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皆关情阅读理解及答案一针一
线皆关情赏析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
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
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自制柚子茶 ,甚至跨出湘
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
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
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
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
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
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
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
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
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
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
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
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
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
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
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
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
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
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
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
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瞠目结舌 左
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
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
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
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
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康熙太子 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
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
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
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
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
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
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
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
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
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
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
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
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
一头是eagles 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
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
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
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
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
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
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
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
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
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励志文章短文 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8版,有删改
注:①襻p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ng:缝
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9.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
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4分
20.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1.赏析文中画线句子。6分
1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
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
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3分
2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
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3分
22.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
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带生的成语 案:
19.①画粉画线的绝活;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③“两不
记”的绝活;④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
20.第②段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它是
全文作者叙事的线索和总纲,使文章叙事清晰,主旨鲜明突出。
21.⑴该句使用动作描写,详尽展示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
美过程。一举手,一投足中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
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言语间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骄
傲。
⑵这句使用比喻修辞,把父亲的裁剪比作农夫的耕地,既贴
切生动,又充满乡村的泥土气息。同时也是对两种劳动美的赞美
和歌颂。
22.不可以。
原题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作者不光记
叙父亲“一针一线”的绝活,更通过父亲的手艺表达了父亲不仅技
艺高超,更人格高尚。他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17:04: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9574471443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一针一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一针一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