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鹰笛

更新时间:2023-03-17 15:25:47 阅读: 评论:0

拼音表大全图-新年祝贺语

鹰笛
2023年3月17日发(作者:大学生爱情)

手牵手心连心

作者:汤声声

来源:《音乐爱好者》2021年第11期

“手牵手心连心——《从黄河到长江》主题音乐会”作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首个民族

交融原创红色舞台项目,以跨界融合、中西合璧、多媒体与剧情化舞美相融合为主要特色,由

上海音乐学院与果洛藏族自治州艺术团队携手打造而成。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

际,“手牵手心连心——《从黄河到长江》主题音乐会”的全国公益巡演于2021年7月3日晚

在上海音乐学院歌剧厅拉开了帷幕。

2021年4月,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永保山下手牵手心连心——《从黄河到长江》主题音乐会全

国公益巡演启动仪式现场

“手牵手心连心——《从黄河到长江》主题音乐会”以音乐为载体,展现了我国多民族文

化上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旨在赞颂呵护中华儿女成长的母亲河。这一项目从筹备到最终呈现

由上海音乐学院与果洛藏族自治州艺术团共同完成。正所谓沪果情深,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是黄河的源头地区,也是上海市对口支援青海省的唯一地区。从黄河到

长江,从果洛藏族自治州到上海,汉藏一家亲,手足情深。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不仅是国家

生态安全的屏障,也是格萨尔文化生态的重要发源地。正因如此,主创人员在准备该主题音乐

会的部分曲目时,融入了史诗《格萨尔》的说唱旋律。我国的“三大英雄史诗”之一《格萨尔》

代表着古代藏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交规学习 传统的最高成就,被称为“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而果洛

州便是史诗《格萨尔》流传千年万里的源头,是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我在创作这个主题

音乐会的许多原创作品时,正是将广为流传的史诗《格萨尔》“说唱”旋律以及果洛州当地的特

色民间曲调与西方创作技法进行了巧妙融合。

手牵手心连心——《从黄河到长江》主题音乐会现场

我坚信每一位文艺工作者的音乐人生都是不可复制、弥足珍贵的。用自己不同的音乐人生

感受生命,感恩生活,把自己的经验和积累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传统文化特色相融合,

打造出有新意、有特色、有质地的原创民族音乐作品,对于每一位文艺工作者来说都是人生幸

事。

在创作作品前,我先后四次前往果洛藏族自治州进行采风及深度考察,历时一年之久,以

求尽可能地深入感受、体验当地不同的人文风格与藏族文化特色。在创作中,我没有刻意地去

追求绚烂的技术,而是从最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主题中去发现、运用、融合。

该场主题音乐会分为“源”“远”“流”“长”四个篇章。其中,为钢琴与民族器乐而作的原创作

品《黄河源》组曲是整场演出的开场作品,由特色室内乐团“阿尼玛卿”组合演奏,这也是该乐

团的首次亮相。“阿尼玛卿”组合成立于2021年初,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第一支漢藏携手、中西

合璧的特色乐团。我在提议并组建“阿尼玛卿”组合时,便希望这支乐团演奏的音乐能像皑皑雪

山一般自然、纯粹。我们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以创新、开拓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模式,

更好地传承、发展、普及中国民族传统乐器及原创民族作品。手牵手、心连心,向世界展示中

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阿尼玛卿”组合

为钢琴和民族器乐而作的《黄河源》组曲采用中国民族调式。全曲共分为四个篇章——

“阿尼玛卿”“呼唤”“绽放”“圆梦”。其创作的核心为:歌颂母亲河,守护母亲河,凝聚向上、向

善的力量,赞颂真、善、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思想。作品中,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演奏者使用的乐器

多为中国“非遗”乐器,包括首次发现的距今八千年的藏族鹰骨笛、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德钦弦

子以及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的玛曲牛角琴。除此以外,还有公元1856年以前就诞生的“龙头

琴”、出现于九世纪且一直流传在西藏地区的达玛鼓以及果洛地区原生态人声等。

第一乐章“阿尼玛卿”中使用的乐器包括钢琴、竹笛、弦子、鹰笛、手铃等,这些乐器都具

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当它们首次与钢琴松柏盆景 合奏时,效果非常震撼,音响交融,毫无违和感。钢琴

这件乐器不但可以奏出多声部线条和丰富的织体结构,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演奏手法实现极富变

化的色彩音效。在现实生活中,钢琴除了独奏以外,还经常与各种中西乐器合作演奏。在多种

多样的室内乐组合中,钢琴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此外,第一乐章在融合中西乐器的基础上增

加了原生态人声,通过巧妙融合当代钢琴、古老藏族乐器与原生态人声,以天籁之音演释出从

黄河到长江的波澜壮阔的音乐历程。

“阿做家庭作业的英文 尼玛卿”组合中另一件脍炙人口的乐器为竹笛。顾名思义,正因为它是使用天然竹材所

制,所以被称为“竹笛”。笛子具有浓郁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龙吟,古人称之为

“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笛子作为我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合

奏等。“阿尼玛卿”组合中的原生态人声形成于我国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作为一种在民间

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

藏族弦子是组合中非常有灵气和特色的民间乐器,主要有拉、唱、舞等表现形式,可以独

奏,也可以用于集体活动弦子舞。从地域上看,弦子可以划分为德钦弦子、巴塘弦子、察隅弦

子、忙康弦子等,而《黄河源》组曲中使用的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德钦弦子。鹰笛有两种,一

种是藏族鹰笛,一种是塔吉克族鹰笛,都是由鹰的翅膀骨制作而闻名。鹰笛可以独奏、合奏,

或者为歌舞伴奏。藏族鹰笛主要盛行于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的藏族地区。中

西合璧、器乐人声的组合形式,虽仅由数位演员完成,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纯美“音画”。

这部作品的引子部分是鹰笛独奏配上部分钢琴和声,两者共同呈现出了空灵、幽远的音

响,犹如远古的召唤。其中,钢琴声部的演奏仿佛黄河源头的水滴声在耳边呢喃,此时笛声的

清脆出现,仿似清晨阿尼玛卿雪山上的一道曙光,照亮了大自然,点燃了生命之光。手铃在此

段落的运用可谓锦上添花、不可或缺。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成群的牦牛、藏羊随处可

见,这一盛景也在舞台上被多种乐器予以呈现。在钢琴、弦子、竹笛不断的交替与融合中,手

铃恰到好处地进入其中,阵阵铃铛声自舞台传来,犹如成群结队的牦牛从远处走来。幸福的牦

牛群在青藏高原跟随着主人的步伐,主人用原生态人声怡然自得地哼唱起小调,在宁静、辽阔

的大自然中唱响了青藏高原的幸福之歌。

手牵手心连心——《从黄河到长江》主题音乐会演出

第二乐章“呼唤”在第一乐章乐器的呈现基础上,添加了藏鼓、達玛鼓、龙头琴、牛角琴、

原生态人声小合唱及部分打击乐器。其中,牛角琴的音色柔美绵长,琴音清脆悦耳,悠扬动

听。玛曲县的这种藏族特有的拉弦乐器名曰“玛曲牛角琴”,其造型独特,由于牛角琴的琴筒是

用玛曲当地的野牛角制成的,故以此为名。牛角琴往往以长约二十公分的凿空的牛角为琴筒,

以木为弦竿和琴耳,杆头还有装饰性的雕刻花纹。琴箱是用牛犊皮或欧拉羊的羔抢票软件哪个好 羊皮制成,弓

弦用河曲马的马尾制成。第二乐章“呼唤”正是通过展现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器乐音效以及合理

布局的音乐结构,为听众带去独特审美体验,烘托深化主题:大自然在呼唤,呼唤人类进一步

的保护,呼唤希望的绽放,呼唤光明。曾经,砍伐、水土流失、动物流离失所,我们不愿看到

这些悲剧再度发生。演奏中,打击乐及牛角琴层叠使用,竹笛则模仿了马鸣声,竹笛和钢琴在

这一乐章的合奏非常多,原生态人声的小合唱此起彼伏,汇聚了万马奔腾般的气势,响彻整个

青藏高原,整体展现出了震撼、独特、立体感极强的音乐效果。

第三乐章“绽放”以钢琴独奏为主,主要传达的作品主旨是:中国近年来在提高、改善、加

强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效。很多消失已久的物种、植被等又被重新培育,重新回到

生态系统,回到我们的身边,这是全人类的福祉。的确,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我们务必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保护元宵节放孔明灯吗 好地球第三极生态。三江源保护作

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

重大使命。此时钢琴独奏的旋律并没有做许多男性生理期 炫技性的处理,仅仅以温柔而轻缓的旋律进行,

呈现出万物共生、一切充满光明与希望的美好景象。

最后的篇章“圆梦”旨在表现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感谢祖国,感谢党的喜悦与幸福之

情。在这一乐章中,全体演奏员一起合奏,用不同的乐器和声音向观众传递内心的满足、感恩

之情。在整场音乐会中,多媒体与音乐合二为一,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创新、朴素、身临其境

的视听盛宴。从整场音乐会的作品到舞台布景,都旨在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

识,树立大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当晚音乐会上的另一部大型原创作品为《长江颂》,是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舞者们

通力合作完成的。作品将钢琴、舞蹈、多媒体、MIDI制作合成等一系列舞台表现手法自然融

合,最大程度地将音乐本身所要表达的感情和主旨,用肢体、灯光以及多媒体技术等传达给现

场听众。《长江颂》分为三个乐章,其创作核心是:歌颂母亲河、守护母亲河,向世人展现团

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创新求变、奋勇争先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这些优

秀的品质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义深远,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灵

魂。《长江颂》歌颂母亲河,更是爱我中华、坚定文化自信的舞台展现。

“手牵手心连心——《从黄河到长江》主题音乐会”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

际,已开启了全国公益巡演。该项目的顺利开展既离不开国家与政策的支持,也离不开广大演

奏员的鼎力配合。的确,发挥文艺引领、思想启迪、寓教于艺术欣赏,是当下音乐创作与教学

的重要途径,而“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和黄河文化作为该场音乐会的核心,更是十分

应景。

希望这部作品的排演能为听众铸就起中华民族一家亲、民族大团结的共同体意识,挖掘时

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推动和发展全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音乐离不开心,由

心出发,便可见到光芒与希望。愿“手牵手心连心——《从黄河到长江》主题音乐会”项目团

队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在台前幕后绽放生命的光芒,找到属于自己的纯美与朴素的心。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15:25: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0379471461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鹰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鹰笛.pdf

上一篇:对婚姻的看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鹰笛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