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茶馆主持词
篇一:话剧茶馆赏析
《茶馆》观后感
这一学期选修了《话剧鉴赏》这门课感觉学到了好多知
识,以前听过的话剧比较少,即使听说了也对它们不了解,
通过学习这门课,老师详细的给我们讲了好多话剧的知识,
还给我们看了好多话剧欣赏,感觉挺好看也挺有感触的,尤
其是老舍的《茶馆》,老舍以自己广阔的表现领域、独特的
表现方式、丰富的形象体系和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为后人
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小说和话
剧。以前就对老舍的话剧很感兴趣,终于有机会看到他的作
品出现在大屏幕上,看了他的《茶馆》感触很深,真是大茶
馆折射小社会,一种文学艺术!《茶馆》借北京城一个名叫
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一是康梁维新变法失败后的清末;
二是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统治的民国初年;三是抗战胜利后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变化,展示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
近50年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五十年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
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驾驭这种历史概括,作者选择了自身
的生活经历,避开了不熟知的社会问题,他说:“在这些变
迁中,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
官大人??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是经常下茶馆
的。”因此,作者决定“把他们集合在一个茶馆里,用他们
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即从侧面,从“小人物的
生活变迁”入手,将其活动范围具体限制在茶馆中予以展现
并以此透露出时代变迁的气息。一个茶馆怎能具有如此大的
社会包容,作者进一步说明“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
以容纳各色人等”,品茶下棋的、谈判交易的、说媒拉纤的、
打架说和的??具体些就出场的七十余人中,有时时改良以求
生计的王利发、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清宫红的发
紫的庞太监、信洋教的马五爷、破产农民康六、说媒拉纤的
刘麻子以及女招待小丁宝等等。这些人初看似无联系,但伴
随剧情的发展,他们在茶馆这个具象中演绎了一幕幕光怪陆
离的人生,折射出黑暗腐朽的社会境况。鉴于此,老舍先生
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下面将试就话剧《茶
馆》对农村生活、城市工商业、群魔乱舞的丑类的呈示以及
帝国主义的呈现四个方面分别予以说明其精心构筑的社会
内蕴。
对农村生活的悲情揭示:
《茶馆》第一幕写到:尽说媒拉纤为能事的刘麻子在做
一桩买卖,是在替庞太监说媒,而即将成为其妻子的是年仅
十五岁的农村姑娘康顺子。康顺子的父亲康六本是京郊一老
实巴交的农民,奈何“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一家大小
一天还吃不上一顿粥,再加上东家逼债,在一句“爸不是人,
是畜生”的自责中将其卖掉。康顺子--一个农村姑娘,其
身价尽是屈指可数的十两银子。当康六提出质疑时,刘麻子
则说:“找便你们全村儿,找的出十两银子不出?在乡村五
斤白面换个孩子。”康六听后竟默认了,可见刘麻子所言并
不假,由此我们见到农村经济在衰退,农民贫困以至到了卖
子换粮的悲惨境地。可是在当时的农村卖儿卖女的岂是康六
一家,在该幕中一个乡妇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进了茶馆,
肯求“那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二两银子卖
自己的亲生女儿,其间有不舍、有无奈、或许还包孕着更大
的恨。回首该幕中,刘麻子的一块洋表就值五两银子,在那
个年代,活生生的人竟没有一块洋表值钱。康六父女以及乡
妇的遭遇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农民生活的贫困,老舍先生也
以此完成了对农村生活的悲情揭示。
对城市工商业凋敝的直观描摹:
裕泰茶馆在王利发的经营下:开始依靠“父辈留下的老
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赢得许多主顾,可
以说是“生意兴隆真不赖”;接着灭了清廷来到了民国,茶
馆“改变了样子和作风”---前面卖茶后面公寓,且茶座
也大加改良,可结局却是“越改越凉”。兵荒马乱的年代,
百姓以求苟活性命要紧,谁还有心思逛茶馆。可仗要打,军
阀们摊派下来的粮食要缴,大兵们敲诈勒索的钱要给,特务
们要的“那点意思”每月一日要准时送到,否则“那点意思
闹成不好意思”??面对欺压和讹诈,他是无奈而又无可奈何,
此时的茶馆已是难继昔日的繁荣;最后王利发为了重振裕泰
雄风,想起了添置女招待、评书却不奏效,可以说为了维系
茶馆的经营,他总是千方百计,但“动脑筋白费力,胳膊拧
不过大腿去。”军阀的无止尽摊派,特务们的定期勒索,加
上唐铁嘴们的白喝茶、巡警大兵们要“孝敬茶钱”,把偌大
一个昔日风光的老字号茶馆推向绝境,然而决定其命运的却
是国民党逆产接收大员沈处长和小刘麻子,小刘麻子获旨要
“修理这个茶馆”,并把他修理成“处长个人的小俱乐部”,
也顺带修理掉了王利发的性命,裕泰茶馆最终是寿终正寝
了。
秦仲义一心想走实业救国之路,在他看来办“顶大顶大
的工厂!那才就的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朗朗赤子之心让这位“财大业大心胸大”的民族资本家“把
本钱拢在一块开工厂”了。可树大招风,日本人一入侵,他
的工厂便被“合作过去了”,“盼星星盼月亮”,等到了进
北平的国民党,可是鉴于其于日本的合作史,沈处长以逆产
处理了仓库的货,并拆毁了作为逆产的明证――工厂。由此
彻底毁灭了秦二爷富国裕民的希望,眼见四十年心血毁于一
旦后,他道出“有钱呀,就应当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
万别做好事。”的自嘲,意识到全世界也找不到这样腐败的
政府。
王利发苦心经营的茶馆、秦仲义想实业救国而开办的工
厂最后都毁在民国手里,文本恰是以这两个人为代表证明在
那个时代力求发展民族工商业是不可能的。
对群魔乱舞社会的无情鞭挞:
老实本分的王利发为为之经营一生的茶馆殉了葬;常四
爷一句“大清国要完”被关一年多,终其一生感喟“我爱咱
们的国呀,可谁爱我呢?”;曲艺名手卫福喜一场演出只上
五个座,还有两个蹭听的;偌大的一个北京城面临饥饿和内
战的煎熬,胸怀爱国之心的广大青年学生走上街头罢课示
威,却遭到军警和二得子们的肆意殴打,教师被迫改行登三
轮。腐败黑暗的时代生生扼杀了诸如王利发、秦二爷等老实
本分和爱国之正直人,却造就了“应运而生”的社会渣滓。
王利发变着法子改良,苦心经营老字号茶馆:可唐铁嘴们白
喝茶水;大兵、巡警“光临寒舍”使茶馆蓬毕生辉,必然要
孝敬茶钱;特务们伸手要那点意思。被逼无奈的他发出如此
感叹“那些狗男女活的有滋有味”。的确,唐铁嘴“感谢这
年月”,其子有做天师之愿的小唐铁嘴就暗自庆幸“应运而
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如鱼得水。”;小刘麻子更是发扬
父辈之光,筹组所谓的“妓女托拉斯”且美其名曰“花花联
合公司”,并自任总经理;已是抗战胜利后的民国了,庞太
监的四侄子、侄媳却张罗在西山一圆皇帝娘娘梦;有甚者两
个逃兵合伙买一个老婆的闹剧竟出自以民主、平等自居的大
民国。“这年头是邪年头,正儿巴经的东西全得连根烂。”
作品意在借一个说书人之口完成了对群魔乱舞社会的无情
鞭挞。
对深居幕后帝国主义的隐性再现:
鲁迅笔下的狂人从字里行间看到了“吃人”,而从《茶
馆》一剧中我们依稀
捕捉到帝国主义游荡的幽灵遍布社会的角角落落。回顾
第一幕,在街面上混,吃着官饷的打手二得子蛮横无赖,故
意摔碎茶碗向常四爷示威挑衅,耿直倔强的常四爷不甘示
弱,看当时情形真是一触即发,这时马五爷仅一句“二得子,
你威风呀?”就吃倒了蛮横的差爷,原因何在?他信洋教后
台硬,有洋人撑腰,“连官面上都不惹他”。接着老舍先生
借常四爷的口道破了洋货充斥的景况“咱们一个人身上得有
多少洋玩意呀!??洋鼻烟、洋表、洋缎大衫、洋布裤褂,这
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呀。”可是到了抗战胜利后的民国“美国
针、美国线、美国牙膏、美国消炎片。还有口红、雪花膏,
玻璃袜子、细毛线??”真又是另一番天地。即便如此我们尚
能忍受的话,那么“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掠
夺走的就不仅是中国的钱,同时也捎带走了道义和礼仪廉耻
的灵魂:无耻至极的唐铁嘴就说“两个大国伺候我一个人,
这点福气还小吗?”袁世凯死后,各派军阀拥兵自重“今天
王大帅打李大帅,明天赵大帅又打王大帅。是谁叫他们打
的?”作过国会议员的崔久峰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说“是
洋人。”军阀各派纷争、打仗,打的是钱,洋人做军火生意
从中获益。剧中讲到小刘麻子筹建“妓女托拉斯”聘小唐铁
嘴做顾问,每月要“几块美钞”,业务方面重点倾斜美国军
队,这样“满足了美国兵的需要,对国家有利。”这一方面
点明了抗战胜利后美国人得势,又暗合了当时的中美关系。
如此种种从政治、经济、乃至军事对深居幕后的帝国主义实
现了隐性再现。
看完老舍的《茶馆》才知道什么是大家,不愧是“人民
艺术家”。艺术源于真实,源于生活,源于对社会广阔空间
的多角度再现。《茶馆》一剧完成了对这一文学原则的经典
实践:三幕剧三个历史时期立足茶馆这一生活具象从多角度
呈示给我们的是近50年中国的风云变幻史。老舍夫人胡挈
青曾说“《茶馆》吸引人的原因,正是其经典的内涵。”
话剧既是一种文学,更是一种艺术,更带我我们好多感
触,让我们更了解社会,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看到更多
的话剧表演!
篇二:茶馆的剧本和话剧的文学语言
剧本《茶馆》和话剧《茶馆》的文学语言
《茶馆》是老舍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茶
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
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三个社会生活场景,在这三个场景
中,一方面描绘了北平风俗的变迁,另一方面三个旧时代共
同表现出政局混乱、是非不分、恶人得势、民不聊生的特点,
黑暗势力越来越蔓延,整个社会表现出不断衰退的局面。作
者通过在茶馆中进出的各色人物,把一幅血淋林的、令人颤
栗的画面推到读和观众面前:太监竟要买大姑娘当老婆,农
民无法生活不得不卖儿女,流氓暗探横行乡里,正直的人因
为一句话就要坐牢。这说明清末社会不仅反动、黑暗而且腐
朽不堪。老舍先生通过茶馆这样一个人流复杂的地方不仅描
述了当时的社会而且还成功的塑造了众多人物,通过他们在
茶馆中的一言一行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思想的
腐朽性。
话剧《茶馆》拥有了除以上电影化表演的特征外,我觉
着还有对故事,事件,人物性格的充分再现,夸张其人物的
性格较强,比原故事中的人物表现要夸张的多,主要反映在
人物的动作幅度较大,声音叫大,也较有戏剧化表情等多变
的特点,较丰富,较生动。能带人们再现生活和富有时代感
以外,更能在一个较有限的舞台上表现出全部的人物形象和
动作表现,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无论是吸引人的
演员还是不引人注意的演员,在话剧表演的舞台上都会形态
各异,不同的性格特色,各种动作姿势,同一时间同一空间
的表现在舞台上,观众可以选择性的观看主要或者次要的角
色。老舍的《茶馆》话剧作为一个舞台来反映一个社会的风
貌和冲突的,其他一些小话剧也有类似的构思。而老舍先生
笔下的茶馆又跨越了五十年的时光,它所反映的已经不仅仅
是社会的点和面,而是加入了纵深的时间轴,那是一个立体
的时代的变迁。从第一幕的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到第二幕
二十年后的民国,再到第三幕又三十年后的抗战胜利之后,
茶馆里的人随着时间老去,茶馆里发生的事情虽然有着各个
时代鲜明的特征却又与前后丝丝相扣;情节无论是情理之中
还是意料之外,故事无论是让人会心一笑还是扼腕叹息,都
恰到好处的折射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中国话剧的历史性的
一点见证。老舍剧作中无处不展示出浓郁的本乡本土的民族
风情,尤其是透过剧中人物那满场流利的“京片子”,凸
显出老舍剧作十足的“京味”风采。不仅如此,老舍剧作
的民族风格还体现在他对传统戏曲艺术的充分借鉴上。老舍
剧作在人物刻画、结构安排、冲突设计、语言表达等方面,
都显示了对中国传统戏剧、戏曲的自觉吸取,以至于人们把
他的《茶馆》比作是一幅活在舞台上的“清明上河图”。还
有那些传统戏剧(曲)的表演程式,如《茶馆》中用数来
宝作为串场的独特手法,如老舍剧作中普遍具有的京韵、京
味等等,当然,还有老舍剧作中的满族情结,这是老舍自
己骨子里带来的,更增添了老舍剧作的民族风味。
剧本《茶馆》主要表现在结构、情节与戏剧冲突的设计
上。陆续出场的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人物不断登
场,又不断下场。茶馆中每个人物的台词也都不多,他们在
茶馆一闪而过,口中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活动,都
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无数的画面组织起来,
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而逐步展开。剧中虽然集中了
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
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剧中的
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
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
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也没
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上的某种邪恶之处。老舍先生把矛
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
突都暗示了人们与旧时代的冲突。这是一个帝国主义、封建
势力、流氓特务横行霸道、无法无天的时代,也是一个中国
人民对水深火热、灾难深重的社会反抗的时代。展现了清末
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
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
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月即将来临。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
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老舍善
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
言。
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
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
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
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
出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作品写了“那
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
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
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幽默风格。老舍
本人熟悉北京方言,特别是北京市民的语言。在《茶馆》中
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
更真实。《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
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
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茶馆》第二幕出
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
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
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
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
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老舍话剧的价值和魅力,还有
一个重要的方面,这就是他有一些自己的“绝活儿”,一
些别人难以替代的特,也就是他的个性化的追求。话剧最基
本的思想呈现与艺术表现就是靠人物说话,老舍在这方面
有自己独特的追求:他要求自己剧中人物必须做到:“开口
就响”、“话到人到”!就是说剧中人物在初次出场时,
一开口就能闻声见人,神形毕现,几句话甚至是一句话,
就能把人物最基本的性情和性格特征凸显出来。从《龙须沟》
到《茶馆》,那么多的剧中人物,都显示出了这种“开口
就响”的本领。这一“绝活儿”,既体现了老舍对生活的
熟悉,对人物的熟悉,也体现了他对语言与人物、语言与生
活之间的关系的真切体悟和准确把握。老舍话剧的另一个
“绝活儿”,就是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将其放在剧
作中加以渲染,进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茶馆》中有
一个细节,写的是俩逃兵托人合娶一个老婆的荒唐事。文
学史家王瑶指出:关于这个事情“老舍过去曾在两篇小
说里写过,可见他对旧社会的这种畸形现象的印象很深。”
[14]老舍把源于生活中的一个细节,放到剧作中,经过
层层铺垫,经过种种幽默化处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在一个看似轻松幽默的情景里,实际上给人以强烈的
刺痛,使人感受到巨大的悲哀和忧伤,这就是老舍作品“含
泪的笑”的魅力。这样的细节,这样的情景,在老舍剧作
中比比皆是。老舍话剧的再一个“绝活儿”是它特有的朴素
美。老舍剧作以其生活的原汁原味而展现出一种质朴无华
的风格。
总之,一个茶馆反映一个社会时代,老舍先生通过茶馆
这样一个人流复杂的地方不仅描述了当时的社会而且还成
功的塑造了众多人物,通过他们在茶馆中的一言一行来反映
当时
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思想的腐朽性。《茶馆》描写了三
个时代旧北平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个人像展览式的
“浮世绘”。老舍选取“茶馆”作为剧本的场景颇具匠心。
作者避开了对重大历史时间的直接描绘,只是描述些历史事
件在民间的反响,将之化入日常生活之中,从而避开了时代
共名的简单、僵化和专断,发挥了作家熟悉旧北平社会生活
与形形色色人物的优势。
篇三:茶馆开业两周年庆典晚会主持词
茶馆开业两周年庆典晚会主持词
〔女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大
家晚上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夜茶馆的老板xxx先生,
对大家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男主持人〕朋友们,
今天的xx大厅,弥漫着醉人的茶香;今夜欢歌阵阵,今夜
笑语盈盈,我们将在喜气洋洋中,迎来夜茶馆两周岁的生日。
〔女主持人〕夜茶馆,一个亲切而温暖的名字,一道清新
而雅致的风景。这儿的美文佳句,诠释着红尘、喧嚣中的宁
静;这儿的欢声笑语,演绎着人生跋涉中的甘苦。〔男主
持人〕走过了xxx天的风雨阴晴,经历了春夏秋冬的四季
洗礼,激情飞扬的岁月中,夜茶馆迎来了自己的诞辰,今晚,
我们相约幸福时光,为我们的夜茶馆、为夜茶馆的你和我的
未来——祝福。〔女主持人〕不论是故友旧交,还是萍
水相逢,今夜,让我们用微笑擦亮彼此的眼睛,让温暖的话
语扣响心灵的风铃,让歌声的翅膀自由地飞翔。〔男主持
人〕晚会正式开始之前,有请夜茶馆老板xxx先生致迎宾
词。有请!〔xxx先生致迎宾词进行中〕为名忙,为利
忙,忙里偷闲,吃杯酒去;失意愁,失恋愁,愁中找乐,
端碗茶来。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
十六方。来的都是客,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您有话尽
管说。这里,只是一个寂寞的释放小站;这里,只是一个
呼朋唤友、聆听发财致富消息的聚会场所;这里,只是一个
买卖商人顾自浅唱低吟的小天地,但我仍然为您的不经意的
到来,感到快乐。欢迎您的到来,我也有一颗展示自我的心。
谢谢生活给了我一个认识您的极好机会和简单的舞台,谢谢
这里的空间给了您、我、他人生一段别样的精彩。也许悄然
一会,尔后错肩而过,从此相逢不再。然而,相见既是缘,
我的祝福,将永远与您同在。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
消磨半日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男主
持人〕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这里,没有火
树银花,这里,没有雷鸣的掌声,但是今夜,我们将在这里,
让文字与声音搭建桥梁,让品苕人的梦,在万千思绪中飞翔!
〔女主持人〕无边的草原蓝蓝的天,生长着绿色的希望,
分不清是溪水还是星星在闪烁,内蒙古的大草原总是让我们
的心向往,而从内蒙骑马赶来的小伙子,一直用最独特的方
式为我们解开心码。首先,请出夜茶馆的常客xxx先生,为
我们献上他心中的祝福。请听歌曲《夜茶馆夜茶馆夜茶馆》。
〔xxx先生献歌《夜茶馆夜茶馆夜茶馆》进行中〕〔女主
持人〕真没想到,xxx先生名字不一般,才艺表演更不平
凡。哎,你们知道吗,在夜茶馆,xxx先生和茶馆老板xxx
先生的师生情谊,曾经一度被传为佳话。xxx老板那甜蜜的
小嘴儿,把xxx先生称作茶馆幼师,这幼师不是指xxx先生
的水平,而是品茶态度哦!xxx先生呢,则自称蹒跚学步的
小稚童。〔男主持人〕你看,这xxx先生还小姑娘似的
躲在我的身后呢,我们把他请上台来好不好?请听xxx先生
和xxx小姐的合诵《认识你真好》。〔xxx先生和xxx小
姐的合诵《认识你真好》进行中〕〔女主持人〕“我也
一样地珍惜这份友情,我也一样地认定了你这个永远的朋
友!我甚至偶尔会沉醉在你那充满母性的言谈中!感谢生活,
感谢茶道,感谢相互间如磋如切的友谊,有一个真实的你!
泡在茶馆里,沉浸在暇思中,认识你真好!”感谢xxx先生
和xxx小姐的朗诵,给我们带来了愉悦的心情!〔男主持
人〕女士是入户茶馆不久的一位茶友。她素面朝天的走进
茶馆,一手捧起杯盏,一手便握住了茶壶。下面,请xxx女
士朗诵xxx老师为大家、为茶馆生日撰写的小作《握手茶馆》。
有请xxx女士!〔xxx女士朗诵《握手茶馆》进行中〕〔男
主持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茶有茶道。正所谓不成规
矩,哪有方圆?下面,让我们向各位介绍夜茶馆的12条茶
道。〔女主持人〕第一道:焚香除妄念。俗话说:“泡
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
静气。“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
和肃穆的气氛。〔男主持人〕第二道:冰心去凡尘。茶,
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
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边本来就干净
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女主持人〕
第三道:玉壶养太和。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
用滚
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
失味。只宜用。80摄氏度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
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度左右。
〔男主持人〕第四道:清宫迎佳人。苏东坡有诗云:“戏
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
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女主持人〕第
五道:甘露润莲心。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
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再开泡前先向杯中注
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男主持人〕第六道:
凤凰三点头。冲破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
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女主持人〕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
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男主持
人〕第八道:观音捧玉瓶。佛教故事是中传说观音菩萨场
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
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
品”,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女主持人〕第九道:
春波展旗枪。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
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
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
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
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
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男主持人〕第十道:慧
心悟茶香。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
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
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
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共4页,
当前第2页1234〔女主持人〕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
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
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
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
至美的韵味来。〔男主持人〕第十二道:自斟乐无穷。
瓶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
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
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
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
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
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道德知识,
这同样是一大乐事。在品了头道茶后,请嘉宾自己泡茶,以
便通过实践,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
穷乐趣。附有关茶的对联〔说明:本工作室关于茶的对
联、茶语、茶歌、茶赋、茶道、茶谚谣、茶名句有50余万
字,且以笔画先后顺序编排,限于博客每次只允许发一万字
之内,因此,十分遗憾地发上去这些只言片语,管中窥貌,
略见一二。〕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一瓯
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崔道融)一帘春影云拖
地,半夜茶声月在天。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浇热客;两头
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绍兴驻跸岭茶亭元稹茶联入座煮
龙团,去天尺五;造楼舒凤彩,拔俗千寻。(上海沪江第一
茶楼)几粒绿芽,惹来云间诗思;一方佳砚,赢得笔底风
流。九曲夷山采摘雀舌;一溪活水沸煮龙团三楚运来肩
且息,六安前去味先尝。(湖北英山陶家坊茶亭联)大碗
茶广交九州宾客,老二分奉献一片丹心。北京前门“北京大
茶馆”门楼联兀兀醉翁情,欲借斗杓共酌杯,田田诗客句,
闲倾荷露试烹茶。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郑
板桥)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
匆,下马相逢各西东。(福州古茶亭)山静无音水自喻,
茗因有泉味更香。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
谈古今,喝它几杯。泉州市小而雅茶室茶联小石冷泉留翠
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梅尧臣)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
茶去;回归可缓,试歌陌上花来。(杭州九溪村海亭)小
径山茶绿,疏离木槿红。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
半日?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无价风光易得,
有情茶味难寻。不费一文钱,过客莫嫌茶味淡;且停双脚
履,劝君休说路途长。区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白居易)
瓦壶水沸邀清客;茗碗香腾遣睡魔瓦罐煎茶烧树叶,石泉
流水洗椰瓢。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
光辉。(范仲淹)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四川华阳县中兴镇“兴盛居”茶馆
联。分道扬镳姑驻马,水光山色最宜人。(通城县分水岭
茶亭联)、六安药效高,消食解毒去疲劳。为爱清香频
入座,欣同知已细谈心。为善读书是安乐法,种竹植茶是
明妙心。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杯茶泛碧,庵前过
客暂停车。(湖北浠水斗方山茶庵联)认春轩内一杯茶,
春在堂皇前笑语哗。(渐江德清“清在堂”茶室联)心清
可品茶,意适能言趣。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水
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水流清影通茶灶,风递幽香入酒
筵。玉盏细斟宜话旧,泉源清澈合烹茶玉盏霞生液;金
瓯雪泛花。甘泉天际流,香茗雾中飘。石鼎煎香俗物尽
洗,松涛烹雪诗梦初灵。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银针
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龙井茶香飘宇高,虎跑水溢满寰瀛。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龙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
玉盏灿若烟霞。杭州“茶人之家”陈列室门庭联旧谱最称
蒙顶茶,霞芽云腋胜醍醐。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
浓情。四方来客,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有路,喝二杯各
自东西。四海咸来不速客,一堂相聚知音人。白菜青盐
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郑板桥)处处通途,何去何
从?求两餐,分清邪正;头头是道,谁宾谁主?吃一碗,各
自西东。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上海茶叶
进出口公司品茶亭)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一帘
春欲暮,茶烟细扬落花风。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
知音。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西天紫竹千年翠,
南海莲花九品香。(泉州莲花峰山门石刻联)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20:04: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8818721426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话剧茶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话剧茶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