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畏首畏尾的意思及故事:畏首畏尾意思
【成语】:
畏首畏尾
【拼音】:
[wèishǒwèiwěi]
【解释】:
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形容胆子小,疑虑重重。
【出处】:
《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举例造句】:
妹子平日但凡遇见吃酒行令,最是高兴,从不~。
【成语典故】:
春秋时代,晋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而郑国较弱小。晋和楚为了扩大自己的势
力范围,都想把郑国变为自己的附庸。
有一次,晋灵公为了称霸诸侯,制造声势,他在郑国附近召集邻近小国开会。
郑国因地处晋楚之间,既不愿得罪晋国,也不愿得罪楚国,所以只得找个借口不
去参加。晋灵公没见郑穆公来,便以为郑国对晋国有二心。郑穆公得知后惶恐不
安,急忙写信给晋灵公,陈述了郑国与晋国历史上的友好关系,说明郑国的处境,
表明郑国的态度。信中还说:”我们郑国位于晋、楚两大国之间,北边怕晋国,
南边畏惧楚国,故而未应邀出席会议,这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古话说:’头也
怕,尾也怕,全身上下还剩多少地方呢?(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古话还说:’
鹿到了快要死的时候,不选择庇荫的地方,只求有地方安身。’我们郑国,现在
正是这样,如果把我们逼得无路可走了,那我们就只好去投靠楚国了,如果我们
投靠了楚国,那是你们逼我们不得不这样做的!”
晋灵公见信后,他怕郑国真的投靠楚国,就决定不向郑国兴师问罪,而派人
和谈了事。
畏首畏尾的意思及故事
【成语】:
人言可畏
2
【拼音】:
[rényánkěwèi]
【解释】:
言:指流言蜚语;畏:怕。人们的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
【出处】:
《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举例造句】:
走自己的路,即便那人言可畏,也要坚定不移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成语典故】:
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门楼,不要把我种的杞树给弄折了。并非我舍不
得树,而是害怕父母说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父母要骂我呀。姑娘想
起哥哥们知道了这件事也要责骂她,便接着唱道: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墙,
不要把我种的桑树给弄折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怕哥哥们说话。畏首畏尾
的意思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哥哥要骂我呀。畏首畏尾的意思姑娘还害怕
别人知道这件事要风言风语议论她,于是再唱道:请求你仲子呀,别爬我家的后
园,不要把我种的檀树给弄折了。并非我舍不得树,而是害怕人家说话。仲子,
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人家风言风语议论我呀。
成语人言可畏的意思及故事
【成语】:
如胶似漆
【拼音】:
[rújiāosìqī]
【解释】:
像胶和漆那样粘结,形容感情难舍难分,多指夫妻恩爱。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
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举例造句】:
那张三和这婆惜,~。
3
【成语典故】:
西汉时期,邹阳与枚乘因吴王刘濞不听他们的劝阻,就投靠梁孝王刘武。刘
武的大臣公孙诡因为嫉妒他们的才能,就诬陷邹阳,迫使刘武抓邹阳。邹阳在狱
中给刘武写了一封信,其中有感于心,合于行,亲如胶漆。刘武深受感动释放了
他。
成语如胶似漆的意思及故事
【成语】:
权宜之计
【拼音】:
[quányízhījì]
【解释】:
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
的办法。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允传》: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
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举例造句】:
自成心中认为成立娘子军只是一时~,往后怎么个办法,他还没有想妥当。
【成语典故】:
权宜之计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参考《后汉书▪董卓传》。
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掉汉少帝,另立9岁的汉献帝,窃居
相位,权势烜赫一时。董卓有一个部将名叫吕布,精通武艺。2人专横跋扈,任
意杀戮朝臣和百姓,弄得民怨沸腾。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20:10: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882233100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言可畏是什么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言可畏是什么意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