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医学2013年8月第34卷第22期
眼睑闭合状况,还应关注局部的病理表现,如眼睑皮肤是否有
水肿、溃疡,结膜有无充血 炎性反应、裂伤及异物,角膜的混
浊以及眼部分泌物的颜色和性状等,以便为进一步的处理提
供信息。
Z 2眼部护理
2.1 清洁眼部:方法主要有清洁眼睑和冲洗结膜囊,其中
拭去残留在睫毛和眼睑边缘的分泌物、异物及微生物以清洁
眼睑被认为是眼部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无菌水湿润消
毒棉签后轻轻擦拭患者眼睑,拭去残留在睫毛和眼睑边缘的
分泌物、异物及微生物,以保持眼部清洁。进行结膜囊冲洗
时,应先擦净眼分泌物,分开上下眼睑,冲洗液先冲洗眼睑皮
肤,然后翻转眼睑冲洗上穹窿部、下穹窿部,并轻轻推动眼睑,
充分冲洗结膜各部,冲洗结束后用棉球拭净眼睑及颊部水滴。
2. 2 眼睑闭合不全患者的眼部护理:在昏迷和机械通气患
者中,因疾病或治疗用药的原因,部分会发生眼睑闭合不全。
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丧失了眼睑对眼部的机械保护作用,局
部易受到生物、理化因素的伤害;眼睑闭合不全、瞬目运动的
减少还会造成泪液的过度蒸发和泪膜的不完整,眼球表面干
燥增加了局部损伤和感染的危险性。防治眼睑闭合不全的患
者发生眼部并发症有两类方法,其一为恢复闭合状态或使用
・4617・
遮蔽物,如护士在巡视患者时帮助合拢眼睑(被动闭眼)、使用
眼罩、用黏性敷贴将上下眼睑贴拢、眼睑缝合等;其二是使用
保持眼部湿润的方法,如使用各种眼用制剂,抗生素制剂理论
上既能起到湿润局部的作用,又有抗感染作用。另外,临床使
用金霉素眼膏封涂未闭合处理论上能起到封闭、滋润和抗感
染作用。此外,也可采用JBI最佳实践指南推荐的使眼周形
成一密闭潮湿腔的聚乙烯薄膜眼贴,局部充足的泪液可以发
挥其本身的免疫作用以抵御外源性的感染源【2j。
3结果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采取上述护理措施,112例重症患者
无一例眼部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4参考文献
[1]Joyce N.Eye care for the intensive care patient.A systemat.
ical review[M].Australia: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for Evi-
denee Based Nursing and Midwifery,2002:12.
[2] 刘祖国.眼表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7—478.
[收稿日期:2012—11—14编校:费越/郑英善]
细心观察护理早期发现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
李永红,刘占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6医院护理部,吉林通化134001)
[摘要】 目的:通过细心观察小腿外伤骨折患者,早期发r ̄/J,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并发症。方法:对挤压伤,严重挫伤患者
要做到重点患者重点观察,连续、细致观察,区分疼痛的性质,观察伤肢肿胀情况,被动屈伸足趾看是否有牵拉疼痛。结果:通过观
察早期发现l0例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得以及时治疗,避免了肌肉缺血性挛缩及神经功能障碍发生。1例小腿肌疝修补术后患
者因经验不足发生胫前间隔区内肌肉广泛坏死。结论:掌握诊断依据,细心观察护理是早期发现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关键。
[关键词】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外伤、骨折后常见并发症,如不能
及早发现治疗将产生严重的肢残后果。2006年8月~
2012年3月,我院骨科住院患者中共发生11例(除外人院时
即已诊断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22~54岁。受伤原因,重物压
砸伤5例;车祸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石膏固定术后1例;
以上病例全部合并胫腓骨骨折。另外1例为小腿肌疝修补术
后。发生时间为人院后24~72 h。全部患者均有剧烈的疼
痛,肿胀明显、麻木、感觉障碍,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摸不清。
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筋膜间隙切开减压。术后患
者均得到良好恢复。肌疝修补术后患者肿胀不明显,足背动
脉搏动良好,但有疼痛,5天后疼痛逐渐减轻,但于8天时切口
有液化性渗出,伤口不愈合,清创后发现胫前间隔区内肌肉广
泛坏死。
2讨论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间室内容物增加、压力增高
引起间室内肌肉、神经组织缺血坏死。肢体的挤压伤,血管损
伤,骨折出血,外固定过紧等原因均可引起肌肉缺血、水肿,间
室内压力增高,如不及时处理,则血液循环进一步受到影响,
形成缺血一水肿恶性循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即可做出诊
断,诊断依据为…,①患肢伤后普遍肿胀,剧烈疼痛;②筋膜间
隙张力增高,明显压痛;③肌肉活动障碍;④问隙内肌肉被动
牵拉疼痛;⑤通过间隙的神经干功能障碍。在治疗方面多主
张早期筋膜间隙切开减压,阻断缺血一水肿恶性循环。因此
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避免肢体发生肌肉缺血性挛缩及神经功
能障碍的关键。
只有掌握骨筋膜室综合征基本知识才能早期发现相关病
例。①从受伤机制上挤压伤,严重挫伤,是本病的好发群体。
因此要做到重点患者重点观察,对于石膏夹板固定患者一定
要提高警惕。②注意病情发展变化,人院时可能肿胀不明显,
・4618・
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症状,因此连续、细致观察,是早期发
现的关键。③区分疼痛的性质,骨折发生后患者肯定有疼痛,
但因为牵引或固定明显减轻,如果持续不断,甚至使用一般止
痛药物不缓解,则应引起注意。④观察伤肢肿胀情况,被动屈
伸足趾看是否有牵拉疼痛。只要思想上高度重视,掌握相关
知识,及时发现本症并不难。但对经验不足护士及夜班护士,
则需反复强调。因为切开时机选择对愈后有重要影响…,所
以发现异常情况要第一时间通知医生,以便做出及时诊断治
吉林医学20l3年8月第34卷第22期
疗。l例小腿肌疝修补术后患者因经验不足,加之症状局限在
小腿胫前间隔区,症状特征不典型,没能及时发现治疗,引起
肌肉坏死,教训深刻。
3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
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28.
[收稿日期:2013一O1—06编校:费越/郑英善]
急诊科诊治特殊人群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防治
董建(天津市西青医院,天津300380)
【关键词] 静脉输液外渗;特殊人群;急诊科;原因;防治
静脉输液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然而,静脉输液外渗是临
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不采取积极正确的
措施,就会引起静脉炎 J,有的将会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引发
医疗护理纠纷。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
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急诊科诊治的
特殊人群一般包括:婴幼儿、老年人、重症患者及无法沟通者
等。本文就分析这一类人群发生静脉外渗的原因及防治对
策。
1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1.1患者因素
1.1.1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头皮等静脉分支多,交叉成网,相
互沟通,哭闹、不配合,血管短、细、且不直,家长常十分紧张,
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
液过程中由于患儿天性好动,肢体难于固定,一旦发生外渗难
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往往/bJL#b渗多于成人 】。特别是
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硬肿症患儿自身抵抗力弱,皮肤敏
感度低,对表皮痛感无明显反应,对外渗的不适反应不能及时
感觉,易被医护人员所疏忽。
1.1.2 老年人: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行为容易失控导致注
射针头容易移位;此外,老年人的自身条件使痛感减低,反应
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生理功能减退也增加外渗的可
能。
1.1.3重症患者:如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
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1.4无法沟通者:此类患者主要包括聋哑人、神志不清、精
神障碍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行为不受控制的患
者,如脑中风、颅脑外伤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知觉障
碍,容易发生外渗。
1.2护理因素:护理人员选择血管不当,穿刺技术不够熟练,
针头固定不当,责任心不强;巡回时未能及时发现外渗情况,
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及时,给药方法不当等。一般护理技术缺
陷造成外渗的情况包括:①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
剖位置不清楚;②晚夜班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③护理人员
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④使用钢针,
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⑤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
的观察;⑥同一血管多次穿刺。
1.3 疾病因素:①肿瘤患者化疗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
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而且穿刺部
位相同时,外渗可能性会增大。②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
组织弹性差,易发生外渗。③糖尿病患者由于外周神经病变,
使其在输液时感受不到疼痛。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
化,也容易发生外渗。④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上腔静脉综合
征、右心衰竭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
渗。⑤因疾病需要长时间大量输液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导
致外渗发生 J。
1.4 药物因素: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甘露醇、钙剂。
扩张血管药,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临床
上把这些药物称为外渗的高危药物,因为这些药物一旦外渗,
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血管坏死。
2静脉输液外渗的防治
静脉输液外渗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
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元回血,或局部水泡,皮肤发黑变
硬。其发生机制:①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
分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性反应介
质的释放,以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性反
应;②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③液体静压增加;④继
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性反应细胞的聚集及炎性
反应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水肿。一
旦发生输液外渗,患者将受到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
延长患者的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医
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
护理纠纷。因此,输液外渗的防治值得关注,尤其在工作强度
大的急诊科尤为重要,其防治也是根据发生因素、机制等制定
的。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1:41: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902104303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护小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护小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