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柴静

更新时间:2023-03-16 14:01:57 阅读: 评论:0

郊游歌-呀路古热带植物园

看见柴静
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菜市场)

第1页共14页

大学生看见柴静观后感800字范文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

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

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范文,如名著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

心得、感悟心得、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

关注!

Downloadtips: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ditor.

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

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

adjustandu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sample

essays,suchasafterreadingclassics,readingnotes,readingexperience,

insights,experience,othersampl法律规避 eessays,anttoknowthe

formatandwritingofdifferentsampleessays,staytuned!

第2页共14页

正文内容

《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

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

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本店铺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大学生看见柴

静观后感800字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看见柴静观后感白天不懂夜的黑 800字范文1

今日最终看完了柴静的《看见》。20XX年9月初买的,整4

个月才看完。看得这么慢,主要是因为不太习惯柴静的语言,看

一会儿就觉得累,不像有的书,放下了还想把它再打开。可是这

本书还是很好的,很多资料值得思考。

里面资料很多,不多说了,只说第十八章“采访是病友间的

相互探问”吧。这一章,好几个地方,看得我眼泪几乎掉下来。

这一章是关于药家鑫案件的,柴静还是用她的方式,只陈述采访

资料,不评论,但让我深深体会到这种陈述比评论更能触动人心,

引人深思。

她在笔记里写道:“为什么人声称追索公正,要求死亡,但

死亡来到这一刻,你感到的不是满足,也不是为它的残酷而惊骇,

而是一种空茫?它让你意识到,剥夺生命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切的

发展,一切的可能,结束了。张妙死了,药家鑫死了,但如果只

是死,结束了就过去了,那就是白白死了。”随后在柴静的陈述

中,以及她引述的一位以前采访过的以往患抑郁症的男孩小宋的

第3页共14页

观点中,你会不由自主地把自我放在被陈述者的位置上感同身受

地体会和思考,体验药家鑫、药庆周末快乐 卫遗憾和悔恨的心境,回想自

我的成长过程,看着此刻的孩子思考从中应当学到什么。如果我

们不能从药家鑫、张妙的死去思考这些东西,而仅仅是对类似高

晓松以往发的微博“即便他活着出来,也会被当街撞死…生命都

漠视的人会爱音乐吗”拼命点“赞”,那他们真的是白白死了。

柴静在书中,提到了“药家鑫在公开采访时说过一句‘农村

人难缠’,这句话后面还跟着一句没播的:‘我害怕她没完没了

地缠着我的父母’”,看到那里你会想到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

柴静很勇敢,她这句话会让有些人,包括有些记者,不舒服,那

些人断章取义地误导舆论,应当受到谴责。其次,我想起以往看

过一个视频,采访张妙的丈夫,他说:“他不是说农村人难缠吗?

我要让他明白我们不难缠,我只要他以命抵命。他的父母如果愿

意,我能够替他赡养”,以及在药家鑫死后,张妙家人去找药庆

卫索要20XX年,我“看见”了一本书。那本书的封面上是柴静

采访中的照片,几位满脸皱纹的老农笑着围坐在一齐,一个小朋

友也毫不怯场地在大家面前玩耍。画面是那样的温暖。这是我第

一次认识柴静,明白有这样一个人,也正是因为这张照片我一向

保存着这本书,直到此刻,封面还是完好的。

她不是什么大人物,可是她很真实。最近,柴静主导的演讲

“《穹顶之下》”上映了。这个在20XX年就让我觉得“伟大的

女人”。我再一次拿起了那年让我不得不买的书。读着柴静的书,

第4页共14页

对一些以往并不甚了解的新闻热点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我好似

又一遍的经历了一番,那几年的重大事件。过去多年的非典时期,

此时仿佛也浮此刻眼前了。那时的我还在上小学,每一天都要带

上厚厚地口罩,清晨进校门的时候还要被教师各种“观察”,但

老实说,自我一向认为那件事距离自我很遥远。那一段教诲什么意思 段文字,

却让这段恐慌那么真切。双城事件,开始我也不明白为什么那么

小的孩子会把有些东西看的比生命还重要,但我渐渐理解他们,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我执着的东西。有很多事情,也许我们一

辈子不会遇见,但这些确确真真的发生过,也许就在我们周围。

许多事,许多人,我们不能理解,但我们没有权利去干涉它的存

在。如今,我还记得柴静给小杨写信时里面的一句话毕书尽 :“对遭受

的侮辱,不需要愤怒,也不需要还去,只需要蔑视。”

看见读后感。有人善意地告诉柴静,她做的节目脱离了大众,

仅仅关注社会边缘的人与事物。我想说,那些大众的问题,有人

在说了,有很多人在关注了,为什么就不能分点儿给那些“被社

会抛弃的人”。的的确确,我们能感受到柴静很真实,很有力量。

也许这就是欣赏!

有人说柴静孔子出生 不像一个新闻人,那么我想说的是,每个人对新

闻的理解都不一样,而我所理解的新闻,就是以小范围的客观,

大范围的去寻求本质。不论是观众还是当事人,我们要做的就是

真实的去还原事情的真相,将之呈此刻人们面前,也许这个结果

是两面的,但得到的人会不再因旁人的讥讽而感到身心疲惫,痛

第5页共14页

苦不堪,得不到的人会因事实的真相而得到法律的仲裁。

柴静的演讲、书之所以对我有吸引力,也许正是因为有真相,

有看法,有血有肉,我才会喜欢的吧。非得要买来一本她的书,

看一看她做的演讲和节目。因为我会无条件的相信她所述的真

相,也许这就是信任。

柴静说:“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

我说:“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大学生看见柴静观后感800字范文3

提到柴静,很多人的印象都是,敢进入非典现场女记者,没

错,这的确是她丰功伟绩中很重要的一环。可是我第一次明白她,

并不是非典,那距离我们这个年纪过于遥远,关于违法工厂污染

的纪录片,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她在纪录片里说,她不忍让自

我的孩子每一天戴着口罩生活,无论是作为一位母亲,还是一位

记者,她都履行了自我的职责。一位敢做,敢说,敢担的“记者”。

书中提到她初入央视的一段,才明白这样一位记者开始的时

候也只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小姑娘,之后经历的一切,成就了柴静。

我们这一代对非典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概念,偶尔听长辈提

一嘴,也不当回事儿,柴静对它的记录,却让我有一种压抑感,

经过文字都是如此,何况身处其境呢。读到满屋子躺着的痛苦的

非典患者,读到柴静进入那扇门后强烈的想出去的心理,读到那

29个被遗忘的患者,读到被不幸感染的工作人员,虽一切已经

过去,我才明白,那次灾难所带来的痛苦与挣扎。

第6页共14页

活着,比什么都好。

进入“新闻调查”应当是柴静的一个转折,从此,无论在哪,

从事什么工作,她,本质里,永远是一名记者。

调查性报道,意在于调查,揭露,需要揭露的事情,往往深

藏其下,可想而知,任务的困难性,采访对象的不配合,在此前

提下,记者需要做的,便是给予社会一个真相。

我想,记者该是最了解社会一个群体。他们总要去接触一般

人所接触不到的人与事,甚至比当事人了解的还要透彻。

五个小学生团体服毒自杀,原因是情感纠纷,就算是如今看

来也让人觉得荒唐,偏偏这就是事实。

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生活中,童年并不是像电视剧中那样天

真,回忆起来,那时候也会有许多烦恼,甚至有些所谓的情情爱

爱。很多东西,一旦接触了,就会构成自我的观点,思维,无论

年龄,之后的价值观构成,也是经历所造成的影响,各不相同。

十一二的年纪,有喜欢的人,有三人成虎的小团体,甚至一

些匪夷所思的想法,可是,这都是如今社会所不认同的东西,这

个年纪,出于一种变相的保护,也不会有人告诉你该怎样处理这

些事情。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场杯具

对同性恋采访的那一段,是全文中我最为揪心一个事件,大

概是本身对他们就有了解。张北川教授有一段话“我们的性文化

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

见当原则.”越是思想传统的人,越是贴合这段描述,至少在国

第7页共14页

内,这仍是现状。随着思想的开放,社交平台的流行,这个话题

相对以前似乎没有那么禁忌了,可是,打压程度却随之愈发严厉。

这是好是坏

提到家暴,像李阳这种高知识分子,都认为理所应当,何况

是在农村,明知如此,却无能为力,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改变,

谈何容易。可是,要变。

“采访,不用来评判,只用来了解;不用来改造世界,只用

来认识世界。”

这本书教会我的,是做新闻人的态度。要有对人性,对观念,

甚至是法律的度量,“新闻人就是要去人多的地方”,矛盾聚集

的地方。如果开始,我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对传媒行业的热衷,

那么此刻,更多的是对成为一名新闻人的期待,去了解社会,感

受他人所不能感受的。

大学生看见柴静观后感800字范文4

大学以来,读的书大多是教师布置的书目,鲜有自我自主选

择的书拿来读。根据自我的兴趣选择书来读,除了金庸的武侠,

读的最多的便是央视记者的书(请允许我叫他们记者,而非主持

人),大学读的第一本书便是白岩松的《痛并欢乐着》,于是在

接下来的一年中我找了白岩松所写的所有书来读,包括《幸福了

吗》、《行走在爱与恨之间》、《岩松看美国》等等,从他的文

字中我看到的是一个人与一个国家命运之间的深刻联系,他用他

的理智、激动、泪水、愤怒为我们串起一系列属于这个国家刻骨

第8页共14页

铭心的回忆。读过白岩松,我开始读水均益的《益往直前》,他

的命运是与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发展而联系的,他记录了伊战十

年的伤痛,也记录了与硬汉普京的智慧博弈,他用他的坚定与豁

达记录下一系列属于这个国家与世界的记忆。当读过这些书之

后,我开始读柴静的。

《看见》(当然,并非因为“穹顶之下”,当初几次打开却

又没有耐心看下去,如今想看却已被封杀......),初读《看见》,

文字冰冷,但却总感觉隐隐中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继续往下

读,她不是在关注这个国家命运前途的发展,而更多的是在关注

生活在这个国家里的人,是人构成了生活的全部,正是这种力量

让我觉得有写下一些的必要。看见眼前,我们更要看见内心,不

要被眼前看见的所蒙蔽,仅有内心的思考才是最真实的看见。

是我们太幸运,还是他们太不幸

“是我们太幸运,还是他们太不幸”这是我在读《看见》的

过程中反复在思考的问题,书中记录着太多太多的不幸,不论是

“双城的创伤”中的那些孩子们,还是一个个不幸的家庭中所遭

遇的家庭暴力。在对这些不幸的记录中我一次次的湿润自我的双

眼,中文系读的久了可能越来越感性,我们总是会被文字所感动,

我们总是感伤于他人不幸的遭遇,是对他们的怜悯,更是对自我

心灵的质问。在对流浪少年犯罪的调查中,一个由十几个少年组

成的盗窃团伙,领头的十五岁,最小的十岁,都辍学。他们没有

父母来管束,没有亲人来照顾,没有社会的帮忙,他们甚至都不

第9页共14页

怕死,这是多么的可怕。他们在流浪,他们把偷当乐趣,把抢当

做狂欢,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书中记录了太多太多我们都无

法想象的会发生在我们这个社会的不幸,他们有被戒毒所卖去当

妓女的,有被无故监禁二十八年的,还有饱受家庭暴力折磨

的......我无法想象这些都发生在我们的社会,都发生在我们生

活周围,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的阴暗面。贫穷、无知、暴力......

当我们都生活在自我幸福的世界中时,有谁关心过在社会灰暗里

生存的人们这也许就是他们的命运,注定不幸

痛苦就是痛苦

痛苦是财富,这句话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

才是财富。或许每个人都生活在痛苦之中,每个人都在抱怨生活,

痛苦往往都是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始终无法摆脱痛苦。那么应对

痛苦,我们除了抱怨就别无选择了吗俞敏洪说:“坚持下去,不

是因为坚强,而是因为别无选择。”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形容老人 无法选择

的,我们无法选择命运,我们亦无法选择躲避痛苦,那么只能坦

然应对。人所要应对的痛苦是多种多样的,迷茫时的痛苦,失意

时的痛苦,失去时的痛苦,那么痛苦之后呢没有改变,依旧走老

路那么这些痛苦将会转化成更大的痛苦,而深陷痛苦之中也终将

一事无成。我们要的是对痛苦的思考,对痛苦的反思。白岩松说:

“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仅有一个选择:

虽然痛苦,却依然要欢乐,并相信未来。”室友问我:“还相信

未来吗practi ”我回答:“是的。”两年之前是这样,两年之后的我依

第10页共14页

旧相信。世界上仅有两种动物能够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一种是雄

鹰,一种是蜗牛,我自知我并非雄鹰,那么我甘愿做一只蜗牛,

在痛苦中决不放弃,并且始终坚定地相信未来,因为我相信迟早

有一天我会看到与雄鹰看到的同样的风景。

命运经过失败指出应当走的路

马修埃蒙斯,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悲情英雄,那个总是在

奥运赛场上最终一枪意外失利的男人,他无法摆脱命运对他的捉

弄。北京奥运失利后,他和妻子相拥在一齐,那个因四年前雅典

失利而结缘的妻子,同样是射击名将的卡特琳娜,他们相拥在一

齐时不是妻子在安慰丈夫,而是丈夫在安慰妻子。生活到了真正

的艰难处时才能体会“仅有最亲的人才能了解和陪伴你的伤痛。”

是的,生活就是这样充满戏剧性,我们无法改变,只能坦然理解。

命运经过失败指出应当走的路,一路走来,经历过太多太多的失

败。一次看到艾弗森跨过泰伦斯卢的照片上头配着一句话:“我

以为跨过的是全世界,没想到跨过的却是自我的巅峰。”经历过

高考洗礼的我们,很多人都会抱怨自我高考失利,可是谁又能明

白当我们不甘心地步入大学殿堂的时候,人生将要应对的失败才

刚刚开始。我们会应对很多竞争的失败,会应对投票的失败,会

应对选择的失败,你会在这些失败中发现,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

的,我们必须要应对这一切,哪怕无奈,哪怕不甘心,哪怕是愤

怒。因为这是成长所要经历的阵痛,我们无法避免,我们只能勇

敢应对。我们仅有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前进,用事实告诉那些给

第11页共14页

过我们伤痛的人:“我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

想证明我有多了

不起,我只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必须要拿回来!”

在这个缺乏思考的年代,我们很多人都早已不再关注现实,

不再关注社会,不再关注国家,我们只顾着自我。我们很少去问

为什么,怎样会这样其实我们早已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我们早

已不再看见。柴静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

发。”那么,我们每一个有思想的人是不是也应当在现实中看见

一件事物时总要问问自我的内心:“我看见了吗”

大学生看见柴静观后感800字范文5

杨绛教师曾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

直到之后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

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看见》这本书是准备考研时合着考研书凑包邮费买的。书

中讲了太多赤裸裸的社会现象,非典时期一线的医护人员们、相

约服毒的少年们、因家暴而杀了丈夫的女囚犯们、行贿不成窘红

脸的地方官员们、隐于夜色中的同性恋们、与记者一齐生活的妓

女们......

一群群人儿犹如一堆堆的跳蚤掩藏在一袭华美袍子下,每人

都顶着社会扣在他们身上的标签过活,但再不堪的标签背后都是

一样深沉的生活和挣扎。这让当时的我越读越是疑惑不已。

看见,看见什么看见社会上的形形色色各阶层不可言说的伤

第12页共14页

与痛后,一个柔弱记者变得强大了

柴静的文字,犹如柔软的丝绸下藏着一把锋利的锐器,冷不

丁地割一刀,又忽然递上一双有热度的手暖一暖。让我觉得这个

世界,完美与真实是分裂的。

最近重拾起这本书,感受与之前又有些不一样。

书中讲了这么一个歌功颂德的故事。一位中学教师辞职在

家,收了几个有智力障碍的孩子。故事中极尽教师对孩子们的付

出与关爱。为孩子们批改作业、修订破损的作业本,还带孩子去

吃麦当劳。

片子出来后,观众为之动容。可之后细问那位记录此片的记

者,才知那位教师做这样的事是收钱的,价格不菲。故事的温度

立刻被大打折扣。

质问记者“为啥不说教师收钱”记者答不上来。仔细一想,

也不能怪那位记者。这是潜意识里的观念。歌颂一个人,就要捡

好听的说,不好听的尽可抹去。这虽不是怪念头,却需要人时刻

警惕。

旧思维定势没有错,却容易令人人云亦云,忘记了独立思考。

柴静也特意向一位前辈请教,前辈说了一句话,“这是自然而然

的事情,不需要强求,更不要变成强制”。

书中还讲到了崔永元做“口述历史”的事。崔叔叔说,《论

语》是后人在孔子死后300年成书的。说的是不是孔子的事,还

不必须。但,世世代代听心得,提高慢。做口述历史,就是直接

第13页共14页

想听孔子怎样说。

崔叔叔这一番话对与不对暂置一边。但这位“执拗”于真实

历史的老主持在五十知天命的年纪,揣着心里的某处不安,离开

新闻,到处筹钱,做《我的抗战》、《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等口

述历史。不计较采访困难,不琢磨节目编排,为多采访一人,多

整理资料,能够费时一个月甚至更久,只是想离真实的历史更近

一些。

当大家都以为崔叔叔是要为一些耳熟能详的历史定论翻案

时,崔叔叔又告诫起来,“重新对历史下一个结论,又可能误导

一批人,我不想干这样的事。我期望五六十年后最终有一本被大

家公认的书,大家认为它是真实的,仅此而已”。

新闻也好,书本也罢,无论是哪种媒介,究竟是重于供给真

实信息,还是表达观点呢以我有限而浅薄的阅历来理解,无法定

论。但作为一个读者的角度,无论它供给信息也好,表达观点也

好,读者总是会不可避免地试图用自我的人生去感受、去思索。

我以往听过形形色色的讲座,总是这一“说法”应这一时代

而生,再过一段时间,又一“说法”推陈出新。一家谈一家之言,

有的是换汤不换药,有的确有几分道理。但,看多了,若忘记了

自我的思考,必是眼花缭乱,分不清东西。

一莲教师和子复教师说,那里有“术”与“道”的智慧。

何为“术”我浅显地理解为“术”犹如盲人摸象。摸到鼻子,

觉得大象是鼻子;摸到耳朵,觉得大象是耳朵......而“道”呢,

第14页共14页

就是一向在那里静静不动的大象。

“术”是通向“道”的途径,而“术”是“道”落地的载体。

求“术”没错,但尽信“术”,还不如抛开“术”,就活在实实

在在的生活里。

生活可不管你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它全然地给你。

书中有一句话总结,“别在生活里找你想要的,要去感受生

活里发生的东西”。

认识心灵鸡汤励志 这个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坐标。你在坐标系的

哪个位置不是取决于你明白多少,而是取决于你真真切切地感受

到多少。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14:01: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946517105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看见柴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看见柴静.pdf

上一篇:岛国文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看见柴静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