成为岁时节日,应起于唐朝,唐书太宗纪,以八月十

五日为中秋节,以后就成为年中节日,至宋代更为普遍,常在中秋举

行欢宴的活动,到了元末明初更具有创新的意义。

中秋有二种算法,一是依据四季算,因四季之中,七、八、九为

秋,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称中秋;另一种算法则依据节气,按照二

十四节气,一季共六个节气,秋季的六节气分别是立秋、处暑、百露、

秋分、寒露、霜降,而秋分则是秋季之中;而秋天正是人人辛苦耕耘之

后的五谷丰收、团啤酒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聚庆祝的季节,因此,家家拜祀土地神,答谢神的

保佑,于是出现一系列仪式和风尚活动,此外加上我国古代即有拜月

习俗,因此由祭月、拜月逐步演化出赏月之风。

中秋节原分为三部份:八月十四日为“迎接”,八月十五日为

“正节”,八月十六日则叫“余节”。今天,大家在八月十五日“正

节”吃月饼、过中秋。

中秋节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节最广的传统风俗就是中秋节吃月饼,俗话说:“八月十五

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

《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

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赏月

在中秋节之夜,除了吃月饼,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

记载“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怀孕吃什么对胎儿最好 秋夜都要举行迎

寒和祭月。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祭月

中秋节祭月,是我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礼记》中记载:“天

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在周朝,帝王有春分祭

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祭月

逐渐流传到民间,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离秋分最近的满月

日——中秋。

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

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

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

拿红酒代替。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

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

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

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宋代诗人苏轼《八月十五日看

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

留向月中看。”这首诗写的就是中秋节观潮的风俗。

博饼

中秋节博饼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是闽南地区几百年来独有的

中秋传统活动。传说是郑成功屯兵时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励

鼓舞士气,命部将洪旭发明的。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

其中尤以厦门地区为甚。所以,闽南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

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

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

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

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

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

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

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

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而在江南

地区民间有在中秋节晚上制灯船的习俗,然后把做好的船灯放于水中,

流向远方,同时也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福。

走月

走月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但走月是中秋之夜必须做的

一个风俗活动。在古时候,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

泛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以寓月圆人亦圆之意,直

至深夜方散。另外,在古时候,走月还有添丁之寓意。但凡没有生儿

子的已婚妇女,在中秋节的晚上,都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

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供兔儿爷

在古时候,家家户户过中秋节请兔儿爷是一个传统,就如同过年

放炮一样。请回的兔儿爷要摆在显眼的桌上,称玉兔为“兔儿爷”、

“兔奶奶”。并且会用瓜果菜豆供奉玉兔,酬谢它带给人间的福祉,

希望“兔儿爷”能保佑全家平安健康。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

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如今,我们很少能在市面上见到兔儿

爷,一般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

品商店里出售。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

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

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

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

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

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

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

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

活动。

拜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

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

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

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

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

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玩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

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

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

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而中秋节有一种习俗就是要吃月饼。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

团聚的美好愿望。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当时它也只

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

一起,寓意家人团圆。

月饼在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而据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

浙一带,就流传着一种“太师饼”它是为纪念太师闻仲而制作的,而

这种饼也就是月饼的始祖。而汉代的张骞在出使西域时,就将一些月

饼馅料芝麻、胡桃引进,这样也就有了“胡饼”。

唐代时,“月饼”的名称开始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到了宋代,

月饼又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到了宋代,制作月饼也

开始讲究了,在月饼上面会刻一些图案等,而到了清代,月饼的工艺

更是有所提高,品种也在不断的增加。

到后来,月饼也就成为中秋佳节的一种传统美食。

关于中秋节的五个传说故事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17:40: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0460601463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秋节来历的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秋节来历的故事.pdf

上一篇:这不是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