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这两句诗句描写了________的场面,反衬了
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下列选项中,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内心的冲突。
B.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C.作者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增加了信心。
D.作者想和“姜尚”和“伊尹”一样过着悠闲洒脱的生活。
【答案】(1)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2)D
【解析】【分析】(1)李白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金樽清酒斗十
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意思是: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两句
用夸张的笔法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D.有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
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故选D。
故答案为:⑴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
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2)解答这类选择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②看是否
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
枝节,即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⑤看是否以偏概全,
故意反说,如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
听觉等。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
落瓶中的花,也好像默默无言。
(2)思念家乡的惆怅、飘泊不定的伤感、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的忧伤。
【解析】【分析】(1)“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这两个写景句子的重点都在
“无语”,其手法都是用动态突出静态。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
语;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像默默无言。据此理解作答。
(2)《浣溪沙春日即事》是宋代词人刘辰翁的词作。此词以首尾四句写景,中间两句写
人。所写的是思乡之情,又不全是乡思,把从午睡后到傍晚的一段百无聊赖的情思和盘托
出。本篇主要写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更增添乡思的无比惆怅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吹落
瓶中的花,也好像默默无言。
⑵思念家乡的惆怅、飘泊不定的伤感、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的忧伤。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
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
力求优美。要抓住词句的主要意象的特征。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
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
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附参考译文】
游蜂越飞越远,不知回巢。春天到了,几行翠绿的新柳上几只乌鸦在啼叫,想想当初春
天离开家,便是天涯相隔。午睡初醒时心情厌烦,无心赏画,于是卷起了画,燕子归来,
依傍着人飞翔,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晚风习习,瓶花凋落,也好像默默无言。
3.古诗阅读
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其二)
(宋)范成大
玉雪飘零贱似泥,
惜花还记赏花时。
赏花不许轻攀折,
只许家人戴一枝。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范诗和陆词都写了梅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梅
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而
不悔品格的赞赏。
【解析】【分析】要求答出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读懂诗句后结合知人论世
的方法解读。两首诗都明白如话,很好理解。如“玉雪飘零贱似泥”是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
泥;“赏花不许轻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是说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自然表达
的是对梅花的爱惜之情。而陆词的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
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
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
故答案为:范诗写寒梅被狂风吹落成泥,赏花不许攀折、只许家人戴一枝,表达了诗人对
梅花的爱惜之情;陆词写梅花被车轮碾压成尘依然芳香如故,表达了词人对坚贞不屈、死
而不悔品格的赞赏。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和鉴赏。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逻理解诗歌的内容,感
受诗歌的情感。考生要从诗歌的内容来剖析诗人的情感,从中去比较,分析不同的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壮
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2)有人说“归雁天”“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B
(2)同意。理由:一是作者身处“胡天”,二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
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解析】【分析】⑴B:能体现边塞神奇壮丽的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景
物。故选B。
⑵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
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
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
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故答案为:⑴B;
⑵同意。理由:一是作者身处“胡天”,二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
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盆栽苹果 赏析。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
法,再和诗词相关诗词句内容和手法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仔细体味试题要求,理解试题的侧重点,
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反复阅读诗句,从关键词语、诗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
分析作答。
5.阅读《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牙璋]古代发兵所用的兵符。这里指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凤阙]汉建章宫的圆阙,
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1)从下面所给的选项中任选一句诗,结合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
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甲: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乙: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2)意象是诗歌中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两首诗都从视
觉和听觉的角度,使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意象,写出了激烈紧张的战斗场
景,进而表达出________的情感。
【答案】(1)答案示例甲:敌兵滚滚而来,像一片黑云,翻卷着,涌动着,逼近城墙,
城墙仿佛将要坍塌了;我军严阵以待,适逢日光从云隙间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铠
甲上,铠甲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耀人眼目。答案示例乙:大雪铺天盖地从天空中飘落
下来,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着,怒吼着,与雄壮的进军
鼓声交织在一起,似乎也卷入了激烈拼杀的战阵。
(2)旗;鼓;忠君爱国
【解析】【分析】(1)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
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
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①描绘“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的画面,要抓住诗句中的“黑云”“城”“甲光”“金鳞”几个意象,运用合理的
想象,描绘出两军对垒的情势来作答。②描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画面,要抓住
诗句中的“雪”“凋旗画”“风”“鼓声”几个意象,运用合理的想象,描绘战场的环境。
(2)《雁门太守行》中的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和《从军行》诗句“雪
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中都运用意象“旗”和“鼓”来描绘激烈紧张的战斗场景,表达作者“忠
君爱国”的思想,这可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可以看出。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答案示例甲:敌兵滚滚而来,像一片黑云,翻卷着,涌动着,逼近城墙,城
墙仿佛将要坍塌了;我军严阵以待,适逢日光从云隙间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铠甲
上,铠甲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耀人眼目。答案示例乙:大雪铺天盖地从天空中飘落下
来,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着,怒吼着,与雄壮的进军鼓
声交织在一起,似乎也卷入了激烈拼杀的战阵;
⑵旗;鼓;忠君爱国。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这种题型主要
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
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
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
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
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
(3)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1)修辞手法:用典。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诗人用“沉舟”和“病树”自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仕宦浮沉的感叹;另外这两句
诗还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3)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解析】【分析】(1)“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
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
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另一是“烂柯人”,据
《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
(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
人都已死尽。所以运用的是: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
迁的感叹。
(2)诗人被贬23年,今朝回来,感慨万千。在诗中诗人用“沉舟”和“病树”自喻,表达了
诗人对世事变迁、仕宦浮沉的感叹;同时这两句诗还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3)本诗是诗人回洛阳途中,在扬州遇到白居易,白居易对诗人的遭遇表达同情和惋
惜,刘禹锡在和诗中虽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但以“长精神”,表达乐观豁达;进取向
上;坚韧不拔的精神。
故答案为:⑴修辞手法:用典。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
变迁的感叹。
⑵诗人用“沉舟”和“病树”自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仕宦浮沉的感叹;另外这两句诗
还蕴含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⑶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句的修辞用法和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歌的内容,了
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学习过程中药注意书本上的注释。
⑵本题考查诗歌名句的赏析,解答此题要选准赏析的角度,从内容和情感上进行分析理
解。
⑶本题考查诗歌主旨的理解。考生要全面理解诗歌,结合诗人的人生际遇、理想抱负、情
感思想等进行分析。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南浦①
王安石
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注】①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
(1)“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明。
(2)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的“撩”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因风粼粼而起的是“鸭绿”色的“水光”;柔和的阳光映照下“袅袅”而垂的当是
“鹅黄”色的新柳。“鸭绿”与“鹅黄”用的都是借代手法。
(2)第二句中一个拟人化的“撩”字,极富情态,既从侧面烘托了南浦风光旖旎,又点明引
发诗歌创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
【解析】【分析】(1)“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东风吹动了一江春水波光
粼粼,摇动的新柳柔美地垂在岸边。“鸭绿”深绿色,代指春水,也就是“粼粼起”的水光;
“鹅黄”嫩黄色,代指新柳。用了借代手法,以颜色代本体。
(2)“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在南浦东冈吹东风的二月之时,美丽的景色
让我诗兴大发。“撩”:引逗,挑弄。用了拟人手法,把“物华”比作诱人的美女,写出南浦
风景之美,撩动我心,勾起我写诗的欲望。
故答案为:⑴因风粼粼而起的是“鸭绿”色的“水光”;柔和的阳光映照下“袅袅”而垂的当是
“鹅黄”色的新柳。“鸭绿”与“鹅黄”用的都是借代手法;
⑵第二句中一个拟人化的“撩”字,极富情态,既从侧面烘托了南浦风光旖旎,又点明引发
诗歌创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鸭绿即鸭头绿,深绿色,代指春
水。鹅黄:嫩黄色,代指新柳。“鸭绿”、“鹅黄”都是借代的手法;
⑵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
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答题格式:(“?”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
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
了诗人?的感情。)
8.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指________。
(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
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
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答案】(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B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找指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方法是根据文章内容到
指代词的前面去找,找到后放回语句,检验意思是否正确。“此事古难全”意思是这样的事
情从来都难以两全。根据诗句内容可知,“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B.错在“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正确说法应该是“人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
缺是一种自然常理”。故选B。
故答案为: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⑵B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
歌的内容,考生要运用平时的解题方法进行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对选项
逐项进行辨析,判断正误。
9.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颈联中,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自比。
(2)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扬州写了本首诗来酬答白居易的赠诗。B.诗人离开巴山楚水之地已经二十三年
了。
C.诗人借《闻笛赋》来表达对向秀的怀念。D.诗人在酒乐之中忘却了被贬之悲痛。
【答案】(1)沉舟;病树
(2)A
【解析】【分析】(1)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出两重情绪:一是感到惆怅,因
为经历长时间的贬谪生活,已是世事沧桑、人事皆非:二是不失达观,意指自己虽屡遭贬
谪,但新人辈出,也令人欣慰,表现出诗人面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及积极进
取的人生态度。
(2)B.“离开巴山楚水之地已经二十三年了”,表述错误。二十三年:从刘禹锡被贬为连州
刺史,至被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二十
三年。“二十三年”指诗人遭受贬谪二十三年了。C.诗人借《闻笛赋》来表达了世态的变迁
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D.全诗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
的意志。并非忘记被贬之痛。
故选A。
故答案为:⑴沉舟;病树;
⑵A。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
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
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的“酬”“翻似”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
容简要分析。
【答案】(1)“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翻似”,是反而像,反倒像。
(2)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写了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
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积极向上的情感。
【解析】【分析】(1)读懂标题和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意
思:刘禹锡与白居易在在扬州相逢,在酒席上,白居易曾为刘禹锡作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
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
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就回赠了该诗来答谢白居易。“酬”:答谢,
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到乡翻似烂柯人”:久谪归来,自己成了
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翻”同“反”,表示转折,
相当于“反而”“却”。“翻似”就是“反而像”。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
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
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
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
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沉舟”二字描写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规
律,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
必将取代旧事物。
故答案为:⑴“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翻似”,是反而像,反倒像。
⑵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写了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
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积极向上的情感。
【点评】⑴本题难度不大,考生要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回答,注意作者的写作背景、表
现手法的运用等。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赏析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诗歌内容的理
解,要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人生经历等进行分析。
二、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
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
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
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余拏一小舟________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苏的生活方
式。
B.文章白描雪景后,详写喜遇知己,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而且绘景写人,相映成趣。
C.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况且文章末尾还出现了舟
子,显得前后矛盾。
D.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
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愁绪。
【答案】(1)撑(船);哪;尽力
(2)①在湖上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②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
(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散粒人影罢
了。
(3)C
【解析】【分析】(1)第一句话的大意是我撑着一叶小舟。故“拏”的意思是撑(船)。第
二句话的大意是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故“焉”的意思是哪。第三句话的大意是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故“强”的意思是尽力。
(2)第一句的重难点词语有:焉,哪;更,还。第二句的重难点词语有:惟,只;痕,
痕迹。
(3)C项,前后说法不矛盾。在作者看来,芸芸众人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如
不在,反映了张岱文人雅士的孤傲性格。故选C。
故答案为:⑴撑(船);哪;尽力
⑵①在湖上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②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
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散粒人影罢了。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
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附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
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
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
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
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
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
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乙】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
(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②未穷青之技________
(2)文中画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4)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
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1)等到;未尽,即指没有学完
(2)D
(3)①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②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
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4)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
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
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
更高的目标。
【解析】【分析】⑴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
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等到;②句
意: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穷:尽。
⑵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秦青打着
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所以其停顿
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故选:D。
⑶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
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①但,只、仅。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
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句意: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罢了。②乃,于是、就。谢,道歉。归,回去。句意:薛谭(听了后)便(向秦
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⑷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
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主要用语言劝说,现
身说法,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鼓励吕蒙求学。“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
林木,响遏行云。”一句表明秦青没有用语言劝说,而是通过高超的演唱水平,让薛谭意识
到自己的差距,从而安心求学。
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
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开卷有
益“的道理,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薛谭的变化说明了学
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不能骄傲自满。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有成功就骄傲
自满的心态,不要浅尝辄止的学习,学习必须虚书的图片 心、持之以恒。
故答案为:⑴①等到;②未尽,即指没有学完。
⑵D;
⑶①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②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⑷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
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
达到劝人的目的。
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
更高的目标。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
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
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
停顿;介词前停顿。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
直译为主”的原则。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
号入座。
⑷本题考查分析内容,探究道理。答题时应注意,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
的目的,再根据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探究启
示或道理。
【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
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
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
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
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阿
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
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乙】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
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
(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13.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①而
弗牵,强②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
思,可谓善喻矣。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③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
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④以解;不善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
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①道:引导。②强:劝勉。③庸:功劳,①说:通“脱”,解脱。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故君子之教喻也________
②师逸而功倍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②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3)说说【乙】文是怎样阐明“进学之道”的?
(4)我们学过的《虽有嘉肴》也出自《礼记学记》,你如何理解其中“教学相长”这一观
点?
【答案】(1)所以;闲适,轻松
(2)①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②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
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
(3)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
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4)“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
不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故”,因此,所
以。“逸”,闲适,轻松。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既:已经;之所由:之所以……的方法。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②道:引导;和:和谐,融洽;强:劝勉;开:
启发。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
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
又从而怨之”,这句话把“善学者”与“不善学者”进行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这句话
把“善问者”和“不善问者”进行对比,并且以“攻坚木”设喻,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
序渐进。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
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
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因此教与学相互促进。
故答案为:⑴所以;闲适,轻松
⑵①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方法。②引导而不牵制能使师生关系融洽,劝勉而
不压制能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接受,启发而不说尽能使学生思考。
⑶先以“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对比,强调善学者自我努力的重要性;再以“攻坚木”设喻,
强调善问者发问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⑷“教学相长”是指学与教相互促进,通过学习,丰富学识,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不
足,又会促进自己深入学习。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
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
较做出选择。
⑵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
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
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
美。
⑶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常用的论证方
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然后认真研
读所给内容,辨明其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最后围绕中心论点或本段论点,并结合这种论证
方法本身的特点,分析其作用。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
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理解。
【译文】
君子知道了教育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也明白了教育之所以失败的道理,这以后就可以
做一个称职的老师了。所以,称职的老师在施行教育的时候,是善于告诉学生并且让学生
明白的。第一是只注重引导,而不是强行牵拉着学生走,去强迫学生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第二是督促勉励学生,但是不要过于严厉,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思考,使他们丧失自己;
第三是适当给学生以点拨,但是不要直接把答案交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如果
只作引导,而并不去逼迫学生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那么,就能够亲和的处理好与学生
的关系,让学习过程愉悦和谐起来;教师如果严格要求学生,而并不去强制压抑学生的自
主性、创造性,那么,就能够让学生自由发挥,个性志趣都能充分发展;教师如果只加以
点拨提示,开启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兴趣,而并不是答案直接交给学生,使得学生学习
被动,那么,就能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习惯了。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热
情上进,个性创新,独立研学,那么,就可以算作是称职的教师了。
对善于学习的学生,老师教得轻松,毫不费力,学生却学习得很好,并且跟老师一样
轻松,还能对老师教学有方非常钦佩。对不善于学习的学生,老师教得费力,非常劳累,
学生却学得不好,并且跟老师一样劳累,还会对老师严厉的督责心生埋怨。善于提问的老
师,向学生提问好像用斧头劈砍坚硬的木材一样,先从容易劈砍的地方砍起,最后才去劈
砍木材的关节、根部;等到这样做的次数多了,难于劈砍的关节、根部就可以得心应手的
劈砍开了。不善于提问的老师呢,恰恰与此相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对待问题的解
答,就好比和尚撞钟一样。如果,敲击钟所用的力气小,轻轻的敲,钟的响声就小;如
果,敲击钟所用的力气大,重重的敲,钟的响声就大;无论轻重,老师都要在从容把钟敲
打完了后,还要优游不迫的等待钟声慢慢消失。而不善回答问题的老师呢,恰恰与此相
反。这两点讲的都是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1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泂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則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鱗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巴陵胜状/旗开得胜B.薄暮冥冥/日薄西山C.去国怀乡/忧国忧民D.把酒临风/临
危受命
(3)在第二段中找出两个描绘景物的成语,并分别写出其描绘的景物特点。
(4)文章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5)人生难免会有失意和苦痛,学过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
坎坷与挫折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答案】(1)北宋;范仲淹
(2)B
(3)①浩浩汤汤,描绘洞庭湖水势浩大的特点。②朝晖夕阴,描绘岳阳楼景色早晚阴晴
多变的特点。③气象万千,描绘岳阳楼之景雄伟壮丽、千变万化的特点。
(4)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
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5)应有旷达的胸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心怀远大的理
想,以天下为己任。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
(2)A优美的;胜利。B接近。C国都;国家。D面对;挨着,靠近。
(3)根据对成语的积累可知这两段的成语有:浩浩汤汤、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浩浩汤
汤:指水势壮阔的样子,这里指洞庭湖水势浩大的特点。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
晴变化。这里描写岳阳楼景色早晚阴晴多变的特点。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
变化,这里描绘岳阳楼之景雄伟壮丽、千变万化的特点。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斯人”指古仁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
斯人,吾谁与归”,意思是如果没有古仁人这样的人,我与谁一道呢?言外之意就是我想要
像古仁人一样,有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据此答题,意对即可。
(5)文中的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博大的胸襟及旷达的胸怀,我们也要学习古仁
人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能结合实际围绕这个观点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⑴北宋;范仲淹
⑵B;
⑶①浩浩汤汤,描绘洞庭湖水势浩大的特点。②朝晖夕阴,描绘岳阳楼景色早晚阴晴多
变的特点。③气象万千,描绘岳阳楼之景雄伟壮丽、千变万化的特点。
⑷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
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⑸应有旷达的胸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心怀远大的理想,
以天下为己任。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
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乌龟不吃食怎么办 办法就是将
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
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⑵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
释词语含义。
⑶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积累及理解景物特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根据平时积累找出成语,
然后再根据成语意思和描绘内容概括其特定。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
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
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⑸此题考查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需要学生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
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
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
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1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学围棋的好处 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
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
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节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连月不开开:________
②至若春和景明景:________
③则有去国怀乡去:________
④则有心旷神怡旷:________
⑤亦甚雄快甚: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②时有小舫往来。
(3)从修辞角度,赏析【甲】文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妙
处。
(4)“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试结合
具体内容,分析其原因。
【答案】(1)放晴;日光;离开;开阔;很,非常
(2)①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②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
(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生动形象地
突出了水清月圆的特点。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迁客骚人”是带
着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是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种境界。
【解析】【分析】(1)“开”,古今异义,今义为“打开”,这里的意思为“放晴”;“景”,古
今异义,今义为“景色”,古义为“日光”;“去”,古今异义,今义为“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与‘来’相对”,古义为“离开”;“旷”,本义即为“开阔”;“甚”,本义即为“很,非常”。做题时
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此句中重点的词有:①曜,光辉;潜,隐没。②时,时常;舫,船。
(3)“静影沉璧”,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是比喻的修辞手
法。回答其作用,答题模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事物的……特
点,表达作者……的情感”。这里要写的对象是“月亮”,结合上下文“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可知,突出了水清月圆的特点。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古代的仁人,
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表现了一种宽阔的胸襟,而“迁客骚人”是感物
而动,因物悲喜,袁中道也是由景生情,由洞庭湖上风景变幻而引发自己的联想和感慨。
“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属于“以物喜,以己悲”。
故答案为:⑴①放晴;②日光;③离开;④开阔;⑤很,非常
⑵①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②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
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璧玉,生动形象地突
出了水清月圆的特点。
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迁客骚人”是带着
自己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是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种境界。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
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
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双十一退货 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明确所用修辞,分析写出的内容。
⑷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把握,注意抓住表明主旨的句子作答。
【附参考译文】
【甲】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
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
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
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
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
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
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
兴极了。
【乙】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
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
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
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
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
而且不能自制了。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越明年________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古仁人和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
的政治情怀?
【答案】(1)到了;景象
(2)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3)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
神。
【解析】【分析】(1)本题需要注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大观,雄伟景象。
(2)本题需要落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
句为互文)。以,因为。
(3)细读文章三,四,五段,可知“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不同:“古仁人”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因物而喜,因己而悲。本题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和百姓命运的情怀。这句话与前面的“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交相呼应,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
胸怀和忠君报国、心系苍生的政治抱负,更是范仲淹一生奔波驰骋、精忠报国的真实写
照。
故答案为:⑴到了、景象
⑵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⑶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
文章的内容注意关键语句的理解,要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人生际遇等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
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
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
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
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
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
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
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
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
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
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
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
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
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
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
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
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1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曜),山岳潜
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
其才,恐后贻(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
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注】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
②连月不开________
③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
④子京忽以书抵文正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愤郁颇见辞色。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选文第②、③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D.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4)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________品质。从【乙】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对滕子
京的态度是________(文中原话),滕子京是一个________的人。
【答案】(1)雄伟景象;放晴;“日光”或“阳光”;信书信
(2)①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或:不因外物之优,个人
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
脸上。
(3)C
(4)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友善,爱其才;德才兼备并又豪迈
自负,很少接受他人意见
【解析】【分析】(1)此题古今异义词,开:放晴。观:雄伟景象。景:日光。书:名
词,书信。
(2)本题注意关键词:以:因为。颇:很。辞色:文章中和脸上。
(3)C项,错误,应是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悲”和“喜”的情感。故选C。
(4)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
爱民情怀。表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乙】
文,“友善,爱其才”,可见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态度,根据“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可知滕
子京的为人德才兼备并又豪迈自负,很少接受他人意见。
故答案为:⑴雄伟景象;放晴;“日光”或“阳光”;信书信
⑵①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或: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
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②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中和脸
上。
⑶C;
⑷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友善,爱其才;德才兼备并又豪迈自
负,很少接受他人意见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
章的内容,结合选项逐项进行审读,在文章具体落实,仔细辨析。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
对人物描写的语句和事件进行分析概括。
【附参考译文】
【甲】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
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
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
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
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
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
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
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
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
动的光闪着金色,静中秋节的起源 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
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
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
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
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
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滕子京依仗着有才华,被许多人嫉妒,从庆阳统帅降职到巴陵郡,他的悲愤郁闷
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中和脸色上。范仲淹和他同年考中进士,两人关系很好,也很爱惜他
的才华,害怕他这样以后会遗留祸害。然而滕子京豪迈自负,很少听别人规劝,范仲淹正
担心没有机会来劝诫他。滕子京忽然写信给范仲淹,请求他写《岳阳楼记》。所以《岳阳
楼记》中说“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
乐之后才乐”。他的意思大概是在规劝好友了。
18.文言文阅读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①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
往,意为公必盛馔②。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
怪之。酒三巡,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③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
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儿子的媳妇。②馔(zhun):食物。③脔(lun):切成小块的肉。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谒公谒:拜见B.觉饥甚而不敢去去:前往
C.其人已心怪之怪:怪怨D.萧氏子颇骄纵颇:非常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约之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B.意为公必盛馔贤能为之用
C.觉饥甚而不敢去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D.留其四傍其真无马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王安石请萧氏子吃饭,却故意很迟才开饭,又以简单的菜肴招待他,表现了他的吝啬与
傲慢。
B.萧氏子特意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以为能尽享豪宴,反映了他贪图富贵、趋炎附势的性
格。
C.王安石拾取萧氏子吃剩的胡饼来吃,用实际行动批评了这个娇生惯养的萧氏子,让他羞
愧离去。
D.王安石对萧氏子之流非常反感,趁其拜访之际,有意地用约他吃饭的方式来教训他。
【答案】(1)B
(2)C
(3)A
【解析】【分析】(1)B.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觉饥甚而不敢去”:他
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去”:离开。
(2)C.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A.前者代词“他”;后者
主谓之间的助词,取独,不译。B.前者“认为,料想”,后者“被”。C.前者代词,指“胡饼”;
后者表疑问的副词“难道”。
(3)A.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错。王安石以简单的
菜肴招待他,是王安石俭朴的生活作风的体现。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
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故答案为:⑴B;⑵C;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实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
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
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虚词意义、用法的理解及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
理解,注意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虚词进行积累。
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逐项
审读,仔细辨析,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
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
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
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
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
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1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
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
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①相授
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节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注】①久次:入学的先后顺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录毕,走送之________
②先达德隆望尊________
③援疑质理________
④盖三年不窥园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弗敢专也,必以分人B.孝景时为博士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
C.弗之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相与步于中庭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序,文体名,一般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赠序一般是亲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
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B.宋濂二十岁之后更加仰慕圣贤之道,向有学问的前辈请教,有时遇到前辈的训斥或提
问,一句话都不敢答复。
C.从【乙】文来看,董仲舒年轻时就潜心研究《春秋》,后人将《春秋》与《诗经》《尚
书》《礼记》《大学》合称“五经”。
D.董仲舒研究学问非常痴迷,三年都无心观赏花园里的风景,他在室内挂上帘子读文章,
任何人都见不到他。
【答案】(1)跑;声望;询问;观赏
(2)A
(3)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4)①等到他高兴时,(我)就又向他请教。②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
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
(5)A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走”“窥”属
于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A把。B拜为;替,给。C代词;结构助词的。D向;在。
(3)这句话的意思是: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
敬重他。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俟:等待。焉:语助词,不译。故此句可以翻译为:等到他高
兴时,(我)就又向他请教。②盖:发语词,用在句子开头,用来引出下面的内容。窥:
欣赏。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
专一到了如此程度。
(5)A说法正确。B这句话中的“先达”和“叱咄”理解不正确。先达: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
的前辈。不仅仅是有学问。叱咄:训斥,呵责,没有提问的意思。C《大学》不属于五
经,应该属于四书,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
品。D“他在室内挂上帘子读文章,任何人都见不到他”的说法错误,董仲舒在室内挂上帘子
是没错,但因为跟随他受业的弟子有许多人,所以按照入学先后顺序,再转相传授,有些
学生甚至没见过他的面。
故答案为:⑴①跑;②声望;③询问;④观赏
⑵A
⑶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⑷①等到他高兴时,(我)就又向他请教。②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
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
⑸A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
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
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
累。课外的文言词语解释时,要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是一种较好的方
法。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常见的文言虚词有:之、而、以、于、其、且、为等共
20个,这些虚词都有多种用法,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难点,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分类归类
记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具
体分析、解释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时可以了解文言断句的一些常识,还可以将其翻译成
现代汉语,然后再根据语感和结构进行划分。
⑷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
翻译一般都是文中的名句,翻译时既讲究字字落实,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又
要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和特殊句式。
⑸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写作手法,最后还要根据文学常识的积累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
择。
【参考译文】
董仲舒,广川郡人。从年轻时,董仲舒即钻研《春秋》,孝景帝时拜为博士。董仲舒
广授学生,在教室里挂上帘幕,教授经学。跟随他受业的弟子有许多人,按照入学先后顺
序,再转相传授,有些学生甚至没见过他的面。据说董仲舒在钻研学问期间,三年中没有
进出过住宅后的花园,他治学心志专一到如此程度。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
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
2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
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
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
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
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
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
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
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
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B.折节读书折:改变
C.方山子亦矍然矍然:欣喜的样子D.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
(2)给句子划出停顿(限断三处):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3)翻译句子
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②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4)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
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⑥晚乃遁于光、黄间
A.①②④⑤B.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D.
②③④⑥
(5)有人说《方山子传》一文是苏轼被贬至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你是否同意这一
说法,请结合传记内容以及苏轼当时的处境阐明理由。
【答案】(1)C
(2)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3)(方山子)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方山子)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4)B
(5)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
其辞。“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隐退以
明志,苏轼藉此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当方山子得知苏轼境况时,“俯而不答,仰
面笑”“不答”“笑”从无声到有声,从内心痛苦到庆幸自己远离官场,妻子奴婢“自得之意”实
是苏轼与方山子产生共鸣所致。苏轼这篇传记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
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
形象的折射。
【解析】【分析】(1)C.矍然:惊讶睁眼相视貌。故选C。
(2)根据句意: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
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故句子划分为: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
如粪土。
(3)本题注意关键词:蔬食:吃素食。故:原因。两句都要补出主语——方山子。
(4)B.①③是描述他的“侠”。故选B。
(5)考此题很难,围绕“自悲不遇”结合文中一两处内容分析即可。作者写方山子,实际
上是自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方山子又与苏轼
马上论兵及古今成败得失,且“自谓一世豪士”,气宇轩昂,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报国利民
的的英雄,竟然落得沉沦于穷乡僻壤,终老于山谷林泉之中。朝政黑暗,世道不公,苏轼
与方山子的际遇同等,两人同属“不遇”,所以苏轼文中通过这些实例的强烈对比,充分表
现了对宋统治者的极端不满和怨恨,虽未直言,但字里行间饱含其意。方山子“世有勋阀,
当得官”,且“园宅壮丽,与公侯等”。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完全摒弃了这些荣华富贵,捐弃
功名利禄,决然远离尘嚣,遥迹山林,自愿过起艰苦的隐居生活,原因就是由于对北宋政
权极度不满和丧失了信心。苏轼这篇文章,“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是为方山子抱不平,
骨子里是在发泄对宋朝廷的愤怒,作者通篇无一字一句愤懑之语,可字字句句都凝聚着苏
轼对统治者的痛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
象的折射。
故答案为:⑴C
⑵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⑶(方山子)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方山子)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
⑷B
⑸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作者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
辞。“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仕进无门,隐退以明
志,苏轼藉此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当方山子得知苏轼境况时,“俯而不答,仰面
笑”“不答”“笑”从无声到有声,从内心痛苦到庆幸自己远离官场,妻子奴婢“自得之意”实是
苏轼与方山子产生共鸣所致。苏轼这篇传记于文字之外,又寓有自己之情,是借他人之酒
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
象的折射。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理解,仔细辨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句意进
行断句,注意括号里的限制条件。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
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文章内容,结合文章进
行判断选择。
⑸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
意文章的关键语句的理解和分析。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
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
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
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
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
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
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
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油豆皮怎么做好吃 ,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
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
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
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
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
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
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
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
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
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
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
吧。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02:4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9925731451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春日即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春日即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