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柴静的《看见》读后感800字
以生命的名义——《看见》读后感800字:
世上的大多数人是沉默而又麻木的,他们被习俗与道德观束缚着,
压制着,当他们发现自己在某些与传统社会观念不符时,他们会选择
压制,伪装,把自己拖入痛苦的深渊,而同时,又有一小部分人骨子
里的的意识觉醒了,他们不甘沉默,他们不屑伪装,他们热烈的渴望
着能改变现状,并为此而奋斗终生。
在柴静的《看见》一书里,我们可以发现,她是一个真正的敢于
说话的斗士,她让我们接触到了边缘人的喜怒哀乐,把他们具化成了
人物形象的形象,而不是一个沉默的符号。
在文明的发展中,总会出现各种歧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地
域歧视,以及性向歧视。
柴静《看见》的第五章标题是——“我们终将浑然难分,像水溶
于水一样。”提到同性恋者,大多数人是避之不及的,厌恶,恶心是
大众的第一反应,社会的躲避把这一社会群体推向了边缘,很少有人
敢为他们发声。
柴静在书中写道“同性恋者就这样隐身在这个国家之中,将近三
千万人,这个群体从来没有在央视出现过。”
当柴静问张北川“您能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多年人们总称之为
他们不正常的?”
张北川从容的说,“因为他们违背了一个极其落后的认识,这种
落后如果的认识就是说性应该服从于生育。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
德行,把偏见当作原则。落后,这就叫落后,是大众性文明的落后。”
他们本身并不处于一种特殊右边的位置,而是我们因为偏见和歧
视而把他们钉在了一个剥削特殊的位置。
崔子恩是极少数公开自己性取向的人之一,伯梅尔问他有一些东
西对同性恋者来说比生命还要重要么。崔子恩回答说,爱情,自由,
公开表达自己身份的空气,空间。
他们渴望得到真爱,这并无羞耻。以生命的名义,每个人都每位
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由释放天性的特权。作者:刘玥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20:00: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8881627299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柴静看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柴静看见.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