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纹镜是汉代铜镜中常常出现的题材,流行于东汉
晚期至南北朝时期,纹饰以圆雕手法表现。大圆钮在镜背丑小鸭课文原文
占据主要地位,龙虎浑圆舒展,高低起伏。可分为盘龙镜
(图1):一条龙张口屈身盘曲,身躯一部分叠压在钮下,
使镜钮和钮座成为盘龙身躯的一部分;龙虎对峙镜(图
2):一龙一虎,隔钮左右对峙,张口咆哮。还有二龙一
虎或三只虎环绕,有的外区饰铭文圈带,有青盖铭和姓氏
铭等。龙虎的图腾崇拜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盛行于新石器
时代。自商周至秦汉,中国分东夷、西戌、南蛮、北狄。
西方为金,崇白虎;东方为木,崇青龙;加之汉代独尊儒
术,谶纬学说盛行,对龙虎图案的流行也起到了很大的作
用。东青龙、西白虎的传统称法也就在汉代广泛地渗透到
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当时器物的设计以及当时的装
饰艺术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的汉悬璧铭六乳四神龙虎纹镜
(图3),镜体硕大,纹饰精美,寓意富贵祥瑞,为东汉时
期龙虎镜之佳品。该镜自民间征集而来,直径20.5厘米,
重1850克,圆形、圆钮、圆钮座。镜背纹饰布局巧妙,内
容丰富,可分四区,以钮为中心呈同心圆带状分布,由内
到外依次为:龙腾虎跃区、六乳四神区、铭文带区及锯齿
波折纹区。
龙腾虎跃区:以钮为中心,一龙一虎夹钮对峙,左边
为龙,右边为虎。龙虎均张口吐舌,身躯弯曲,部分压在
钮下。龙头与虎头中间腾起一枚五铢钱,龙腾虎跃,似有
“龙虎戏珠”之景,好一番欢腾喜悦之象。
六乳四神区:龙虎纹外有一周弦纹,弦纹外有六枚带
龙腾虎跃
——汉悬璧铭六乳四神龙虎纹镜赏析
杨倩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陕西…宝鸡…721000)
摘 要:龙虎纹镜是汉代铜镜中常常出现的题材,流行于东汉晚期至南北朝时期,纹饰以圆雕手法表现。宝鸡青铜器
博物院馆藏的悬璧铭六乳四神龙虎纹镜,镜体硕大,纹饰精美,寓意富贵祥瑞,为东汉时期龙虎镜之佳品。镜背的装饰纹
饰及铭文内容,不仅有着东汉装饰艺术的大气张扬风格,还体现了当时人们尊崇原梨水的功效与作用 始图腾与儒学的思想观念和汉代精湛的
铸造工艺和先进的冶铸技术,而且宣扬了铜镜的铸造品牌。
关键词:汉;龙虎纹镜;铭文;儒学
作者简介:杨倩(1969—),女,本科,文博馆员,主要研究方向:青铜器、陶瓷器等文物鉴赏及保护修复。
图1 汉盘龙镜图2 龙虎对峙镜
IDENTIFICATIONANDAPPRECIATION
TOCULTURALRELICS
023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09(上)
【亮鉴】
RefreshingAppreciation
柿蒂座乳钉,将此区等分为六个小区。小区内饰有四神及
鸟兽:左边一青龙与一神兽仰首腾空,曲颈望向镜钮,神
兽前下方站立一小鸟,回首仰望,憨态可掬;右边一只白
虎昂首奔腾,首部望向镜钮;上方一只朱鸟展翅腾飞,长
尾后翘,首部望向镜钮;下方玄武威镇坐底,威武神煞;
玄武右边有一只凤鸟静卧守望着白虎,其前下方亦立一小
鸟,回首仰视着凤鸟,似在与凤鸟对话交流。四神及鸟兽
皆凝神聚向中心镜钮。
铭文带区:四神纹外有一凸面圈带,内铸有隶书铭文
五十七字:“悬璧作竟(镜)法尚方,炼合铜锡明而光,
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僻)不羊(祥),朱鸟玄
武顺阴阳,子孙烦(繁)息富贵昌,寿敝(比)金石樂未
央,长保二亲宜姑公兮。”铭文字体清晰,隽秀俊逸。
锯齿波折纹区:此镜宽平缘,缘内饰一周凹面栉齿
纹,缘上两周锯齿纹,间饰一周双线波折纹,锯齿纹与波
折纹之间以弦纹隔开。
镜背的主体纹饰均为高圆雕,线条流畅美丽,以云纹
填地。高圆雕的技法将龙、虎、四神、鸟兽凸现得立体丰
满,加之龙的鳞片、利爪,虎的髭毛、尖牙,鸟的羽翅,
还有每只动物的眉目、神态等细部的精细刻画,将整个画
面衬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动感十足。凸面铭文带加
上凹面栉齿纹,又避免了装饰的单调性,使得画面极富层
次感,平添了铜镜这一静态器物的韵律美,充分体现了汉
代铸镜的精湛工艺。
此镜镜背装饰题材以龙虎二瑞兽为中心,加上形态各
异的四神、鸟、兽作主题纹饰,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具
有强烈的现实感。配以内容丰富、韵律规整、字体隽秀俊
逸的七言隶书铭文,又注重镜缘的装饰,使这面铜镜更富
于艺术性。镜背整体装饰繁复华丽,错落有致,符合西汉
末到东汉前期铜镜发展的特点,装饰图案已不再局限于前
期简化朴素的图纹,而是大量选用谶纬迷信鼓吹炮制的所
谓能够代表祥瑞、驱除邪魔的四神、神兽等图案;而镜背
铸制铭文,却是继承了西汉中、晚期的做法;铸造技法上
又有了浮雕式的发展。到了东汉中、晚期,镜背装饰题材
在延用神禽异兽图案风格的同时,随着道教鼓惑的愈演愈
烈,增加了许多愈加繁缛的道教神话人物和动物图案,真
实地反映了谶纬迷信在汉代被推崇得淋漓尽致。宝鸡青铜
器博物院所藏的这面悬璧铭六乳四神龙虎纹镜,在镜背装
饰手法上有继承,又有发展,更有传承,在汉镜发展历程
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继承了自西汉以来流行的四
神镜的特色,下开启了龙虎对峙镜的先河,充分展现了汉
代铸镜业的繁荣昌盛景象。同时,以钱文装饰在铜镜主体
纹饰中也不多见。
铜镜是古代社会广泛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具,镜背的装
饰图案和铭文内容,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
映出的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悬璧
铭六乳四神龙虎纹镜,镜背装饰图案及铭文内容为我们充
分展现了东汉时期人们的信仰等社会生活状况。
四神最早的含义是“四方宿名”。《礼记曲礼
上》:“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其疏
曰:“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东汉王
充《论衡物势篇》曰:“东方木也,其星苍龙也;西方
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雀也;北方水也,
其星玄武也。天有四星之精,降生四兽之体。”但谶纬迷
信猖獗后,四神即变成了谶纬用以表示阴阳、预言祥瑞、
清除邪恶的工具,故镜铭有“朱雀玄武顺阴阳,青龙白虎
辟不祥”的词句。
昔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自此以后,社会思想便被儒家思想所统治,儒家
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忠
和孝就是儒家两大道德法则,在官吏选拔上专设有“察举
孝廉”“孝悌力田”等项,故士大夫们都把博取“孝”名
当作向上爬的敲门虾仁荷兰豆 砖。然而事实却是,他们对双亲“生不
极养,死乃崇丧”,以达到“崇饬丧祀以言孝,盛餐宾旅
以求名”的目的。同样,为了有个“孝子”的名声,他们
什么甜言蜜语都说得出来,当时的鸡腿炖土豆的家常做法 镜铭真实地记录了这些
话,如“长保二亲得天力”“长保二亲乐无极”“长保二
亲具富昌”“长保二亲宜侯王”“长保二亲得酒食”,以
及“便固(即姑)章(公婆),利父母”等。儒家思想认
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崇尚多子多孙,希望“子孙
蕃昌”,所以“八子九孙”“八子十二孙”“九子九孙”
和“五男四女”“十男五女”等话语常常出现在镜铭上,
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具体写照。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东
图3 汉悬璧铭六乳四神龙虎纹镜
024Vol.140
汉悬璧铭六乳四神龙虎纹镜铭文,以“子孙烦(繁)息富
贵昌,寿敝(比)金石樂未央,长保二亲宜姑公兮”而表
“孝”名。
汉代,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同时,
商品经济也在缓慢地发展,在铜镜制作中就已经反映出了
商品生产、竞争的一些特征。东汉悬璧铭六乳四神龙虎纹
镜铭文中就有“悬璧作竟(镜)法尚方”之句。“尚方”
是朝廷中央尚方令所属作坊产品的专有称号,因是专为皇
家生产御用之物,所以原料的充足和优质、设备的齐全、
工匠手艺的高超、产品的精美等是其他地方所无可比拟
的。我们从镜铭中便可以看出大量的商品性宣传,官营作
坊大多打的是“尚方”旗号,如“尚方作镜真大好”“尚
方作镜真大巧”“尚方作镜大且好”。而在民间则大多是
标榜制镜匠人自己的姓氏,目的是为了说明此件此品是名
匠师制作的名牌货,如“许氏作镜自有纪”“朱氏明镜快
人意”“至氏作镜真大巧”“龙氏作镜大毋伤”等。铭
文中还叙述了他们是如何精工生产的,如镜铭“变巧名
工”“百炼青铜”“百炼正铜”等。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东汉悬璧铭六乳四神龙虎纹
镜,镜背的装饰纹饰及铭文内容,不仅有着东汉装饰艺术
的大气张扬风格,体现了当时人们尊崇原始图腾与尊崇儒
学的思想观念,体现了汉代精湛的铸造工艺和先进的冶铸
技术,而且宣扬了铜镜的铸造品牌。可见,为了商品竞争
而进行各种宣传以推广销路、招徕顾客,并非始自近年,
早在一两千年前,我们祖先就使用得烂熟了。■
参考文献
[1]管维良.中国铜镜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资讯◆
浙江永嘉瓯北丁山汉六朝古墓群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
2018年5月至9月,为配合104国道温州西过境瓯江特大桥工程建设,并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温州市文物保护
考古所、永嘉县文物馆联合对瓯北街道丁山工地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68座,其中,汉
六朝墓59座,另有唐、宋墓各1座、明清墓7座,出土陶瓷器、铜器等各类器物200多件,取得了重要成果。
本次发掘的古墓群,汉六朝墓葬占绝大多数,其分布有明显特点,除少数散布于西、北面山坡外,多数墓周瑜是怎么死的 葬选址
于向阳的东、南坡,且大体呈三组排列。各组内墓葬大体先依同一高度横向排列,部分后葬者或前或后,避让有序,
应为家族墓地。墓葬皆为土坑竖穴砖室墓,多数平面呈刀形和长方形,凸字形墓仅3座。刀形和凸字形墓室一般长度
接近6米,宽1.5米以上,墓室宽敞,底砖铺成人字形,券顶以楔形砖夹带长方形砖构筑。构筑较考究。长方形墓室较
小,一般长4米多,宽逾1米。墓砖一般长34,宽14.5,厚5厘米,两侧模印铜钱纹、青龙、白虎、鱼纹、人面、几何
纹、花瓣纹等组合纹饰。部分在一侧印有“咸康”、“咸和”、“宁康”、“元嘉”、“永明”、“升平”“永泰”
等纪年。M13封门中还出有6块画像砖,在砖面上以细线划出女侍、飞仙等形象。
多数墓葬随葬若干件青瓷,常见组合为盘口壶、罐、碗等,另有洗、砚、钵、唾壶、水盂等,有的还随葬有金、
银、铜、铁、玻璃等材质文物。数量多、品种丰富且不乏精品,如咸康二年(336)的M37除随葬盘口壶、罐、碗、
钵、洗、魁、唾壶、三足砚等17件青瓷器外,还有铜弩机、玻璃碗、石砚各1件,银指环3枚,铁镜2枚,铜钱1枚,
共什么是量比 24件器物。其中的玻璃碗仅出土于同时期的高等级贵族大墓之中,石砚、青瓷魁亦较少见。再如咸康三年(337)
的M43出土有青瓷盘口鸡首壶、盘口壶、碗、党委扩大会议 唾壶、虎子等12件青瓷器,其中的碗、鸡首壶、虎子造型端庄,制作规
整,釉质莹润光泽,质量上乘。
本次发掘是温州迄今发现汉六朝墓葬数量最多的一次,出土器物丰富,新发现文物多。玻璃碗、金珠、铜弩机、
石砚、青瓷魁、画像砖等均系温州首次发现。特别是磨花玻璃碗的发现,更是为丝绸之路贸易增添了新证。丁山汉六
朝墓群延续时间长,分布有规律,纪年墓及标准器较多,不仅对于瓯窑青瓷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发展具有极重要的现实
意义,而且对于浙江乃至江南地区汉六朝时期墓葬及青瓷形制演变规律以及丧葬习俗的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来
源:浙江文物网)
IDENTIFICATIONANDAPPRECIATION
TOCULTURALRELICS
025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09(上)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11:31: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0238641235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龙腾虎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龙腾虎跃.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