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2012-09-25
目前,都市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卡德维浴缸 化大都市郊区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纵观都市农
业100多年的历程,世界各地出现了奇异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都市农业的快速
发展。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势头也比较迅猛,因此探讨国外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有助于推
进我国都市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分类
一是从国别或地域看,有美国模式、德国模式、日本模式、新加坡模式等。
二是根据都市农业的实施情况分为成品农业模式(出售产品和加工品为主)、生态农业
模式、设施农业模如果不爱 式、精准农业模式。
三是根据其功能,有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美国模式,以生态、社会功能为主的欧洲模式,兼顾经济、社
会、生态功能的亚洲模式等。
四是根据产品属性,分为体验型(如养宠物自我消遣)、服务型(如养宠物供人观赏以取得收入)和
产品型(如养宠物直接出售获得收入),也有多目的的混合型。如美国、荷兰的都市农业属产品型,台湾以
服务型为主,日本、意大利等国以体验型、服务型为主。
五是依据生产内容,有的总结为郊外生态防护林业、郊外食物农业、城市园林园艺农业、
城郊旅游农业、市内楼宇农业、都市文化农业,有的归纳为设施农业、种苗业、农产品物流业、观光休闲农
业、农业科技园区、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校园广告 也有的概括为生态景观型、高科技设施型、农业旅游度假型、
体验参与型和特色精品型等。
六是根据产生机制,分为原生型都市农业和诱致型都市农业。
化发展影响而形成,在落后城市是城市贫民借以谋生的自发农业,市生态功能
的自觉农业。诱致型农业首先是半企业行为的现代企业,区;随后是扩散型农
业,即大城市郊区的现代都市型农业。
、国外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成功做法
(一)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美国模式
其主要形式是市民农园。参与市民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或种植者共同分担生产成
本、风险及盈利,农园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的农产品。目前美国都市农业占总
面积的10%,其价值占美国农产品总价值的1/3以上。美国学者认为,市民
农园加强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心得体会 农民和消费者的关系,增加了区域食品供给,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二)以生态、社会功能为主的欧洲模式
原生型农业是直接受城市
在现代城市是为了保护城
如城市近郊区的农业园
1•德国模式。19世纪德国政府为每户市民提供一小块荒丘,市民用作自家的“小菜园”,
实现蔬菜生产自给自足。后来,市民农园的土地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另一
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每一市民农园的规模约有20000m2,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
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每个承租人租地1哪种奶粉最好 00m2,作文我爱我家 租赁期25—30年。政府不干涉市民种
什么、如何经营,但其产品不能出售,这是与美国市民农园的主要区别之一。承租人中途可以退出或转让。
目前德国市民农园的承租者83万人,产值占到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3左右。
2•荷兰模式。荷兰十分强调农业与环境、自然的协调发展,重视农业的社会责任。借助发达的设施农
业,该国集约生产经营花卉、蔬菜及奶类食品,使人均农产品出口创汇居世界榜首。
(三)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的亚洲模式
1•日本模式。日本都市农业伴随着农业观念即经济功能转向社会、生态功能的变化,在各级政府的大力
扶持下形成三种主要模式:一是观光农业,即设立菜、稻、果、树等田园,吸引游人参观体验,其实质是
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二是设施农业,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运
用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艺技术,建设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一年四季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三
是特色农业,即通过有实力的农业集团建设一些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并依托先进的
科技进行深层次开发。
2•新加坡模式。其都市农业既有生产功能,也有供市民参观、学习、休闲之功能,十分重视都市农业向
高科技、高产值发展。主要模式:一是农业科技园,国家投资基本建设,然后通过招标方式租给商人或公
司,租期为10年;二是农业生物科技园,主要进行新农业技
术研究与开发工作;三是海水养殖场。
(四)以郊外食物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模式
20世纪中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后,拉美、非洲一些国家也开始发展以郊外食物农业为主的都市农
业发展模式。专家统计,生活在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国城市中
的6.5亿市民中,就有2.5亿人通过都市农业获得部分食物;市
民家庭食物自产率在东雅加达市达到18%,内罗毕市达到50%,而坎帕拉市达到60%
(Mougeot,1994);在哈瓦那,城市菜园明显提高了农户家庭及其所在社区的食物数量和质
量(尼科•巴克,2005)。
三、我国值得借鉴的经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家乐几乎遍布我国各大城市;各省会城市建有郊外蔬菜生产基地,为市民提
供了丰富的新鲜蔬菜,甚至为城市超市提供一定数量的有机农产品;一些特大
城市如北京,建设了郊外生态防护林体系,还有以陕西杨凌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园和设施农业等,国外都市农
业的发展模式在我国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发展。
尽管我国都市农业蓬勃发展,但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只重视经济功能,忽视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
的问题。很多地方照搬照抄国外模式,都市农业区域特色不突出,都市农业人才匮乏,政府政策滞后、缺
失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一些地方出现盲目发展旅游、休闲、
观光农业,破坏了生态环境等问题。
国外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的成功做法中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主要有:
第一,坚持多元化功能目标。都市农业能产生经济、人文、生态、社会效益,能发挥经济、人文、生
态、社会功能,具有多效能特征。纵揽美国模式、德国模式、荷兰模式和日本模式等,尽管在各国其功能侧
重点不同,但都表明都市农业具有多元化功能,即具有高质量
的生产功能,资源低耗与高效利用、环境洁净、景观优雅等生态功能,生活、就业、安全、福利等社会功
能,以及教育、培训、示范、带动等服务功能。所以,我国必须改变只重生日快乐祝自己 视经济功能,忽视生态和社会功能
的做法,坚持多元化功能目标。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必须围绕都市农业的多元化功能,鼓励以
生产功能为主,兼顾生态科教、服务就业等功能,科学规划其布局,积极转换都市农业的经营模式。这样,
不仅能满足城市居民一年四季能吃到新鲜、优质和安全的农产
品,享受农业休闲文化的需求,还能成为农耕文化的教育基地,拓宽城郊农民的就业渠道,扩展涉农二、
三产业的发展。
第二,坚持以高科技为支撑。众所周知,新加坡在国土面积有限、自然资源贫乏条件下
主要依托高科技,注重资金、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注重引进工业生产管理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
技术,生产出了优质安全的高档农产品;荷兰也借助发达的设施农业,使人
均农产品出口创汇居世界榜首。可见,发展都市农业必须以高科技为支撑。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都市农业科技同样是都市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都市大工业的技术、人才、设
备形成了都市农业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和产业基础,而且整个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是其稳定
扩展的长期基础。
我国都市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总体偏低,更要坚持以高科技来支撑都市农业的发展。一
是加快实施都市农民培训工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山药的营养 都市农民是都市农业发展
的主力军;二是加快完善农业高等院校都市农业专业设置,为社会输送大量都市农业人才;三是推进都市农
业生产技术从传统型转向高新型。当前可以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引进
实用的农业高新技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农业科技园等。
第三,突出区域特色优势。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在土地资源享赋、自然
资源条件、经济实力强弱、技术进步程度、国家政策,尤其是城市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各国都市农业
呈现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发展都市农业要根据城市各区域功能定位,突出区域特色优势。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千差万别,每个城市应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农
业,更加注重突出自身的禀赋优势。当前,我国东部沿海大城市社会经济已达到较高水平,可积极发展高附
加值和外向型出口创汇都市农业,大力拓展其生态保护、休闲娱乐和文化传
承等功能;中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可以用工业化带动农业的发展,主要发展郊外食
物都市农业模式;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在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
建设基础上,借助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遗产,主要发展生态产业、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等都市农业模式;
东北老工业基地可利用先天的农业资源优势,加上城郊的便利交通条件,借
鉴美国大农场都市农业发展模式,发展高科技设施型、特色精品型农业等。
第四,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由于都市农业具有显著的公共产品特征,日本各级政府给
予了多项保护政策。据1996年日本全国农业委员会都市农业对策协议会统计,日本全国都、
道、府、县和市、村各级制定的振兴都市农业的举措(如低息融资、资助)不下250项;日
本政府还教学计划语文 关注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政府除加强正规学校培养农业劳动者外,对初次从事都市农业的人
们提供无息贷款、资助学习等,让农民学习农业技术和营销方法。
所以,我国也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一是宣传都市农业理念,增强政府
管理层、规划部门及社会各层对其功能与作用的认识,将其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并通过
制定地方性法规予以保障;二是加大都市农业用地的保护力度,完善鼓励都市农业发展的配
套优惠政策;三是加大都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建立产前、产中、产后
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建设起覆盖全国的、信息面广、辐射能力强的都
市农业信息系统;四是构建都市农业投融资机制,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
多元化投入新格局;五是积极培养都市农业各类专门人才,加快实施绿色证书制度,逐步提
高务农人员的整体素质;六是加强农业关联部门的配合,完善政府的都市农业管理体制。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09:20: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90160511456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城市菜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城市菜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