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真半假

更新时间:2023-03-16 05:29:24 阅读: 评论:0

后悔的近义词-早会内容

半真半假
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虎鲸属)

中药归经,“性味归经”,半真半假,为书而书

书,造到一定阶段就会禁锢人心,诱人死记硬背,信以为其中有

多少神玄之力,使人笃信教化;理论太多,一定会偏离本貌;尤其是

说不太明白的哲学类。

接上

自从“六经病”的概念产生后,必然随之生成对应的“经方”,

学术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填补性。

也有贪婪无止性;义务教育一开始本着扫盲育民、科技兴国,后

来演变成为学而学,书者、为书而书。

学问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变异,“经方”只是单纯的“经病”药

方(应该是张仲景首创),一直到南宋,近千年时间,未有突破。

理论的止步,总有人不死心;大厦还得继续盖,没有新地皮就加

高楼层。经过宋元明三朝历史,逐渐完善了一种“中药归经、性味归

经”的学说。

大厦盖那么高,还不许坍塌?生命只许生长,不许死亡,你以为

世界是静止的?

不想死的话,除非割掉身上的痈腐烂肉!

说说性味归经是怎么回事▼

用一般人的唯物思维,中药从胃肠消化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供给

全身,它归什么经了?不是扯蛋么?不过,鄙人的思维没有那么极端。

归经理论并非无中生有,它的原始起点在“五味入五脏”上面。

《灵枢》里面有一句话:“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

胃,(…)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

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

是说食物先入胃,在胃中消化产生谷气,谷气有五味,各有所好、

各有所归,酸味先入肝,苦味先入心,甘味先入脾,辛味先入肺,咸

味先入肾;五味分别先入某一脏,而后混合分散到各大脏腑内。

以上所云,在一定范围内是存在的

辛先走肺→辛辣是一种“气化”的味道,肺本身是呼吸器官,气

体交换量很大;辛辣味可以从气血双渠道进入肺腔,吃完辣餐,口鼻

喷火,那都是从肺里出来的,可以说辛辣味一直走肺,何止先走?

酸先走肝→酸味食物通常容易消化,刚到小肠处就被吸收入血液

了,而肝是造血、修血的主要器官,故酸先走肝。

咸先走肾→肾脏处在代谢系统末端,类似于污水处理环节,似乎

只剩下盐类成分,可理解为:“咸后走肾”。

甘先走脾→古人的意思,你懂的!

原文省略号的文字是:“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是指脏腑之

气皆向胃腔转移,正是我之前讲的经络第一原理;那么五脏都呈正压,

“五味入脏”后,通过经气循环回到胃腔混合为一,又血液循环充分

混合,性味已经均匀化了,怎么归经?

最后一个是苦味走心→其实是苦味食物或药物难以消化,一般会

在肠道滞留,造成“肠苦”,但肠道(小肠经、大肠经)与心脏(心经、

心包经)有一定关联,可谓阴阳脉回路相通,所以“肠气”会入心,

而肠中最能守住“苦气与辣气”,故而看起来“苦先入心”。

实际用药中,是有那么一点点苦味归心经,但也只限于特定条件

下。那些常年吃中药的人,全身都散发着一样的药味,归什么经?只

有刚开始服药并在某些经络有一点归经作用。

你去查查看,桂枝、麻黄、甘草、大黄、干姜,这些伤寒常用药,

似乎什么经都归了,呵呵,后期的归经学说相比初期的越来越模糊,

是不是自觉站不住脚了?

归经理论完全是“五味入五脏”理论的效应放大,为书而书,机

械性哲学而已。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5:29: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915764307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半真半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半真半假.pdf

上一篇:小确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半真半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