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

更新时间:2023-03-16 21:30:44 阅读: 评论:0

贵州荔波旅游-知识竞赛

海气
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核苷)

第四单元江西高考 水体运动的影响

第三节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一、选择题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1

~

4题。

1.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①B.②

C.③D.④

3.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

A.低纬B.中纬

C.高纬D.北冰洋

4.在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中,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1.C2.B3.A4.C

【分析】1.①表示太阳辐射,②表示地表径流,都不是海气相互作用;③表示蒸发,④表示降

水,故是海气相互作用,答案选C。

2.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的径流输送环节,是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的主

要原因。故答团结协作 案为B。

3.通过海水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且海洋表层水温越高,蒸发量越大,向大气提供的水汽越

多。故低纬地区的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答案选A。

4.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故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③蒸发,答

案选C。

(2020山东高二期中)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5

~

6题。

5.①

~

④海区中,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6.在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5.C6.A

【分析】该组题以大西洋轮廓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

5.海气间的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其温度呈正相关;③海区有寒流经过,水温低于相同纬度其他

海区。所以选C。

6.在南北纬0

~

30的海区中,海水水温高,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所以选A。

厄尔尼诺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

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某地

区海水运动和大气运动图,完成7

~

8题。

7.四幅图中能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是()

A.甲、丁B.乙、丁

C.甲、丙D.乙、丙

8.厄尔尼诺现象反映了海洋对大气的影响。反之,大气对海洋也有影响。下列关于大气对海洋

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运动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

B.大气降水与蒸发的强弱影响海水的盐度

C.大气温度的高低与海冰的分布范围无关

D.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增温

【答案】7.C8.B

【分析】

7.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南美洲大陆西侧海面水温升高战的成语 ,气流上升,降水增加,对应图中的甲、

丙,故选C。

8.潮汐不是大气运动形成的,与天体引力有关,故A不对。大气降水与蒸发强弱可以影响海水

的水盐比例,从而影响海水盐度,B对。海冰可以影响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从而影响大气温度,C不

对。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降温,D不对。故选B。

(2020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学考试)风暴潮,是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

常指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现象)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

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下图是渤海湾2019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八)潮位和等深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9

~

11题。

9.据图推测,该日导致渤海湾风暴潮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

A.热带气旋B.温带气旋C.温带高压D.热带低压

10.该日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位置在渤海湾的()

A.东南部B.东北部C.西北部D.西南部

11.除剧烈的大气扰动外,本次渤海湾风暴潮产生的原因还包括()

①正值天文大潮②位于浅海大陆架③入海河流正处于汛期④围海造陆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9.B10.D溺水安全手抄报 11.A

【分析】9.读图中等深线可知,渤海湾该日海面异常升高,出现了风暴潮局部浸润麻醉 。由材料信息“强风

和气压骤变(通常指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现象)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

(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可知,此次风暴潮可能是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引起的。

渤海湾地处温带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

10.读图文材料可知,海水上涨幅度越大,风暴潮灾害越严重。图中渤海湾西南部海水受风暴

潮影响上涨幅度最大,所以渤海湾西南部风暴潮灾害最为严重,故D正确,A、B、C错误。

11.从日期看,该日为农历正月移动硬盘寿命 十八,正值天文大潮时期;温带气旋活跃,渤海湾位于浅海大

陆架,海水浅,推高潮水;此时入海河流正值枯水期;围海造陆不是引起风暴潮的原因。故A正确,

B、C、D错误。

(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2020年初澳大利亚的山林大火已燃烧4个多月。2019年,澳

大利亚异常高温,气候干旱,降水量非常少。有气象学家认为,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印度洋海温异常

导致的大气环流)是造成澳大利亚严重干热的原因之一。下图为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示意图。据此完

成12

~

13题。

12.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发生时()

A.印度洋西风增强B.澳大利亚西北部云量增加

C.赤道附近印度洋西部海域水温较高D.赤道附近印度洋西海岸降水减少

13.持续的高温干旱不仅造成山林大火多发,也对澳大利亚的农牧业造成很大影响。图中甲、乙、

丙、丁四个地区中,农牧业受影响最大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答案】12.C13.D

【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解读信息的能力。

12.据材料知,印度洋偶极子,是一种在印度洋的海温异常现象,据图可知,印度洋偶极子正

相位发生时,印度洋东岸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因此澳大利亚西北部多晴天,云量减少,B错误;

据图中气流运动可知,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发生时,赤道附近印度洋西部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

也说明海域水温较高,C正确,D错误;印度洋纬度较低,不会受到西风的影响,A错误。故选C。

13.据图可知,丁地处澳大利亚东南部,为混合农业区,主要是小麦-牧羊带的分布,持续的高

温干旱会影响牲畜饮工作格言座右铭 水和小麦的生长,受影响最大,而甲、乙两地位于中西部荒漠地带,干旱不会

带来影响;丙地处东北部热带雨林区,也不会受影响。故选D。

(2020山东威海高二期末)利马是世界上闻名的无雨城市,四季如春。虽然地处热带沙漠

之中,但自建城以来,该市一直植被茂盛、繁花似锦。下图示意秘鲁区位。据此完成14

~

15题。

14.利马四季如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大气环流C.洋流D.植被覆盖率

15.2020年5月9日,我国气候中心发布消息称,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据此推测该事

件对利马的影响是()

A.昼夜温差增大B.降水异常增多

C.植被缺水而死D.沿岸海水营养物质增多

【答案】14.C15.B

【分析】14.读图可知,利马的纬度大约在10S左右,属于热带地区,应该全年高温,全年

皆夏,但利马位于海岸线附近,附近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秘鲁寒流好的降温作用,从而导致当地

年温凉,四季如春,因此利马四季如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C符合题意;利马位于沿海平原,

地势较低,加上纬度低,气温应该很高,因此地形不是当地四季如春的影响因素,排除A;从理论

上看,利马当地应受信风和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这些大气环流均不能使得当地四季如春,排除B;

材料信息表明,利马地处热带沙漠之中,地带性植被应为荒漠,因此植被覆盖率不是导致当地四季

如春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D。故选C。

15.南半球低纬地区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

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性洋流转变为暖性洋流,这种现象长时间维持就形成了厄尔

尼诺事件。由此可知,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秘鲁沿岸由冷性洋流转变为暖性洋流,空气中水汽增

多,容易成云致雨,使得利马一带降水异常增多,云雨天气导致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加强,昼

夜温差减小,A错误,B正确;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利马一带降水异常增加,水分条件改善,植被

可能比较茂盛,C错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秘鲁沿岸由冷性洋流转变为暖性洋流,秘鲁西岸海

域的上升流减弱或消失,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沿岸海水营养物质减

小,D错误。故选B。

(2020山西大同三模)2019年11月6日,位于波罗的海最北端的芬兰海卢奥托岛海滩,罕

见出现一颗颗浑圖且乳白色的冰球,在阳光照射下有如一大片“冰蛋”。摄影师马蒂拉回忆:“那天

气温约-1℃,能亲眼见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他拍下这一幕(如下图)!

并把这个奇观分享了出去,引起了世界气象专家的关注。据此完成16

~

17题。

16.不符合形成“冰蛋”的条件是()

A.冰点以下的气温B.0C以上的水温

C.水中有凝结核做“蛋黄”D.稳定的风力和流水侵蚀

17.“冰蛋”奇观引起世界气象专家的关注,理由是该奇观()

A.预示全球气候变化B.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C.只出现在极地地区D.随太阳升起而融化

【答案】16.B17.C

【分析】16.“冰蛋”是在稍低于冰点的冷空气和接近冰点的水的条件组合下,在不大不小的

稳定的风力条件下,冰缓慢地聚集在类似凝结核的小物体周围,然后在浅滩上,被海浪来回冲刷打

磨形成的光滑球体。由材料“那天气温约-1C”可知“冰蛋”形成的条件是稍低于冰点的气温,A

正确。“冰蛋”的形成要有接近冰点的水温,B错误。“冰蛋”的形成要有类似凝结核的小物体,C

正确。“冰蛋”的形成要有不大不小的稳定的风力条件和海浪的侵蚀打磨,D正确。B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冰蛋”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在稍低于冰点的冷空气和接近冰点的水的条件组合下,再在

不大不小的稳定的风力条件下,冰缓慢地聚集在类似凝结核的小物体周围,然后,在浅滩上,被海

浪来回冲刷打磨,形成的光滑球体。“冰蛋”的出现并没有预示着全球气候变化,A错误。随着气

温的升高,“冰蛋”会融化,“冰蛋”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但这不是引起世界气象专家关注的理由,

B错误。“冰蛋”会随着气温升高而融化,并不是随着太阳升起而融化,D错误。“冰蛋”只出现在

极地地区,现象十分罕见,所以,“冰蛋”奇观引起世界气象专家的关注,C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8.读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图(单位:0.484W/m2),完成下列问题。

(1)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是_________,为什么?

(3)描述20N~40N和40N~60N太平洋东、西两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并说明其影

响因素。

【答案】(1)长波辐射潜热

(2)热带(从纬度范围看)热带约跨47个纬度,不仅范围大,而且正午太阳高度也大,获得的太

阳辐射多;(从面积看)该地区所占的海洋面积最大,储存的热量大;(从图中的数据看)该地区海洋平

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从该地区的海洋看)海区面积大,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的水汽丰富,

释放到大气中的潜热也丰富。

(3)20N~40N太平洋东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少,主要受寒流的影响;40N~60N太平洋东

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多,主要受暖流的影响。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海气循环作用与热量交换。

(1)海洋主要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2)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域,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海气

相互作用就越活跃。

(3)影响海洋与大气间热量交换的因素有海洋储存热量的多少、洋流的性质等。20N-40N太

平洋东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少,主要受寒流的影响,40N-60N太平洋东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

多,主要受暖流的影响。

19.读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b曲线为_______,其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

(2)a曲线为_______,其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在副热带海区辐射为最高值原因主要是

_______。

(3)c点表示的意义_______,d区域表示_______,e区域表示_______,由于一年中世界海洋的热

量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的主要动力是_______。

【答案】(1)热量收入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纬度越高接受太阳

辐射的热量越少

(2)热量支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分别向两侧递减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

(3)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处于相等状态热量盈余

热量亏损大气运动和洋流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通过对地理坐标和两条统计曲线随纬度分布规律的分析,得出b曲线是热

量收入,a曲线是热量支出,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热量收入大,即可知b曲线为热量收入。根据b曲线随纬度的分布规

律可知热量收入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其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纬度高,太阳辐射弱,热量中国哪里有沙漠 收入小,即可知a曲线为热量支出。热量支出的分布规律是以副

热带为中心分别向两侧递减,副热带热量支出最大的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蒸发量大于降

水量。

(3)是讨论热量收入与支出两条曲线之间的关系,c点是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热量收入

和热量支出处于相等状态;d区域表示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因此d区域热量盈余;同理e区域热量

亏损。一年中,世界海洋热量收支基本上是平衡的,低纬度热量盈余的海区的水温并没有逐年升高,

高纬度热量亏损的海区的水温也并没有逐年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大气运动和洋流运动使高低纬度之

间的热量进行了交换熏鸭 。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沃克环流”是指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的热力环流,图一是在正常年份形成的“沃克环

流”示意图。厄尔尼诺现象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异常升高(如图二所示),使得太

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

(1)比较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侧洋面温度的高低,并说明原因。

(2)说出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靠近太平洋洋面的大气水平运动方向,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指出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大陆分别应该预防的气象灾害。

(4)简析厄尔尼诺现象对图一中渔场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东侧低西侧高;东侧受寒流的影响,西侧受暖流的影响。

(2)自西向东。西侧海水温度低,气流下沉,洋面形成高压;东侧海水温度高,气流上升,洋

面形成低压,水平大气由高压流向东测低压。

(3)东岸洪涝,西岸干旱。

(4)海水水温异常升高,改变了鱼类生活环境;海面自西向东的气流减弱了秘鲁寒流,鱼类饵

料减少。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和影响等问题,进而考查

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1)由图可知,在太平洋赤道以南地区的洋流以副热带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太平洋的东岸受秘

鲁寒流的影响,温度低;太平洋的西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水温高。

(2)由材料可知,厄尔尼诺现象产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

升,形成低压;而同纬度的太平洋西岸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洋面附近的气流由西侧的高压

流向东侧的低压区;高空由太平洋东侧上空流向西侧上空。

(3)厄尔尼诺现象产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

降水增多易形成洪灾;而同纬度的太平洋西岸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易形成旱灾。

(4)厄尔尼诺现象使得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升高,形成大范围

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

因而大量死亡。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21:30: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9734441447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海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海气.pdf

上一篇:孤独的生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海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