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习俗介绍
元旦节习俗介绍
【元旦的习俗】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元旦节的习
俗。在我国,元旦节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
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我国对元旦节不如新年重
视,所以一般中国元旦节的习俗就是张贴“欢度元旦”。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
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
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
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
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
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
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
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
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
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
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
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元旦的起源】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
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
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
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
但仍称“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
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
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
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
“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
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
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
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
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
《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
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
“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
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
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
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
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
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
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
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
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
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
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
“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
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
俗。
【世界各国元旦风俗习惯】
德国
德国人对元旦非常重视,他们认为元旦过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下一年的运
气。在除夕之夜,人们会点起灯,放起烟花爆竹来“镇妖除魔”、辞旧迎新。新年
钟声响起前,很多德国人会爬到椅子上,待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
以示甩去灾祸。在德国农村还保留着一种风俗——爬树比赛,据说爬得最高的人会
被誉为“新年英雄”,受到其他人的羡慕。德国人元旦还有穿新衣的习俗,他们认
为新年换新衣,一切都如意;新年乱穿衣,全年不顺利。
法国
法国的元旦本来是每年4月1日,直到1564年,国王查理九世才把它改
作
1月1日。新年夜,法国人合家团聚,围桌痛饮香槟酒,按照传统,这一
夜每个家庭都要喝掉所有的藏酒,以避免来年有厄运;所有的人都应该喝得酩酊大
醉,这样新一年才会有新开始。1月1日一大早,父母会给孩子发“压岁钱”,以
表示对子女的关爱。法国人认为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示这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
们就上街看风向来占卜:刮南风,预兆风调雨顺,这一年会平安而炎热;刮西风,
有一个捕鱼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
美国
这个移民国家的历史并不长,所以元旦的民俗庆祝活动和其他国家比起来
相对平淡,除了狂欢和吃喝,人们大多呆在家里看电视或睡觉。不过加利福尼亚洲
的元旦庆祝别有特色,新年来临之际,大街小巷到处都摆着玫瑰花,几十辆鲜花装
点的彩车载着身着礼服的妙龄少女徐徐而过。人们会在节日期间选出当年的玫瑰皇
后和玫瑰公主,在对美的赞赏中迎来新年。
泰国
泰国传统的新年,即“宋干节”(“宋干”是梵语的译音),也叫“泼水
节”,是公历的每年4月13日到16日。节日里,人们抬着或用车载着巨大的佛像
出游,佛像后面跟着一辆辆花车,车上站着化了妆的“宋干女神”,成群结队的男
女青年,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敲着长鼓,载歌载舞。在游行队伍经过的道路
两旁,善男信女夹道而行,用银钵里盛着用贝叶浸泡过的,渗有香料的水,泼洒到
佛像和“宋干女神”身上,祈求新年如意,风调雨顺,然后人们相互洒水,喜笑颜
开的祝长辈健康长寿,祝亲朋新年幸运、未婚的青年男女,则用泼水来表示彼此之
间的爱慕之情。泰国人在新年第一天都在窗台、门口端放一盆清水,家家户户都要
到郊外江河中去进行新年沐浴。为庆贺新年,泰国人举行大规模的“赛象大会”,
内容有:人象拔河、跳象拾物、象跨人身、大象足球赛、古代象阵表演等,很是精
彩动人。
日本
日本人特别重视新年,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为全国休假日。日
本人把12月31日称之为“大晦日”,也就是除夕日。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
“除夜”,除夜时他们祈求神灵托福,送走烦恼的旧年,迎来美好的新年,称之为
“初诣”。除夕午夜,各处城乡庙宇分别敲钟108下,以此驱除邪恶,日本人则静
坐聆听“除夜之钟”,钟声停歇就意味新年的来到。人们便离座上床睡觉,希望得
一好梦。元旦早上,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讲述除夕做的梦,以测吉凶。日本人称
元旦初一为“正日”。1——3日为“三贺日”。
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新
年还是个“吃”的节日,各国人民都以食用自己民族的食物来祈求好运。日本人在
“正日”这一天,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
三天,则吃素的,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现日本多数城里人已放弃新年吃
素匀惯,改在“除夜”吃一餐空心面条,以祝在新的一年里,健康长寿。
埃及
埃及是文明古国,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观察星象了,他们发现天狼
星和太阳一同升起,尼罗河水立时上涨。埃及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
始,称为“涨水新年”。埃及的克鲁特人迎接新年,在门口放一张桌子,七八只碟
子供着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的颗粒,还有好些绿色植物的小芽,这象征丰
裕。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农业生
产是从秋季开始的。
印初二下册物理 度
印度从每年10月31日起为新年共5天,第四天为元旦。新年第一天,谁
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有的地区,元旦早上,家家户户哭声不断,
人人脸上涕泪横流,他们以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用哭来迎新年,是对人生的'慨
叹。
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
夜为止。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
旦”。印度人在过年的前5天,各地都要演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意为罗摩
的游行),扮演史诗中的英雄与纸扎巨人“作战”,“英雄”引发点着火的箭,纸
扎巨人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着火烧毁,除夕前,家家户户门前都张贴上各种精美图
画。元旦早上,人们提着精制的小灯,拿着红粉包,出门向老人和亲友拜年。见面
道喜后,就互相将红粉涂在对方的额上,表示吉祥如意,抬头见喜。年青人把红墨
水装进水木仓里,射到亲友身上,称为“洒红”,表示吉祥如意。
印度青年喜欢在过新年时不管熟悉与否,见面徒手格斗。围观者叫好助威
风,往往成为姑娘追求的对象。印度中部土著民族勃希勒人,为庆祝新年,在游戏
场中竖立一根圆滑粗大的木杆,杆顶有一只盛着礼品的小袋,姑娘们手持禾竹竿竭
力阻挠向杆上爬去的小伙卫子,小伙子们则在杆下围成一圈,努力防御姑娘们对爬
杆者的攻击,直到爬竿者夺得小袋取得胜利为止。
朝鲜
朝鲜和我们中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朝鲜人在新年
时,家家户户贴对联和年画。有的人家在门上贴上寿星或仙乌拉圭足球 女的画像,祈求上天保
佑,驱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了除夕预先扎好的稻草
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
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节,朝鲜的妇女穿戴一新。
元旦日少女们头戴一种麻制的帽子,称为“福巾”,身穿带花纹的五色彩
衣,进行荡秋千比赛。宝宝学颜色 她们以一处树花为目标,看谁先踢到或咬到为胜。也有在高
处挂上铜铃的,以先碰响者为冠军。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
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
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新加坡
元旦起个大早,高高兴兴的从长辈那里拿“红包”(压岁钱)。新年里有
个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沿街表演。男女老幼穿着盛装,带上礼品走访亲友。过
年时,人们爱吃油炸糯米和红糖做成的甜年糕。
英国
在英国,公历元旦虽没有圣诞节那样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还是根据
当地的风俗匀惯开展种种庆祝活动,以设置标题图 示送旧迎新。
英国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带上糕点和酒出去拜访,他们不敲门,就径直走
进亲友家去。按英国人的风俗,除夕夜过后,朝屋里迈进第一只脚的人,预示着新
的一年的运气。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
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
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大家一起做游戏 ,会遇上困难和灾祸。除夕在亲友家作
客的人,在未交谈前,要先去拨弄壁炉的火,祝福主人“开门大吉”。
英国的新年庆祝活动大都在除夕夜举行,“迎新宴会”,便是其中之一,
这种宴会分“家庭宴会”和“团体宴会”两种,宴会通常从除夕晚上8时开始直至
元旦凌晨结束。宴会上备有各种美酒佳肴和点心,供人们通宵达量地开怀畅饮。午
夜时分,人们打开收音机,聆听教堂大钟的新年钟声,钟声鸣响时,人们一片欢
腾,举杯祝酒,尽情欢呼,高歌《往昔的日光》。“除夕舞会”则是另一种庆祝活
动。人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这些装饰一新的灯光辉煌的舞场,在美妙
的乐声中翩翩起舞,成千上万的人群,还云集到各个广场,围绕着广场中心的喷泉
和厄洛斯神象,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电视台还在广场做现场直播,让在这家“守
岁”的人也共享欢乐。
德国
德国的新年,庆祝时间前后有一周。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摆上一棵纵树
和横树,树叶间系满绢花,表示繁花如锦,春满人间。德国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临
前一刻,爬到椅子随地吐痰英语 上,钟声一响,他们就跳下椅子,并将一重物抛向椅背后,以示
甩去祸患,跳入新年。孩子们组成乐队,穿上新衣服,拿着口琴和手风琴,列队在
街上吹奏。成年人则手持彩旗,跟在后面呐喊唱歌,欢庆新年,德国的妇女在新年
里要即兴表演家庭题材的喜剧小品。在德国的农村流传着一种过新年的风俗——
“爬树比赛”,小伙子们顺着光秃秃的树比赛爬高,第一名被誉为“新年英雄”,
以示步步高升。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15:07: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9504631441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元旦习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元旦习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