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北平狼烟

更新时间:2023-03-16 19:43:33 阅读: 评论:0

回头路-读书改变了我

北平狼烟
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悦耳近义词)

高二语文《想北平》北京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老舍《想北平》

二.学习目标

通过讲解《想北平》达到两个教学目标

1.深刻体会老舍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的写法。

三.课文知识分析

1.老舍与北平

老舍是中国近现代文坛的一代宗师。有人曾问舒乙,如何用几句话来概括老舍

区别于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的特点,舒乙用了五句话:第一句就是“他是北京人”;二

是“他是一个满族人”;三是“他是一个穷人”;四是“他差不多有十年生活在国外”;

五是“他生于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去世”。人们提起老舍,就

不能不想起北京,这是老舍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古都老城。

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二马》等3部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提供了现代小说

史上最早的讽刺性的长篇体制。1930年春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教

授。1936年夏,老舍辞去教职,从事专业写作,完成了著名的小说《骆驼祥子》,

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七七”事变后,他离别母亲、妻子儿女,只身辗转去武汉、重

庆,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1946

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

在美国写下《四世同堂》。

△六年旅居英国+六年山东+八年西南抗战+四年旅居美国:二十四年不在北平

解放后的十七年(1949——1966)老舍生活比较安定,老舍在北京安置了自己

的家,小房位于北京东城区丰盛胡同,门牌10号,几乎是在市中心,交通方便。

里院修饰之后还很像样子,有北房五间,东西房各三间,全是起脊的瓦房,中间是

一个方方正正的小院,南道之外是土地,可以栽花种树。老舍先生很看得这点,他

一生喜爱花草,却少有机会实践,有了这块空地,可以试验了,完全随心所欲,去

培育,去美化,去创作。

老舍先生搬进来之后。在大门靠着街墙种了一棵枣树,砖影壁后,老舍先生求

人移植了一棵太平花,这是故宫御花园才有的名花。不过并不娇贵,在百姓家照样

欣欣向荣,叶繁枝茂。小南屋房檐下还放着一大盆银星海棠,也是一人多高,常常

顶着一团团的红花,老舍先生送客人出门时,常常指着它说:“这是我的家宝!”

在《老舍自传》里有一篇《望北平》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抗战胜利了,

我进了一次城。按我的心意,“文协”既是抗敌协会,理当以抗战始,以胜利终。进

城,我想结束结束脚底长痣好不好 会务,宣布解散。朋友们可是一致的不肯使它关门。他们都愿意

把“抗敌”取销,成为永久的文艺协会。于是,大家开始筹备改组事宜,不久便得

社会部的许可,发下许可证。八年流浪到处为家,反正到哪里我也还是写作。干嘛

去挤车挤船的受罪呢?我很想念家乡,这是当然的。可是我既没钱去买黑票,又没

有衣锦还乡的光荣。那么就教北平先等一等我吧。写了一首“乡思”的七律,就拿

它结束这段“八方风雨”吧:

乡思

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

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

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

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

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

是小卒该做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

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

2.北京与北平

用王稼祥的话说:“我认为首都最理想的地点是北平。北平位于沿海地区,属于

经济发达圈内,而且扼守连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谓今

日中国的命脉之所在。同时,它靠近苏蒙,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

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立

即使京师震动。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五百年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意

接受。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我的意见,我们政府的首都,应选在北平。”

文中说的“北平”是1928年至1949年间对北京的旧称。

3.文章的主旨和脉络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1936年在山东济南时写下的一篇小品文。当年身处异地

的老舍,在战乱的岁月海澜之家西装 中,更加思念他挚爱的北平。作者抒写了对这座文化古城的

深情眷恋,一处景便渗出刻骨铭心的一缕情,他想“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

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现北平,老舍觉得很

难:“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写什么?他又不愿“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

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京的种种好处。如果只是机械的罗列平铺

直叙写成一篇北京地方风光的指南就更没有味道了,因此,老舍决定写出“我的北

平”,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他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

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平的特点,

表明北平与老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的关系,表达“我

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作者描写一景一物都想着读者,尽力把自己的情感与读者沟通,作者在文章中

没有铺张夸饰北平的丰物美景,而是那么娓娓地叙谈,就使那种眷恋故土的热情感

染着读者,激起共鸣。脉络感情手

引子:我的北平(1)整体感觉:安适热烈类比

我爱北平(2~3)城市布置:匀调眷恋以情驭景

故都风俗画(4~7)花多菜多果子多闲雅对比烘托

接近大自然

思念结句:真想北平(8)

《想北平》有写景、记人、抒情、说文、论事几类,文中细节平凡,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与众不同。如果是北京

的匆匆过客,恐怕除了感叹历史的悠久,建筑的恢宏也就没什么了。老舍把笔伸向

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墙根,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他的生

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作者用这些舒缓而平淡的文字,

表达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娴雅而热烈的情怀。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老舍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北平,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

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看到的就是“温和自然”“布置匀调”“物产可爱”,归结

到一点就是他的“平民意识”。

4.文章写作特点

(1)衬托手法:

巴黎热闹——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

美国的橘子——北京的玉李

(2)语言特点:幽默诙谐,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鲜明生动。如“差点事儿”,

“挤得慌”,“带霜的玉李儿”,“还不愧杀”等蕴含极其深刻思想的话语经老舍说出,

却是极平常普通,通俗易懂,显示了语言大师举重若轻的功力。

四.帮你总结:

△写北平的长篇小说名篇

1.老舍《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2.林海音《城南旧事》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

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

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

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

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

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写于1960年。

3.林语堂《京华烟云》

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

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

据、“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青年

“左倾”、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全景式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风貌。

1939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

4.都梁《狼烟北平》

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时期,北平城内日、伪、国、共四股势力角逐为背景,通

过正面描写城外战场与城内地下争斗的残酷,生动再现了那个年代的京城浮生百绘。

国共两党地下工作者在这时期展开合作与较量。日、伪、国、共四股势力并存,苟

且偷生与慷慨壮怀同处京城。这样一个宏大的小说,穿针引线的人物却是个拉洋车

的文三儿。文三儿误打误撞救了刺杀日伪官员的国民党军统特务,又稀里糊涂帮了

共产党的大忙,卑躬屈膝拍日本浪人的马屁,又打肿脸充胖子愣要装出“爷”的模

样。他与骆驼祥子同出车行,身上却有着阿Q的血脉。这是都梁2020年的新作。

△写北平的散文名篇郁达夫《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林语堂《说北平》

五.高考链接:

阅读郁达夫《北平的四季》的选段,回答1~4题

到了下雪的时候哩,景象当然又要一变。早晨从厚棉被里张开眼来,一室的清

光,会使你的眼睛眩晕。在阳光照耀之下,雪也一粒一粒的放起光来了,蛰伏得很

久的小鸟,在这时候会飞出来觅食振翎,谈天说地,吱吱的叫个不休。数日来的灰

暗天空,愁云一扫,忽然变得澄清见底,翳障全无;于是年轻的北方住民,就可以

营造屋外的生活了,溜冰,做雪人,赶冰车雪车,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

我曾于这一种大雪时晴的傍晚,和几位朋友,跨上跛驴,出西直门上骆驼庄去

过过一夜。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

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与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

不可以言语来形容。直到了十余年后的现在,我一想起当时的情景,还会得打一个

寒颤而吐一口清气,如同在钓鱼台溪旁立着的一瞬间一样。

1.描写冬天郁达夫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请举例。

答案:动:雪发光、小鸟叫、人,溜冰,做雪人,赶冰车雪车、骑驴

静:无数枯树林、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画面静谧)

2.这样写对突出文章意境的作用。

答案:由动走向静,人的精神世界由欣喜走向深刻、伟大,里面蕴藏的神秘只

能意会不能言传。

春与秋,本来是在什么地方都属可爱的时节,但在北平,却与别的地方也有点

儿两样。北国的春,来得较迟,所以时间也比较得短。西北风停后,积雪渐渐地消

了,赶牲口的车夫身上,看不见那件光板老羊皮的大袄的时候,你就得预备着游春

的服饰与金钱;因为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内,春光就会

得同飞马似的溜过。屋内的炉子,刚拆去不久,说不定你就马上得去叫盖凉棚的才

行。

而北方春天的最值得记忆的痕迹,是城厢内外的那一层新绿,同洪水似的新绿。

北京城,本来就是一个只见树木不见屋顶的绿色的都会,一踏出九城的门户,四面

的黄土坡上,更是杂树丛生的森林地了;在日光里颤抖着的嫩绿的波浪,油光光,

亮晶晶,若是神经系统不十分健全的人,骤然间身入到这一个淡绿色的海洋涛浪里

去一看,包管你要张不开眼,立不住脚,而昏厥过去。

3.第一段作者运用类似电影的什么手法写北平的春天?

答案:运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西风——车夫——看不见那件光板老羊皮的大

袄——游春的服饰与金钱。——炉子——凉棚

△蒙太奇手法介绍:

电影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

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但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又会产生各个

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4.第二段作者运用了类似中国绘画的什么手法?

答案:运用了类似泼墨的艺术手法。

△传统三墨法之——泼墨法

泼而成之,如泼水一般,一遍或者数遍墨,是典型的大写意之墨法。干、湿、

浓、淡同时进行,用书法的方式一气呵成。泼墨法可直抒胸臆,灵活多变,随意性

极强,目的在于笔意之外,求自然的水墨流动韵味之意外效果,泼墨法中的干笔与

飞白尤为重要。行笔过程中还要求造型高度准确。泼墨法多呈水墨淋漓的效果。

传统三墨法之——积墨法

即多层积累、堆积,层层渍染,层积而厚。所用毛笔要短而软,墨色淡而干,

宣纸半生熟。积墨过程可先淡后浓,也可先浓后淡。每遍积墨要求每笔本身不宜变

化太多,干、湿、浓、淡的效果是靠多遍积累用笔起来的。重墨色的笔触范围越来

越小,墨色越来越深,笔触也越来越多,淡墨色的笔触却越来越淡,覆盖面则越来

越阔。

传统三墨法之——破墨法

是用途最广变化最多的墨法。破墨是破坏了原来的不好的效果,建立起一个新

的更完美的效果。无论是浓破淡还是淡破浓,均要在前一遍墨将干未干时进行。它

要求造型高度准确,运水运墨的技巧高度娴熟。破墨法有以重破淡,以湿破干,以

淡破重,以水破墨,以干破湿,以墨破色等多种形式。画面效果多呈水墨、水色交

融多变,生机活泼之感。

六.课外拓展:

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选段,品味与老舍的《想北平》的不同。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

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

理由,也不过想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

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

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是看不

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

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

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

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

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

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

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

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

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

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

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

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

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

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巨蟹男和金牛女 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

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

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

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

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

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

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

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

红完,西北风就要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

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

Days。

品味鉴赏:

(一)“眼中”的北平

郁达夫出生于江南,他对北平有一种外乡人似的新鲜好奇,因为南方的秋“总

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所以,他“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

从青岛赶上北平”,想饱尝这故都的秋味,可以说,他是以赏玩家的身份欣赏北平的,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里一坐”,郁达夫就是这样悠然惬意地开始欣赏北平。

既然是欣赏风景,所以首先,他选择的是符合自己审美情趣的景物。郁达夫是

一位敏感多情的作家,在20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为了谋生,他辗转千里,颠沛

流离,饱受人生的愁苦与哀痛,他的心已被一种“悲凉”的情愫充斥,即便是面对

他所喜爱和眷恋的北平的秋景时,他也是带着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所以,他不会

选择恢宏的皇家宫殿园林,不会选择热闹的街区,不会选择优美的名胜古迹,他选

择的是“一椽破屋”、“蓝色的牵牛花”、秋槐落蕊、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

这些“清、静、悲凉”,但却投合他心境的景物。

其次,为了在欣赏风景时有多方面美的感受,郁达夫积极调动各种感官捕捉故

都的秋味,然后又将这种种感觉细腻地描绘出来,使读者也跟着他欣赏这一幅幅古

都的秋的美丽画卷。这些画卷中,他着上了碧绿、蓝、灰、青、淡绿、微黄等清新

淡雅的冷色调,尽管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鲜艳夺目,没有“吹落黄花满地金”

的金黄灿烂,但它们带来的视觉享受并不逊色。试想这样一幅画面:天空是碧蓝辽

阔的,天与地之间,或出现一两只灰色的驯鸽,地上点缀着蓝色的牵牛花、淡绿微

黄的枣子,谁能不从中感受到故都秋的美、秋的情趣呢?然后,作者又从摒弃皇城

人海的热闹喧哗,敏感的听觉捕捉到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衰弱的残声”,

都市闲人的“缓慢悠闲的声调”,再加上“息列索落”的雨声,这些独特的音响合奏

出一曲新“秋声赋”,秋的悲凉此时是阵阵袭来,故都独特的秋味就更浓了。然而,

都达夫仍不放弃寻觅,他踏上“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的落蕊,感受着那“一

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郁达夫是那么全方位地感受着北平的秋,欣赏着北平的秋!

(二)“心中”的北平

老舍与郁达夫不同,他生在北平,长在北平,他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和北平血脉

相连。老舍给我们描绘北平,不会像郁达夫那样带着观赏者与风景之间的间隔感,

北平在他眼里呈现出来的也不是客观的风景,而是与“我心灵相粘合的”物我交融

的记忆,“每个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个思念中有个北平”。他不是客观地冷静

地观赏,他完全是用心在倾诉,倾诉整熬二十年来观察到的北平,感悟到的北平,

享受到的北平。所以,他写的北平,更注重写出“我”——“一个贫寒的人”,一个

知识分子,一个热爱依恋北平的人对北平的种种感觉。

首先,北平是安适的。这种安适感,老舍用了一个深情的比喻,像“小儿安睡

在摇篮里”,它可以让“我”“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

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快乐地坐一天”。这种安适感甚至让四大历史都城都黯然逊

色,如巴黎,或太“热闹”,或太“旷”,还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如果让“我”

住在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而只有北平,“完全安适”,“让我

无所求也无可怕”。

其次,北平是自由的。北平以其宽大的胸怀容纳它的子民,“在建筑的四周都有

空闲的地方”、“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北平没有城市的人流拥挤、建筑林

立,北平人也不会被压挤被冲击被围追,它“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北平以其合理

的布局,留下了都市难得的空闲,也孕育出一代文豪——老舍。

再次,北平是自然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曾是多少中国文人渴望的理

想的生活境界,而老舍不用去“桃花源”寻觅这种境界,北平,这个古老的都城.让

老舍享受到了这种“清福”。花草蔬菜果子是那么便宜,更可贵的是“雨后,韭菜叶

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诗似的美丽”,“果子

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这哪是都城的生活,这简直就是在大自然的环抱中,

随处可以看到生机勃勃的植物,随时可以品尝到如此新鲜的水果蔬菜。北平的自然

感,让老舍远离了城市的拥挤、压抑、疲乏,心灵得到真正的放飞,那种“悠然见

西山”的感觉,即使是陶渊明在世也会自叹不如的。

“眼中”的北平和“心中”的北平,缘自于两位作家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对北平

不同的感情,但是,它们都是美的,都是真的北平!

大家老舍的文章语言通俗、纯净而又简洁、亲切,可以说达到了一种“有技巧似无

技巧”“有雕琢似无雕琢”的境界,这一点也是学习本文需要把握的,作者曾说:“我

的文章写得那样白,那样俗,好像毫不费力,实际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廿

七()⑵粘

合()⑶什刹

..

海()

⑷菜圃

()⑸空旷

()⑹橘

子()⑺辜

负()

**2.给下列词语解词

⑴俊伟:⑵匀调:

⑶愧杀:⑷清福:

阅读文本,回答3~14题

想北平老舍

(1)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

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

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

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

“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2)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

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

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

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

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

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

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

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3)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

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

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卫生巾广告 识与印象都

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

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4)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

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

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

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

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

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

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

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________,

以便刺激;在北平,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

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

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

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

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

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

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6)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

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

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

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

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

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印度独立时间 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

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

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

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7)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

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

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

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

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8)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六日

[注]文中说的“北平”是1928年至1949年间对北京的旧称。

3.对本文第(1)~3)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为了表明本文是写“我的

北平”。

B.作者用对自己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突出了爱的真挚深厚。

C.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要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

情的”。

D.第(3)段中,作者用杜鹃作比喻,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

4.第(2)段中,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

的话回答)

*5.第(4)—(7)段中,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特点,请写出其中两个主

要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简笔画图 ____(每处不

超过10个字)

6.分析第(4)段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语在文中的含义。

7.次填入第(4)段末尾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瀑布与大潮是必要的有丁冬的清泉就够了

B.摇滚与爵士是必要的有柔曼的圆舞曲就够了

C.咖啡与酒是必要的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D.辣椒与葱是必要的有嫩嫩的豆腐脑就够了

*8.第六段中划线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是

(1)细致入微地写出了事物的状态;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第⑥⑦段中,找出与下面句中“感到寂苦”对比着写的一个句子。

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10.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

11.本文第二段划横线的句子“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这个”指的是什么意

思?

12.本文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假如住在巴黎会感到“寂苦”,而后面又说巴黎“太

热闹”?

**13.从文章第六段来看,北平的好处有哪些?请分条陈述。

*14.下面对本文的分析中,错误的两项是

A.本文既表现了作者对北平的感情之深,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B.作者在文中把北平比作摇篮,说明北平在作者眼中是个安全的归宿。

C.老舍的作品市民气息浓郁,北京味足,有幽默感,本文也不例外。

D.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其中关于果子的内容,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外来

果品的不屑。

E.本文结尾很有特点,既干净利落的了断了全文,又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试题答案

1.⑴(nin)⑵(nin)⑶(shch)⑷(p)⑸(kung)⑹(j)⑺(g

2.⑴清俊雄伟⑵配合得均匀合适

⑶形容极度惭愧⑷指轻闲安适的生活

3.D

4.(北平)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

5.(1)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

(2)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

(3)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或:处处有空儿可自由喘气);

(4)紧连园林、菜圃与农村(或:花多菜多果子多)。

6.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

亲切感和依恋之情。

7.C

8.(2)真实地表现了北平“接近自然”的特点;

(3)真切地流露出作者热爱北平的情感。

9.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10.点明题意;照应开头“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使文章结构

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11.指作者对北平的爱是要说而说不出来的。

12.作者要是住在巴黎会因为思乡而感到寂寞孤苦。“太热闹”指的是巴黎不像北

平那样动中有静,有很多地方使人疲乏,需要酒精和咖啡的刺激。

13.书多,古物多,花多,菜多,果子多。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19:4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9670131445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北平狼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北平狼烟.pdf

上一篇:中性粒细胞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北平狼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