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参赛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课时:1
(3)学科:数学
(4)学生准备:不同年份的年历
二、教学课题(《认识平年闰年》)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
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
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不同年份的年历
【教材分析】
第一步发现现象,初步知道平年和闰年。让学生同时观察2004年2月和2005
年2月的月历,比较这两个2月的天数是否相等。让学生发现不同年份的2月天
数不同,然后告诉他们,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
第二步同时观察从1997~2008连续十二年的2月月历,从中寻找天数的规
律。教材特地把这些月历分成三行,每行是连续的四年,方便学生发现每一行的
四张月历里只有一张是29天,另三张都是28天。从而明白通常每四年里有1
个闰年、3个平年。教材里讲解了判断平年、闰年的一般方法,至于公历年份是
整百数的,安排在底注里讲解。
第三步在“想想做做”里巩固平年、闰年的知识。第1题通过把公历年份除
以4进行判断,虽然教材只教过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但学生完全能够自己进行四
位数除以4的计算。第2题计算平年的全年天数,合几个星期零几天,结合计算
再次温习前面学习的年、月、日知识。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闰年全年有多
少天以及怎样算的,再次清晰地认识平年与闰年。第4题回答并解释一种比较特
殊的生日现象,巩固连续四年里一般有1个闰年的知识。
第四步是“你知道吗”,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为什么通常每四年有1
个闰年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定位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平年、闰年的规律,运用启发式、多媒
体演示、互联网搜索等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合作探究平年闰年的计算方法,达
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疑激趣
1.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一
年有12个月,有3l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2.谈话:前不久,小明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知道吗?
小明说:我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弟弟,他是2004年出生的,再过几天就满一
周岁了。全家人都在为弟弟准备过生日呢,我也为弟弟买了一份生日礼物,准备
在弟弟生日那天送给他。可2005年的年历上怎么没有弟弟的生日呢?同学们,你
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提问:你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
二、主动建构
1.探究活动一。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2004年和2005年的年历卡,对比着找一找,小明
的弟弟应该是2004年的哪一天出生的?
反馈:找到了小明弟弟的生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小结:2004年2月的天数和2005年2月是不同的。小明的弟弟应该是2004
年2月29日出生的。可2005年的2月只有28天.没有29日,所以小明在2005
年的年历上找不到2月29日。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
年是闰年。(揭示课题:认识平年、闰年)
谁来说一说2004年和2005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
活动:这样一来.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是不一样的,你能很快算出像2004
午这样的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肯定"365一l=366天”的算法)
2.探究活动二。
拿出年历表观察1997—2008年2月的天数,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先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
(2)你还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交流: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反馈:谁来汇报一下,从1997—2008年2月的天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归纳: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提问:那么公历中哪些年是平
年,哪些年是闰年呢?各小组在1997-2008年这12个年份中找几个平年和几个闰
年,分工计算这些年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各小组汇报计算结果和本组的发现。
归纳:除以4没有余数的数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3.知识链接:你知道吗?
【百度搜索】/u65/v_
三、应用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
提问:他们说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谈话:你还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一些
值得纪念的事件是在哪
一年发生的吗?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名在全班
交流。(学生有可能说到整百年)
(2)讲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例如。8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平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
(2)提问:闰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班内反馈。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课件出示题目。
(2)提问:看了这个问题后,你知道了什么?
(3)讲解:季度也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从每年的1月份起,3个月为一个季度,
一年有四个季度。
(4)谈话: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把每个季度的天数算出来,填在相应的括
号里。学生完成后反馈。
(5)讲述:一年有四个季度和通常所说的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不是
一回事。一年中的四个季度如何划分非常明确,而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
全国各地由于地理位置不同差别很大,四季的长短和起止时间各不相同。气象部
门提出了春、夏、秋、冬四季划分的标准,大家可以阅读第21页“你知道吗”,
了解有关的信息。,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3)提问:现在知道小明弟弟的生日问题是怎么回事了吗?
四、总结反思
谈话:今天的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年、月、日的有关
五、教学反思
1、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
有关“平年闰年”的知识,对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绝不是一张白纸。本
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了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在新课之前借助送生日礼物
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经验,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做到了有的放矢,把知识蕴含于学
生具体活动的经验背景之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
2、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无论是研究
问题的提出,信息的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
对平年、闰年的探索,让学生收集不同年份的年历,课件提供1997-2008年的年
历中的2月份的天数。这两个活动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与同伴进行交
流、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学生
经历了完整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深刻的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组内合作、组间交流的作用,体现了
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当然,本课还存在一些问题。我认为自己在处理一些细节甚至在对学生“自
主探索”时,有些地方放的不够,如学生计算平年闰年方法时,教师不应过多的
指导,只要在学生说错时给于纠正就可以了。在以后教学中,还应相信学生,大
胆放手,以顺应课改精神,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者情况
姓名陈书霞
工作单位:镇江市姚桥中心小学
1985年7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镇江市骨干教师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9:58: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9319361437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闰年是哪一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闰年是哪一年.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