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的性格特点

更新时间:2023-03-16 12:26:48 阅读: 评论:0

拙劣-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子路的性格特点
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曲棍球英文)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

课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主备人:参与教师:高一语文组全体教师

课时:2时间:2021年上期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2.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掌握“如、方、与、乎、尔”在文中的含义。

3.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体会孔子的思想、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意义用法及特殊句式,熟练翻译课文,培养

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在朗读中培养敏锐的语感,学习本文叙事中结合抒情、议论,前后

照应,结构严谨的写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孔子的政治思想晚上好用英语怎么说 和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为了爱情 生观和价值观。

4.文化传承与理解:品味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的性格和志向,从中得到启发,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归纳文中的文言文知识,准确翻译全买菜作文 文。

2.体会孔子的思想、人格魅力,初步了解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涵。

3.领会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把握人物鲜明的性格。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

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后来庄子在《庄子知

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

形容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那么,我们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孔子的另一篇有名的典故。

活动一:课前预习检测,结合导学案过关基础知识。

课前布置《导学案》课前预习区作为课前准备作业,课堂检查,

并通过小组对抗的方式完成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

式、一词多义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积累。

活动二:了解孔子及其思想主张,梳理《论语》相关知识。

(一)、作家作品简介

1、孔子:名丘端午节英文介绍 ,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博学

二次备课

多能,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不管贫富贵贱,广收门徒,据说有

3000弟子,72贤人。

2、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孔子在政治方面,主张礼治,反对法治,主张克己复礼(期末

考试);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

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

的正名思想;;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

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3、《论语》

《论语》是儒家“四书”(另《大学》《中庸》《孟子》)之一,

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者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录了孔子及

其弟子们的言行。

活动三:掌握本文相关文学常识。

(一)古人名与字的关系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曲礼》上说:‘“男子

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

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

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下面大致介绍一下表字怎样选择:

①意义相同: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樱花布丁 ,是并列关系,所以又

叫“并列式”。

②意义相近: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

助,称做“辅助式”。

③意义相反: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

式”。

④意义相顺: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石家庄大学排名 中,意思相顺,而且字

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这种情况,可称做“扩充式”。

⑤意义相延:即表率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之为

“延伸式”。

(二)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垂髫(tio)、始龀(chn)——童年泛

称;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

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

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

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

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modi)之年——

八九十岁的年纪;鲐(ti)背之年——90岁;期颐(jy)之年

——100岁。

活动三:细读文章,分析课文结构。

课前要求大家自行梳理文章脉络结构,现在请各小组派代表人

回答。

(一)、明确文章脉络: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孔子评志。

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二)、分析四个弟子的“志”,探究文章塑造人物的方法。

明确:《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本文节选部分,师生

对话是围绕“孔子问志、四子言志、孔子评志”的话题展开的,那

么大家一起找一找,孔子的四个弟子分别是怎样言志的?

人物言志描写方法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从政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的小国,可使足民,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从政

语言描写

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愿为

小相——从政

语言描写

曾皙“异乎三子者之撰”,莫春

者...咏而归。

动作描写、神态描

写、语言描写

二、课堂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吾与点也(与,动词,赞同)

可使足民(足,富足)

B.何伤乎?(伤,动词,受伤)

三子者出,曾皙后(后,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后出生)

C.冠者五六人(冠者,名词,戴帽子的人)

童子六七人(童子,未成年人,少年)

D.因之以饥馑(因,接连,继续)

舍瑟而作(作,动词,起身)

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C)

A.忌不自信。

B.夫晋,何厌之有?

C.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D.居则曰:不吾知也。

第二课时

活动四:根据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志”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有

怎样的性格特点?

1、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轻率、鲁莽。孔子问志,

子路首先说自己即使是治理一个有内忧外患的中等国家,也只需要

三年就可以出色地完成,言谈之中语气肯定,可见他抱负之大,但

他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也反映出他性格中轻率、鲁

莽的一面。

2、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在孔子点名之后才开口回

答,说自己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家,说明他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十分谨

慎,还说礼乐教化自己无能为力,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3、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公西华同样是在孔子点名之后才

开口,因冉有才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了避免自称君子,他

先谦虚地说“非曰能之”,再委婉地说明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

从“愿”、“学”、“小”几个字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委婉谦虚的性

格特点。

活动五:活动六:孔子为什么“与点”?又为什么在子路说完后“哂

之”?并由此分析探求孔子的人物形象。

(一)、孔子“与点”:

曾皙说的那段话(“莫春...咏而归”),并没有用理性的语言诉

说自己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和

乐景象,在这幅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每个人都享受了

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这正是孔子晚年所期望的境界,也符

合儒家以礼治国的思想。

(二)、“夫子哂之”:

子路说的是国家大事,是一种大英雄、大政治家的事业,涉及

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不应该那么简单;可子路的回

答有点轻率,有点过于自信,没有留什么余地,一点都不谦让,所

以孔子才笑他。至于他说的治理国家的理想本身并没有错,孔子并

不否定;只是笑他的态度。

(三)孔子的人物形象:

1、孔子的理想抱负。

孔子并没有言志,但我们可以从他对弟子说法的态度中看出他

的志向,他赞同曾皙讲的这个太平盛世的景象——社会安定、国家

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

—这就是孔子建立大同世界的理想。

同时,冉有、公西华在表现出从政的理想之后,孔子给予了肯

定,同时,他对子路言志“哂”,并不是笑他的理想,而是笑他不谦

虚的态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2、严格又和蔼的师长形象。

孔子问志,实际上是对弟子的一种关心,同时他指出弟子“居

则曰:‘不吾知也!’”的现象,以及他对于子路“其言不让”的哂笑,

实际上是对弟子一种委婉的批评与教育,说明他是一个严格的老师。

但是孔子又未以尊长自居,没有直接打断子路的发言,也没有直接

指责,还在弟子们言志后耐心的解答曾皙的问题,说明他虽然是个

严格的老师,但对于学生又充满和蔼,同时,孔子对于学生不同的

志向有不同态度和理解,正说明了他“有教无类”的思想。

课后作业

完成《固学案》相关作业。

四、教学灰色裤子搭配什么颜色上衣好看 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12:26: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9408081439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子路的性格特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子路的性格特点.pdf

上一篇:苟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