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中地理专题: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附答案解析)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1)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2)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
2
2.C以上:地壳CD间:地幔D以内:地核(E外核、F内核)。3.岩石圈由
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提示:地壳厚度不均,
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地壳厚,平原、盆地地壳薄。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岩浆
D侵入型岩浆岩
E喷出型岩浆岩
(2)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内力作用:①外力作用:②
①冷却凝固作用
3
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先后顺序不可颠倒)
③重熔再生
④变质作用。
(3)甲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
提示1:判断三类岩石和岩浆时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有三个箭头指
向它,如果只有一个箭头,那应该是变质岩。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
大类岩石均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提示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4
提示3: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
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
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
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岭越远,
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二英文 地质年龄越大,离海沟越远,
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三、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
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运动类
型
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运
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
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
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
的影响
形成断裂班字开头的成语 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
地貌
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
海岸的变迁
相互关
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
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2.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
板块运动张裂
相撞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
块相互挤压碰撞
对地球面貌的
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
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
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
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
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
洲东部岛弧、美洲
西岸山脉
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3、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貌成因:
5
四、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
流水侵蚀
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水的流动破坏地表岩
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
地
水蚀地貌,
如沟谷(“V”型谷)、瀑
布等
风力侵蚀
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
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
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戈壁
冰川侵蚀
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
部岩石和侧面岩壁
冰蚀地貌,如冰斗、角
峰、“U”型谷
波浪侵蚀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
使海岸后退
海蚀地貌,如海蚀柱、
海蚀崖等
2.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
流水堆积
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
速度减慢
山间河流流出山谷: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
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
风力堆积
气压梯度减小或遇到地形阻
挡,风速减慢
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丘)
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
波浪堆积波浪遇倾斜海岸,速度减慢沙滩、潟湖
冰川堆积
冰川在移动过程中融化,其中
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
冰碛地貌、冰碛湖等
6
3.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判断方法
(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
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
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
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
等。
五、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
1.常见的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向斜
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
裂并沿断裂
面有明显的
相对位移
水平岩层的
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
层较老
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向斜
未侵蚀地
貌
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
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
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
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
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
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
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
泉、湖泊
侵蚀后地
貌
背斜顶部受张
力,常被两只老虎电影 侵蚀
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
易被侵蚀,常形成山
岭
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狮子座特点 找矿等方面具有
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7
附: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联图
精选试题
一、单选题
左图为新疆额尔齐斯河上游“神钟山”景观,“神钟山”是经过长期风化和
重力崩解作用的高达数百米的巨型花岗岩。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
②③④代表岩浆和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
1.右图各数字中,能代表“神钟山”岩石类型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神钟山”景观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A.地壳抬升——岩浆喷出——风化、侵蚀
B.地壳抬升——岩浆侵入——风化、侵蚀
C.岩浆喷出——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拔1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
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山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3.该地岩石主要由()
A.流水携带泥沙固结形成
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
C.大规模的海陆变迁形成
D.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
4.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物理风化和风力堆积
B.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
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它背倚葱茏青山,
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下图中左图为丹中炮
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下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5.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
D.海浪堆积
6.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是()
A.印度洋海滩
B.沿岸疏松的土壤
C.新疆沙漠
D.附近沙洲和河漫滩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丹娘沙丘位于河流凸岸
B.该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C.该地区容易出现泥石流或滑坡
D.该河段水流平缓
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
沉积作用形成,下图为某河漫滩东西方向剖面示意图,该剖面位于自南向北河流
的平直河段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8.该河流位于()
A.东半球
B.南半球
C.西半球
D.北半球
9.据材料分析,河漫滩发育较好的河流是()
A.山区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B.山区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
C.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D.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
11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图中()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的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11.图示地区中()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b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区域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下图示意某地区河谷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B.
C.D.
12
13.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地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层受变质作用明显
B.②地层年龄最老
C.③地层断裂下陷
D.④地层因地壳运动而向下弯曲
二、综合题
14.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和田玉为变质
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000m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
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高考备战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
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地处博茨瓦
纳北部,是一块草木茂盛的热带沼泽地,是该州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的地区。
材料二: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13
材料三:图示地区资源丰富,尤其矿产资源占有重要地位,初步形成以矿业
和制造业为依托的经济体系。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奥卡万戈沼泽(A处)的成因。(4分)。
(2)据材料二,分析丙、丁两地区沙漠形成的成因差异。(3分)
(3)据材料二,从聚落规模、聚落发展两个角度比较甲、乙聚落,并分析
原因。(5分)
(4)依据材料三,请你为该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答案】
1.A2.D3.B4.C5.B6.D7.B8.
B9.D10.D11.D12.A13.B
【解析】
1.图中④有三个猜灯谜大全及答案 箭头指进,一个箭头指出,表示岩浆,①表示岩浆岩、②
表示沉积岩、③表示变质岩,“神钟山”岩石是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A正
确。
14
2.“神钟山”岩石是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形成过程首先岩浆侵入;侵
入型的花岗岩要出露地表,必需要经过地壳抬升作用;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
用形成神钟山,A正确。
3.由材料可知,图中岩体多为火山岩景观,火山岩是岩浆向上喷出地表冷
却凝结而形成的,故选B。
4.图中“火成岩石林景观”的形成首先是岩浆向上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火成岩,再经过地壳运动,向上抬升使该地突出地表,最后通过外力的风化、侵
蚀即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最终形成火成岩石林景观,故选C。
5.丹娘沙丘位于大峡谷中,不可能是海浪堆积、冰川堆积,故C、D项错误;
流水沉积往往形成平原,故A项错误;该地的沙丘主要是风力沉积,故选B。
6.该地沙丘的外力作用为风力沉积作用,其沙源主要来自附近沙洲和河漫
滩,故D项正确;附近土壤不会形成沙丘,故B项错误;距离印度洋和塔克拉玛
干沙漠较远A、C错。故选D。
7.河流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沙丘位于河流凸岸,A对。雅鲁藏布江补给
以降水和融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B错。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
地形起伏大,岩石破碎,降水变率大,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C对。图示
河段落差小,水流平缓,D对。故选B。
8.从图上看,河流自南向北流,流水因在平直河段上,地转偏向力使流水
偏向左边侵蚀西岸。故为南半球。
9.根据材料信息及图示信息的分析可知,河漫滩的形成,首先需要有较为
平坦的地区进行泥沙的沉积,因此需要在平原地区,其次必须有洪水的出现,所
以河流的季节变化要大,结合相关信息即可得出答案为D。
10.相对于断层面左侧,同一岩层右侧位置下降,故D正确。断层①贯穿地
层②,因此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A错误。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不,相同③的为
变质作用,④的岩浆侵入作用,B错误。⑤为岩浆喷出地表后形成的火山锥,
C错误。
11.a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封闭性好,适于储油、气。A正确。b处为喷出
岩,多气孔构造,B错误。c处有断层,地基不稳,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d
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D错误。
12.由图可知,位于河流北岸的甲处平均洪水位与平均枯水位之间有大量沉
积物,说明甲位于河流的凹岸,泥沙易于沉积,根据河流流向,结合甲位于北
岸和凹岸两个特征,因此A选项正确。
13.②处地层位于①②③④四类地层的最下部,形成时间最早。图中①地层
没有受到变质作用;③④地层是该地岩层被侵蚀后由沉积物堆积形成,③地层没
有断裂下陷现象,④地层也不是因地壳运动而向下。
14.(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
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画甜甜圈 )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
15
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解析】(1)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图以及河流、冰川的分布,可以看出甲处
事一条河流流经地区,这里应该是河谷地带,进而可以推断该地没有冰川的原因
应该是地势低,气温高的原因造成的。
(2)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有河流流经,所以玉石富集的原因应该是流水
堆积造成的,这里等高线稀疏,表明地形平坦。
(3)因为新疆河流河水主要来自于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所以夏季时河流径
流量大,河流搬运能力强,因此等到秋季河流径流量有所下降,可以将夏季搬运
的玉石拾起。
15.(1)该处为内陆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2分);该地属于热带
草原气候,明显的干湿季,夏半年降水量大,河流泛滥,形成沼泽。(2分)
(2)丁地沙漠受到沿岸寒流影响,丙地沙漠则因为如何插入分节符 较处于内陆,且受到周
边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3分)
(3)甲地聚落比乙聚落规模小,发展潜力小(2分)乙聚落附近有
河流流经,水源充足,水运好,有交通线经过;而甲地附近为季节性河流,条件
相对比较差。(3分)
(4)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技术革新,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注意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任答4点得4
分)
【解析】(1)根据材料,该处为内陆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根据经
纬度判断,该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明显的干湿季,夏半年降水量大,河流泛滥,
形成沼泽。
(2)读图,丁地沿岸有寒流经过,寒流降温、减湿,沙漠形成是受到沿岸
寒流影响。丙地处于内陆,受到周边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进入,形成沙漠。
(3)读图,乙聚落位于赞比西河沿岸,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水运好,
有交通线经过,交通便利。而计算机中级职称 甲地附近为季节性河流,水源条件、交通条件相对
比较差。所以,甲地聚落比乙聚落规模小,发展潜力小。
(4)根据材料三,该区域以矿业和制造业为主,所以应提高资源的综合利
用。加强技术革新,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
境。注意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等。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13:03: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029408112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内力作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内力作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