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出山
蒋子龙
党委扩大一上来就卡了壳,这在机电工业局的会议室里不多见,特别是在局长霍大道主持的会上更不
多见。但今天的沉闷似乎不是那种干燥的、令人沮丧的寂静,而是一种大雨前的闷热、雷电前的沉寂。算
算吧,“四人帮”倒台两年了,七八年又过去了六个月,电机厂已经两年零六个月没完成任务了。再一再二不
能再三,全局都快要被它拖垮了。必须彻底解决,派硬手去。派谁?机电局闲着的干部不少,但顶戗的不
多。愿意上来的人不少,愿意下去,特别是愿意到大难杂乱的大户头厂去的人不多。
有一张脸渐渐吸引住霍大道的目光。这是一张有着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石岸般突出的
眉弓,饿虎般深藏的双眼;颧骨略高的双颊,肌厚肉重的阔脸;这一切简直就是力量的化身。他是机电局
电器公司经理乔光朴,一双火力十足的眼睛不看别人,饱满的嘴唇铁闸一般紧闭着,里面坚硬的牙齿却在
不断地咬着牙帮骨,左颊上的肌肉鼓起一道道棱子。霍大道极不易觉察地笑了,他不仅估计到第一炮很快
就要炸响,而且对今天会议的结果似乎也有了七分把握。
乔光朴没抬眼皮,用平稳的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口吻说:“别人不说我先说,请局党委考虑,让我到
重型电机厂去。”这低沉的声调在有些委员的心里不啻是爆炸了一颗手榴弹。徐进亭副局长更是惊诧,说:“光
朴,你是真的,还是开玩笑?”是啊,他的请求太出人意料了,因为他现在占的位子太好了。这是许多老干
部梦寐以求而又得不到手的“美缺”。乔光朴放着轻车熟路不走,明知现在基层的经最不好念,为什么偏要下
去呢?
乔光朴抬起眼睛,闪电似的扫过全场,最后和霍大道那穿透一切的目光相遇了,倏地这两对目光碰出
了心里的火花,一刹那等于交换了千言万语。乔光朴仍是用缓慢平稳的语气说:“我愿立军令状。我去后如
果电机厂仍不能完成国家计划,我请求撤销我党内外一切职务。到干校和石敢去养鸡喂鸭。”
这家伙,话说得太满、太绝。如今稍负一点儿责的干部就喜欢说一些漂亮的多义词,让人从哪个方面
都可以解释。什么事情还没有干,就先从四面八方留下退却的路。因此,乔光朴的“军令状”比它本身所包含
的内容更叫霍大道高兴。他激赏地抬起眼睛,心里想,这位大爷就是给他一座山也能背走,正像俗话说的,
他像脚后跟一样可靠,你尽管相信他好了。就问:“你还有什么要求?
乔光朴:“我要请石敢一块儿去,他当党委书记,我当厂长。”
有人说:“你这是一厢情愿,石敢同意去吗?”
乔光朴看看手表,像事先约好的一样,石敢就在这时候进来了。乔光朴站起来:“霍局长,我先和老石
谈一谈。”霍大道点点头。乔光朴抓住石敢的胳膊,半拥半推地向外走。乔光朴把自己的打算,立“军令状”
的前后过程全部告诉了石敢,充满希望地等着老伙伴给他一个全力支持的回答。
石敢却是长时间的不吭声,探究的、陌生的目光冷冷地盯着乔光朴,使乔光朴很不自在。老朋友对他
的疏远和不信任叫他心打寒战。石敢到底说话了,语音低沉而又含混不清。乔光朴费劲地听着:
“你何苦要拉一个垫背的?我不去。”石敢摇头,“我思想残废了,我已经消耗完了。”
“胡说!”乔光朴见好说不行,真要恼了,你明明是个大活人,怎说是消耗完了?在活人身上难道能发生
精力消耗完的事吗?”
“我指热情的细胞消耗完了。”
“嗯?”乔光朴一把将石敢从沙发上拉起来,枪口似的双眼瞄准石敢的瞳孔,“你敢再重复一遍你的话吗?
当初你咬下舌头吐掉的时候,难道把党性、生命连同对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也一块儿吐掉了?”石敢躲开了
乔光朴的目光,他碰上一面无情的能照见灵魂的镜子,他看见自己的灵魂变得这样卑微,感到吃惊,甚至
不愿意承认。乔光朴诚恳地说:“老石,你非跟我去不行,我就是用绳子拖也得把你拖去。”
石敢点点头走了。
霍大道对乔光朴说:“刚才议论到干部安排问题,你还没有走,就有人盯上了你的位子。”
徐进亭先说:“电机的冀申提出身体不好,希望能到公司里去。”接着别的委员也都说出了曾托付过自己
的人。
霍大道目光像锥子一样,气色森严,语气里带着不想掩饰的愤怒:“什么时候我们党的人事安排改为由
个人私下活动了呢?什么时候党员的工作岗位分成了‘肥缺’‘美缺’和‘废缺’‘苦缺’了呢?冀申在电机厂没
搞好,却毫不愧疚地想到公司当经理,我不相信搞不好一个的人能搞好一个公司。”
徐进亭问:“冀申原是电机厂一把手,老乔和石敢一去,不把他调出来怎么安排?”
霍大道说:“当副ㄏ长嘛。干好了可以升,干不好还降,直降到他能够胜任的职位为止。当然,这是我
个人的意见,大家还可以讨论。”
徐进亭悄悄对乔光朴说:“这下你去了以后就更难弄了。”
乔光朴耸耸肩膀没吭声,那眼光分明在说:“我根本就没想到电机厂去会有轻松的事。”
(选自《乔厂长上任记》,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乔光朴放弃“美缺”,主动要求去陷入困境的重型电机厂,让与会委员震惊,也出乎局长霍大道的意料。
B.从乔光朴的话中可知,石敢曾经也是一员干将,“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因此心灰意冷,“目光冷冷”。
C.“我根本就没想到电机厂去会有轻松的事”,这说明乔光朴是了解电机厂的现状的,对困难是有预计的。
D.通过对机电局不少干部不愿作为及徐副局长的担忧等介绍,小说反映了“文革”之后改革事业的艰难曲折。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交代了事件的背景,电机厂已经两年零六个月没有完成任务,形势严峻,为改革选人做好铺垫。
B.“大雨前的闷热、雷电前的沉寂”营造了沉闷的气氛,暗示会议开得不顺,为下文乔光朴毛遂自荐破局蓄势。
C.“霍大道目光像锥子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反映出霍大道内心的愤怒,也凸显出他是一个性格刚强的人。
D.小说的语言凝重,不拖泥带水,不铺排细节,但个性化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3.小说的标题《出山》有什么作用?
4.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渴望英雄。小说是如何塑造改革英雄乔光朴的?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
刘卫平
当长工刘三扛着石碓一喘一喘地爬上一道山梁的转弯处时,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降临。石碓是用来舂
糯米糍粑的那种,在湘中地区很常见,用一块四四方方的石头从一面凿空了,凿出一个凹陷的圆坑。眼下,
石碓的圆坑正像一个深得过了头的帽子戴在刘三的头上,刘三的脑袋就完全没入了碓坑之中。碓坑的两侧
边沿压在刘三的双肩上,刘三必须举起双手扶着石碓的边沿,用力把石碓的前方擎起一点,这样,他那没
入碓坑里的眼睛才能勉强从碓坑的边沿下看到身前三四步远的地方。
刘三正要经过的这道山梁地形特殊。这道山梁好比就是一个人的鼻梁,从左侧看不到右侧,从右侧看
不到左侧。那时候,当刘三沿着那条横贯山梁的小道从左侧向山梁的顶部前进时,一只华南虎也正从右侧
窜来,就这样,刘三和老虎不可避免地在山梁拐角处不期而遇了。人和虎在相距三四步远的地方骤然收住
了脚步。这个距离是由刘三的目光只能看三四步远所决定的。刘三的眼睛从碓坑下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了一
只老虎,胆一惊,心一跳,头一麻,腿就直了,一双僵脚立在原地牢牢地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能动。
那是一只黄乎乎的带着斑斓黑纹的华南虎。一双硕大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像一对大灯泡似的看着刘三。
长工刘三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不知道有个成语叫“虎视眈眈”,但他现在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虎视眈眈的
滋味。从虎口里喷出的一股股腥臊气味让近在咫尺的刘三一阵阵晕眩。好在老虎并没有立即扑向刘三,而
是停在原地一动不动地死死盯着刘三。
刘三在与虎对视的四五分钟时间里有过一阵快镜头似的回忆,这种回忆只有那极短极短的一瞬间,但
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则要冗长得多——今天早晨,长工刘三刚从他的茅屋里起床,谢德仁老爷就在门外喊:“刘
三,你今天给我去东岭寨晏学光老爷家取样东西来。”刘三应着:德仁老爷,要我去取什么呢?德仁老爷说:
“喏,我写在这纸上,你拿给学光老爷一看就知道了。”刘三接过纸条,啃两个红薯就出发了。到东岭寨有十
来里路,刘三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刘三不认识晏学光老爷,但他听说过晏学光家世代是地主,晏学光更
是一个有名的“烂秀才”(指屡试不中的读书人)。在村头,刘三看到一个提着箢箕握着耙子捡狗粪的老头,
刘三就问:你知道晏学光住在哪里吗?刘三这句话一出口就为他以后的遇险埋下了“祸根”。他不该在“晏学
光”这个名字的后边省掉“老爷”两个字,因为他不知道,眼前这个捡狗粪的老头,正是“烂秀才”晏学光。当
刘三按老头所指来到晏学光家时,他总觉眼前的学光老爷与村头拾狗粪的老头很像,只是衣着有优劣之别
而已。当时刘三并未在意,他毕恭毕敬地把纸条递给学光老爷。学光老爷一看,就笑了,学光老爷笑着说:
德仁老爷也真是的,连借个石碓坑也要写条子,你扛去就是了嘛!刘三顿感惊讶,他没想到德仁老爷打发
他爬十来里山路跑来,竟然是为了借一个石碓坑。刘三顶着那个百把斤的石头苦不堪言,越走越气恼。其
实德仁老爷哪是要他借什么石碓坑呢?纸条上明明写的是要一杆老烟枪,可是晏学光这个“烂秀才”,仅仅因
为刘三问路时在他的名字后面省掉了“老爷”二字,他就存心罚刘三扛着石碓坑走山路。这个缘由,刘三当时
自然不知道,他正一喘一喘地爬过一道道山梁,蹬过一条条溪涧,一步步走近山梁上那只即将到来的老虎,
并最终与老虎在相距三四步远的山道上对面而峙了。
刘三与老虎对视了四五分钟,双方仍然一动不动,身子一动不动,眼睛一动不动,路边的树叶一动不
动,四周的空气也一动不动。四五分钟光景,在刘三的感觉里仿佛经历了四五个世纪。刘三的腿脚麻了,
嗓子,眼睛酸痛了,头发一根根像钢针似的竖起来了,一句话,刘三真的支撑不住了。崩溃之际刘三
的脑子里倏忽灵光一闪,他有意转动了一下眼珠子,眼角的余光仍然看着老虎,正眼却佯装看别处。刹那
间,只听见“嗖”地一声响,老虎从路边一冲而下,如一道黄色的闪电倏地不见了踪影。刘三当即瘫软在山坡
上。
后来,刘三从有经验的老者那里听说他之所以能够虎口逃生,正是得益于他头顶的石碓坑。老人们说,
老虎扑食时,首先要估量一下它的血盆大口能不能一口叼下食物的头,能叼下的,呵起就走,不能叼下的,
一般不敢贸然进攻。刘三肩上扛着一个四方形的石头脑袋,老虎自然不敢扑上来咬他,说不定老虎反而被
骇住了呢!
多年以后,当湘中山区的华南虎绝迹时,饱尝贫苦的刘三已子孙满堂。他总是告诫晚辈要发狠读书,
刘三说:要读书考大学,才能当“大脑壳”(湘中方言把大官戏称为“大脑壳”),刘三不无风趣地说:你们看,
连老虎都怕“大脑壳”呢!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就以“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降临”来设置悬念,既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
阅读和探索兴趣。
B.小说语言幽默风趣,有些短句更是加深了这一特征,如“胆一惊,心一跳,头一麻,腿就直了”,活画出
刘三遇到老虎时惊恐的神态。
C.小说在对刘三与老虎对视的描写中使用了反复的手法,一再强调“一动不动”传神地写
出了刘三当时的紧张恐惧和度日如年的感觉。
D.晏学光只是因为刘三在称呼他时省掉“老爷”二字就有意戏弄他,可以看出地主阶级的为所欲为,体现出
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6.文章最后用刘三的一句话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小说题目为“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刘三去晏学光老爷家借东西的经过,对此你如何
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是人类最原始、最有生命力的商业
活动之一,由来已久。它是城市里的边缘经济,一直由于影响市容环境而不能登堂入室。
地摊经济具有“三低”特质。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高学历、技能要求;失败风险低,
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地摊经济也是如此。地摊经济由于属于边缘经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一
定的负面影响。如流动商贩自身不具有充分的合法性,对合法经营商户构成不公平竞争,妨碍交通,各种
扰民以及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等等。
(摘自《百度百科》,有增删)
材料二:
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大幅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为市民带来了高质量的城市生活,这是城市
治理的方向。但是,对“地摊经济”的强力整治,也让一些群众失去了一条生存之路,让一些市民买东西路途
更远,价格更贵了。同时,“地摊经济”的不断消失,也让街道变得冷清,少了一些生活气息。
受疫情影响,今年一些地方已经迈出了“地摊经济”的步伐。成都市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浙
江也提出合理设定流动摊贩场所,鼓励灵活就业等等。这些特殊时期所采取的灵活政策,得到了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
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一务实、灵活的举措,也将引导各地支持“地
摊经济”的发展。
当然,发展“地摊经济”并不是说一放了之,重走老路,而是对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要
加强顶层设计,比如实行“地摊经济”准入许可证,划定相关经营区、禁营区,明确具体的经营时间,保证场
地卫生,等等,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
(摘编自《科技日报》2020年5月28日)
材料三:
“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到此摆摊的商铺注册时必须出示营业执照、货品资质证明书,以及个人有效证
件等。”呼和浩特某物业管理人向谷河传媒表示。
“其实,政府部门加强资质管理应成为地摊经济的基础。低门槛是地摊经济的标签,加强资质管理不仅
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渠道,也让经营者感受到了平等与保障,让他们能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意,
更愿意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金台咨询报道称。
“城管是城市建设的核心管理者,其在公共服务管理层面对地摊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释放地摊经济
活力、缓解就业压力,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相关管理部门务必通过‘绣花一样精细’的管理,让
地摊经济尽可能地少出现卫生、市容、秩序等问题,更多地体现正面效益。”《第一财经日报》消息称。
“我觉得还要提升摊主的公共素养,按照规定有序经营,保障食品质量,自觉维护秩序,保持环境卫生。
多方相互协调才能让地摊经济长久健康发展。”呼和浩特一市民向谷河传媒表示。
(摘编自《以史为鉴,地摊经济如何发展长久?》)
8.下列对“地摊经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形式,自古以来就有,是一种原始的、充满生命力的商业活动形式。
B.地摊经济的“三低”特质,让它具有独特的创业优势,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能够缓解就业压力。
C.由于极大的负面影响,地摊经济成为城市环境卫生的重点整治对象,被中央文明办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
核内容。
D.发展地摊经济不是一放了之。如何把握“放”与“管”分寸,考验着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析事物发展规律,辩证思维必不可少。虽然地摊经济有诸多利好,但是也不要忽视它所带来的环境污
染、交通拥堵等系列问题。
B.对地摊经济的强力整治,让城市街道变得冷清,少了生活气息,还增加了部分居民的生活成本,使一些
群众失去一条生存之路。
C.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些省市积极支持地摊经济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城市管理者治理观念的转变
和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
D.只要城市主管部门担当起城市管理的主体责任,在公共服务管理上下足功夫,科学引导,就能平衡好地
摊经济与规范管理的关系。
10.如何保障地摊经济更加科学有序、健康长久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蒋俨,常州义兴人。贞观中,为右屯卫兵曹参军。太宗将征辽东,募使高丽者,众皆畏惮。俨谓人曰:
“主上雄略,华夷畏威,高丽小蕃,岂敢图其使者。纵其凌虐,亦是吾死所也。”遂出请行。及至高丽,莫离
支置于窟室中,胁以兵刃,终不屈挠。会高丽败,得归。太宗奇之,拜朝散大夫。再迁幽州司马。以善政
为巡察使刘祥道所荐,擢为会州刺史。再迁殿中少监,数陈意见,高宗每优纳之。再转蒲州刺史。蒲州户
口殷剧,前后刺史,多不称职。俨下车未几,令行禁止,称为良牧。永淳元年,拜太仆卿;以父名卿,固
辞,乃除太子右卫副率。时征隐士田游岩为太子洗马,在宫竟无匡辅。俨乃贻书以责之曰:“足下负巢、由
之峻节,傲唐、虞之圣主。养烟霞之逸气,守林壑之遁情,有年载矣!故能声出区宇,名流海内。主上屈
万乘之重,申三顾之荣,遇子以商山之客,待子以不臣之礼。将以辅导储贰,渐染芝兰耳。皇太子春秋鼎
盛,圣道未周,拾遗补阙,臣子恒务。仆以不才,犹参廷谍,诚以素非德望,位班卒伍,言以人废,不蒙
采掇。足下受调护之寄是可言之秋唯唯而无一谈悠悠以卒年岁向使不食周粟仆何敢言禄及亲矣将何酬塞想
为不达,谨书起予。”游岩竟不能答。俨寻检校太常卿。文明中,封义兴县子,历右卫大将军、太子詹事,
以年老致仕。垂拱三年卒于家,年七十八。文集五卷。
(节选自《旧唐书·蒋俨传》)
1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受调护之/寄是可言之秋/唯唯而无一谈/悠悠以卒年/岁向使不食周粟/仆何敢言/禄及亲矣/将何酬塞/
B.足下受调护之寄/是可言之秋/唯唯而无一谈/悠悠以卒年岁/向使不食周粟/仆何敢言/禄及亲矣/将何酬塞/
C.足下受调护之/寄是可言之秋/唯唯而无一谈/悠悠以卒年岁/向使不食周粟/仆何敢言禄/及亲矣/将何酬塞/
D.足下受调护之寄/是可言之秋/唯唯而无一谈/悠悠以卒年/岁向使不食周粟/仆何敢言禄/及亲矣/将何酬塞/
12.下列对戈中抽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夷,指汉族与少数民族。文中指国内老百姓。宋、元时指国家疆域。
B.储贰,也叫储副,皇位的继承人,地位仅次于皇帝。文中是太子的称谓。
C.卒伍,军队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泛指军队,行伍;也指士兵。
D.检校,南北朝以他官派办某事,加“检校”,如检校秘书等,非正式官衔。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俨临危请命,奋勇出使。朝廷募人出使高丽,在众人畏惧的情况下,他挺身而出,慷慨陈词请命。最
后平安归来,令太宗称奇。
B.蒋俨忠君爱国,尽职尽责。他被暴力拘押,面对死亡威胁,没有屈服。他多次对朝政陈述意见,均被高
宗采纳并嘉奖了他。
C.蒋俨善于治理,勤政爱民。他因善于治理受到巡察使的推荐,由司马升任刺史;他任蒲州刺史,令行禁
止,有贤能的美誉。
D.蒋俨一身正气,敢于直言。蒋俨担任太子右卫副率,位轻言微,他认为田游岩尸位素餐,便写信责备他,
令对方无言以对。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上屈万乘之重,申三顾之荣,遇子以商山之客,待子以不臣之礼。
(2)皇太子春秋鼎盛,圣道未周,拾遗补阙,臣子恒务。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①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
跪进雕胡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③,三谢不能餐。
[注]①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李瑞的起兵失败之后。②雕胡:菰米,秋季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
美食。③漂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馈赠食物。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
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题而咏,交代夜宿荀媪家,“寂寥”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由点及面,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一“苦”一“寒”,语义双关,很耐人寻味,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
C.颈联写荀媪对诗人的热情款待。白色盘子里的菰米饭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耀眼,展示出主人的心灵品行。
D.全诗即事抒情,风格朴素自然,于不事雕琢的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风格为主的李白诗歌中
别具一格。
16.尾联运用韩信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
(2)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遥襟俯畅,逸兴遄飞。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此去经年,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面是我国“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徽标”,请写出该徽标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
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9.下面文段有多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任意找出两处问题。
当今社会,从小学到高中,择校热有增无减。高考之后,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名校录取。因为
只有名校毕业,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份好工作,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而有了较高的收入,就
能满足自己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能获得充盈的人生幸福感。
①不是只有名校毕业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校将教学楼的一间空余教室作为阅览室,摆放多种书籍,供学生课下阅读。阅览室由学生志愿者自
行打扫、整理,不安排管理人员。学校决定安装监控摄像头,防止学生将图书带出阅览室。但有同学提出
反对意见,认为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自律的空间与平台;也有同学认为有必要安装监控摄像头,
认为这是对制度的完善。学校决定召开学生座谈会,讨论是否在阅览室安装监控摄像头。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安装监控摄像头?如果你作为学生代表应邀参加座谈会,你会怎样表达自己的看法?
请你依据自己的想法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
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
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
A项,“也出乎局长霍大道的意料”理解错误。从“霍大道极不易觉察地笑了,他不仅估计到第一炮很快就要
炸响,而且对今天会议的结果似乎也有了七分把握。”可知,霍大道对乔光朴的主动请缨是有预料的,所以,
A项中的“也出乎局长霍大道的意料”分析错误。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
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
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
C项,“也凸显出他是一个性格刚强的人。”分析错误。根据文中的语境“霍大道目光像锥子一样,气色森严,
语气里带着不想掩饰的愤怒”可知,对霍大道目光的描写主要是为了突出他的内心的愤怒,重点不是对他性
格的描写,也由此不能看出他是一个性格刚强的人。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题目,它有着掲示主题、体现文章的中心内容、总括全文、吸引
读者的作用。具体分析作用时可从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交代了描写的
对象、概括了文章的内容(事件)、主要情节等角度分析。本文主要讲述了电机厂选拔厂长,乔光朴毛遂自荐,
从而引出其他干部的不同意见的内容。“出山”比喻出仕或担任某种职务,从事某种事情。本文以《出山》为
标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交代了乔光朴毛遂自荐担任电机厂厂长的事件,所以以“出山”标题,交代了本文
的主要故事情节。本文主要就是围绕电机厂选拔厂长,乔光朴毛遂自荐担任厂长,标题“出山”也是贯穿本文
的线索,起到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在重型电机厂陷入困境时,其他领导干部都往后退缩,只有乔光朴毛
遂自荐,主动要求担任电机厂厂,标题“出山”突出了乔光朴的勇于担当和敢于作为的品质。还可从吸引读者
阅读与探究的兴趣角度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小说是如何塑造改革英雄乔光朴的?”,这是对刻画人物方法
的考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分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其他还有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等等。本文刻画乔光朴的形象正面主要有肖像、动作、
语言描写。如:“这是一张有着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石岸般突出的眉弓,饿虎般深藏的双眼;
颧骨高的双颊,肌厚肉重的阔脸;这一切简直就是力量的化身。他是机电局电器公司经理乔光朴,一双火
力十足的眼睛不看别人,饱满的嘴唇铁闸一般紧闭着,里面坚硬的牙齿却在不断地咬着牙帮骨,左颊上的
肌肉鼓起一道道棱子。”这一段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刻画了乔光朴坚毅的形象。
“别人不说我先说,请局党委考虑,让我到重型电机厂去”“我愿立军令状。我去后如果电机厂仍不能完成国
家计划,我请求撤销我党内外一切职务。到干校和石敢去养鸡喂鸭。”“你敢再重复一遍你的话吗?当初你
咬下舌头吐掉的时候,难道把党性、生命连同对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也一块儿吐掉了?”“老石,你非跟我去
不行,我就是用绳子拖也得把你拖去。”……这些都是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刻画了乔光朴勇于担当的形象。
“乔光朴抬起眼睛,闪电似的扫过全场”“乔光朴看看手表,像事先约好的一样”“乔光朴抓住石敢的胳膊,半
拥半推地向外走。”“乔光朴一把将石敢从沙发上拉起来,枪口似的双眼瞄准石敢的瞳孔”……这些都是运用了
动作描写的手法,刻画了乔光朴行动沉稳有力的形象。
文中还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如“机电局闲着的干部不少,但顶戗的不多。愿意上来的人不少,愿意下去,
特别是愿意到大难杂乱的大户头厂去的人不多。”“电机的冀申提出身体不好,希望能到公司里去。”通过对
石敢局里其他干部畏缩退后的描写,对冀申等人申请去公司的做法的描写,是为了和乔光朴的行为形成对
比,突出乔光朴勇于担当和敢于作为的形象。
【点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
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
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
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
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
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
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
D.“可以看出地主阶级的为所欲为,体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理解有误,“纸条上明明写的是要一杆老
烟枪,可是晏学光这个‘烂秀才’,仅仅因为刘三问路时在他的名字后面省掉了‘老爷’二字,他就存心罚刘三
扛着石碓坑走山路”,可见惩罚是有理由的,“老爷”二字晏学光所看重的,也照应了他这个“烂秀才”的身份,
符合人物性格特征,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结尾部分刘三重视读书,说“要读书考大学,才能当‘大脑壳’”
的情节做铺垫。选项过度解读。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语句作用的能力。
首先找到相关句子并适当扩展范围:刘三不无风趣地说:你们看,连老虎都怕“大脑壳”呢!
然后从浅层句意来解读:这是饱尝贫苦的刘三告诫子孙等晚辈的话,意思是要发狠读书,勤奋刻苦,考上
大学,改变身份地位,即做大官(大脑壳)。
其次从结构上看,这句话既总结全文,又照应了题目“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这一次邂逅刘三侥幸没有生命
危险,属于歪打正着。
再从情感上加以总结:这一次虎口脱险让刘三深深醒悟,因不识字才被晏学光老爷戏弄,在与华南虎惊险
的邂逅之后,他深刻的意识到:要发狠读书,要读书考大学。
最后明确表达效果,幽默诙谐中耐人寻味启人深思,令读者明白读书至上的道理。
【7x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情节安排作用的能力。
首先解读题干:小说题目为“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刘三去晏学光老爷家借东西的经过,
对此你如何理解?明确解读此题应该分别归纳题目和相关情节的作用。解答此题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形
象、主旨三方面来回答。
(1)从故事情节上来看,刘三去晏学光老爷家借东西,回应了刘三邂逅华南虎的原因,从而使故事情节更
加完整,可见题目“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与刘三去晏学光老爷家借东西的经过,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密不
可分,很有必要交待。
(2)从人物形象上来看,题目“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中主体对象是刘三,而去晏学光老爷家借东西的经过
引出了次要人物“晏学光”,人物之间形成映衬关系,可谓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刘三不识字但是憨厚老实,晏
学光满腹学识但却骄傲自满,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丰富了文本内容突出了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
加饱满、立体、有形。可见题目和借东西的情节相互照应。
(3)从主旨表现上来看,刘三因不识字以及不尊重晏学光而被晏学光戏弄,差点丢掉性命,从而使他获得
深刻的领悟:要发狠读书。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是本文的思想主旨,而“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恰好与不识字有
关,借东西的经历也与此有关,可见刘三去晏学光老爷家借东西的经过不可或缺。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项,“由于极大负面影响,地摊经济成为城市环境卫生的重点整治对象”错误。文中并没有提及“地摊经济
成为城市环境卫生的重点整治对象”是“由于极大的负面影响”,说负面影响“极大”也并不准确,文中只是说
“一定的负面影响”;“重点整治对象”于文无据,原文说“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大幅提升了城市的文明
程度,为市民带来了高质量的城市生活,这是城市治理的方向。但是,对‘地摊经济’的强力整治,也让一些
群众失去了一条生存之路”;另外,“被中央文明办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的是“占道经营、马路市场、
流动商贩”,笼统说是地摊经济也不准确。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只要……就能……”说法绝对,结合“城管是城市建设的核心管理者,其在公共服务管理层面对地摊经济
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释放地摊经济活力、缓解就业压力,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相关管理部门
务必通过‘绣花一样精细’的管理,让地摊经济尽可能地少出现卫生、市容、秩序等问题,更多地体现正面效
益”“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比如实行‘地摊经济’准入许可证,划定相关经营区、禁营区,明确具体的经营时
间,保证场地卫生等等,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等分析,“平衡好地摊经
济与规范管理的关系”不仅仅是城市主管部门的责任。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比如实行‘地摊经济’准入许可证,划定相关经营区、禁营区,明确具体的经营时
间,保证场地卫生等等,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分析,政府部门要加强顶
层设计,加强从业者资质管理,出台便民政策,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
结合“城管是城市建设的核心管理者,其在公共服务管理层面对地摊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释放地摊经济
活力、缓解就业压力,对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相关管理部门务必通过‘绣花一样精细’的管理,让
地摊经济尽可能地少出现卫生、市容、秩序等问题,更多地体现正面效益”分析,城市管理者要提高公共服
务管理水平,精细管理,引导规范经营,维护经营环境。
结合“我觉得还要提升摊主的公共素养,按照规定有序经营,保障食品质量,自觉维护秩序,保持环境卫生。
多方相互协调才能让地摊经济长久健康发展”分析,经营者要提升公共素养,自觉遵守管理制度,在规定时
间和区域内规范、有序经营,保证商品质量,保持环境卫生。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此句大意:足下您承受教养太子的寄托,正是可以说话的时候,却唯唯诺诺没有一点自己的意见,悠哉悠
哉以消磨年月。先前假使你不食周粟,我怎敢说这些话,拿了俸禄又得到亲近,将用什么来报答尽责?
从结构和断句的标志看,“足下受调护之寄”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在古文中,常构成固定句式“受……之寄(托)”,
故“足下受调护之寄”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此外,句中的“可言之秋”指“可以说话的时候”,作“是”的宾
语,故“是可言之秋”不可断开,故可排除AC两项;“年岁”是一个词,指“年月”之意,不能断开;且“向使”
往往放在句首,领起下文,如学过的“向使三国各爱其地”,故“向使不食周粟”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故
排除D。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古文化常识的能力。
A.“文中指国内老百姓”表述有误。“华夷”完整释义指“汉族与少数民族。后亦指中国和外国。宋、元时指国家
的疆域”。依据语境“华夷畏威”翻译可知,指“华人夷人畏威”,故文中的“华夷”指当时的“华人和夷人,汉族
与少数民族”,不仅仅指“国内老百姓”。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蒋俨担任太子右卫副率,位轻言微”理解有误,一则因为“蒋俨担任太子右卫副率”是因“为避讳而坚决辞让
太仆卿一职,改任太子右卫副率”,非文中“位轻言微”之意;此外,“位轻言微”是蒋俨赠送给隐士田游岩书
信里的内容,即“位置朝班之低同于士卒”,阅读文本可知,此言是自谦之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位轻言微”。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万乘”,大国之君;“申”,申明,表明;“遇”,对待;“遇子以商山之客”是以“以”标志的状语
后置;同理,“待子以不臣之礼”也是状语后置,译时要还原现代汉语语序。
(2)得分点:“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遗”,遗漏;“阙”,过失;“恒”,平常;“臣子恒
务”是语意上的判断句,译时要加上“是”。
参考译文:
蒋俨,是常州义兴人。贞观年间,任右屯卫兵曹参军。太宗将要征伐辽东,招募出使高丽的人,众人
都很畏惧,蒋俨对人说:“主上雄才大,华人夷人畏威,高丽小国,怎敢谋害大国使者。即使受到凌辱虐待,
也是我死得其所。”于是出面请求出使。到了高丽以后,莫高支把他安置在窟室中,派兵带着武器相威胁,
到底未屈服。恰逢高丽失败,蒋俨得以返回,太宗认为他不同一般,授予朝散大夫。两次迁官后任幽州司
马,因善于治理受到巡察使刘祥道的推荐,升任会州刺史。两次迁官后任殿中少监,屡次陈述意见,高宗
每次都嘉奖采纳。再转任蒲州制史。蒲州户口多事务繁,前后任刺史的,大都不称职,蒋俨刚到任不长时
间,就做到了令行禁止,被称为贤能刺史。永淳元年,任命蒋俨为太仆御,因父亲的名叫御,为避讳而坚
决辞让太仆卿一职,于是改任太子右卫副率。当时征召隐士田游岩为太子洗马,在东宫始终没有起到纠正
辅助的作用,蒋俨就赠送书信而责备他说:“足下您抱持巢父、许由一样的高节,傲视唐尧、虞舜那样的圣
主,修养山水胜景的安逸之气,保守风物幽深的隐道之情,已有一些年了,所以能够声望越出境外,名气
流传海内。主上委屈大国君王之重,表明三顾茅庐之荣,以对待商山四皓的上客地位礼遇您,使用不同于
对臣下的特殊礼仪接待您,希望能辅导太子,使太子逐渐养成像芝兰的芳香一样的好品性。皇太子年富力
强,学圣人之道还未全面,拾遣补阙,是臣子的日常事务。我以不才之身,还参预朝廷的议论,确实因为
往常没有德望,位置朝班之低同于士卒,所提的建议因我这个人的低微而作废,不蒙采用。足下您承受教
养太子的寄托,正是可以说话的时候,却唯唯诺诺没有一点自己的意见,悠哉悠哉以消磨年月。先前假使
你不食周粟,我怎敢说这些话,拿了俸禄又得到亲近,将用什么来报答尽责?恐怕词不达意,谦呈上书信
敬请指教。”田游岩到底不能答复。蒋俨不久任检校太常卿。文明年间,被封为义兴县子,历任右卫大将军、
太子詹事,因年老要求退休。垂拱三年死在家里,终年七十八岁。有文集五卷。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
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B项,应该是由面到点,“田家秋作苦”为面,“邻女夜春寒”为点。
故选B。
【16题详解】
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分析用典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读懂全
诗,精读尾联,结合注释中韩信的典故,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这道题是正用典故。所谓“正用典
故”就是保持典故的本来含意,了解典故的意义所指,就能够把握其含意以及诗歌中诗人所寄寓的感情。此
诗尾句中“漂母”用的是《史记•淮阴侯列传》里韩信的典故:韩信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
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母千金表示感谢。结合词典故理解尾联的意思是:这不禁使
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结合注释可知:“漂母”用西汉淮阴侯韩信的典故。
这里的漂母指荀媪。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李白
再三地推辞致谢,实在不忍心享用她的这一顿美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对农
家辛劳与贫困深切的关注与同情,对自己落魄失意而无法报恩的惭愧之情。诗人更有以韩信自况,抒发自
己孤寂郁闷之情。这首诗和李白其他诗歌写得豪迈放纵明显不同,写得朴素亲切,表现了李白对劳动人民
的深厚感情。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
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
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
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
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
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
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
寂寞和孤寂有关。
【17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要注意
记忆、积累。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蟹、螯、鳝、爽籁、爽籁、
纤歌凝、遏、繁霜鬓、良辰、舞幽壑、潜蛟、嫠妇。
【18题详解】该徽标由数字“30”、书法体汉字“乡”和蜡烛组成一个“师”字。徽标展示了乡村教师长年坚守乡
村、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题干要求,写出该徽标除文字以外的构
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仔细观察荣誉徽标可知徽标由汉字“乡”、数字“0”和燃烧的蜡烛组成。“乡”又像
数字“3”,它与“0”组成数字30.整体图形构成汉字“师”,代表乡村教师从教30年。寓意要联系活动主题,
指出其普遍意义。
【19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逻辑推理的能力。解答此题,第一步,读文段,明大意。通读文段,把握文段话题,概
括文段大意。在这一步中就要注意文段中具有因果、条件、包含、矛盾等关系的句子。第二步,看例句,
定方式。此步骤与仿写句式有相同点,要求所填句子与所给例句形式上基本一致,表述方式上基本一致。
第三步,明错误,巧推导。首先明确例句对应的原文所出现的逻辑问题,以便在寻找其他错误时有方向,
然后再读原文,依据前面分析,推导错误,并参照例句方式组织答案。第四步,回原文,求合理。结合例
句及原文,审视答案是否合理。
题目要求参照①的方式,任意找出两处推断存在问题的地方。结合文段和例句,分析可知,我们需要先找
到推断存在问题的地方,即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的地方,然后仿照①“不是……才
能……”的句式,把推断不合理之处给表达出来。观察文段,文段中除了“因为只有名校毕业,我们才能在激
烈的竞争中找到一份好工作”推断不合理外,“因为只有名校毕业……从而获得较高的收入”“而有了较高的收
入,就能满足自己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能获得充盈的人生幸福感”推断也存在问题。仿照①“不是……才能……”
的句式,答案就呼之欲出:不是只有名校毕业才能获得较高的收入、不是有了较高的收入就能满足自己对
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是有了较高的收入就能获得充盈的人生幸福感。任选两句作答即可。
【20题详解】【范文】
安装监控摄像头不可取
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安装监控摄像头不可取》。
其实安装摄像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多学校为了能够时时监督学生的行为,在教室内、教学楼
内处处安装摄像头,不留一点死角。这样的做法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监督学生在教室内的活动,防止学
生进行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以及其他意外的发生。但出发点不是借口,在阅览室安装摄像头到底是否合情合
理还需进一步探讨。
学校的这种行为最大的不妥之处就是侵犯了学生们的隐私权。学生在这样的监视下,失去了隐私和自
由,须处处小心自己的行为,压抑真情实感。没有了自己的空间和隐私,学生难免会感觉不自在、不舒服,
在不舒服和不自在的状态下,阅读也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我们提倡学校的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与在阅览室里安装摄像头是不同的。学生在某个公共区域出现
是短暂的,监控的目的也只是维护公共安全,不涉及到学生的隐私问题。但在阅览室里安装监控,却是对
每个人的动作都不放过。如今,阅览室里的摄像头再次升级,甚至建立了“智慧行为课堂管理系统”,能够通
过收集学生的行为和日常表情,进而利用大数据分析来考评,听起来似乎是煞有介事,高深莫测,但实际
上也只是无关痛痒的“鸡肋设计”。
科学技术虽然能为生活带来的极大的方便,但高科技产品并不适合所有场合。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地方,
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个体,需要用心交流、感染,这些不是一台台冷冰冰的机器能完成的。况
且学校不是科研所,比的不是谁的设备更先进,而是谁的教育管理更人性化,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学校阅览室安装摄像头的行为,虽然或许能取得一些家长和老师的理解与支持,但是又有谁问过学
生的意见。虽然监控之下能够更清晰的看到学生们的阅读表现,但是阅览室毕竟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如果
长期将学生置于监控之下,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可能会进行“自我表演”,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问题。阅读增
长智慧,希望学生的阅读是无障碍的、自由的、愉悦的阅读。
所以我的观点是安装监控摄像头不可取,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
【审题】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其中材料内容是某学校计划在阅览室安
装监控摄像头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写作任务是作为学生代表应邀参加座谈会,依据自己的想法写一篇发言
稿。写作要求主要是从标题、立意角度、字数等方面做了常规要求。
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安装监控摄像头”
注意:必须明确引导语中的问题“赞成还是反对安装监控摄像头?”如果没有明确的观点,内容不得上一等。
任务二:对于材料中提到的某学校计划在阅览室安装监控摄像头事件有具体的阐释或分析。要扣住对这一
事件的看法来进行写作。
任务三:写作者身份
任务四:文体——发言稿。基本构成:标题,开头(称呼,问候语),正文,结尾(小结、问候语)。语言:
体现交流(际)性写作特色,语言准确自然流畅,侧重口语化色彩。
【立意】①从赞成的角度分析,可以谈安装监控摄像头,有利于制度的落实与执行,使监督有依据有实效等。
②从否定的角度分析,可以从学校教育应以信任,尊重为前提,要努力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说理。
【素材】“摄像头进教室”的沟通功能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摄像头的公开性就使得它成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渠
道。每个同学在教室里的表现都通过摄像头看到,它是学生课堂表现的记载,有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
及时沟通。第二,教室安装摄像头可以及时捕捉每一个学生上课的倾听习惯,并定期将其传给家长看,有
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在校表现,以便提出相应的育儿措施。这就架设起一座教室、家长、学生三
方的沟通桥。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摄像头式管理”,就像是一剂美丽的“毒药”。摄像走进教室是对学生的一种不
信任,是无视学生的自由,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教学管理,是有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试想一个整天在
监视下成长的孩子,他的内心是焦躁的,情绪是消极的。消极情绪会传染,还会助长,如果这种情绪得不
到平衡,或郁郁寡欢,或猜忌满腹,何谈建设和谐社会?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拥有一块自由生长的“空间”。虽然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有些磕磕绊绊,丑态百出,
但是这些也是人生成长所必须的。它需要我们内部消化,而不是用“监控”进行“曝光”来外部粉碎。可想而知
在教室安装摄像头压缩了我们成长的进程,使我们永远“被管理”着,何谈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放手吧,
给我们一处“留白”的空间,这样才能描绘未来祖国的蓝图。
【结构】标题观点鲜明,“安装监控摄像头不可取”,第一段联系实际得出观点,“但出发点不是借口,在阅
览室安装摄像头到底是否合情合理还需进一步探讨”。第二段阐述理由,“学校的这种行为最大的不妥之处就
是侵犯了学生们的隐私权”;第三段具体原因,“我们提倡学校的公共区域安装摄像头,与在阅览室里安装摄
像头是不同的”;第四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科学技术虽然能为生活带来的极大的方便,但高科技产品
并不适合所有场合”。最后强调“所以我的观点是安装监控摄像头不可取”。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9:07: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9288721437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心一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心一跳.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