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读后感800字多篇
《定风波》读后感800字1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于人生的旅途,东坡且
停且歌,且行且吟,走得轻松,走得洒脱,他一句“一蓑烟雨任平
生”道出了千古的真理,让我们懂得了用乐观旷达的心态去对待
生活,用感激欣赏的目光去看待人生。
生活不如意事常八和九,改变不了生活,就改变自己的心态。
纵观东坡的一生,他虽有雄才,却受人排挤,一贬再贬,可谓壮
志难酬,命途多桀。面对现实,他没有悲观叹世,怨天尤人,而
是改变自己的心态,旷达洒脱地对待生活。因此他一生历经八州,
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但都处处如天堂,即使被贬到荒
蛮之地,他也愿意“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为官一
任,造福一方,他恪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真谛,
尽我所能地带给别人帮助,风雨任平生。虽然漂泊不定,但无论
走到哪里都有快乐相随,因为他晓得“此心安处是吾家”,常怀一
颗感恩的心,就能发现生活的美好。
快乐其实很简单,对自己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行了。据
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在11月份9天内有3名大学生跳楼自杀,其
中有一位博士生跳楼前曾说“我很累,要休息了”。在这美好的青
春里,他们却选择舍弃自己的生命,只因压力太大,难以实现目
标,整天忧郁不安。对于他们,我只能说
他们实在实在是太傻了,成不了大海,至少我们可以做一朵
晶莹的浪花,成不了草原,我们至少可以做一颗快乐的小草,我
自有我的精彩,何必整天活在别人的影子里。这个世界上本来就
有穷有福有高有低,但是穷人未必就难过,富人未必就快乐,高
官未必就开开心心,平民未必就闷闷不乐,快乐只取决于自己的
心态。不必太过看重别人的看法,因为是非成败转头空,当我们
回首走过的路时,总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珍惜现在,感激生活
的赐予,相信快乐很简单,我命有我不由天,快乐由我不由人,
生活无论是“宝马香车”还是“竹杖芒鞋”,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它
就是快乐的。坦然的面对生活,不求惊天动地,但求问心无愧。
因为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
亲切的怀恋。正如“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读后感800字2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风雨俱来,雨滴打在
叶子上,传来阵阵响声,作者苏轼却表现淡定,在风雨中吟啸、
漫步。这在常人看来是疯狂的、另类的。别急,且看下一句“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一位老人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是否真能“轻
胜马”呢,或许作者洒脱的性格。再读“一蓑烟雨任平生”,从表面
上看,作者所要表现的仅是自己对烟雨的淡定,不妨再看作者的
人生,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只惜后来怀才不遇,受权贵欺压,
打击无数,颠沛流离,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已让他身经百战,眼
前这点“小风小雨”又算什么呢?看到这里,我们初步了解作者的状
况。
想想看:一位竹杖芒鞋的老人在风雨中缓缓前行,他没去理
会喧闹的世界,不想涉及政治斗争,静静地思考人生的沉浮,世
事的变迁。至此,“一蓑烟雨任平生”之寓意不言而喻:从容面对
茫茫的人生和世俗的烦扰。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低谷期”。对此,有人耿耿于怀,心情沉
闷难以恢复,无法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对待后来的事;有一类人却
会选择从容面对,他们不怨天尤人,而去享受“风雨”的磨练,学
会昂首迎战“风雨”,或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理解苏轼那种旷达。
就譬如下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远方吹
来三月的春风,作者醉意全无,寒意来袭,此时斜阳会意的送来
一丝温暖。人生何尝不是如此,“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你从容
面对人生的困境,总能看见雨后的彩虹。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风停了,雨停
了,回头看看刚才走过的路,所谓的风雨都已经没什么可怕的了。
纵观全词,作者偶遇风雨自喻仕途坎坷,面对眼前风雨的态
度,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他乐观从容的处世态度。突然联想到歌曲
《海阔天空》:“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怀着冷却了的心窝飘远
方??”。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是不是该静下来想想,如何用
从容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低谷。就算遇到再多的烦恼,来一句
“一蓑烟雨任平生”,心情不就豁然开朗了吗?不够的话,再来一句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所有的问题都抛之
脑后,所有事均变得如此渺小,那小小的烦恼又何足挂齿呢?
《定风波》读后感800字3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每当吟完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心中仿佛有千言万语喷
涌而出。这是我最喜欢的词之一。
此词写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仕途不济,官场失
意,苏轼用一首《定风波》来表达了他豁达的胸襟。《定风波》通
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
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了其遇雨阻却无悲无喜,醉醒全无的旷达
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哲理。
“莫听穿林打叶声”狂风骤雨,黄州之贬又如何?作者不以外物
萦怀,依然我行我素,不畏坎坷。而对生活的磨难,他淡然处之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艰难险阻在他心理如无物,他搏击风
雨,笑傲人生,抒写大气磅礴的人生态度:“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种忘我的境界大有“何怕浊烟迷人眼,我有正气存人间”之势。
是啊,自然界的风雨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
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从苏轼的态度中我体会到良多啊。
还记得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感觉天一直在下雨,我就如同蛰伏的
茧一样,处于高考无边黑暗中。身边的种种约束与不自由都成为
了一把强有力的锁,约束着我的心。废寝忘食地拖着废倦的身体
如行尸走肉般地为明天担忧,也许高考路上本来就是风波不断吧!
心累了,心就下雨了,无法把自己的心整理得更好。这时读了《定
风波》,心中所有不解和不安都平定下来了。《定风波》教我要不
怕风雨,顶风冲雨地从容前进,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地前进,
要看开一切坦然面对一切地前进。我仿佛看到了苏轼在仕途中遇
雨但是仍然从容前进的身影。苏轼的处世态度平定了风雨,也平
定了我的焦躁不安。
也许人生就是要从容不迫的吧,每个人在行路中难免遇上这
样或那样的风波,当困难来时我们何不学学苏子“何妨吟啸且徐
行”的从容淡定。人生的风雨劈头盖脑又怎样,迟早会有晴天的一
天,唯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生命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旅程,
荣辱得失犹如过眼云烟,超越困难,解决困难就要有勇气面对。
超然洒脱地活着,只要内心平静,内心从容又充实,又有什么可
以阻挡呢?
我们恐怕没有圣人的意境,也没有足够的阅历,但都不防闲
时读读《定风波》,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
会有一番新的体悟。也许不经年我们也能理解苏轼的超然洒脱。
《定风波》读后感800字4
这首词写的是一件关于春天遇到阵雨的事,当时苏轼在黄州
要买地种田,几个人一同前去做交易的时候,遇到了春天的雷阵
雨。这首词前面有一篇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
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这篇小序交
代了,当时半路下雨,拿雨具的人先走了,苏轼和其他几个人,
就淋成了落汤鸡,其他人心中甚是不悦,而苏轼却说:“余独不
觉。”他不这么看,雨过之后天又放晴了,诗人领悟此情此景,于
是心里就有了感想,这首词便由此而生。
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初期虽有些郁闷,然而可敬的苏学
士选择了笑对世界,这也是好多人喜欢苏轼的原因,这也是我觉
得东坡居士的可敬、可爱之处。词中以穿林打叶声形容雨势之大,
用吟啸且徐行印证他的从容淡定。我想这虽然是苏轼外出途中的
一次遇雨,但更是他人生路上无数次风风雨雨中的一次,“且让我
吟啸着慢慢走过”。他的这种从容,淡定豁达,无声无息地感染了
他身边的人,也感染了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
平生”,竹杖芒鞋,一身农夫形象,却身轻胜马。“谁怕”两个字,
一句反问,让人看到苏轼脸上带着几分调侃的笑意,更觉可爱。
“一蓑烟雨”又何妨呢?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在当时那个清
冷的世界里,确实常会让人萌生寒意,但不管怎样,也会有山头
斜照的温馨。“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回看
我们走过的路,尽管萧瑟冷落,但风雨过去了,一切终将归于平
静。如果一味抱怨际遇的不幸,萎靡不振,无异于雪上加霜。路
途漫漫,倘若有“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豁达心境,纵然遭遇风霜雨
雪,何惧?
人生在世,难免会经历曲折坎坷,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也
会有过去的时候。经历过,再回头看看,其实也没什么。谁的人
生不曾风里来雨里去?既然无法避免,尽力不虚此行。挫折不可
怕,可怕的让挫折打败、一蹶不振;遇事尽力,即使有所意外,也
一定不要介怀,应该总结经验,继续努力前行!每一次勇敢的超越,
都会为你积累生命的厚度。也许,这就是生活给你最好的馈赠。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老兵,几十年如一日,点点滴滴的岁
月里,写满了自己与学生的故事。工作中,我努力争做“有理想信
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老师;我努力
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我努力做好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
引路人。尽管我用尽浑身解数,也难免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面
对繁琐的工作,我抱怨过;面对不懂事的学生,我发怒过;面对教
育中的挫折和失败,我无助过。可是每当我读到苏大学士的这首
词,心灵都会得到触动,灵魂都会得到洗礼。我劝慰自己应该时
刻保持一种淡然、清雅、平和、从容的心态,顺境或逆境,都淡
然从容地去面对。努力做到成功之后不骄傲自满,失败之时不灰
心丧气,收获的时候不自夸,遇到坎坷的时候不抱怨。学习苏学
士淡定自若,宠辱不惊的胸怀与魄力。不断调整自己,超越自我,
孜孜不倦,用最佳的心态潜心育人。
作为教师,我希望,我的育人过程如夏花绽放,我内心的淡
定从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优雅美丽,由内而外散发着淡
然平静。当尝过工作中的五味杂陈、历尽育人世事后,让自己更
从容淡定地面对教育过程,工作中,努力耕耘,不问收获,让岁
月赐予我更多的阅历和经验。未来的日子或许是一路风景一路歌;
或许是含着眼泪在奔跑。无论为人师的过程中波澜如何折腾翻滚,
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常心态,只有这样,教育的过程中才会永远是
春天。
《定风波》读后感800字5
高中时初读《定风波》,便觉得大气磅礴,被苏轼的倔强性
格和旷达胸怀而震撼,仿佛置身于广袤的宇宙中,看到无数星芒,
耀眼夺目。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让我跟着作者置身于雨骤风
狂的天气里,苏轼表情淡然,轻轻摇头说“莫听”,点明外物不足
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在雨中行走,按照生活常态,当然是骑马胜过竹杖芒鞋,但
是苏轼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当自己拥有平静悠闲的心
态时,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
去。“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
生,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这是已雨过天晴,苏轼依旧平静
淡然。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出了
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
属寻常,毫无差别,人生中的起起落落、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上
班后再读,依然余音绕耳,即使自己是渺小的沧海一粟,也会被
这种力量而鼓舞,心之所往。苏轼的这首词句句经典,经得起反
复诵读、反复推敲,依然历久弥新。
这首词可以从很多角度去研读和挖掘,我从心态方面浅谈一
下我的看法。克服焦虑,不畏惧前路艰险。从一个缺乏社会经验
的大学生到一名公务员,从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孤身一人来到偏
远艰苦的工作岗位,有过无数焦虑浮躁的时刻。无法静下心工作,
沉不下去心看一本书。其实仔细想想,无非是功利心太重了,总
想着要立马得到什么,工作中想要迅速看到成效,所以选择性的
逃避困难,挑选一些容易达到的事情去做,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和决心。急功近利才是浮躁的源头吧,带着绝对目的性去工作,
期待每一件事情都有反馈。可是生活哪有那么容易,付出了不一
定就会有收获,倒不如把急功近利变成细水长流,稳步前行。正
如余世存先生说,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
你做三四月的事,同时,要脚踏实地而非空中阁楼,脚踏实地才
能更笃定的仰望星空。有再多的蓝图、构想,都不如立马开始去
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苏轼的淡然豁达也是事
上练得来的,我们只有去经历、去体验、去大胆迈开步子走,才
能在实践中收获真知。这首词,无论是初见时的豪气,再见时的
沧桑,总是让人唏嘘感慨,又顿生勇气,是我精神世界的一方桃
花源。等我成长到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再重读这首词,期待会让
我迈向一个更加开阔的远方。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2:26: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904779304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风雨任平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风雨任平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