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我与地坛简介

更新时间:2023-03-16 19:56:23 阅读: 评论:0

无眼鱼-美国西部城市

我与地坛简介
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电热恒温水浴锅)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我与地坛》优秀教案设计

《我与地坛》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筛选信息,理解把握课文涉及的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的内

容。

2、理解地坛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

的语言特点。

3、陶冶学生性情,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研习习文本为主,并设置问题加以点拨、引导。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三分钟听乐曲,并说出音乐名和作曲者?(《命运交响

曲》贝多芬)

简介贝多芬(可让学生自己解说,师明确):贝多芬,28岁开

始耳朵有病,听力逐渐衰退,到32岁基本上丧失听力。《命运》

交响曲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

“扼住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人生

的最强音。历史上象贝多芬这样同命运勇敢抗争的人很多,今天

我们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就是其中一位。

二、新课推进: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一)关于作者: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

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

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

清平湾》,一举成名。加入中国作协。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

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散文《合欢树》、《我与地

坛》等。其中《务虚笔记》、《我与地坛》曾入选“九十年代十大

经典作品”。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

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第一部分,写地坛,着重写地坛给我的启迪。

第1至4自然节,写我与地坛的缘分;第5至7节,写我在地

坛的人生感悟。

第二部分,着重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激励,母亲给“我”

以生存的启发,使“我”懂得怎样生活。

第1节为过渡段。第2至3节写母亲为“我”忍受巨大的痛

苦,让我们看到一个坚韧而伟大的母亲形象。第4至第9节写由

一个作家谈到他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为了母亲”、“为了让她骄傲”,

从而联想到自己的创作经历。“我”创作取得成功,而母亲却不能

分享“我”的快乐。回忆母亲多次到园中找“我”。第10节结束

回忆。

小结:从内容上看,前一部分,可称为“人与景观”,(我与

地坛的故事);后一部分可称为“人与人”(在地坛环境中我与母亲

的故事)。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三)重点鉴赏,第一部分:

1、品读文章,初步感悟

播放背景音乐《songfromacretgarden》,学生自己品

读第一部分。

2、提出问题,交流探究

(此环节建议:提出的七个问题,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全部给

出,并可分组讨论,集中探究。)

①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地坛的?(你在与之相类似的情况你

会到哪里,为什么要去那里?)

明确:在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找不到工作,

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

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这时候”指什么时候?为什么

说这时候才是我该来的时候?

明确:“这时候”指“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太阳……”

地坛“剥蚀……淡褪……坍圮……老updating 柏树……野草荒藤……白芍功效与作用 ”的

时候,也就是说地坛已褪去昔日的荣华显耀,略显沧桑,但这种

沧桑恰恰是某种生命力的显示,“老柏树、野草荒藤”正是暗示这

种生命力的具体意象。失魂落魄的作者这时来到地坛必然会得到

某种慰藉。这正是作者“看到时间、看到自己的身影”思考自己

命运的起点。如果不是一个“沉静的”而是一个“炫耀、浮夸”

的地坛在等待作者,那对于处在“最狂妄年龄”的作者意味着什

么?(可提示学生逆向思考)

③“我一下子理解了它的意图”,这“意图”指什么?

明确:生命的暗示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④“理解了地坛的意图”的作者眼中的地坛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荒芜并不衰败。“蜂儿、蝉蜕、蚂蚁、瓢虫、露水”全

都是弱小的意象,课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乡下英语 和自然的法则生存着,

这显然也给了作者以启示,为了逃避来到这园子的作者是真真实

实感受到了生命的涌动的。

⑤课文中象这样蕴涵着对生命理解的景物描写还有什么地方?

如何理解?

明确:六个譬如。

⑥在园子中有了这么多深刻感受的作者最终理解了生命也就

是顺理成章的了,作者在园中思考了哪些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1、为什么生与死?2、怎样活。地坛帮他解决了第一个

问题,第二个问题则不是由他一个人完成,他精神跋涉得每一步,

都有人伴他而行,文章第二部分写的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他的母亲。

⑦如何理解地坛和作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

明确:地坛已成为作者的精神家园。(可展开说明)

3、课上诵读课文景物描写部分并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二,重点点拔)

明确:景物描写,第一,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第二,为作

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

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第三,景物描写本身,

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对“世界”(世界本身也是生命)的解读。

请看这一段:“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所

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这不是如何修改ip地址 写出一种永恒吗?(例析)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三、课堂小结:

《我与地坛》是一篇在当代非常难得的、值得人反复吟读的

优美散文,作家史铁生以极朴素动人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所

思。今天我们所共同探讨的这一部分,讲述所围绕的核心就是有

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这问题的提

出首先是由于他自身经历中的残酷事件,即“活到最狂妄的年龄

上忽地残废了双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那座古老的荒芜而不衰

败的地坛最终成为作者的精神家园!

四、课下作业:

1、阅读《我与地坛》(读本)全文。

2、写作实践:仿照第一部分写地坛的相关内容,描写一处与

你的心灵家园息息相关的一处地方。(字数不少于300字)

第二课时

一、新课推进:

(一)研读第二部分,体验母爱。

精读第二部分3、6、7段,概括母亲的爱的特点?(分组探讨,

结合自身体验)

明确:母爱深沉而不张扬,平凡得让人熟视无睹。有谁能象

史铁生那样用心体味母爱呢?更多的时候,母爱都是从我们身边默

默地流走,熟视无睹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她的存在。我们没有发现

她,她当然毫无怨言,可是,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体验到母爱应

该是多么大的不幸呀!

(二)提练概括母亲的形象,

明确:2、3、8段。善解人意、疼爱、理解、体谅、宽容、痛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苦、担忧、惊恐、默默承受、坚忍……(可让学生自己根疫情防控反思 据上述词

语用自己的话概括母亲形象)

(三)提出问题,交流探究(以下提供了解读第二部分12个问

题,教师可加以选择应用)

1、在第一段中,作者说“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你能具体

说一

下吗?你曾无意中甚至说因为自己的所谓个性,所谓逆反心理

故意竟给母亲出过难题吗?“难题”是哪些?体会其中的意味。

明确:她知道……她知道……她知道……她又担心……她只

是不知道……母亲的善解人意,母亲对儿子的疼爱、理解、体谅、

宽容。对比以及后面的内容则表现母亲在苦难面前的沉重、无助

和默默支撑的忍耐。

2、母亲是怎样面对这样的“难题”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这苦难只好我来承担”。

3、从母亲对待“难题”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

的母

亲?

明确:一位疼爱儿子,而且能够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注

定活得最苦的母亲,是一位意志坚忍的母亲。

4、这样的一位母亲给作者留下了什么?用课文原文回答。

明确:“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

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不张

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5、再回头看看前面的那个“遗留”的问题,谁能给出他的答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案?

明确: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给了作者生存的启示:要坚强的

承受苦难,要坚忍的活下去。这正是回答作者“怎么活?”的疑问

的答案。

6、文章是如何来写母亲的形象的?为什么这样写?文中几次出

现“现在我才想到”锦鲤鱼的饲养 、“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之类的话,表

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并不是直接表现,而是通过自己心灵的对话,自问自

思从我理解母亲对我的爱展开。反复写表明对母亲的深深的歉意,

自己痛彻心肺的悔恨与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文章更加动人。也

更自然。

7、读“有一回……”一段,体会其中的意味。

明确:以我的“设想”,描摹母亲在痛苦、担忧、惊恐、不安,

默默承担着苦难。我的设想与我的自责,表现了对母爱的深切理

解!此段中,作者读懂了母爱,而读者,也读懂了作者。

8、作者与作家朋友谈到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时,认为朋友的想

法过于简单天真了,联系作者发表第一篇小说后的想法,体会作

者的情感。

明确:通过对比突出母爱的伟大,突出了母亲苦难的命运,

也加深了作者痛楚、自咎、思念的情感。第五段,这些苍凉的文

字来自心灵深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是写不出这样凝重苍凉的

文字的,也永远感受不到在那苍茫的底色下汩汩滚动的热流。

9、作者读懂了母爱,理解了母亲的痛苦,也理解了母亲的命

运,体会到了强烈的爱与痛交织的情感,母亲的命运给了作者什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么启发?

明确:母亲的爱、母亲的意志、母亲的命运、母亲的苦难,

让我明白了生存的意义,生存的价值,也让我在逆境中更坚强。

10、母亲伴随了作者对生命思考,在最后一段有一句形象的

表述?

明确: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

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11、在这些“想到”的内容中,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最后

一句:“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

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我们怎么来理解这

些“脚印”“车辙”“我”“地坛”以及“母亲”的关系?

明确:处处的脚印,也就是处处的关爱与牵挂。暗示出我的

成长处处都离不开母亲的启发,就如同是地坛给予作者的生命的

启示一样,在作者的心里,母亲已经和地坛融为了一体,和作者

的坚忍果毅的生命融为了一体。

12、第二部分写母亲是为什么?

明确:非常概括地说,写母亲,实际是写“我”(史铁生)对

母亲的“理解”,写史铁生对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态度的“理

解”。开始,史铁生是不理解母亲的,逐渐地,随着思考的深入,

随着精神追寻的深入。精神阅历的广泛,随着年龄的增加,史铁

生终于理解了母亲,读懂了母亲。母亲完全是在苦难的折磨中度

完了她自己的生命。看来,命运的造就也就决定了角色的分配和

承担的方式,有些人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承受苦难,在苦难中默默

地忍受着命运的重压。也就是说,母亲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就是“活法”

的答案之一。

二、课堂小结:

第二部分写母亲。他爱地坛,更爱自己的母亲,尤其体会到

母亲的痛苦与无尽的关爱以后。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因为她

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的儿子,尽管她情愿截瘫的自己,可

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于是她只默默地承受,用无私的母爱包容着

饿儿子的一切,茴香菜的吃法 她只好一天天地熬,慢慢地等,等待儿子走出阴

影。但是她终于没等到。儿子成功之日,多么渴望和母亲一起分

享。儿子第一次这样为母亲想,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于是,他

又摇着轮椅来到这古园,他反复地想,为什么母亲不再等两年?他

埋怨上帝的不公;他反复想着同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就像他

当初反复思考生命与死亡一样。这时候,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

他心中“渗透得深彻”,而母亲那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

张扬的爱,在他的印微信支付密码忘记了怎么找回 象中“愈加鲜明而深刻”,从而使他对母爱有

了更深的体会,对生活、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三、课下拓展:(可任选一个或两个拓展,作为课下作业)

(一)阅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合欢树》,进一步解读母

亲。

(二)在读完这篇文章后,同学们对“苦难”及“人生”又有

什么新的感悟呢?我们到底是为什么而活?怎样的活?

(三)回家时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用心灵解读父母的爱。模

仿史铁生的语言与风格,注重展示内心世界,注重抒情和议论,

把父爱或母爱用心灵记下来。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我与地坛》教学反思《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我用了两

个课时。在上第二个课时“我与母亲”这一部分时,由于我的嗓

子有点哑了,于是就想着自己少讲一点,也给个机会,让学生多

讲一点。

“我与母亲”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体悟到作者对母亲的情

感。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讨论母亲在史铁生心目中的形象,

要求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对于讨论,学生向来是很喜欢的。热闹

地讨论之后,学生也能踊跃发言。基本上,学生都能从原文中找

出描写母亲的句子。但是,学生对于母亲的形象,仅仅只是说“对

儿子无私的、伟大的爱”。抓住这点之后,无论找到什么句子,都

是说明了母亲这样的形象。

学生能找到关键的句子,这很好。但是,对于文本的解读还

是不够的,不能从某一个具体的句子出发来分析人物形象,这是

我需要去引导的。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19:56: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9677831445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我与地坛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我与地坛简介.pdf

上一篇:煤液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