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红楼梦第一章读书笔记
篇一: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在中国文学史
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举世公认的中
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中多用隐喻,“真事隐去,
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激起了后世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窥探
欲,从而在现当代兴起了一股研究《红楼梦》的“红学”,
各种猜测附会之说愈出愈奇。《红楼梦》描述的生活场面广
阔,语言优美耐人寻味,其讽刺和批判寓意也十分深刻,特
别值得人们品读。
?情节梗概
《红楼梦》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从兴盛走向
衰败的过程,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
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以大观园
210
众女子为主体的爱恨情愁。故事以宝玉出家、黛玉病死、宝
钗最终凄惨死去而告终。《红楼梦》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没落、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并且其带有初步的民主
主义思想,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
?故事背景
《红楼梦》一书反应的是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
面,这历史上所谓的“康乾盛世”之下,其实也存在着种种
的矛盾,隐藏着种种危机。清朝政治腐朽、对底层人民的封
建剥削加强。在清朝的官场中贪污成风、官吏昏庸无能,这
些种种我们能从贾雨村断葫芦案、“官二代”薛蟠处处行恶
被包庇上可见一斑。而清朝当时提倡纲常礼数,从思想上控
制人民,不允许新思潮的萌发。《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儿女
们不少具有和她们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的思想,所以她们的
命运也都是以悲剧结尾。曹雪芹早年出生豪门,亲历了一段
富贵风流的生活,书中贾宝玉每日与姊妹丫鬟们读书写字、
作画吟诗的享乐生活其实就是他早年生活的写照。后面曹家
获罪被抄家,曹雪芹家境一落千丈,晚年生活穷困潦倒,对
生活、社会的残酷有了深刻的认识,他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
景和生活背景之下创作了鸿篇巨制——《红楼梦》。?人物形
象
《红楼梦》中的人物个性是十分鲜明的,而且作者花笔
墨描写的鲜明人物还不少,在这里只列举其中两个代表人物,
310
贾宝玉和王熙凤。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
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
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
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
接触拜会。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
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
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
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他认为“山川日
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
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
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
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
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
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
的遗憾。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
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
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
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
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
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410
王熙凤给人印象很深,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
心机又极深细”,目光四射,手腕灵活日理万机,指挥若定。
宁国府秦可卿的丧事,特意邀请她去主持操办,她一去就看
出宁国府的五大弊端,并提出一整套治理整顿措施。王熙凤
威重令行,旁若无人,形成“脂粉须眉齐却步,更无一个是
能人”的局面。这位王夫人的内侄女争强好胜、追慕虚荣,
具有
很强的权势欲。贾府这位年轻俊俏,素有“凤辣子”之
称的女当家伶牙俐齿,处处讨贾母、王夫人的欢喜,曲意奉
承,插科打浑,无所不至。总之,王熙凤是一个集漂亮、聪
明。能干、贪婪、狠毒于一身的复杂形象。作者还按照生活
的逻辑,表现人物,阐发主题的需要,对众多的辅助人物作
了精心的安排,使每个辅助人物不但具有自身的意义,而且
能体现出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就是这
方面的一个范例。刘姥姥的一进大观园安排在小说的第六回,
当时情节尚未充分展开,作者借刘姥姥这一辅助人物,从社
会最底层这样一个视角,来写贾府的显赫气派。通过刘姥姥
这样一个乡下的穷老婆子的眼睛,写出了凤姐的虚骄、矜持。
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时,贾府大势已去,刘姥姥救了巧姐。
这样,刘姥姥无意中成了贾府盛极而衰的见证人。
?精神思想
作者自评《红楼梦》“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
510
别致??我半世亲见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
中所有之人,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至于几首歪
诗,亦可以喷饭供酒。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
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大旨不过谈情,亦只是实
录其事,绝无伤时淫秽之病。”在这些轻描淡写并且有意贬
低自己作品的言语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是
讳莫如深的,这与当时“大兴文字狱”的时代背景有着深刻
的联系。但如果现在我要对《红楼梦》的精神思想做一个分
析的话,我的认为是作者描写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对自由、
幸福的向往追求,反映了作者对个性解放和人权平等的渴望,
作品同时还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对人真性情
的压抑。《红楼梦》是一部深深值得人品读的作品,其中的
一些隐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思想,表达作者的感
情,如:“真事隐(甄士隐)去,假语村(贾雨村)言”、“原
应叹息(元迎探惜)”、“贾史王薛(假史枉雪)”、“贾政、贾
敬(假正经)”、“甄英莲(真应怜)”、“霍启(祸起)”、“娇
杏(侥幸)”、“秦钟(情种)”、“贾化(假话)”、“千红一窟
(哭),万艳同杯(悲)”、“蘅芜苑(恨无缘)”等等,此类
隐喻在《红楼梦》中比比皆是,在无形中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反映了作品的悲剧主基调和作者的爱憎和讽刺。
?指导意义
《红楼梦》篇幅浩大,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有颇多感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22:50: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8918291428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红楼梦第一回读书笔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红楼梦第一回读书笔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