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
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
故居。曾隐居鹿门山。
生平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壮年时曾往吴
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
(七四零)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
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
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官如张九龄等有往还,和诗人王维、李
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
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
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他死后不
到十年,诗集便两经编定,并送上「秘府」保存。现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最聪明的狗 689年(武后永昌元年)。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玉米炒饭 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
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
奈何诬我!"放归音乐资讯 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什么星座颜值最高 4),韩朝宗
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
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公元
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
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
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
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
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
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
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什么是财政 盛名。王维、李
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与他关系甚好隐居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
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
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在构成这事实的复杂因素中家乡的历史地理背景,或许是
很重要的一点。
在一个乱世,例如庞德公(东汉名士)的时代,对于某种特别性格的人,入山采
药,一去不返,本是唯一的出路。但生在“开元全盛日〞的孟浩然,有那必要吗?然
那么为什么三番两次朋友伸过援引的手来,都被拒绝,甚至最中华始祖 后和本州采访使韩朝
宗约好了一同入京,到头还是喝得酩酊大醉,让韩公等烦了,一赌气单独走路呢?
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
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在他这回,无疑的那成立默契的对象
便是庞德公。孟浩然当然不能为韩朝宗背弃庞公。鹿山不许他,他自己家园所在,
也就是“庞公栖隐处〞的鹿门山,决不许他那样做。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这幽人究竟是谁?庞公的精灵,还是诗人自己?恐怕那时他自己也分辨不出,因
为心理上他早与那位先贤同体化了。历史的庞德公给了他启示,地理的鹿门山给了
他方便,这两项重要条件具备了,隐居的事实便容易完成得多了。实在,鹿门山的
家园早已使隐居成为既成事实,只要时间的名言警句 念头一转,成认自己是庞公的三线城市有哪些 继承人,此身便
俨然是《高士传》中的人物了。总之,是襄阳的历史地理环境促成孟浩然乃丹书帛曰 一生老于
布衣的。孟浩然毕竟是襄阳的孟浩然。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15:49: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9529581442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孟浩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孟浩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