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学院简介
第一临床学院(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创建于1866年,系卫生部直属大型综
合性医院。医院先后被评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文明单
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
医院设置床位数4600张。2012年,医院门诊量达330.7万人次,出院人数
13.8万人次,住院手术量6.1万台次。
医学专家荟萃,人才优势明显。拥有高级职称医务人员近500名,其中享受
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94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双聘院士1名,教育
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国家杰出青
年基金获得者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名,担任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
以上的专家28名,担任省市级专业学会主任委员的专家55名。
学科设置齐全,专科实力强大。医院现有43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7
个研究所,15个治疗中心,103个实验室。有7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
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科室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院现有2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博士生导师136名,
硕士生导师368名。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年开展新技术100余项,多项在国内和中南地区居领先
地位,并创下了同类医院单日手术251台的国内纪录。在教育部、湖北省生物靶
向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分子影像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支撑下,医院取得343项科
研成果,其中65项达国际先进水平,278项达国内领先水平,4项成果获国家科
技进步二等奖,15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临床教学重要基地,第一临床学院现有8个系5个专业16
个教研室,承担临床医学八年制、五年制、留学生等多个临床医学专业理论和实
践教学任务。医学影像系、医学检验系挂靠在我院。有宝钢基金全国优秀教师奖
4人、湖北省教学名师2人。多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省级奖励。现有国家级
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2门,临床医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医
学检验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示范中心,拥有
27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湖北省毕业后医学教育研
究中心挂靠单位。
广泛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多项科研、
教学合作与交流,对本科生实施海外交流计划。
秉承“仁爱济世、协诚人和”的办院思想,协和医院将始终肩负“弘扬人道,
献身医学,服务人类”的崇高使命,发扬“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协和精神,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将医院建成一所符合现代医学发展和人民健
康需求的大型综合性医学中心。
第二临床学院(同济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由德国医生宝隆1900年创建于上海,
1955年由上海迁至武汉,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培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
合性医院。
医院现设病床4000张,有外科学(普外、器官移植)、妇产科学、心血管内
科学、麻醉科学、泌尿外科学、血液内科学、呼吸内科学、临床病理科学8个国
家级重点学科,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8个,中西医结合科学、传染病学、
超声影像与放射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器官移植研究所、呼吸内科实验室、妇
产科实验室是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器官移植研究所、妇产科实验室同时也是教育
部重点实验室,康复医学科被WHO指定为培训和研究中心。
百年同济,名医荟萃。医院有“973”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3人,国家
杰出青年9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0余人,
博士研究生导师18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99人,正高职称238人,副高职称
339人,一批德艺双馨的专家、学者享誉海内外。年门诊量达351万人次,年住
院量12.2万人次,年住院手术量5.4万台次,均居湖北地区之首和全国前列。
承担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10
多个专业的教学任务,接受国外留学生和WHO派遣的高级医学人才培训。第二临
床学院学生代表华中科技大学参加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知识与
技能竞赛,荣获特等奖。
已鉴定科研成果321项(次);获各级科研成果奖496项(次),其中国家
级科研奖励10项;国内和国际论文总数连续四年全国医疗机构排名第二,SCI
论文数居全国医疗机构前列,2001—2010十年论文累积被引用篇数居全国医疗
机构第五。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4项,居全国医疗机构前列。医
院拥有973首席科学家项目3项。科研工作的系列成就被科技部誉为“同济现象”。
近几年,医院先后4次荣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被评为国家三级甲等
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3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
设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2008年、2011年连续三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200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2012年同济医院
通过德国医疗透明管理制度与标准委员会(简称KTQ)的质量认证,成为亚洲首
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中国医院。
第三临床学院(梨园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
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具有老年医学特色的卫生部直管综合医院,国家三级甲等医
院。
医院始建于1979年,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为解决副厅级以上老红军、老干部、
高级知识分子的医疗、住院、保健问题而专门筹资兴建的一所医院。1997年5
月,医院成建制移交原同济医科大学,作为第三所附属医院和第三临床学院。2004
年2月,湖北省卫生厅将医院命名为“湖北省老年病医院”。
医院地处东湖之滨,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占地15.34公顷,总建筑面积8.45
万平方米。绿化率达70%,常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堪称湖北省独有的花园式
医院。拥有病床800张,病房均设置为单人间、双人间和三人间,还设有近百
平方米的病员娱乐室,为患者创造了优良的治疗康复环境。
医院学科门类齐全、实力雄厚,具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临
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高级职称63人,中级职称227人,其中博士导
师8名,硕士导师34名。在长期的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中医院逐步形成了以
老年疾病的预防和诊疗为特色和优势的医疗格局,对老年心脑血管、呼吸、消化、
内分泌及其并发症、血液、普外、骨外(手外)、泌外、胸外疾病的治疗康复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
湖北省老年医学研究所设在院内,从建院初期至今,医院在老年流行病学、
衰老与抗衰老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植物药学及
中草药研究亦形成了另一特色,成功研制二类、三类新药、保健品10余项,并
有多项成果转让。
第三临床学院承担临床教学工作,为培养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三临床学院现有内科学诊断学实验室、外科手术实验室、放射诊断学实验室等
实践教学场所及一批必需的教学设备。临床教学实验中心已建设成为第三临床学
院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
梨园医院以一流的技术、良好的医德、合理的收费和优质的服务在群众中拥
有良好的口碑,先后多次被卫生部、省市有关部门评为老年医疗保健先进单位、
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全省医疗系统巾帼文明示范岗、青年文明号、省物价诚信单
位和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临床医学专业介绍
(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临床学院)
八年制医学教育(本硕博贯通培养,国家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遵循“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的八年制医学教育办学原则,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
具有较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基础、较
强的临床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大的发展潜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
新人才。
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伦理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优良的医
德医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强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勤奋踏实,坚
持真理,崇尚科学,追求卓越。
2.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坚
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基本的中医学、预防医学和群体保健知识和
能力,能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角度认识、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
3.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及规范的临床
技能,能独立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4.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富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能熟
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基本的医学科学研究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较强的自
我知识更新能力和自我发展潜能,具备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基础。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微积分、无机及分析化学、大学物理、普通生物学、
物理化学、医学概论(一)、呼吸系统基础、心血管系统基础、消化系统基础、
贯通课程、物理诊断学、医学概论(二)、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
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手术学、临床模拟技能训练、
临床模拟思维训练、预防医学、循证医学、医学心理学。
修业年限:八年。
授予学位:医学博士学位。
就业方向:可在各医药院校附属医院、省级医院从事临床和研究工作,可在
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特别说明: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请选择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六年制,中德实验班)
为了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向医疗卫生、教育、科研部门提供具有较高德语水
平的医学专门人才,我校自1962年起,开办德语医学班,2007年获批为教育部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纳入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管理,更名为临床医学专
业(中德实验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德语基础的初级医师,这些素质确保
其毕业后作为医生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保证他们有
适当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并且在对德
医学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培养要求:学生应掌握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
职业操守。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较强的德语听、说、读、写等能力;基础医
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人类疾病病因、病理分类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常见病、
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预防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知识;临床
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要课程:德语、医学概论(一)、呼吸系统基础、心血管系统基础、消化
系统基础、贯通课程、物理诊断学、医学概论(二)、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
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手术学、临床模拟
技能训练、临床模拟思维训练、预防医学、循证医学、医学心理学。
在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主要课程采用德语授课,并选拔学生赴德国
海德堡大学等国际一流医学院校进行交流,在保送研究生等方面享有优惠政策。
修业年限:六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国家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初级医师,这些素质确保学生毕业后作为医
生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并且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
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培养要求:学生应掌握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
职业操守。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人类疾病病因、
病理分类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
处理;预防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知识;临床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生物
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
外科学。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从事中西医临床医疗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医生时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保证
他们有适当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中西医临床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
步深造。
培养要求: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和医疗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常见病的中西医临床医疗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与鉴别人
类疾病病因与病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运用中西医
结合的理论和方法诊治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正确处理临床急、难、重症的能
力;预防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分
子生物学、药理学、诊断学、西医内科学等;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
中医诊断学、内经、温病、金匮要略、伤寒论、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
毕业去向:在省、市各级医院从事中西医临床医疗工作;在医学院校、科研
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本专业所属学科为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学科点,并设有中西
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口腔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口
腔医学的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和基本教学、科研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口腔疾病
的临床医疗,在高等院校、研究部门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医学基础及临床医学相关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
学、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
口腔黏膜病学、儿童口腔病学、口腔材料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医
学美学等。
毕业去向:可在省、市、县各级综合医院、口腔医院从事口腔临床医疗工作;
在医学院校及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能从事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的临床医师
及科研的专门人才。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
疗实践,并且保证他们有适当的基础,能进行终身学习和在放射学、超声学及核
医学等领域进一步深造。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
表现、影像学诊断及相关治疗;掌握常见急症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急救处理原则;
熟悉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的设备构造、人体成像、图像处理及诊断原理;培
养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各种仪器的功能进行该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主要课程:医用电子学、计算机应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
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放射学、诊断学、放射技术学、介入放射学、
核医学、超声学。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为五年,实行弹性学制。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四年制)
培养目标:宽口径培养从事医学检验、卫生检验、生物医学科学研究和科技
开发工作的高层次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医学基础知识、医学检验、卫生检验、先进的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毕业后能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卫
生食品检验,医学科学研究,实验室的质量监督管理,检验仪器和试剂的开发、
生产和营销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熟悉医学基础知识,精通检验专业知识和生
物医学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学科新知识;具备运用医学
检验和卫生食品检验等技术的能力;具备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技术操作的能力;
具备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备实验室管理监督、成本控制与分析的能力;
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初步能力和一定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开发、改良、营销检
验仪器与试剂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
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医用电子学、卫生毒理学、仪器分析学、
临床医学概要等;临床基础检验学、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
检验、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
验、应用病理学和病理切片技术、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遗传学和遗传
学技术、卫生检验、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学等。
毕业去向:大型医院检验科,疾病控制中心,检验检疫局,科研院所和生物
技术公司。
更新时间:2013年6月
来自:本院系2013年在天津招生计划情况为:
省份名称专业名称科类招生计划备注
天津临床医学(八年制、本硕博贯通培养)理工2
研究生培养阶段
学费标准待定
天津临床医学(五年制)理工3
天津中西医临床医学(五年制)理工2
点击查询在其他省份招生来源计划情况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3:24: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9082441432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华南科技大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华南科技大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