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明察

更新时间:2023-03-17 11:21:33 阅读:2 评论:0

快板串词-襄怎么读

天地明察
2023年3月17日发(作者:龙马成语)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原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

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

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

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

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

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

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

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

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

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

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

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

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

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

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

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

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

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

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

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

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

度,以临其民女包品牌推荐 。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诗》云:‘淑

人君子,其仪不忒。’”

纪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

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

乱之道也。”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

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

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

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

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

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

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感应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

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

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

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丧亲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

戚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

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

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

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孝经译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

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

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

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

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

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天子章第二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

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

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

民众都仰赖他。’”

诸侯章第三

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

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

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

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诗经•小雅•小曼》

篇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

慎地处事。’”

卿大夫章第四

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说的合乎礼法的

言语,不敢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实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不敢去做。所以不合乎礼法的话

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著意

考虑也不会越轨。於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

遇到怨恨厌恶。衣饰、语言、行为这三点都能做到遵从先代圣明君王的礼法准则,然后才能

守住自己祖宗的香火延续兴盛。这就是卿、大夫的孝道啊!《诗经•大雅•民》里说∶“要从

早到晚勤勉不懈,专心奉事天子。”

士章第五

用奉事父亲的心情去奉事母亲,爱心是相同的;用奉事父软件实施工程师 亲的心情去奉事国君,崇敬之心也

是相同的。所以奉事母亲是用爱心,奉事国君是用尊敬之心,两者兼而有之的是对待父亲。

因此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

上级,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并能守住自己对祖先的祭祀。这就是士人的孝道啊!

《诗经•小雅•小宛》里说∶“要早起晚睡地去做,不要辱及生养你的父母。”

庶人章第六

利用自然的季节,认清土地的高下优劣,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这就是普

通老百姓的孝道了。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

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

三才章第七

曾子说∶“太伟大了!孝道是多麽博大高深呀!”

孔子说∶“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天经地义,乃是人类最为

根本首要的品行。天地有其自然法则,人类从其法则中领悟到实行孝道是为自身的法则而遵

循它。效法上天那永恒不变的规律,利用大地自然四季中的优势,顺乎自然规律对天下民众

施以政教。因此其教化不须严肃施为就可成功,其政治不须严厉推行就能得以治理。从前的

贤明君主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民众,所以他首先表现为博爱,人民因此没敢遗弃父母双亲

的;向人民陈述道德、礼义,人民就起来去遵行,他又率先以恭敬和谦让垂范於人民,於是

人民就不争斗∶用礼仪和音乐引导他们,人民就和睦相处;告诉人民对值得喜好的美的东西

和今人厌恶的丑的东西的区别,人民就知道禁令而不犯法了。《诗经•小雅•节南山》篇中说∶

‘威严而显赫的太师尹氏,人民都仰望著你。’”

孝治章第八

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君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即便是对极卑微的小国的臣属也不遗弃,

更何况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了。所以会得到各诸侯国臣民的欢心,使他们奉祀先

王。治理一个封国的诸侯,即便是对失去妻子的男人和丧夫守寡的女人也不敢欺侮,更何况

对他属下的臣民百姓了,所以会得到老百姓的欢心,使他们帮助诸侯祭祀祖先。治理自己卿

邑的卿大夫,即便对於臣仆婢妾也不失礼,更何况对其妻子、儿女了,所以会得到众人的欢

心,便他们乐意奉事其父母亲。只有这样,才会让父母双亲在世时安乐、祥和地生活,死后

成为鬼神享受到后代的祭祖。因此也就能够使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灾害不发生,人为的祸乱

不会出现。所以圣明的君王以孝道治理天下,就会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诗经•大雅•仰之》

篇中说∶‘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的国家都会归顺他。’”

圣治章第九

曾子说∶“我很冒昧地请问,圣人的德行,没有比孝道更大的了吗?”

孔子说∶“天地万物之中,以人类最为尊贵。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

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敬重父亲,没有比在祭天的时候,将祖先配祀天帝更

为重大的了,而只有周公能够做到这一点。当初,周公在郊外祭天的时候,把其始祖后稷配

把天帝;在明堂祭祀,又把父亲文王配祀天帝。因为他这样做,所以全国各地诸侯能够克尽

职守,前来协助他的祭祀活动。可见圣人的德行,又有甚麽能超出孝道之上呢?因为子女对

父母亲的敬爱,在年幼相依父母亲膝下时就产生了,待到逐渐长大成人,则一天比一天懂得

了对父母亲尊严的爱敬。圣人就是依据这种子女对父母尊敬的天性,教导人们对父母孝敬;

又因为子女对父母天生的亲情,教导他们爱的道理。圣人的教化之所以不必严厉的推行就可

以成功,圣人对国家的管理不必施以严厉粗暴的方式就可以治理好,是因为他们因循的是孝

道这一天生自然的根本天性。父亲与儿子的亲恩之情,乃是出於人类天生的本性,也体现了

君主与臣属之间的义理关系。父母生下儿女以传宗接代,没有比此更为重要的了;父亲对於

子女又犹如尊严的君王,其施恩於子女,没有比这样的恩爱更厚重的了。所以那种不敬爱自

己的父母却去爱敬别人的行为,叫做违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别人的行为,叫做

违背礼法。不是顺应人心天理地爱敬父母,偏偏要逆天理而行,人民就无从效法了。不是在

身行爱敬的善道上下功夫,相反凭藉违背道德礼法的恶道施为,虽然能一时得志,也是为君

子所卑视的。君子的作为则不是这样,其言谈,必须考虑到要让人们所称道奉行;其作为,

必须想到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其立德行义,能使人民为之尊敬;其行为举止,可使人民予

以效法;其容貌行止,皆合规矩,使人们无可挑剔;其一进一退,不越礼违法,成为人民的

楷模。君子以这样的作为来治理国家,统治黎民百姓,所以民众敬畏而爱戴他,并学习仿艾

其作为。所以君子能够成就其德治教化,顺利地推行其法规、命令。《诗经•曹风•鸠》篇中

说∶‘善人君子,其容貌举止丝毫不差。’”

纪孝行章第十

孔子说∶“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

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著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

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杞,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五方面做得完备

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侍奉父母双亲,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

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在民众中间和顺相处、不与人争斗。身居高位而骄傲自大者势必要遭

致灭亡,在下层而为非作乱者免不了遭受刑法,在民众中争斗则会引起相互残杀。这骄、乱、

争三项恶事不戒除,即便对父母天天用牛羊猪三牲的肉食尽心奉养,也还是不孝之人啊。”

五刑章第十一

孔子说∶“五刑所属的犯罪条例有三千之多,其中没有比不孝的罪过更大的了。用武力胁迫

君主的人,是眼中没有君主的存在;诽谤圣人的人,是眼中没有法纪;对行孝的人有非议、

不恭敬,是眼中没有父母双亲的存在。这三种人的行径,乃是天下大乱的根源所在。”

广要道章第十二

孔子说∶“教育人民互相亲近友爱,没有比倡导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礼貌和顺,没有比

服从自己兄长更好的了。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没有比用音乐教化更好的了。更使

君主安心,人民驯服,没有比用礼教办事更好的了。所谓的礼,也就是敬爱而已。所以尊敬

他人的父亲,其儿子就会喜悦;尊敬他人的兄长,其弟弟就愉快;尊敬他人的君主,其臣下

就高兴。敬爱一个人,却能使千万人高兴愉快。所尊敬的对象虽然只是少数,为之喜悦的人

却有千千万万,这就是礼敬作为要道的意义之所在啊。”

广至德章第十三

孔子说∶“君子教人以行孝道,并不是挨家挨户去推行,也不是天天当面去教导。君子教人

行孝道,是让天下为父亲的人都能得到尊敬。教人以为弟之道,是让天下为兄长的人都能受

到尊敬。教人以为臣之道,是让天下为君鲁滨逊漂流记好词摘抄 主的能受到尊敬。《诗经•大雅•酌》篇里说∶‘和

乐平易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不是具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其怎麽能使天下民众顺从而如

此伟大呢!”

广扬名章第十四

孔子说∶“君子侍奉父母亲能尽孝,所以能把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对国君的忠心;奉事兄长能

尽敬,所以能把这种尽敬之心移作对前辈或上司的敬顺;在家里能处理好家务,所以会把理

家的道理移於做官治理国家。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

会显扬於后世了。”

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说∶“像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已经听过了天子的教诲,我想再冒昧地问

一下,做儿子的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就可称得上是孝顺了吗?”孔子说∶“这是甚麽话呢?

这是甚麽话呢?从前,天子身边有7个直言相谏的诤臣,因此,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

也不会失去其天下;诸侯有直言谏争的诤臣5人,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他的

诸侯国地盘;卿大夫也有3位直言劝谏的臣属,所以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自己

的家园。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劝争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的有敢於直

言力争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於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亲所为,

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争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争。所以对於不义之

事,一定要谏争劝阻。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麽称得上是孝顺呢?”

感烤鸡的制作方法 应章第十六

孔子说∶“从前,贤明的帝王奉事父亲很孝顺,所以在祭祀天帝时能够明白上天覆庇万物的

道理;奉事母亲很孝顺,所以在社祭后土时能够明察大地孕育万物的道理;理顺处理好长幼

秩序,所以对上下各层也就能够治理好。能够明察天地覆育万物的道理,神明感应其诚,就

会彰明神灵、降临福职业梦想 瑞来保佑。所以虽然尊贵为天子,也必然有他所尊敬的人,这就是指他

有父亲;必然有先他出生的人,这就是指他有兄长。到宗庙里祭祀致以恭敬之意,是没有忘

记自己的亲人;修身养心,谨慎行事,是因为恐怕因自己的过失而使先人蒙受羞侮辱。到宗

庙祀表达敬意,神明就会出来享受。对父母兄长孝敬顺从达到了极至,即可以通达於坤明,

光照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感应相通。《诗经•大雅•文王有声》篇中说∶‘从西到东,从南

到北,没有人不想悦服的。’”

事君章第十七

孔子说∶“君子奉事君王,在朝廷为官的时候,要想看如何竭尽其忠心;退官居家的时候,

要想看如何补救君王的过失。对於君王的优点,要顺应发扬;对於君王的过失缺点,要匡正

补救,所以君臣关系才能够相互亲敬。《诗经•小雅•隰桑》篇中说∶‘心中充溢著爱敬的情

怀,无论多麽遥远,这片真诚的爱心永久藏在心中,从不会有忘记的那一天。’”

丧亲章第十八

孔子说∶“孝子丧失了父母亲,要哭得声嘶力竭,发不出悠长的哭腔;举止行为失去了平时

的端正礼仪,言语没有了条理文采,穿上华美的衣服就心中不安,听到美妙的音乐也不快乐,

吃美味的食物不觉得好吃,这是做子女的因失去亲人而悲伤忧愁的表现。父母之丧,3天之

后就要吃东西,这是教导人民不要因失去亲人的悲哀而损伤生者的身体,不要因过度的哀毁

而灭绝人生的天性,这是圣贤君子的为政之道。为亲人守丧不超过3年,是告诉人们居丧是

有其终止期限的。办丧事的时候,要为去世的父母准备好棺材、外棺、穿戴的衣饰和铺盖的

被子等,妥善地安置进棺内,陈列摆设上、簋类祭奠器具,以寄托生者的哀痛和悲伤。出殡

的时候,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地哀痛出送。占卜墓穴吉地以安葬。兴建起祭祀用的庙宇,使

亡灵有所归依并享受生者的祭祀。在春秋两季举行祭祀,以表示生者无时不思念亡故的亲人。

在父母亲在世时以爱和敬来奉事他们,在他们去世后,则怀看悲哀之情料理丧事,如此尽到

了人生在世应尽的本分和义务。养生送死的大义都做到了,才算是完成了作为孝子侍奉亲人

的义务。”

国学经典:《千字文》原文及注释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

着储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

阴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海水咸,河水淡;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有了仓颉,开始创造了文字,有了嫘祖,人们才穿起了遮身盖体的

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有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贤君身坐朝廷,探讨治国之道,垂衣拱手,和大臣共商国事。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四方各族人都归附向往。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远远近近都统一在一起,全都心甘情屈服贤君。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凤凰在竹林中欢鸣,白马在草场上觅食,国泰民安,处处吉祥。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贤君的教化覆盖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女子要思慕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

信使可复器欲难量:诚实的话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车站作文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诗经」中因此有「羔羊」篇传扬。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高尚的德行只能在贤人那里看到;要克制私欲,努力仿效圣人。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像形体端庄,仪表也随之肃

穆一样。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祸害是因为多次作恶积累而成,幸福是由于常年行善得到的奖赏。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一尺长的璧玉算不上宝贵,一寸短的光阴却值得去争取。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供养父亲,待奉国君,要做到认真、谨慎、恭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对父母孝,要尽心竭力;对国君忠,要不惜献出生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要早起晚睡,让父母冬

暖夏凉。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能这样去做,德行就同兰花一样馨香,同青松一样茂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还能延及子孙,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仪态举止要庄重,看上去若有所思;言语措辞要稳重,显得从容沉

静。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无论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认真去做,有好的结果更为

重要。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有德能孝是事业显耀的基础,这样的人声誉盛大,传扬不已。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劈山救母 :学习出色并有余力,就可走上仕道〈做官〉,担任一定的职务,参与

国家的政事。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召公活着时曾在甘棠树下理政,他过世后老百姓对他更加怀念歌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选择乐曲要根据人的身份贵贱有所不同;采用礼节要按照人的地位高

低有所区别。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长辈和小辈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在外面要听从师长的教诲,在家里要遵守母亲的规范。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是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兄弟之间要非常相爱,因为同受父母血气,犹如树枝相连。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结交朋友要意相投,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最仓促、危急的情况下也不能拋

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气节、正义、廉洁、谦让的美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品性沉静淡泊,情绪就安逸自在;内心浮躁好动,精神就疲惫困倦。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保持纯洁的天性,就会感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天性就会转移改

变。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坚持高尚铁情操,好的职位自然会为你所有。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古代的都城华美壮观,有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东京洛阳背靠北邙山,南临洛水;西京长安左跨渭河,右依泾水。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宫殿盘旋曲折,重重迭迭;楼阁高耸如飞,触目惊心。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宫殿上绘着各种飞禽走兽,描画出五彩的天仙神灵。

丙舍傍启甲帐对楹:正殿两边的配殿从侧面开启,豪华的账幕对着高高的楹柱。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宫殿中大摆宴席,乐人吹笙鼓瑟,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登上台阶进入殿堂的文武百官,帽子团团转,像满天的星星。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右面通向用以藏书的广内殿,左面到达朝臣休息的承明殿。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里收藏了很多的典籍名著,也集着成群的文武英才。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书殿中有杜度的草书、钟繇的录书,还有漆写的古籍和孔壁中的经

典。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宫延内将想依次排成两列,宫廷外大夫公卿夹道站立。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他们每户有八县之广的封地,配备成千以上的士兵。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他们戴着高高的官帽,陪着皇帝出游,驾着车马,帽带飘舞着,好

不威风。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他们的子孙世代领受俸禄,奢侈豪富,出门时轻车肥马,春风得意。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朝廷还详尽确实地记载他们的功德,刻在碑石上流传后世。

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周武王磻溪遇吕尚,尊他为“太公望”;伊尹辅佐时政,商汤王封他

为“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周成王占领了古奄国曲阜一带地面,要不是周公旦辅政哪里能成?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齐桓公九次会合诸侯,出兵援助势单力薄和面临危亡的诸侯小国。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汉惠帝做太子时靠绮里季才幸免废黜,商君武丁感梦而得贤相传说。

俊乂密勿多士寔宁:能人治政勤勉努力,全靠许多这样的贤士,国家才富强安宁。

晋楚更霸赵魏困横:晋、楚两国在齐之后称霸,赵、魏两国因连横而受困于秦。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晋献公向虞国借路去消灭虢国;晋文公在践土与诸侯会盟,推为盟

主。

何遵约法韩弊烦刑:萧何遵循简约刑法的精神制订九律,韩非却受困于自己所主张的严

酷刑法。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秦将白起、王翦,赵将廉颇、李牧,带兵打仗最为高明。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他们的声威远传到沙漠边地,美誉和画像一起流芳后代。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九州处处有留有大禹治水的足迹,全国各郡在秦并六国后归于统一。

岳宗泰岱禅主云亭:五岳中人们最尊崇东岳泰山,历代帝王都在云山和亭山主持禅礼。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名关有北疆雁门,要塞有万里长城,驿站有边地鸡田,奇山有天台

赤城。

昆池碣石巨野洞庭:赏池赴昆明滇池,观海临河北碣石,看泽去山东钜野,望湖上湖南

洞庭。

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江河源远流长,湖海宽广无边。名山奇谷幽深秀丽,气象万千。

治本于农务资稼穑:治国的根本在发展农业,要努力做好播种收获这些农活。

俶载南亩我艺黍稷:一年的农活该开始干起来了,我种上小米,又种上高梁。

税熟贡新劝赏黜陟:收获季节,用刚熟的新谷交纳税粮,官府应按农户的贡献大小给予

奖励或处罚。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孟轲夫子崇尚纯洁,史官子鱼秉性刚直。

庶几中庸劳谦谨敕:做人要尽可能合乎中庸的标准,勤奋、谦逊、谨慎,懂得规劝告诫

自己。

聆音察理鉴貌辨色:听别人说话,要仔细审察是否合理;看别人面孔,要小心辨析他的

脸色。

贻厥嘉猷勉其祗植:要给人家留下正确高明的忠告或建议,勉励别人谨慎小心地处世立

身。

省躬讥诫宠增抗极:听到别人的讥讽告诫,要反省自身;备受恩宠不要得意忘形,对抗

权尊。

殆辱近耻林皋幸即:知道有危险耻辱的事快要发生,还不如归隐山林为好。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疏广疏受预见到危患的苗头才告老还乡,哪里有谁逼他们除下官印?

索居闲处沉默寂寥:离群独居,悠闲度日,整天不用多费唇舌,清静无为岂不是好事。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想想古人的话,翻翻古人的书,消往日的忧虑,乐得逍遥舒服。

欣奏累遣戚谢欢招:轻松的事凑到一起,费力的事丢在一边,消除不尽的烦恼,得来无

限的快乐。

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池里的荷花开得光润鲜艳,园中的草木抽出条条嫩枝。

枇杷晚翠梧桐蚤凋:枇杷到了岁晚还是苍翠欲滴,梧桐刚刚交秋就早早地凋谢了。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陈根老树枯倒伏,落叶在秋风里四处飘荡。

游鵾独运凌摩绛霄:寒秋之中,鲲鹏独自高飞,直冲布满彩霞的云霄。

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汉代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恋于读书,眼睛注视的都是书袋和书箱。

易輶攸畏属耳垣墙:说话最怕旁若无人,毫无禁忌;要留心隔着墙壁有人在贴耳偷听。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安排一日三餐的膳食,要适合各位的口味,能让大家吃饱。

饱饫烹宰饥厌糟糠:饱的时候自然满足于大鱼大肉,饿的时候应当满足于粗菜淡饭。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亲属、朋友会面要盛情款待,老人、小孩的食物应和自己不同。

妾御绩纺侍巾帷房:小妾婢女要管理好家务,尽心恭敬地服待好主人。

纨扇圆絜银烛炜煌:绢制的团扇像满月一样又白又圆,银色的烛台上烛火辉煌。

昼眠夕寐蓝笋象床:白日小憩,晚上就寝,有青篾编成的竹席和象牙雕屏的床榻。

弦歌酒宴接杯举觞:奏着乐,唱着歌,摆酒开宴;接过酒杯,开怀畅饮。

矫手顿足悦豫且康: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真是又快乐又安康。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子孙继承了祖先的基业,一年四季的祭祀大礼不能疏忘。

稽颡再拜悚惧恐惶:跪着磕头,拜了又拜;礼仪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诚。

笺牒简要顾答审详:给别人写信要简明扼要,回答别人间题要详细周全。

骸垢想浴执热愿凉:身上有了污垢,就想洗澡,好比手上拿着烫的东西就希望有风把它

吹凉。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家里有了灾祸,连牲畜都会受惊,狂蹦乱跳,东奔西跑。

诛斩贼盗捕获叛亡:对抢劫、偷窃、反叛、逃亡的人要严厉惩罚,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布射僚丸嵇琴阮啸:吕布擅长射箭,宜僚有弄丸的绝活,嵇康善于弹琴,阮籍能撮口长

啸。

恬笔伦纸钧巧任钓:蒙恬造出毛笔,蔡伦发明造纸,马钧巧制水车,任公子垂钓大鱼。

释纷利俗竝皆佳妙:他们的技艺有的解人纠纷,有的方便群众,都高明巧妙,为人称道。

毛施淑姿工颦妍笑:毛嫱、西施年轻美貌,哪怕皱着眉头,也像美美的笑。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可惜青春易逝,岁月匆匆催人渐老,只有太阳的光辉永远朗照。

璇玑悬斡晦魄环照:高悬的北斗随着四季变换转动,明晦的月光洒遍人间每个角落。

指薪修祜永绥吉劭:行善积德才能像薪尽火传那样精神长存,子孙安康全靠你留下吉祥

的忠告。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如此心地坦然,方可以昂头迈步,应付朝廷委以的重任。

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如此无愧人生,尽可以整束衣冠,庄重从容地高瞻远望。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这些道理孤陋寡闻就不会明白,只能和愚味无知的人一样空活一世,

让人耻笑。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编完「千字文」乌发皆白,最后剩下“焉、哉、乎、也”这几个语

气助词。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11:21: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0232931457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天地明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天地明察.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天地明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