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
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开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把栏杆
拍遍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看得最久的一本书,可能是因为书中收纳的是很多个没有关
联的故事,也可能是因为这种散文式的文章不是很能引起高度的阅读感。但是,我
这个人有一个特点,无论是书籍还是电视,既然开始了,确定要把它看完。所以,
趁暑假出去旅游的时候,在动车上看完了这本书。
一开始,不是很理解“把栏杆拍遍”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这是其中的一篇
文章,被收进初中的课本。梁衡的很多文章都被录入初中课本,甚至很多领导因他
写的《晋祠》让这个景点有名遐迩而邀请他去旅游、写文章。或许是真的,我们认
识“双龙洞”、“三味书屋”、“桂林”等等。
本书分四个单元,第一单元“阅读伟人”、第二单元“感悟生命”、第三单元
“享受自然”、第四单元“行走人生”。
万千感慨万千愁,一路风雨一路歌。翻开梁衡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第一
篇就是《把栏杆拍遍》,取自辛弃疾的《水龙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
人会、登临意。”就是这篇文章,让我重新认识了“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辛弃
疾,开始了解这位马背上的大词人。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那
是怎样一种场面?杀声震天,鼓声激荡,刀枪剑戟,金戈铁马……我仿佛回到了那
个旌旗蔽日、尘沙飞扬的'战争年月。敌阵前的他如展翅高飞、搏击长空的雄鹰,
怀揣着无比坚决的理想,在刀光剑影中奋勇嘶杀的酣畅情景……然而,天不遂人愿,
如今的他却空有一身力,空有一腔声,空有一颗爱国心,又能向何处使呢?唯有痛
拍栏杆,才能发泄心中的抑郁和愤懑。
“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这是作家梁衡对辛弃疾的评价,也是
辛弃疾一生的鲜亮写照。梁衡以八首辛词,勾画出了辛弃疾的一生经受。以独特的
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位以行伍出身,以武起事,以文而终的不同寻常的史上第一人。
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辛弃疾只能借助笔走龙蛇,泪洒宣纸,
第3页
蘸着血和泪涂抹成一首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辛词。“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
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心里明白,哪怕将栏杆拍遍,也转变不了国家现状。只能
望眼欲穿,大声疾呼。那肚肠寸断的悲愤回荡在天地中,那豪迈不羁的诗魂飘荡人
世间。
有人这样赞美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他的成名,“像地球大板
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索。所以
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乱,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梁衡说:“苏轼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而“真正诗人只有
被政治所挤压、扭曲、锤炼时才能得到感悟,才能因此而燃烧、炸响、振聋发聩”。
文章《大师与匠人》中阐释大师与匠人的区分:“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
“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都是
教书匠,极个别成为大师,假如我们多一些创造、多学习理论学问、多总结,确定
会离大师越来越近。
《书与人的随想》中引用赫尔岑的一句话“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
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读一本书,
就获得一份自由,读的书越多,获得的自由度就越大。所以一个学者到了晚年,哪
怕他是疾病缠身,身体的自由度已经微小微小,精神的自由度却可以到达最大最大。
甚至在去世之后他所创造的精神世界照旧存在。中国古代有人性恶善之争,我却说
人之初性本愚,只是后来靠读书才解疑释惑,慢慢开启智慧。不读书的人无法理解
读书人的美妙,就像足不出户者无法理解环球旅行者或者登月人的心情。
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读而后有作,作而出新,是大智慧。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8:37: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9270601436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把栏杆拍遍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把栏杆拍遍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